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疗效差异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对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120例,其中前循环64例及后循环56例急性脑梗死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经溶栓治疗后24h、2w神经功能较溶栓治疗前均有明显恢复(P<0.01),两组之间溶栓治疗后24h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之间溶栓治疗后2w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病、心房纤颤、糖尿病及吸烟增加rt-PA静脉溶栓出血风险。结论在急性脑梗死的rt-PA静脉溶栓治疗中,前循环疗效优于后循环,且高血压病、心房纤颤、糖尿病及吸烟影响rt-PA静脉溶栓疗效,有增加出血风险可能,从而影响患者日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入住本院的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急性脑梗死后出现出血转化者70例,其余为无出血转化者70例,分析2组患者在入院时首次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尿酸水平、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病史、房颤病史、饮酒史及既往脑卒中病史的差异,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组患者在入院时首次空腹血糖水平、心房颤动病史、高血压病史的例数均高于非出血转化组(P<0.05),而非出血转化组中总胆固醇水平高于出血转化组(P<0.05),2组同型半胱氨酸、尿酸水平、糖尿病病史、饮酒史、既往脑卒中病史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高空腹血糖水平(>6.1 mmol/l)、房颤病史、高血压病史是急性脑梗死发生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总胆固醇(TC)是防止出血转化的一个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单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基底节(basal ganglia,BG)/半卵圆中心(central semioval,CSO)-血管周围间隙(Virchow-Robin Spaces,VRS)扩大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急性单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共47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基底节(BG)梗死262例,半卵圆中心(CSO)梗死214例,根据影像学手段评估BG/CSO-VRS扩大严重程度; 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确定BG/CSO-VRS扩大严重程度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基底节和半卵圆中心梗死VR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BG-VRS轻度扩大和重度扩大患者性别、高血压病比例、收缩压及BMI水平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CSO-VRS轻度和重度扩大患者高血压病、糖尿病比例及BMI水平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和BMI均是BG-VRS扩大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而BMI也是CSO-VRS扩大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病和BMI与急性单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VRS扩大密切相关,其中合并高血压病和BMI降低是导致BG-VRS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而BMI降低也是CSO-VRS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7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将79例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与90例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头颅CT病灶、血胆固醇、血甘油三酯、血纤维蛋白原、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多表现为肢体麻木、无力,活动不灵活,且双侧病变者多见;非糖尿病组多表现为单侧上下肢较严重的瘫痪。糖尿病组头颅CT病灶多发生在基底节,腔隙性、多发性脑梗死多见,血脂异常及纤维蛋白原增高者多见;2组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腔隙性、多发性病灶多见,肢体瘫痪程度较轻,治疗效果较差,积极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调节血脂代谢,对减少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静脉溶栓治疗前循环急性脑梗死和后循环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11例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梗死类型分为前循环组54例,后循环组57例,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24h、1周NIHSS评分差异,并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后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前循环组溶栓前、溶栓24h后、溶栓1周后NIHSS评分分别为(14.64±3.03)分、(11.06±5.03)分、(6.77±3.64)分,与后循环组(15.74±4.87)分、(11.79±2.57)分、(8.26±2.44)分比较,溶栓1周后差异显著(P0.05);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心房纤颤为静脉溶栓后发生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治疗难度较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心房纤颤为颅内出血高危因素,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8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梗死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2-11—2014-11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共30例为腔隙性脑梗死组,选择同期脑梗死患者30例为脑梗死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正常组。比较3组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8水平。结果脑梗死组C反应蛋白与白介素-8水平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性脑梗死组C反应蛋白与白介素-8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C反应蛋白与白介素-8水平分别高于小面积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8在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梗死中水平升高,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脑缺血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伴发腔隙性脑梗死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伴发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综合内科收治的2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A组:2型糖尿病未伴发腔隙性脑梗死组(1 19例),B组:2型糖尿病伴发单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组(67例),C组:2型糖尿病伴发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组(24例).收集各组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实验室检查指标等各项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B组、C组患有高血压病史比例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重度颈动脉狭窄率明显高于A组、B组,而B组患者重度颈动脉狭窄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阻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TG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rc)、C-反应蛋白(CRP)、尿微量白蛋白(MA)、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史、重度颈动脉狭窄率、TG 、HbArc 、CRP 、MA 、CIMT为2型糖尿病伴发单发性腔隙性腩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血压史、重度颈动脉狭窄率、TC、HDL-C、TG、LDL-C、HbArc、CRP、MA,CIMT为2型糖尿病伴发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2型糖尿病伴发单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和伴发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各有不同,临床上应加以区分对待.  相似文献   

8.
