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背景血清脂蛋白a〔Lp(a)〕、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及D-二聚体水平与脑血管疾病有关,但其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CI)的诊断价值尚不明确。目的分析老年ACI患者血清Lp(a)、GDF-15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安康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ACI患者96例为研究组,同期门诊体检正常老年人80例为对照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26例(NIHSS评分6分)、中度神经功能缺损32例(6分≤NIHSS评分13分)、重度神经功能缺损38例(NIHSS评分≥13分);根据入院后首次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及Adama分型标准将研究组患者分为大面积梗死37例(病灶直径3.00 cm并累及2个脑解剖部位)、小面积梗死33例(病灶直径为1.50~3.00cm)、腔隙性梗死26例(病灶直径1.50 cm)。比较两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面积老年ACI患者血清Lp(a)、GDF-15、D-二聚体水平;血清Lp(a)、GDF-15、D-二聚体水平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绘制ROC曲线以分析血清Lp(a)、GDF-15、D-二聚体水平及三者联合对老年ACI的诊断价值。结果 (1)两组受试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高脂血症发生率、ACI家族史、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发生率及血清Lp(a)、GDF-15、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p(a)水平与老年ACI患者血清GDF-15、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52、0.649,P0.05),血清GDF-15水平与老年ACI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r=0.543,P0.05)。(3)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老年ACI患者血清Lp(a)、GDF-15、D-二聚体水平高于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重度神经功能缺损老年ACI患者血清Lp(a)、GDF-15、D-二聚体水平高于中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P0.05)。(4)大面积梗死、小面积梗死老年ACI患者血清Lp(a)、GDF-15、D-二聚体水平高于腔隙性梗死患者,大面积梗死老年ACI患者血清Lp(a)、GDF-15、D-二聚体水平高于小面积梗死患者(P0.05)。(5)绘制ROC曲线显示,血清Lp(a)、GDF-15、D-二聚体水平及三者联合诊断老年AC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7、0.799、0.901、0.931。结论老年ACI患者血清Lp(a)、GDF-15、D-二聚体水平升高,且与老年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梗死面积有关;三者对老年ACI有一定诊断价值,且三者联合检测对老年ACI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75例老年ACI患者,78例老年AMI患者,检测其Hcy、hs-CRP、D-二聚体水平,并与同期就诊的40例健康老年体检者对照组做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I、AMI组Hcy、D-二聚体、hs-CRP三项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ACI与AMI组Hcy、D-二聚体、hs-CRP三项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ACI与AMI组Hcy、D-二聚体、hs-CRP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 Hcy、D-二聚体、hs-CRP均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其与ACI、AMI的发生正相关,及时检测这三个指标,可早期诊断动脉粥样硬化、判断病情及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 ICAM)-1、血管抑制因子(VS)-2、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缺损组(n=24,NIHSS≤15分),中度缺损组(n=14,15分NIHSS≤29分),重度缺损组(n=22,NIHSS≥30分)。根据病灶容积分为小容积脑梗死组(n=22,梗死灶容积5 cm~3)、中等容积脑梗死组(n=12,5 cm~3≤梗死灶容积10 cm~3)、大容积脑梗死组(n=26,梗死灶容积≥10 cm~3)。并选取同期在医院进行体验的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检测各组血清s ICAM-1、VS-2及D-二聚体水平,应用NIHSS和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价脑梗死患者神经缺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急性期患者与恢复期患者血清s ICAM-1、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VS-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大容积脑梗死组血清s ICAM-1、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中等容积脑梗死组及小容积脑梗死组,血清VS-2显著低于中等容积脑梗死组及小容积脑梗死组(P0.05)。重度缺损组血清s ICAM-1、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缺损组及轻度缺损组,血清VS-2显著低于中度缺损组及轻度缺损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脑梗死患者血清s ICAM-1、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NIHSS评分、SSS评分、脑梗死容积呈正相关(r=0.362,0.341,0.228,0.315,0.308,0.272,均P0.05),血清VS-2与患者NIHSS评分、SSS评分、脑梗死容积呈负相关(r=-0.328,-0.305,-0.226,均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 ICAM-1、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VS-2水平显著降低,其水平与患者神经缺损情况、脑梗死容积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 IMT)与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46例EH患者,测量ba PWV、c IMT,分别按两者数值分组,ba PWV1700 cm/s为动脉僵硬度正常组、≥1700 cm/s为动脉僵硬度异常组;c IMT0.9 mm为正常组、0.9≤c IMT1.2 mm为增厚组、c IMT≥1.2 mm为斑块组。同时检测Hcy、D-二聚体及血生物化学指标水平。结果动脉僵硬度异常组Hcy、D-二聚体水平较动脉僵硬度正常组显著增高(P0.05);c IMT正常组、增厚组、斑块组Hcy、D-二聚体水平也依次增高(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在排除年龄、体重、血脂、血糖后,ba PWV与Hcy、D-二聚体呈正相关(r=0.18、r=0.32,P0.05),c IMT与Hcy、D-二聚体呈正相关(r=0.56、r=0.27,P0.05),ba PWV与c IMT也呈正相关(r=0.29,P0.05)。