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经筋理论指导下的南少林理筋手法联合超声波疗法对粘连性肩周炎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南少林理筋手法配合超声波治疗;对照组采用南少林理筋手法配合普通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疼痛VAS评估、肩关节活动度检测、肩关节功能评估,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2组在减轻疼痛、提高活动度方面均有较好疗效。试验组在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经筋理论指导下的南少林功法理筋手法配合超声波治疗可以较好地改善粘连性肩周炎患者的肩关节疼痛和运动功能,适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功能恢复中运动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86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平均分配原则为依据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有效的运动训练可有效的促进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葛根汤加味熏洗配合理筋手法治疗早中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早中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肩部外用涂抹;治疗组60例,采用葛根汤加味外用熏洗配合理筋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观察两组患者给药前后肩关节功能、VAS评分、UCLA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3个月后等级疗效经秩和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UCLA评分,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汤加味熏洗配合理筋手法可明显改善早中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南少林功法结合手法、针刀治疗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下肢功能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南少林功法配合手法、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配合手法、针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病例进行VAS、膝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等长最大肌力、平均轨迹误差评估,对比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减轻疼痛、提高活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葛根汤加味熏洗治疗早中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早中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60例,采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患肩局部外用涂抹;治疗组60例,应用葛根汤加味外用熏洗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VAS评分等指标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00%,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UCL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汤加味熏洗治疗早中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肩胛控制训练治疗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30例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推拿治疗及肩胛骨的控制训练。治疗前后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对患者的上肢功能、肩手疼痛及手指肿胀程度进行评定。结果训练后2组患者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上肢功能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2组患者肩手疼痛及手指肿胀程度较训练前明显减轻,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结论推拿配合肩胛控制训练治疗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葛根汤联合肩峰下滑囊封闭治疗早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与症状改善。方法:将2012~2016年我院骨科收治的80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封闭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葛根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肩关节功能改善及疼痛改善。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1个月、3个月、5个月后的VAS评分及UCLA评分相比治疗前均明显提升,但研究组治疗后的每次评分均在对照组之上,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葛根汤联合肩峰下滑囊封闭治疗早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效果可靠,能有效改善患者钝痛的症状,提高肌肉力量与肩关节活动功能,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比较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和肩峰下封闭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确诊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肩峰下封闭治疗组(对照组)及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组(实验组),经随访采用VAS疼痛评分法和UCLA评分法,分别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照组随访平均时间分别为23.3个月,实验组平均随访21.8个月.VAS疼痛评分,对照组平均(2.6±1.8)分,实验组两组平均(1.1±1.3)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UCLA评分,对照组平均(29±2.3)分,实验组两组平均(33±1.2)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将肩峰下进行有效的减压,提高了临床疗效,可作为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插剥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肩峰下间隙针刺插剥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肩髎、肩前、肩贞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CMS)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95.0%,对照组分别为55.0%和80.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2、4星期后CM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峰下间隙针刺插剥是一种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丁志清  丁勤能  谢财忠 《河南中医》2012,32(12):1683-1684
目的:观察医疗体操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22例,对照组2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中频电疗加磁热治疗,日1次,10d为1个疗程,试验组同时施以关节松动术以及医疗体操,结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测量关节活动范围(ROM)进行疗效评估.结果:2个疗程后,试验组疼痛评分及肩关节活动范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疗体操结合关节松动术对缓解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南少林理筋手法结合经筋针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效果。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南少林理筋手法和经筋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及普通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疼痛VAS评估、膝关节活动度检测,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减轻膝关节疼痛及提高活动度方面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南少林理筋手法结合经筋针法对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具有较好效果,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肌骨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治疗肩峰下滑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峰下滑囊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治疗组治疗2次后采用肌骨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小针刀治疗,两组患者均在小针刀治疗后行痛点封闭注射,治疗2次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肩关节外展活动度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骨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治疗肩峰下滑囊炎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肩峰下间隙臭氧注射合并手法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患者,均予以患肩肩峰下间隙注射7~8 ml浓度为40μg/ml的医用臭氧-氧混合气体,每肩每周注射1次,连续5次。结合手法治疗隔天1次,10次为1疗程,共1~2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予以6个月随访,根据UCLA评分标准,治疗前患者平均得分18.9分,治疗后6个月患者平均得分30.8分,其中有6例评分达到优,11例达到良,3例达到可,优良率85%。结论:臭氧注射并手法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健骨注射液肩下注射配合关节镜肩峰下间隙减压术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2组均由同一组医生行关节镜肩峰下间隙减压术,术后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同时给予健骨注射液肩下注射,疗程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UCLA)评分、上肢简化Fugl-Meyer功能量表评分、肩关节外展(上举)活动度及MRI检查指标肩峰角、喙肩韧带厚度、肩肱间距、肩锁关节骨赘高度、肩峰下积液厚度变化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2组UCLA评分中肩关节疼痛、功能、肩关节前屈角度、前屈肌力、患者满意度及总分均明显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提高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2组肩关节外展(上举)活动度和上肢简化Fugl-Meyer功能评分均明显增加(P均0.05),且观察组增加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肩关节MRI检查中肩峰角、喙肩韧带厚度、肩锁关节骨赘高度和肩峰下积液厚度均明显减少(P均0.05),肩肱间距明显增大(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健骨注射液肩下注射配合关节镜肩峰下间隙减压术可以有效恢复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否进行运动康复训练干预对最终疗效的影响.方法:分析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两种不同方法保守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结果: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关节活动度(ROM)作为评价对比标准,结果用t检验方法作统计学处理后显示运动康复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保守治疗对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Ⅰ、Ⅱ期患者的疗效比较满意,对症处理并结合有效的运动康复训练能获得更为确切的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联合小针刀治疗腰椎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腰椎术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行局部注射联合小针刀治疗,对照组行手法按摩加中频电疗,观察两组症状及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优21例,良6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优16例,良4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局部注射联合小针刀治疗腰椎术后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股四头肌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应。方法将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手法及铍针治疗配合股四头肌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手法及铍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对2组病例进行评估,并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较好疗效,治疗组在步态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股四头肌功能训练对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步行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应。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小针刀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及牵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对2组病例进行评估,并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较好疗效,治疗组在控制疼痛和改善颈椎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治疗配合中药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疼痛和颈椎功能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Bigliani分型为Ⅰ型肩峰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峰撞击综合征Ⅰ型肩峰的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针刀治疗,每周1次,连续3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每次50 mg,2次/d,联合红外线照射、超声药物透入及肩关节活动功能锻炼,1次/d,治疗3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定检测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脱落2例,其余均获得12周以上随访。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8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且组内比较2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P <0.05),Constant-Murley评分显著升高(P <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Constant-Murle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刀松解可显著缓解Bigliani分型Ⅰ型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的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分析新身痛逐瘀汤联合针刺在肩锋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万载县中医院 2021 月 6 月至 2022 年 6 月期间诊治的 80 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且开展肩峰成形术治疗的患者,随 机分组方式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新身痛逐瘀汤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新身痛逐瘀汤联 合针刺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量化、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97.50 %,高于对照组的 82.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开展肩锋成形 术治疗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采取新身痛逐瘀汤联合针刺方案,能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同时改善其临床症状,加快肩 关节功能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