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简化Geneva评分联合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对创伤患者急性肺栓塞(APE)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8-2016-08于我院住院的创伤患者中疑似APE患者196例,对疑似患者分别进行简化Geneva评分,记录结合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值,以CT肺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68例患者经CTPA确诊APE,简化Geneva评分诊断APE的敏感度为80.9%,特异度为75%,阳性预测价值为63.2%,阴性预测价值为88.1%;年龄校正D-二聚体诊断APE敏感度为89.7%,特异度69.5%,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仅分别为61%和92.7%;二者联合阳性诊断APE的敏感度为73.5%,特异度为90.6%,阳性预测价值为83.9%,阴性预测价值为86.5%;二者联合阴性诊断APE的敏感度为92.6%,特异度为70.3%,阳性预测价值为62.3%,阴性预测价值为94.7%。结论:简化Geneva评分联合年龄校正D-二聚体可提高创伤患者APE诊断的准确性,降低漏诊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联合血浆D-二聚体在评价急性肺栓塞(APE)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确诊的APE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外周血H-FABP及D-二聚体浓度。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APE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根据临床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不同组间H-FABP和D-二聚体差异,评价H-FABP和D-二聚体对评估APE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随着A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H-FABP和D-二聚体指标水平显著升高(P<0.05);死亡组H-FABP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H-FABP与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r=0.693,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H-FABP曲线下面积为0.845(95%CI:0.752~0.918),其最佳工作点为8.65μg/L,此时诊断APE的敏感性为81.24%,特异性为84.14%;D-二聚体曲线下面积为0.832(95%CI:0.728~0.899),其最佳工作点为1.25 mg/L,此时诊断APE的敏感性为83.72%,特异性为82.65%。结论 H-FABP联合D-二聚体可有效的评估A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可为临床APE患者个体化治疗,降低其死亡率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Wells评分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肺栓塞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恶性肿瘤患者,根据CT肺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肺栓塞组和非肺栓塞组,分析Wells评分及联合D-二聚体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结果 112例恶性肿瘤患者中,肺栓塞59例,非肺栓塞53例;Well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746(95%置信区间:0.656~0.836)。选取Wells评分>4分为截值,敏感度为62.71%,特异度为71.70%,阴性似然比0.52;联合D-二聚体并联试验,敏感度100%,特异度24.53%。结论 Wells评分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肺栓塞具有诊断价值,联合D-二聚体并联试验可提高排除性诊断价值,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 D-二聚体对对疑似肺栓塞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自动化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统计分析血浆D-二聚体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及阳性预测值,并绘制ROC曲线以评价其诊断价值并对D-二聚体阴性排除肺栓塞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在317例疑似肺栓塞患者中D-二聚体<500μg/L的患者73例,其中6例被诊断为肺栓塞。D-二聚体对肺栓塞的诊断的敏感性为95.86%(95%CI:91.27%~98.08%),特异性为38.95%(95%CI:31.98%~41.41%),阴性预测值为91.78%(95%CI:83.21%~96.18%),阳性预测值为56.97%(95%CI:50.69%~63.02%),诊断准确性为64.98%(95%CI:59.58%~70.03%)。ROC曲线下面积为0.674(95%CI:0.615~0.733)。结论 D-二聚体对肺栓塞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阴性排除肺栓塞的准确性较高,但仍可受患者年龄、测试方法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肺栓塞(APE)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72例确诊为急性肺栓塞(APE)患者及对照组30例健康受试者血浆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D-二聚体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生化标志物与APE预后的关系.结果 APE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APE组中H-FABP阳性组30 d内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H-FABP阴性组(66.7% vs 3.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FABP为APE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FABP阳性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性是H-FABP阴性者的50.44倍(95%CI 7.40~342.38,P<0.001).结论 H-FABP阳性APE者预后较差,H-FABP可用于APE的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6.