结论 Hcy的增加和D-二聚体的升高与预示动脉病变的ba PWV、c IMT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头部亚低温疗法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S100B蛋白、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延安大学咸阳医院2014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老年ACI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9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头部亚低温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S100B蛋白及Hcy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血清S100B蛋白及Hcy水平、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凝血酶原时间、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血清S100B蛋白及Hcy水平、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头部亚低温疗法治疗老年ACI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血清S100B蛋白、Hcy水平,有利于减轻炎性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 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在上海电力医院心内科确诊的EH患者492例,根据c IMT分为正常组200例、增厚组223例和斑块组69例。比较3组患者一般资料、空腹血糖、血脂指标及血浆Hcy、D-二聚体水平,并分析血浆Hcy、D-二聚体水平与EH患者c IMT的相关性。结果 3组患者性别和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年龄和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厚组和斑块组患者血浆Hcy和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组,斑块组患者血浆Hcy和D-二聚体水平高于增厚组(P0.05)。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病程、TC、TG、D-二聚体后,血浆Hcy水平与c IMT呈正相关(r=0.58,P0.05);校正年龄、病程、TC、TG、Hcy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c IMT呈正相关(r=0.29,P0.05)。结论血浆Hcy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均与EH患者cIMT增厚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β淀粉样蛋白42(Aβ42)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梗死面积、神经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NSE、hs-CRP、Hcy、和Aβ42表达水平,另根据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分级及不同梗死面积分组观察患者NSE、hsCRP、Hcy、和Aβ42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NSE、hs-CRP、Hcy和Aβ42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3.168、10.162、26.907、8.685,P 0.05);重度组NSE、hs-CRP、Hcy和Aβ42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中度组NSE、hs-CRP、Hcy和Aβ42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5.270、89.840、73.820、63.470,P 0.01);大面积梗死组NSE、hs-CRP、Hcy和Aβ42水平明显高于小面积梗死组和腔隙性梗死组,小面积梗死组NSE、hs-CRP、Hcy和Aβ42水平明显高于腔隙性梗死组,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3.770、94.980、49.850、83.630,P 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SE、hs-CRP、Hcy和Aβ42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365、0.743、0.426、0.687,P 0.01),NSE、hs-CRP、Hcy和Aβ42水平与梗死面积大小呈正相关(r=0.421、0.721、0.419、0.532,P 0.01)。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SE、hs-CRP、Hcy和Aβ42水平较正常人群高,随着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加重和梗死面积的增大,NSE、hs-CRP、Hcy和Aβ42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100例患ACI并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采用Sysmex Cs-5100全自动检测仪分别检测其溶栓前、后24 h内D-二聚体水平,同时记录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病情好转患者70例,为好转组,恶化患者30例,为恶化组。2组到达医院至开始静脉溶栓时间(DNT)、性别和入院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所有患者溶栓前、后24 h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且恶化组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好转组(均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溶栓后24 h 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是患者溶栓后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溶栓后NIHSS评分与溶栓前、后24 h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存在明显正相关性(r分别为0. 316、0. 451,均P 0. 01)。结论:ACI患者溶栓后24 h内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预示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降钙素元(PCT)、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前白蛋白(PA)、D-二聚体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193例AECOPD患者根据胸部CT扫描结果分为COPD患者56例(A组)、COPD伴少许肺炎患者60例(B组)、COPD伴肺炎患者77例(C组),检测三组血清PCT、CRP、PA、FIB、D-二聚体,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A组、B组比较,C组PCT、CRP、FIB、D-二聚体水平升高,PA水平降低(P均<0.05);与A组比较,B组PCT、CRP水平升高,PA水平降低(P均<0.05).PCT与CRP、FIB呈正相关(r=0.45、0.16,P均<0.05),与PA无关;CRP与FIB呈正相关(r=0.58,P<0.05),与PA呈负相关(r=-0.43,P<0.05);FIB与PA呈负相关(r=-0.30,P<0.05).