观察72例脑梗死患者,合并心电图(ECG)改变59例,占81.9%。腔隙性脑梗死及脑血栓ECG以窦性心动过速及占室肥厚劳损多见,脑栓塞以心房纤颤多见。CT与ECG对照发现,额顶叶大面积梗塞80?G正常,颞顶叶大面积梗塞灶ECG均提示心房纤颤。指出ECG改变与脑梗塞死型及部位相关。本级9例脑栓塞均由心房纤颤及心肌梗死引起,积极防治心脏病可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观察72例脑梗死患者,合并心电图(ECG)改变59例,占81.9%。腔隙性脑梗死及脑血栓ECG以窦性心动过速及左室肥厚劳损多见,脑栓塞以心房纤颤多见。CT与ECG对照发现,颤顶叶夫面积梗塞80%ECG正常;顶叶大面积梗塞灶ECG均提示心房纤颤。指出ECG改变与脑梗塞死型及部位相关。本组9例脑栓塞均由心房纤颤及心肌梗死引起,积极防治心脏病可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和血脂水平,探讨它们在老年腔隙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78例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与72例无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抽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TC/HDL-C比值,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在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TG、TC、LDL—C、TC/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TBIL、DBIL、IBIL、HDL-C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TG、TC、LDL-C水平,TC/HDL—C比值升高,TBIL、DBIL、IBIL、HDL-C水平降低与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发病密切相关。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胆红素和脂质代谢紊乱,胆红素和脂质代谢紊乱参与了老年腔隙性脑梗死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皮素(ET)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2例高血压病合并初发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20例高血压病合并再发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2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ET、hs-CRP水平。结果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复发组血清ET及hs-CRP水平均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病组(P<0.01),原发性高血压病组E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hs-CRP高于对照组(P<0.05),且复发组ET水平高于初发组(P<0.05)。结论血清ET和hs-CRP可能参与了老年高血压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剂-1(PAI-1)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梗死面积的关系.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其中大面积脑梗死22例、小面积脑梗死36例、腔隙性脑梗死42例,采用发色底物显色法检测脑梗死患者病后24 h、2 d、14 d、21 d的血浆t-PA、PAI-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并比较不同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桨t-PA、PAI-1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后24 h、2 d、14 d血浆t-PA水平显著降低,血浆PAI-1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病后21 d两者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面积脑梗死患者t-PA水平明显低于小面积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小面积脑梗死患者又明显低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均P<0.01);不同面积脑梗死组之间PAI-1水平未见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t-PA水平降低及PAI水平升高;脑梗死面积越大的患者血浆t-PA水平降低程度越明显,而血浆PAI-1水平与梗死面积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病、病情严重程度及90 d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及10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清Ang-1水平检测,同时采集相关的临床资料。病例组入院时进行NIHSS评分,将NIHSS评分5分者定义为病情轻度组,5~15分为病情中度组,≥16分为病情重度组。病例组90 d后随访行mRS评分,将mRS评分≤2分者定义为预后良好组,2分者定义为预后不良组。结果病例组吸烟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纤颤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Ang-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及血清Ang-1水平均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均P0.01)。病情轻度组患者血清Ang-1水平[(1.12±0.35)ng/ml]与病情中度组[(0.96±0.39)ng/ml]、病情重度组[(0.76±0.49)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进一步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Ang-1水平呈负相关(r=-0.267,P=0.002)。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入院时NIHSS评分、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纤颤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而血清Ang-1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显著降低(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及血清Ang-1水平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90 d预后密切相关(均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Ang-1水平较低,且血清Ang-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病情严重程度及90 d预后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 087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SAP的发生风险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SAP感染率为11.13%,SAP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非SAP组。单因素分析:SAP组年龄≥65岁、吸烟史、2型糖尿病、卒中史、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的比率显著性升高(P0.05),性别、原发性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及心房纤颤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5岁、2型糖尿病、卒中史、吸烟史、吞咽困难及意识障碍为急性脑梗死并发SAP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结论 SAP是急性脑梗死常见并发症,会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SAP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针对SAP的可控性危险因素应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2,自引:5,他引:57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及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18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CI)及155例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的血清hsCRP、血糖、血脂等指标,并与329名健康者进行对照。