【】 目的 探讨Wells评分量表及D-二聚体联合应用对评估急性肺动脉栓塞风险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4年1月~2016年1月临床疑诊为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初诊患者176例, 依据Wells评分量表分为低、中、高度可能组,计算APE确诊率及假阳性率;依据D-二聚体检测结果分别计算阳性组、阴性组的APE发病率;比较单独使用Wells评分量表和与D-二聚体检测联合应用的APE确诊率和假阳性率是否有差异。结果 D-二聚体阳性129例,确诊为APE69例(53.49%);阴性47例,确诊为APE3例(6.38%)。Wells评分表低、中、高度可能组患者APE的确诊率和假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lls评分与D-二聚体检测联合应用,低、中、高度可能组的确诊率均显著高于单独应用Wells评分组,假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单独应用Wells评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ells评分与D-二聚体检测联合应用可作为APE早期分诊的可靠依据,能显著提高APE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检测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水平在急性肺栓塞(APE)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诊治的126例APE患者,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和FDP水平。根据A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高危组、中危组及低危组;根据其6个月临床转归将其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不同组间D-二聚体和FDP水平,评价D-二聚体和FDP水平对评估APE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随着APE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D-二聚体和FD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D-二聚体和FD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D-二聚体及FDP水平呈正相关(r=0.437,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D-二聚体0.98mg/L和FDP10.02mg/L对APE患者预后生存状况的判断准确率较高。结论 D-二聚体及FDP水平差异与APE的危险分层以及远期预后相关,二者联合可提高对A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准确性,在新形势下的临床个性化医疗中可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与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急性肺栓塞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急性肺栓塞患者48例(肺栓塞组)入院时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与血浆D-二聚体联合检测,并与同期住院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30例(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肺栓塞组D-二聚体阳性47例(97.9%),肺泡-动脉氧分压差40mmHg45例(93.7%);对照组D-二聚体阳性2例(6.7%),肺泡-动脉氧分压差40mmHg6例(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可作急性肺栓塞早期诊断的首选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D-二聚体在急诊筛查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及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到2010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71例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急性主动脉夹层组(AAD组)、急性肺栓塞组(APE组)与对照组的D-二聚体水平差异;绘制D-二聚体诊断AAD及APE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及其标准误、95%可信区间;计算当D-二聚体水平为0.5ug/ml时,诊断AAD及APE的效度。结果AAD组及APE组D-二聚体水平数据呈偏态分布,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二聚体诊断AA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6±0.048(95%CI,0.732—0.923),诊断AP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5±0.044(95%CI,0.769~0.940),鉴别AAD与AP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50±0.107(95%CI,0.341—0.759)。当D-二聚体水平为0.5ug/ml时诊断AAD的敏感性为0.938,阴性似然比为0.088;诊断APE的敏感性为0.933.阴性似然比为0.096。结论D-二聚体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以作为急诊筛查AAD及APE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肺栓塞(APE)患者溶栓前后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水平,探讨其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60例疑似APE患者,其中经CT确诊并符合溶栓条件的APE患者40例设为实验组,经CT排除APE患者20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治疗前及实验组溶栓治疗2周后血浆 NT-ProBNP 与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NT-proBNP检测对早期APE患者的诊断灵敏度为92.3%,特异度为65%;D-二聚体检测对早期APE患者的诊断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70%;实验组溶栓前血浆NT-ProBNP与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NT-ProBNP与D-二聚体对APE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为APE患者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二聚体与凝血因子Ⅷ联合检测对肺癌合并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院就诊的100例肺癌疑似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血液学指标,经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检测证实。