结论 AECOPD患者血清PCT、CRP、FIB、PA、D-二聚体水平升高或降低,联合检测上述五指标可对AECOPD的诊断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水平与脑小血管病(CSV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43例CSVD患者,按脑动脉搏动指数(PI)分为轻度组(PI<1.0,n=60),中度组(1.0≤PI<1.5,n=104)和重度组(PI≥1.5,n=79),另选择健康体检的7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四组患者血清Hcy和D-二聚体水平,分析Hcy和D-二聚体与CSVD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轻度、中度和重度组CSVD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增高,年龄、TC、TG、LDL-C、Hcy、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降低(P<0.05);与轻度组比较,重度组患者男性、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增高,年龄、TC、TG、LDL-C、Hcy、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降低(P<0.05);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TC、高Hcy和高D-二聚体为CSVD的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cy和D-二聚体水平与脑小血管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_(Hcy)=0.712,P=0.006,r_(D-二聚体)=0.684,P=0.012)。结论血清Hcy和D-二聚体与CSVD有相关性,是CSV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检测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78例ACI患者和4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MMP-9、NSE和S-100B蛋白水平。结果 (1)ACI急性期患者血清MMP-9、NSE和S-100B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也显著高于ACI恢复期患者(P<0.01),ACI恢复期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NSE和S-100B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小面积脑梗死患者(P<0.01)。(2)MMP-9与NSE、S-100B蛋白呈正相关(r=0.413、0.547,P<0.01),NSE与S-100B蛋白也呈显著正相关(r=0.692,P<0.01),3者之间相关性良好。结论 ACI患者血清MMP-9、NSE和S-100B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联合检测ACI患者血清MMP-9、NSE和S-100B蛋白水平,可作为判断ACI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临床疗效及估计预后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收治的25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梗死组,选取同期20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梗死组患者于入院24 h内、对照组受检者于体检当日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按入院当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梗死组患者分为轻型(0~15分)组129例、中型(16~25分)组92例、重型(26~33分)组38例。按预后(即住院4周时NIHSS评分)将梗死组患者分为好转组182例和无好转组77例。比较对照组与梗死组、梗死组各亚组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D-二聚体异常率。结果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0.46±0.52)mg/L、D-二聚体异常率43.2%,均高于对照组的(0.13±0.29)mg/L、1.0%(P0.05)。轻型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0.27±0.13)mg/L、D-二聚体异常率30.5%,分别低于中型组的(0.42±0.28)mg/L、47.8%,中型组又低于重型组的(0.65±0.32)mg/L、76.3%(P0.05)。好转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0.31±0.26)mg/L、D-二聚体异常率32.9%,低于无好转组的(0.57±0.29)mg/L、67.5%(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且血浆D-二聚体水平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选取ACI患者52例(ACI组),分别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ACI组10例(1~4分)、中度ACI组26例(5~15分)和重度ACI组16例(15分)。另选取健康体检者45例为对照组。分析血清Lp-PLA2、NSE水平与NIHSS评分的关系。结果ACI组血清Lp-PLA2、NS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89.3±19.4)μg/L vs(123.4±28.4)μg/L、(22.1±2.8)μg/L vs(7.2±1.9)μg/L,P0.05)]。中度ACI组和重度ACI组患者血清Lp-PLA2、NSE水平显著高于轻度ACI组(P0.05)。与治疗后第1天比较,ACI组患者第2~7天血清Lp-PLA2、NSE水平和NIHSS评分显著增加(P0.05),与治疗后第5天比较,第6~7天血清Lp-PLA2、NSE水平和NIHS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CI组患者血清Lp-PLA2、NSE表达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788,P=0.035;r=0.950,P=0.001)。结论 Lp-PLA2和NSE在ACI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患者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为ACI患者的治疗、预后和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青海省中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Hcy、CRP及D-二聚体水平,治疗前及治疗3 d局部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rMTT)145%的面积,治疗前及治疗1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Hcy、CRP、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Hcy、CRP、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rMTT145%的面积、血清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 d rMTT145%的面积小于对照组,治疗1周血清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4)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Hcy、CRP、D-二聚体水平,挽救缺血半暗带脑组织,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关系.