同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病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CI组和LI组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P<0.05);hsCRP水平与ACI组年龄、舒张压、血糖、三酰甘油水平呈正相关(r=0.261、0.222、0.261、0.166,均P<0.05),与LI组患者的年龄、收缩压、血糖、总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r=0.294、0.456、0.245、0.402,均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负相关(r=-0.371,P<0.05)。结论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并与其危险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LVO)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影像学检查将2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前循环脑梗死组及后循环脑梗死组,进一步分为LVO亚组及非LVO亚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与前循环脑梗死组非LVO亚组比较,LVO亚组女性、心房纤颤、意识障碍、凝视、面瘫、上肢瘫痪、下肢瘫痪、感觉障碍、失语比率及NIHSS评分显著升高(均P0.05),共济失调比率显著降低(P0.05)。与后循环脑梗死组非LVO亚组比较,LVO亚组心房纤颤、意识障碍比率及NIHSS评分显著升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心房纤颤是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OR=0.498,95%CI:0.254~0.979;OR=2.484,95%CI:1.259~4.899),凝视、失语对预测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有统计学意义(OR=4.487,95%CI:1.791~11.243;OR=5.113,95%CI:1.773~14.744)。结论女性、心房纤颤是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凝视、失语对预测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与急性腔隙性脑梗死(ALI)的相关性。方法采集62例ALI患者(ALI组)与57例对照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Cys-C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ALI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对血清Cys-C水平与ALI严重程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ALI组患者高血压病和吸烟的比例及血清Cys-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吸烟、血清Cys-C水平升高均为AL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ys-C水平与ALI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230,P=0.012)。结论血清Cys-C水平升高是AL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CSVD影像学总负荷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发病4.5 h之内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收集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发病48 h之内行头颅MRI检查,根据Staals等的评分标准,评估患者CSVD影像学总负荷评分为0~4分,通过电话随访评估患者90 d mRS评分,根据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0~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3~5分),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影像学CSVD评分有无差异。结果124例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远期预后基线资料的单因素分析发现预后良好患者82例(66%),预后不良患者42例(34%),静脉溶栓早期有出血转化患者10例,其中HI-1型8例,PH-1型2例,2组出血转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死亡患者。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前舒张压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既往房颤病史、既往心衰病史、既往脑梗死病史、TOSTA分型、CSVD影像总负荷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资料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OR=1.241,95%CI 1.125~1.370,P<0.001)、高CSVD总评分(OR=2.393,95%CI 1.493~3.873,P<0.001)是影响脑梗死静脉溶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CSVD不同影像表现中WMH中重度(OR=2.560,95%CI 1.158~5.662,P<0.020)和腔隙性脑梗死(OR=5.030,95%CI 1.579~16.044,P<0.006)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CSVD影像总负荷评分较高者与90 d不良预后相关,影像学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及中重度的WMH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01—2016-01承德市承钢医院治疗的200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以及同期入院就诊的200例无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饮酒、房颤、吸烟、高血压、家属史、颈部血管动脉斑块以及性别,其中高脂血症、心脏病、糖尿病、肥胖与脑梗死有相关性(P0.05);2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上述因素均属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有颈动脉斑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饮酒、房颤、吸烟、高血压、家族史、性别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icroRNA-24(miR-24)表达与急性脑梗死进展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51例,根据有无脑梗死进展(PCI)分为进展组64例和对照组87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组。收集3组的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和常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心房纤颤史等),比较3组的miR-24表达、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入院后血压降低、颅内动脉狭窄、空腹血糖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等情况。结果进展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的性别、年龄及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病史、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空腹血糖、Hhcy、入院后血压降低及颅内动脉狭窄率高于对照组,miR-24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及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miR-24低表达、Hhcy、入院后血压降低、空腹血糖升高是急性脑梗死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iR-24能抑制神经细胞缺血缺氧条件下的凋亡,急性脑梗死miR-24低表达患者的病情进展风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