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借助数据挖掘探索中医补肾法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补肾法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提供用药经验及思路。方法:全面检索建库至2022年1月1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等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补肾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的文献。应用Excel建立“补肾法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的处方数据库”,借助SPSS 20.0、SPSS Modeler 18.0软件分别进行处方药物的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并绘制共现网络图。结果:共纳入106篇文献,涉及109个处方,中药139味,多为甘、苦类药物;药物归经以肝、肾两经为主,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药物依次为当归、黄柏、淫羊藿、知母、白芍、仙茅、钩藤、巴戟天、山茱萸、茯苓。证型以肾阴阳两虚证和肝肾阴虚证为主,核心药对主要是淫羊藿-仙茅、淫羊藿-巴戟天、淫羊藿-仙茅-黄柏等,核心处方为二仙汤。结论:围绝经期高血压用药以平为主,辅以寒温并用,注重甘缓和辛开苦降配伍,治标在肝,治本在肾,其中,肾阴阳两虚证居多,其次为肝肾阴虚阳亢证,重在调理肝肾,标本兼顾。二仙汤为补肾法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的核心处方。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徐宗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8年2月—2019年10月徐宗佩教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出诊的处方152首,分析徐宗佩教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辨证处方用药规律。结果用药以苦味、辛味,温性、寒性药为主;药物中肝、脾、肺、心经用药频率较高;高频药物以降香、五灵脂、延胡索、丹参等活血药物为主;共得到6首新处方。结论徐宗佩教授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宗气理论指导心血管疾病的学术思想,治疗心血管疾病多以活血化瘀、豁痰止痛、理宗气、活心血、清心火、安心神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徐浩教授治疗冠心病的处方用药规律和经验。方法从门诊病历中选取并整理徐浩教授治疗冠心病处方543首,提取中药处方数据,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系统的用药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功能,分析医案中处方的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常用药对及核心处方等数据。结果整理处方543首,涉及药物217种,治疗冠心病的高频中药有黄芪、丹参、柴胡、炙甘草、三七粉、瓜蒌等,药性多属温、微寒、平,药味多属甘、苦味,主要归经为肝、肺、心经,功效以活血祛瘀、利水消肿、生津养血为主。常用药对有黄芪-丹参、丹参-黄芪、黄芪-三七粉等。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4类,分别为活血祛瘀止痛,调畅气机,宣痹通阳,益气养血、健脾化痰。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药物为黄芪、丹参、三七粉、瓜蒌、柴胡、黄芩、炙甘草、天麻、枳壳、制何首乌、党参、延胡索、川芎、薤白。结论徐浩教授治疗冠心病药物多为温、平、甘、苦,归肝、肺、心经,治疗多气血同治、寒热同调、虚实兼顾、注重调神,以温阳补气、活血化瘀、理气化痰、安神定志为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唐蜀华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21年2月唐蜀华教授在江苏省中医院国医堂诊治冠心病的病案,录入符合纳入标准的病案。利用描述性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算法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59例冠心病门诊病案,涉及220味药物。排名居前10位的中药依次为丹参、川芎、赤芍、红花、刺五加、瓜蒌皮、绞股蓝、炙黄芪、麦冬、五味子。使用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苦、甘为主;归经以肝、心、肺、脾居多。药物功效类型显示,前5类分别为补虚药、活血化瘀、理气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复杂网络分析得到3组强关联药物组合,分别为丹参与川芎、丹参与赤芍、丹参与红花;关联规则得到药物二项关联规则39条;聚类分析得到2个核心处方及多个加减药物组合。结论:唐蜀华教授治疗冠心病以“阴虚为本,瘀热为标”为病机,用药以益气滋阴,清热活血为主。针对证候要素和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进行加减,将辨证与辨病结合,继承同时进行衷中参西,创新发展中医新理论,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6年5月中医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方,应用SPSS Clementine12.0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得到药物频次、药物组合、关联规则等,分析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用药规律。结果运用SPSS Clementine12.0对筛选出的79首处方进行分析,得到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高频词药物为川芎、大黄、天麻、地龙、丹参、赤芍、甘草、石菖蒲、胆南星、钩藤、半夏等26味药物;同时在S≥14%,C≥82%,L≥1.0条件下挖掘出27个关联规则,并聚类分析出5个结果。