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珂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4589-4590
目的:比较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三种梅毒检测方法,选择一种适合大批量标本的梅毒筛查方法。方法:以TP-ELISA、TPPA、RPR三种方法检测住院手术患者标本4215例。结果:共检出TP-ELISA阳性46例,阳性率为1.09%;TPPA阳性44例,阳性率为1.04%;两者阳性的符合率95.7%;RPR阳性29例,阳性率0.69%,与TPPA相比的阳性符合率为61.3%(27/44)。结论:TP-ELISA是住院人群梅毒筛查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3种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筛查方法,为梅毒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TP-ELISA筛查方法检测住院、门诊和体检患者标本17 824例,检测出阳性的标本再用TPPA和RPR检测。结果:TP-ELISA检出阳性231例,阳性率为1.30%;TPPA检出阳性228例,阳性率为1.28%,两者阳性的符合率为98.70%;RPR阳性60例,阳性率为0.34%,同时对不同年龄组TP-ELISA、TPPA、RPR阳性结果进行比较,21~40岁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85%、1.85%和0.67%。结论:应采用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TP-ELISA法进行初筛,可提高梅毒抗体的检出率;用TPPA作确证试验,可排除假阳性患者;最后用RPR法进行检测,可判断其是否为现症患者,并用其观察梅毒疗效及判断预后。3种方法相互补充,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和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黄彩英 《中外医疗》2014,(36):169-170
目的为了比较胶体金(Collodal Gold TPCG)与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法筛查梅毒抗体区别与联系,以便对这两种方法有更明确的认识,合理选择检测方法,减少误诊与漏诊。方法 2013年该院门诊和住院患者中需要检测梅毒抗体的标本,先用TPPA法检测,TPPA法检测出的阳性标本322例,再同时进行TPCG法和用RPR滴度检测。结果 322例TPPA法阳性标本中TPCG法320例,阴性2例;RPR阳性114例,阴性208例。在TPPA阳性的标本中TPCG和RPR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TPCG阳性率高于RPR。结论 TPCG法比较RPR更适合医院筛查,尤其是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梅毒血浆反应素快速试验(RPR)检测梅毒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对3681例待检者、113例梅毒患者、100例正常人进行RPR与TPPA联合检测和分析.结果:3681例待检者中,共检测出RPR阳性66例,阳性率为1.79%,TPPA阳性79例,阳性率为2.15%.113例梅毒患者中,共检测出RPR阳性86例,阳性率为76.1%,TPPA阳性113例,阳性率为100%.100例健康体检者RPR和TPPA结果均为阴性.结论:TPPA和RPR都是快速有效的梅毒检测方法,但确诊必须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四法筛查手术前或输血前病人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比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马蔡昀  蒋理 《右江医学》2003,31(4):361-362
目的 探讨TP ELISA、RPR、胶体金试纸和TPPA等四种方法在筛查手术前或输血前病人梅毒螺旋体抗体中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方法 用TP -ELISA、RPR、胶体金试纸和TPPA分别检测 5 0份阳性标本及 5 0份阴性标本。结果 RPR与TPPA阳性符合率为 82 % ,假阴性率为 18% ,假阳性率为 4% ;胶体金试纸与TPPA阳性符合率为 90 % ,假阴性率为 10 % ,阴性符合率10 0 % ;TP ELISA与TPPA阳性符合率为 10 0 % ,阴性符合率为 10 0 %。结论 TP ELISA是目前较为合适的筛查手术前或输血前病人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017-01~6期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东关心脑血管分院住院患者中梅毒的发病情况,分析化学发光法在梅毒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化学发光法对住院患者进行梅毒抗体初筛,阳性者进一步做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分析该院住院患者中梅毒的检出情况,及两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结果 9092例住院患者化学发光法阳性256例(2.82%),与TPPA符合率为94.92%;其中RPR滴度小于或等于1∶2有216例(占化学发光法84.38%)。小于20岁组、小于30岁组检出率仅为0.63%、0.66%,30岁以上至70岁以下年龄组分别是1.29%、3.63%、2.90%、2.57%,而70~80岁和80岁以上年龄组老年人的检出率3.42%、4.49%。几乎全部临床科室均有梅毒筛查阳性病例,其中综合内科、重症医学科、综合外科、神经内科的阳性率分别为3.57%、3.44%、3.20%、3.01%,明显高于其他科室住院患者的平均检出水平。结论 梅毒血清学试验化学发光法联合TPPA和RPR是目前临床诊断最常用且有效的梅毒筛查试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RPR与TPPA检测在梅毒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梅毒患者60例作为观察A组,选取同期非梅毒患者50例作为观察B组,并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进行RPR与TPPA检测与分析。