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在临床工作中,静脉给药是临床用药的一个主要途径,是儿科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在治疗抢救危重患儿时更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小儿由于天性好动,不合作,手足静脉穿刺不易固定,易发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为提高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穿刺成功率达到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回顾我院儿科2016年1月至12月住院患儿1280例,对新生儿至2岁患儿的头皮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的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00例新生儿至2岁的患儿头皮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均达98%;结论:具有扎实的基本功,高度的责任感,并做好心理护理来减少负面影响.操作熟练,一针见血,妥善固定是提高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长满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提倡医患和谐,减少医患冲突,提高医疗质量一直是我们医护人员追求的目标,但是医患纠纷仍时有发生,儿科作为医院的特殊科室,由于患儿多是独生子女,患儿家属文化层次不一、心理承受能力不一。加上自我防范意识增强,对医疗服务需求意识增强。更容易引起护患纠纷。不仅会影响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同时也会影响患儿的治疗和痊愈。小儿头皮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用食、中指指腹按压选择穿刺头皮静脉血管的对侧起到止血带作用使血管充盈充分暴露,对患儿交谈、鼓励、逗乐贯穿于整个操作中以转移患儿注意力;结果200例患儿中,一次穿刺成功190例,成功率95%。结论指压法按压血管起到止血带作用,恰当的护患沟通可消除恐惧心理,取得他们的配合,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方美华 《现代保健》2011,(5):136-137
目的总结出一套好的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方法,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0年3月注射室小儿头皮静脉输液1187例,总结提高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结果1054例一次性穿刺成功,占88.8%,两次、两次以上成功133例,占11.2%。结论护士不仅要有饱满的热情、无私的爱心和强烈的责任心,而且还要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注意小儿的心理护理,才能将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提到更高水平,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在门诊输液中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应用及其效果分析,营造团队愉快的工作氛围,提高该科室人员参与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将品管圈培训模式引入科室的质量管理工作中,严格按品管圈活动的10大步骤实施各项活动。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在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应用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使病人满意度从91.3%升高至96%;静脉穿刺缺陷由13.7%下降至6.3%。圈员的责任心、责任荣誉、团队精神、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品管手法均有明显的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医患纠纷,充分得到了医院的肯定。  相似文献   

8.
刘萍 《健康大视野》2007,15(1):120-120
我院急诊室年静脉补液人数达约6万例,其中三分之二采用头皮静脉通路,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达98%以上。现总结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操作的注意点及技巧如下:  相似文献   

9.
杨红 《中国保健》2009,(16):777-778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引起护患纠纷的关键环节,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难点之一,如果不能及时穿刺成功,将直接影响对小儿的抢救与治疗,反复穿刺不仅对患儿造成痛苦,同时对血管也造成损伤,目前静脉留置针(BD针)已在我科广泛运用,但BD针比普通头皮钢针穿刺难度大,留置时间长短不一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分析在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过程中应注意的环节.结果:输液的患儿,成功率较高,患儿及家长对静脉穿刺技术的满意度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结论: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难度大,家长要求高,系统全面的细节护理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浅静脉穿刺技巧,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随机选取社区门诊0~5岁行静脉输液治疗患儿300例,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注重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通过娴熟的操作技能和技巧,观察本组病例静脉输液一次性顺利完成的情况,调查患儿及家属满意度。结果本组患儿静脉输液一次穿刺顺利完成有215例(占71.6%),二次穿刺完成有68例(占22.6%),多次穿刺完成17例(占5.8%);患儿及家属满意度达到96%。结论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与情绪,建立和谐有效的护患沟通及娴熟的小儿浅静脉穿刺技巧,是促进小儿静脉输液治疗顺利完成的关键,可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3种不同的持针法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进行临床对比研究,找出最适合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持针方法,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从而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家长的满意度.方法 随机抽取304例患儿分为A、B、C组,分别采取3种不同的持针法:A组100例,采取前后持针法.B组104例采取上下持针法.C组100例采取三指持针法.结果 C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3%)明显优于A(90%)、B(79%)组.结论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时,采取三指持针法,持针手法稳定性好,角度控制自由,此法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针柄反向固定法与正向固定法对小儿大隐静脉输液渗漏补救的影响、探讨降低渗漏率的方法,减轻患儿输液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护士重复工作量,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8月在门诊连续两天输液、输液部位在大隐静脉的患儿1 500例,共穿刺3 000人次。采用单双日自身对照法,单日为正向组,双日为反向组进行比较。结果反向固定法1 500次,渗漏110次,渗漏率7.3%,正向固定法1 500次,渗漏450次,渗漏率30.0%,反向固定法静脉输液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正向组(2=253.8,p<0.000 1),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对于大隐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渗漏的儿童,正向固定组采用反向固定法进行补救,反向固定组采用正向固定法进行补救。反向固定法静脉输液渗漏补救成功率明显高于正向固定法(2=237.4,p<0.000 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针柄反向固定法优于正向固定法,是小儿大隐静脉输液理想的固定方法,对儿科临床护理实践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比较长托宁和阿托品麻醉前给药对小儿体温的影响.方法 60例患儿随机分为长托宁组(Ⅰ组,n=30)和阿托品组(Ⅱ组,n=30),入室后肌注长托宁(0.02 mg/kg)或阿托品(0.02 mg/kg),观察并记录肛温.结果 长托宁组患儿体温无显著性变化(p>0.05);阿托品组患儿体温升高明显(p<0.01).结论 长托宁对小儿体温无明显影响,优于阿托品.  相似文献   