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痰热腑实、风痰阻络最为常见,而补气活血、祛瘀通络、清热化痰药在治疗上疗效明显,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黄衍寿教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黄衍寿教授门诊及住院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例的中药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黄衍寿教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共纳入病例175例,中药处方175首,涉及药物共计140味。处方中使用频次超过30次的药物共18味,前10位依次为炙甘草、川芎、党参、赤芍、黄芪、红花、丹参、当归、桃仁、桂枝;支持度为45,置信度为0.8,得到药物组合及关联规则各30个,其中红花、赤芍、川芎,党参、黄芪,炙甘草、桂枝等为常用药物组合;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3,挖掘出“桃仁、赤芍、当归、降香、川芎、红花”等新处方5首。结论 黄衍寿教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用药以益气、温阳、活血为主,佐以化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广东省名中医黄衍寿治疗心衰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黄衍寿教授门诊治疗心衰病例的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黄衍寿教授治疗心衰病的用药规律。结果纳入病例170例,处方170首,药物共计190味。处方中高频证型为阳虚兼瘀血水停(84);频次最高的前3位药物为附子(91)、五指毛桃(87)、玉米须(83);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3,应用复杂系统熵聚类的层次聚类分析演化出3~5味药核心组合12组,前三位的组合为"麦冬、附子、五味子""杏仁、法半夏、前胡""党参、五加皮、黄芪",挖掘了"党参、五加皮、黄芪、赤芍、白术"等新处方6首。结论黄衍寿教授治疗心衰病多用益气、活血、利水之品,善用补中益气汤合附子理中丸为基础方加减,随症加减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与滋阴敛阴之品,体现其临证治疗心衰病"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PD)的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治疗PD的方剂108首,将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方剂管理系统,进行关联性分析、聚类分析。结果 108首PD方剂共包括171种药物,使用频次≥20次的药物共17种,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白芍、天麻、熟地黄。108首PD方剂中药物四气以温、寒、平药物为主;五味以甘、苦、辛味药物出现频次较高;归肝经药物最多,其次是归肾、脾、心经。通过聚类分析得出7个潜在的新方。结论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发现中医药治疗PD以平肝息风、柔筋止颤药物居多,伍以活血、补阳、补阴药物等,与PD基本病机相符;揭示其用药规律得出7个新方,对中医药辨证治疗PD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发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用药特点及遣药组方规律。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3月所有中医药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相关文献。提取处方名称及药物组成,使用Excel 2019统计药物的使用频次,对其性、味、归经及功效类别进行频数分析;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和IBM SPSS Statistics 25.0对高频药物分别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与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纳入文献36篇,涉及处方34首,包含中药88味,总使用频次367次;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黄芪(7.63%)、川芎(6.27%)、丹参(5.99%)等;药物功效以补虚药(29.16%)与活血化瘀药(27.79%)为主;药性以温、寒、平较多,药味以甘、苦、辛为主,药物以入肝经、脾经、心经居多。将使用频次≥5次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获得“黄芪-当归”“黄芪-当归-川芎”等常用药对,聚类分析获得4个聚类组合。结论冠心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气虚血瘀证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以益气活血为主,辅以滋阴、行气、活络、涤痰等,挖掘出补阳还五汤、四君子汤、参松养心胶囊组方加减等,以期为后续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分析徐浩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的处方用药规律,探索其治疗胸痹心痛的经验特色。方法选取徐浩教授治疗胸痹心痛处方129首,通过用药频次统计、基于关联规则的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等多种数据挖掘方法,对徐浩教授的胸痹心痛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徐浩教授治疗胸痹心痛处方中药物出现频次在前8位的分别为:当归、川芎、炙黄芪、柴胡、茯神、远志、炙甘草、党参;居于前3位的药对分别是当归、川芎、当归、炙黄芪、当归、茯神;基于熵聚类的药物关联度分析挖掘出枳壳、延胡索、柴胡、桔梗等24个核心组合和连翘、三七粉、柴胡、郁金、桂枝等16首新处方。结论徐浩教授治疗胸痹心痛以气血并治、形神兼顾、寒热并用为特色。