结果:观察A组梅毒潜伏期患者RPR与TPPA的阳性率分别为80.0%、100.0%,梅毒Ⅰ期阳性率分别为92.0%、100.0%,梅毒Ⅱ期RPR与TPPA阳性率分别为92.5%、100.0%;观察B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0%、0%;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0%、0%。观察A组的RPR与TPP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观察B组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PR与TPPA均可作为临床上检测梅毒的有效方法,但TPPA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均明显高于RPR,RPR在疗效观察价值上优于TPPA。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对比不同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梅毒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试验组(n=147)为接收的梅毒患者,对照组(n=145)为同期体检的健康者,分别应用RPR、ELISA、TPPA、胶体金试验进行梅毒抗体检测,比较分析四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结果:检测结果为,ELISA、TPPA检出试验组阳性率高于其他两种检测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体金试验、TPPA检出对照组阴性率高于其他两种检测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R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分别为87.76%、88.28%、88.35%、87.67%,ELISA分别为97.96%、90.34%、91.14%、97.76%,TPPA分别为99.32%、98.62%、98.65%、99.31%,胶体金试验分别为82.99%、100%、100%、85.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体金试验更适用于初筛及急诊检测中,ELISA适合大批量临床筛查,TPPA适用于确诊试验,RPR试验更适用于观察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对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对1 890例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进行RPR、TPPA和RF检测,比较RF对两种方法诊断梅毒的影响。结果 1 890例标本中RPR阳性184例,TPPA阳性52例,RF阳性30例,RPR和RF同时阳性25例,TPPA和RF同时阳性2例。RF对RPR的影响明显大于TPPA;RF浓度为8 IU/L时对RPR的影响最大,假阳性率为8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潜伏期梅毒、一期梅毒时期和临床治愈期RPR和TPPA符合率较低;二期和三期梅毒RPR与TPPA检测符合率较高,分别为96.77%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F对RPR检测的影响明显高于对TPPA的影响,且其影响主要为低浓度的RF;在梅毒不同时期RPR和TPPA的检出符合率有明显不同。同时进行RPR和TPPA的检测可以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对梅毒检测的影响,对梅毒诊断和分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调查外科术前患者梅毒血清学生物学假阳性率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晨空腹静脉采血经快速血浆反应素环形卡片试验(RPR)初筛,阳性者测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 RPR 抗体滴度。结果 外科手术前患者7 392例,梅毒血清学生物学假阳性114例,假阳性率1.54%。其中男性假阳性36例,假阳性率1.21%,女性假阳性78例,假阳性率1.77%。男女性假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20~39岁组及60 岁以上组假阳性分别为32例(2.63%)、55例(2.80%),这两组患者各与其他年龄组患者比较假阳性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原发甲亢假阳性68例(3.50%),恶性肿瘤假阳性17例(2.72%),两组假阳性率均高于其他病种,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生物学假阳性者RPR 滴度均≤1:4。 结论 外科术前患者男女性梅毒血清学假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老年人假阳性率较高;原发甲亢及恶性肿瘤假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病种;生物学假阳性者RPR 滴度均≤1:4。  相似文献   

11.
陈鹏  曹婕  王琳 《吉林医学》2011,32(25):5223-5224
目的:通过比较梅毒的四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建立适合实验室的梅毒检测流程和报告体系。方法:经TP-ELISA筛选出的198例血清标本分别用TPPA、RPR、和金标法进行检测,以TPPA检测结果作为确认,经TPPA确认有96例阳性标本和102例阴性标本。根据检测结果可得出TP-ELISA、RPR、金标法三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以TPPA为标准可得TP-ELISA、RPR、金标法的敏感性分别为98.97%、73.96%、92.70%;特异性分别为97.06%、95.09%、98.04%。TP-ELISA、金标法的敏感性较高,而RPR的敏感性较低,前两者与RP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方法的特异性均较高,无明显差异。结论:RPR敏感性较低不适用于大批量筛查,TP-ELISA适用于批量筛查,金标法适用于急诊检测,而三者都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为提高梅毒的检出率和准确性建议用TPPA复检。  相似文献   

12.