方法 收集100例老年CAP患者(病例组)临床资料,并按CURB-65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组,同时随机选择门诊体检的老年健康人60例(对照组),均进行D-二聚体、CRP检测,分析其在不同分组间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D-二聚体、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肺炎严重度分组间D-二聚体、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D-二聚体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58,P<0.05).结论 血清D-二聚体、CRP水平对老年CAP有诊断意义,并与老年CAP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自发性非外伤性脑出血老年患者10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脑出血患者均于入院时给予手术治疗,进行血清NSE与S100β蛋白表达检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欧洲脑卒中量表(ES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分析浓度的变化与出血量、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结果脑出血组患者治疗前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组患者治疗7 d后NSE、S100β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组患者出血量、NIHSS评分、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清NSE、S100β蛋白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NSE和S100β蛋白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及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有密切的关系,可用于判断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血清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与CAP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01~2017-02该院收治126例老年CAP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肺炎严重指数、肺炎标准评定、患者预后等分组,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0名为对照组,测定患者D-二聚体、CRP和PCT水平变化,比较不同组别患者指标差异。结果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D-二聚体、PCT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低危组(P0.05),高危组患者D-二聚体、PCT和CRP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重症肺炎组D-二聚体、PCT和CRP水平显著高于非重症肺炎组(P0.01),死亡组患者D-二聚体、PCT和CRP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P0.01)。D-二聚体与预后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r=0.539,P=0.005),CRP与预后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r=0.329,P=0.008),PCT与预后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r=0.729,P=0.003)。结论老年CAP患者血清D-二聚体、CRP、PCT与严重程度存在明显相关性,PCT和D-二聚体可以作为预测CAP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AECOPD患者D-2聚体、纤维蛋白原(Fg)临床水平变化意义及与血气相关性意义。方法测量AECOPD组70例及门诊健康体检组40例的血清D-2聚体、Fg水平及动脉血气指标。结果 AECOPD组D-2聚体、F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ECOPD组D-2聚体、Fg水平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呈正相关(r=0.370,r=0.544,P0.05),D-2聚体、Fg水平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呈负相关(r=-0.277,r=-0.32,P0.05)。结论 AECOPD组患者D-2聚体、Fg水平明显升高,监测D-2聚体、Fg水平可作为AECOPD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9.
《内科》2017,(2)
目的检测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临床分型分为完全型和进展型两个亚组;另选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0名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三组研究对象氧化低密度脂蛋白、hs-CRP、Hcy、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hs-CRP、Hcy、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型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hs-CRP、Hcy、D-二聚体水平高于进展型急性脑梗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hs-CRP、Hcy、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完全型急性脑梗死患者水平显著高于进展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有关,且与病情严重的程度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周血S-100B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3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进展组(NIHSS评分≥4分)35例和非进展组(NIHSS评分<4分)48例。两组患者均于治疗第1天、第3天、第7天及第14天采集肘静脉血检测S-100B蛋白和NSE水平,并分析进展组患者NIHSS评分与外周血S-100B蛋白及NSE水平的关系。结果治疗第1天两组患者血清S-100B蛋白及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天、第7天及第14天进展组患者血清S-100B蛋白及NSE水平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患者NIHSS评分与血清S-100B蛋白和NSE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73、0.384,P值分别为0.000、0.000)。结论外周血S-100B蛋白及NSE水平可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损伤程度,动态监测外周血S-100B蛋白及NSE水平有助于早期判断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