15.
不同年龄患儿应用静脉留置针效果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少群 《现代医院》2005,5(12):74-75
目的对12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进行效果观察,并根据各年龄组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方法把新生儿至13岁的小儿分成4组,每组30例,随机抽样。结果新生儿组、6—13岁组使用效果比1月~2岁、3—5岁组效果明显好。结论不同年龄组患儿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留置针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09年6月180例次PICC的护理资料,找出护理问题并提出相应护理措施.结果 180例PICC术后发生局部渗血8例,局部红肿6 例,静脉炎4例,静脉血栓3例,导管阻塞8例.针对这些异常情况及时采取了相应护理措施,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 PICC实现了由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输液途径,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掌握无菌技术,将并发症减少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7.
颈外静脉穿刺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救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仙梅 《现代医院》2008,8(6):60-61
目的评价颈外静脉穿刺在抢救妇产科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四肢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导管堵塞、导管脱落、局部肿胀等指标。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颈外静脉穿刺方便、快捷、成功率高,并发症低,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建立静脉通道时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8.
曾春花 《现代医院》2007,7(9):91-93
目的探讨提高真空静脉采血成功率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200例静脉采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的真空静脉与特殊静脉采血法,对照组则按常规注射器静脉采血法。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在疼痛情况、采血成功率方面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个体疼痛感低于对照组,而在采血成功率方面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的真空静脉与特殊静脉采血法可有效减轻患者采血时的疼痛,提高真空采血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改善新生儿采集血标本的操作难度,提高穿刺成功率,确保血标本的质量.方法 将300例足月新生儿分为150例观察组行股静脉斜穿刺采血,150例对照组行股静脉垂直穿刺采血.结果 两种方法的首次穿刺成功率,经统计学处理,x2=21.49,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新生儿股静脉斜穿刺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股静脉垂直穿刺采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儿童在牙科治疗中的行为方式,评估行为管理方法及其对患儿牙科焦虑的影响.方法 对219名儿童的病案记录进行回顾分析.Wright改良的Frankl行为分级方法用于评价儿童每次就诊的行为.采用的行为管理方法包括TSD,声音控制,身体限制,其它(包括奖励、父母在身边、观摩学习等容易被父母及其患儿接受的方法).比较3次就诊中不同年龄组及同一年龄组不同性别的几种行为管理方法的比例.结果 在3~5岁组与6~8岁组、3~5岁组与9~11岁组,不合作患儿有显著差异;三次就诊的行为评价并无显著不同;3~5岁组使用的身体限制法明显多于其它三组;在儿童的三次就诊中,使用声音控制和身体限制的方法有减少的趋势.结论 行为管理可以改善儿童患者的牙科焦虑行为,促进牙病治疗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