梅毒发病率在性病中仅次于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 ,而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临床诊断涉及到皮肤科、妇科、泌尿科等科室。由于梅毒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极易造成误诊。现将 15例首诊被我院或其它医院误诊的梅毒病例分析如下。1 一般资料15例患者均是曾就诊于我院或其它医院 ,首诊被误诊误治 ,后经血清学试验 (USR、RPR及 TPPA)确诊为早期后天梅毒的患者。男 9例 ,女 6例 ,年龄 19~4 2岁。一期梅毒 4例 ,二期梅毒 11例。病程 7天~ 6个月。2 临床表现4例一期梅毒中男 2例 ,女 2例。 2例男性患者中一例表现为冠状沟处单发圆形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深入分析笔者医院住院患者中的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梅毒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TP-ELISA法对49773例住院患者进行初筛,阳性标本再用TPPA法进行确认试验,用TRUST检测其效价,对TP-ELISA法结果分组进一步分析假阳性的来源和患者疾病谱,并分析梅毒抗体阳性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科室分布特点。结果 梅毒抗体总阳性率为1.87%,TRUST阳性150例,TP-ELISA法假阳性50例, TP-ELISA法的1 < S/CO值 < 4组假阳性率高于S/CO值≥4组(P<0.01),假阳性患者疾病谱主要以脑梗死、冠心病、高血压等老年人多发病为主;随着年龄增加,阳性率呈上升趋势,男女性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梅毒抗体阳性率排前5位的科室分别为肿瘤放化疗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肾内科及消化内科。结论 在梅毒抗体的检测中,TP-ELISA虽可用于大批量筛查,但由于其局限性需联合TPPA法检测,梅毒抗体阳性率随年龄递增。笔者医院梅毒抗体阳性患者分布于各临床科室,应全面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人群特别是老年住院患者的梅毒筛查和确诊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apid plasma reactivity,RPR)以及梅毒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TP-ELISA)在孕妇的梅毒筛查中的应用,由此来制定适合的梅毒血清学筛查方案。方法采用RPR、ELISA方法对3676例孕妇进行梅毒筛查,探讨两种梅毒筛查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 RPR法梅毒检出阳性率为0.27%(10/3676),TP-ELISA法梅毒检出阳性率为0.57%(21/3676),其中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均为阳性的孕妇有8例,TP-ELISA阴性而RPR阳性的情况有2例,TP-ELISA阳性而RPR法阴性的情况有13例,两种检测方法均为阴性的共3653例(99.37%)。结论 ELISA方法的灵敏度高于RPR方法,RPR方法操作简单,反应及时,而两种方法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高于单一检测方法。在筛查梅毒患者的过程中,两种方法互相补充能够得到更加科学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TPPA在梅毒血清学试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比较,探讨TPPA检测方法对梅毒的辅助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目前国内最为常用的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检测本院住院患者标本14927例,阳性标本再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并对各试验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应用价值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4927例标本中,RPR及TP ELISA均阳性的194例样本中TPPA阳性194例;63例RPR阳性而TP ELISA阴性的样本,TPPA均阴性;215例RPR阴性TP ELISA阳性的样本,TPPA阳性149例。RPR假阳性率为9.45%(63/666),假阴性率为22.37%(149/666),TP ELISA假阳性率为9.9%(66/666),无假阴性。RPR灵敏度为56.55%(194/343),特异性为75.48%(194/257);TP ELISA灵敏度为100%(343/343),特异性为83.86%(343/409)。结论:TPPA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是住院患者确诊梅毒较为可靠的理想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乳胶凝集试验(TPPA)阳性新生儿母亲治疗情况对新生儿发病的影响及新生儿梅毒的主要表现。方法对我院2002年至2007年查出的60例TPPA阳性新生儿进行临床分型、x线检查、免疫测定和定期随访。结果新生儿期共确诊先天性梅毒35例,疑诊10例,正常15例。确诊35例中,母亲均未治疗。新生儿快速梅毒血清试验(RPR)滴剂≥母4倍28例,先天性梅毒以早产、肝脾肿大、皮疹为主;6例并发神经梅毒,脑脊液RPR阳性。确诊组治疗后RPR滴度不同程度下降;疑诊组RPR滴度均在6个月内转阴,正常组持续阴性。