比较肺癌合并肺栓塞组和非肺栓塞组的临床资料和血液学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是肺癌合并肺栓塞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诊断效能。结果 100例肺癌疑似肺栓塞患者中,最终确诊为肺栓塞30例,发生率30%。比较肺栓塞组和非肺栓塞组一般资料,肺栓塞组三酰甘油(TG)、D-二聚体、FⅧ明显高于非肺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FⅧ是肺癌合并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诊断肺栓塞的AUC为0.833,FⅧ为0.752;D-二聚体联合FⅧ诊断肺癌合并肺栓塞的AUC为0.905,明显高于D-二聚体和FⅧ单独检测(Z=2.563、3.017,P0.05)。结论 D-二聚体与凝血因子Ⅷ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合并肺栓塞的诊断效能,具有诊断肺癌合并肺栓塞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血浆D-二聚体(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系统作用下产生的可溶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其水平增高反映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纤溶活性增强.D-二聚体对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诊断的敏感度高,目前普遍认为其阴性水平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有很大的排除诊断价值.我国2001年肺栓塞指南也指出,若血浆D-二聚体含量低于500 μg/L,可基本除外急性肺血栓栓塞症[1].然而,临床中仍常可见D-二聚体阴性的患者最后确诊为APE[2-3],近来更有大样本量研究发现D-二聚体阳性和阴性的疑似患者最后确诊为肺栓塞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这表明D-二聚体阴性作为急性肺栓塞的排除诊断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二聚体、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中重度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死亡事件的相关性及对中重度TBI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249例中重度TBI患者,以28 d死亡情况为观察终点,将其分为存活组(n=175)和死亡组(n=74)。收集患者入院时的基线资料(包括平均动脉压、GCS及D-二聚体、CK-MB等实验室指标)。比较两组间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中重度TBI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预后评估价值进行分析并比较D-二聚体、CK-MB、GCS及三者联合预测预后的准确度。结果存活组患者GCS明显高于死亡组,D-二聚体与CK-MB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Z=-8.219,Z=-4.764,Z=-6.432,P <0.05);D-二聚体、CK-MB与GCS呈负相关(r=-0.152,r=-0.245,P <0.05);GCS、D-二聚体、CKMB及三者联合预测预后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828 (95%CI 0.775-0.873)、0.684(95%CI 0.622~0.741)、0.758(95%CI 0.700~0.810)、0.870(95%CI 0.821~0.909),三者联合预测预后的AUC大于GCS、D-二聚体及CK-MB单独预测面积(P <0.05)。结论中重度TBI患者GCS、D-二聚体、CK-MB水平与患者伤情严重程度、死亡风险密切相关,D-二聚体和CKMB水平增高、GCS低均为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预测价值优于单个预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结合快速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估(qSOFA)评分在脓毒症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确诊为脓毒症的患者96例,分析PCT、D-二聚体水平、qSOFA评分与病情的相关性。结果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CT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598(95%CI:0.562~0.602),灵敏度62.41%,特异度78.33%;D-二聚体的AUC为0.486(95%CI:0.462~0.503),灵敏度60.48%,特异度63.25%;qSOFA评分的AUC为0.601(95%CI:0.571~0.632),灵敏度64.35%,特异度70.25%;三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821(95%CI:0.782~0.865),灵敏度88.23%,特异度83.54%。qSOFA评分2分组生存率高于qSOFA评分≥2分组。结论 PCT和D-二聚体可用于脓毒症严重程度的比较,PCT优于D-二聚体,结合qSOFA评分可以提高诊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用于判断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就诊的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与发病的关系,以提高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对2012~2015年115例急诊就诊的疑诊急性肺栓塞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确诊急性肺栓塞患者组(68例)和疑诊肺栓塞后明确除外的患者组(47例),对2组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辅助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胸痛、晕厥肺栓塞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危险因素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检测指标中就诊时体温肺栓塞组低于对照组(P=0.03),血白细胞计数(P=0.04)、D-二聚体阳性率(P=0.01)肺栓塞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就诊时Wells评分的ROC曲线优于改良Geneva评分。