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1.5.9)挖掘各中文数据库中有关中药治疗化疗诱导心脏毒性方剂的组方思路和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各数据库中有关中药治疗化疗诱导心脏毒性的文献,将文献第一作者及发表年份、方剂名、方剂组成等信息录入Excel表,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1.5.9),数据标准化后导入分析池,应用频次分析、关联分析、贝叶斯算法、聚类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组方思路及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43首处方,包含药物120味,其中使用频次高的前9位药物包括黄芪、炙甘草、丹参、人参、麦冬、五味子、茯苓、白术、川芎。四气多属温性、平性,五味以甘味为主,主要归肺、心、脾经。治法前5位主要是益气、活血、养阴、温阳、健脾。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前3位为:五味子-麦冬;丹参,炙甘草-黄芪;黄芪,丹参-炙甘草。贝叶斯算法展示了治法的前3位选择的药物。结论在治疗化疗诱导心脏毒性的中药方剂中,组方思路多为:补气活血并用、益气补血结合、养阴敛阴配合;甘温补气、养阴生津、温阳活血、健脾是重要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核心药物有黄芪、丹参、人参、炙甘草、麦冬、五味子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挖掘现代中医名家诊治冠心病心绞痛的用药规律.方法 从《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冠心痛专辑:当代名医临证精华》收集冠心痛心绞痛典型病例156例,处方160个,采用Access2003建立药物数据库,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提炼用药规律.结果 药物归类规律是:活血化瘀药、补气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使用频率较高.活血化瘀类药最为常用的是丹参,补气药最常用的是甘草,理气药最常用为薤白,化痰药最常用为瓜蒌,解表药最常用为桂枝.结论 中医百年名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继承传统对“胸痹”的治疗经验,薤白、瓜蒌仍为常用药物.治则以通为主,重用活血化瘀、理气、化痰、散通药物,但也兼顾正虚,以气虚为主.丹参作为现代研究成果广泛运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徐浩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将403首徐浩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处方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使用R语言对中药处方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403首中药处方,共177味中药,用药频次5 982次。使用频次居前5位的分别为黄芪、党参、茯苓、陈皮、知母。功效排名居前5位的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清热药;归经排名居前6位的分别为肺、脾、肝、心、胃、肾经。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知母→黄芪为中药支持度最高的组合。聚类分析得到5类药物组合。结论:徐浩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重视病证结合,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虚、瘀、水”,治疗时重视气机、气血同调、标本兼顾、多法合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冯玲教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1年2月—2022年6月就诊于冯玲教授门诊的有效心房颤动病案,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分别从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复杂网络图分析和聚类分析挖掘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临床验案157个,有效处方157首,涉及中药136味。用药频次≥35次的中药有20味,占药物总频次的67.51%,其中甘松、丹参、檀香、炒酸枣仁的频次较高(≥140次)。四气以寒温为主,平性次之;五味以甘苦居多,辛味次之。归经以入心、胃、肺、肝经为主。药物功效分为清热药、补虚药、理气活血祛痰药、安神药等10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0个关联药组(支持度≥104,置信度=1),聚类分析得出4个核心类方。结论:冯玲教授辨治阵发性心房颤动调脉安神并重,认为血脉不利(气阴两虚、痰瘀痹阻),神不守舍(神无所归、魂无所主)为核心病机,治以益气滋阴充脉、理气祛痰化瘀、养神平肝定悸为法,重视补宗气、畅气血,强调“心胃”同治、辛苦合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围绝经期女性配偶对围绝经期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方法抽取长春市4个社区街道年龄45~55岁的160名男性进行围绝经期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配偶对围绝经期基础知识、营养与饮食、性激素的使用、健康保健的知晓率分别为41.9%、42.5%、30%、35%;不同教育层次、家庭月人均收入的男性在营养与饮食及健康保健的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应加强对围绝经期女性配偶的健康教育,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相关知识,帮助女性更健康、平稳、愉快地度过围绝经期,促进家庭和谐,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医外治法治疗中枢性呃逆的选穴规律。方法:以相关中英文主题词,从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并下载相关文献,阅读并筛选文献后摘录处方,形成数据库,通过SPSS 25.0软件进行高频选穴、特定穴、分布部位、归经频次、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纳入文献272篇,处方296首,腧穴111个,总频次为1 462次,涵盖毫针、电针、皮内针、灸法、穴位按摩等疗法。