结论母亲产前定期产检,常规筛查,有效治疗可降低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定期随访可明显降低先天性梅毒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梅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快速血浆反应素(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3种血清学检测方法在检测梅毒阳性率中的应用.方法应用TP-ELISA、RPR、TPPA3种方法同步检测了297例梅毒的血清学,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并分析.结果在297例TP-ELISA阳性的血清标本中TPPA阳性率为88.55%,TP-ELISA法和TPPA法阳性率并不完全一致,RPR滴度高低和TP-ELISA数值范围有一定的相对应性,但在RPR中有一定的假阳性率.结论入院患者无论手术与否均应进行RPR和TPPA检测,以减少潜伏梅毒的漏诊和误诊且不能通过TP-ELISA数值来反映患者的传染状态,但可作为梅毒检测理想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TP-ELISA法在梅毒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TP-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IgG/IgM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的各期梅毒血清80份,自身免疫性疾病并排除梅毒的患者血清样本40份,以及100份献血员血清样本。全部血清标本分别进行RPR、TPPA和TP-ELISA试验,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结果:TP-ELSIA在梅毒患者组中的阳性率为100%(80//80),确证试验TPPA的阳性率为98.8%(79/80),两种方法的检测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TP-ELSIA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初筛试验RPR的检测阳性率87.5%(70/80)。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组RPR试验出现假阳性,其他两种方法无假阳性出现。结论:TP-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IgG/IgM抗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适用于临床大批量样本初筛和确诊,TP-ELISA试验阳性标本建议进一步作RPR试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梅毒孕妇所产新生儿血清学检测及转归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来本院治疗的单胎妊娠合并梅毒的孕妇160例及活产新生儿160例为研究对象。于新生儿出生前进行快速血清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TPPA)试验,新生儿出生后3 d定期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对妊娠合并梅毒的孕妇和新生儿梅毒血清学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时间段血清学转阴情况。结果:160例孕妇中,TPPA单阳性46例,RPR、TPPA双阳性114例,新生儿TPPA单阳性49例,111例为RPR和TPPA双阳性。孕妇单TPPA阳性与孕妇双阳性的新生儿梅毒血清测试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持续检测后,新生儿双阳性中,出生6个月后,RPR阳性已全部转阴;出生18个月后,TPPA阳性已全部转阴。新生儿单TPPA阳性中,出生18个月后,TPPA阳性已全部转阴。TPPA单阳性新生儿阴峰出现在出生后第5~6个月。孕妇RPR的滴度越高,新生儿RPR的阴性时间越长(P0.05)。新生儿出生时RPR滴度在1︰1~1︰4时,新生儿的血清RPR阴性时间逐渐增加,但滴度为1︰8时的血清RPR阴性时间明显缩短;新生儿出生时RPR滴度阴性~1︰2,新生儿的血清TPPA阴性时间明显增加,RPR滴度1︰4~1︰8时,新生儿的血清TPPA阴性时间逐渐缩短。结论:经过治疗的妊娠合并梅毒孕妇所产新生儿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中RPR和TPPA双阳性占比仍然很高,孕妇产前RPR滴度高的新生儿阳性持续时间可能较长,但出生后一段时间内可转成阴性。建议对梅毒阳性新生儿进行长期随访,对先天性梅毒的诊断应慎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梅毒螺旋体感染者在血清中的免疫学标志物,实验室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测定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S/CO值与TPPA颗粒凝集法,及梅毒非特异性抗体RPR法结果的灵敏度、吻合程度、特异性。以掌握梅毒检测方法适用性和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门诊及住院26例就诊患者分别用TRFIA、TPPA、RPR法同时测定含量及滴度,比对检测结果的不同。结果:TRFIA测定大于参考值11例,阳性率12.7%;TPPA阳性11例,阳性率12.5%;RPR阳性9例,阳性率9.5%。结论:时间分辨荧光法与TPPA法联合应用对输血筛查;临床诊断及预后疗效利于血液质量的保证,质量成本也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