结论:胸痛和晕厥是急性肺栓塞的特异性临床表现,就诊时Wells评分对急性肺栓塞的预测可能优于Geneva评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采用Wells评分、血浆D-二聚体检测和二者相结合对肺栓塞(PE)的诊断和排除价值.方法 2008-03~2010-05在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疑似PE患者,均进行CT肺动脉造影(CTPA)、血浆D-二聚体检测,采用Wells评分进行临床可能性评估.以CTPA结果 为标准,分析各组患者的PE诊断率.结果 入选的126例疑似PE患者,进行CTPA检查后诊断PE 32例,D-二聚体阳性、Wells评分阳性、二者均为阳性的PE发生率分别为49.1%、41.7%、51.5%,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阴性、Wells评分阴性、二者均为阴性的PE发生率分别为8.2%、30.0%、2.2%,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检测和Wells评分诊断P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似,分别为81.3%、78.1%和71.3%、62.8%;二者阴性预测值也相似,分别为91.8%、89.4%;二者均为阳性诊断PE的敏感性为53.3%,特异性为83.0%,阴性预测值为83.9%;二者均为阴性排除PE的敏感性为93.8%,特异性为47.8%,阴性预测值为97.9%.结论 D-二聚体阳性、Wells评分阳性和二者均为阳性对PE的诊断率相近;D-二聚体和Wells评分均为阴性时并不能完全排除PE;D-二聚体检测结合Wells评分能更准确地预测PE的发病风险,当二者均为阴性时,排除疑似PE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血浆D-二聚体在肺栓塞患者中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快速定量检测D-二聚体在诊断肺栓塞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分析21例经螺旋CT或肺动脉造影确诊的肺栓塞患者及19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栓塞组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敏感性为100%,阴性预测值为100%,检测D-二聚体可作为诊断肺栓塞的首选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5):1060-1061
随机选取接受治疗的肺栓塞患者75例(肺栓塞组);随机选取同期健康检查者32例设为健康组。两组均进行血清抗心磷脂抗体和D-二聚体检查。肺栓塞组抗心磷脂抗体和D-二聚体明显比健康组高(P<0.05),而且随着肺栓塞程度的加重,抗心磷脂抗体和D-二聚体的值越大(P<0.05)。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者是肺栓塞发生的高危人群,联合检测抗心磷脂抗体和D-二聚体对肺栓塞的诊断、治疗和转归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栓塞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D-二聚体、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及50例健康成年人,分别纳入肺栓塞组及对照组。肺栓塞组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分为高危组(18例)、中危组(43例)及低危组(34例),测定受试者血清NT-Pro BNP、D-二聚体、ET-1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肺栓塞组血清NT-Pro BNP、D-二聚体、ET-1水平升高(P0.05);高危组血清NT-Pro BNP、D-二聚体、ET-1水平高于中危组、低危组,中危组患者各指标水平高于低危组(P 0.05)。②入组患者好转出院85例,死亡10例,死亡组血清NT-Pro BNP、D-二聚体、ET-1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③治疗后,肺栓塞患者血清NT-Pro BNP、D-二聚体、ET-1水平均降低(P0.05)。④血清NT-Pro BNP、D-二聚体、ET-1水平预测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832、0.810、0.751,血清NT-Pro BNP预测效能最高,当其截点值为1145.07 pg/ml时,约登指数最大,此时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60.00%。⑤NT-ProBNP联合D-二聚体、NT-ProBNP联合ET-1、D-二聚体联合ET-1及三者联合预测肺血栓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7、0.882、0.845、0.916,其中三者联合预测价值最高。结论肺血栓栓塞患者伴有血清NT-Pro BNP、D-二聚体、ET-1水平的升高,且其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临床可将单独或联合用于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急性肺栓塞(APE)所致右心衰竭的诊断价值以及对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31例APE患者分为3组:大面积栓塞组(9例),次大面积栓塞组(15例),小面积栓塞组(7例)。所有患者均测量血压、血肌酐、D-二聚体及NT-proBNP水平,并行心脏及双下肢静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和预后情况。结果大面积栓塞组D-二聚体、NT-proBNP水平及右心室/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比值均明显高于次大面积栓塞组,而小面积栓塞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次大面积栓塞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PE患者右心室功能障碍与NT-proBNP水平明显相关。检测NT-proBNP水平有助于评价APE患者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