高频选穴由高到低排列为足三里、内关、中脘、膈俞、攒竹;选穴归经以任脉、足阳明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等为主。特定穴通常选用五输穴、八会穴、络穴等。选穴主要分布在下肢。高频选穴组合为内关+足三里,内关+中脘,足三里+中脘。结论:中医外治法治疗中枢性呃逆选穴多从顾护胃气、和畅血行的角度考虑,可为临床提供切实可行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现代中医临床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COPD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发表于1999-01-01至2019-01-01的关于中医药治疗COPD的中文文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建立COPD处方数据库并进行用药规律挖掘。结果 (1)最终纳入107篇文献,得到115个有效处方。(2)处方中使用频次20次的中药共14味,其中排在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茯苓、甘草、黄芪、杏仁和陈皮。(3)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茯苓和甘草关联系数最高;基于复杂系数熵聚类分析得到8组药物核心组合,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4个新处方。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揭示出中医药治疗COPD的常用药物和药对以止咳化痰、健脾燥湿、养阴益肺、补肾纳气为主,这为现代中医治疗COPD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邵冬珊主任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邵冬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门诊处方数据,运用Microsoft Excel、SPSS Modeler 18.0及Cytoscape 3.9.1软件,统计处方中的药物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提取核心药对,分析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处方共679张,涉及中药204味,高频用药包含甘草、丹参、败酱草、白术等;药性主要为温性;药味主要为甘味、苦味;归经主要为肝经。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枸杞子、半夏-黄芩等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核心药对。结论:邵冬珊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以扶正气、和枢机、解郁结为主,并根据患者不同证候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围绝经期女性健康风险。方法选取2015年9—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参加健康体检的成年女性2 318人,按照年龄分为围绝经期前组1 075人(18~39岁)、围绝经期组944人(40~60岁)、围绝经期后组299人(≥61岁)。采用健康风险评估调查问卷收集健康风险相关数据,采用北京中新惠尔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授权的健康风险评估软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共发放问卷2 318份,回收2 318份,有效率为100.00%。(1)围绝经期组女性糖尿病、缺血性心血管疾病、肺癌及高血压现患者和高风险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围绝经期前组,但围绝经期组女性糖尿病、缺血性心血管疾病、肺癌及高血压现患者和高风险者所占比例均低于围绝经期后组(P0.05)。(2)围绝经期组女性健康生活方式评分劣于围绝经期前组和围绝经期后组(P0.05)。(3)3组女性吸烟、戒烟及适量饮酒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绝经期组女性被动吸烟者所占比例高于围绝经期前组(P0.05);围绝经期组和围绝经期后组女性被动吸烟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绝经期组女性过量饮酒者所占比例高于围绝经期前组和围绝经期后组(P0.05)。(4)3组女性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绝经期组女性谷类摄入过多者所占比例高于围绝经期前组和围绝经期后组(P0.05);围绝经期组女性肉类摄入过多者所占比例高于围绝经期前组(P0.05),但与围绝经期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围绝经期后组和围绝经期组女性体力活动水平优于围绝经期前组,围绝经期后组女性体力活动水平优于围绝经期组(P0.05)。结论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后糖尿病、缺血性心血管疾病、肺癌和高血压发生风险明显增高,被动吸烟、过量饮酒、不合理膳食及缺乏体力活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增多,因此加强围绝经期女性不良生活方式干预以降低慢性病发生风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数据挖掘技术为基础,探讨《清宫医案集成》中治疗不寐的用药和配伍规律。方法:将《清宫医案集成》中治疗不寐的处方进行整理,在古今医案云平台提供的Excel 2010软件模板上建立处方数据库,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对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筛选出345首处方、275味药物;经关联规则分析,对纳入的中药数据进行中药配伍关联分析,筛选出共现频次≥40次的中药,同时设置置信度≥0.6、支持度≥0.2,最终得到13条关联规则数据。高频药物间生成5组聚类组合,核心处方包括白术、白芍、茯神、当归、甘草。结论:《清宫医案集成》中清代宫廷御医治疗不寐,具有气血同治、调心安神、重视肝脾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