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工艺制备通脉口服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袁小红  周艳 《中成药》2001,23(12):867-869
目的:研究通脉口服液的制备方法。方法:比较超滤法、水醇法、滑石粉法、离心法、制备的通脉口服液,以除杂质效率、澄明度、总皂甙含量作为质量考察的标准。结果:水醇法(醇沉浓度为75%)制备的通脉口服液,澄明度和稳定性优于其他方法,且总皂甙的含量最高。结论:采用水醇法制备的通脉口服液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脑康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改进脑康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提高产品的澄明度,方法:采用大孔树脂法精制脑康口服液,并与醇沉法制得的脑康口服液进行工艺质量及薄层层析图谱鉴别比较。结果:经大孔树脂法精制的脑康口服液澄明度明显提高。结论:大孔树脂法精制脑康口服液的质量明显优于醇沉法制得的脑康口服液,而且可缩短生产周期,唯一不足是成本略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宁心合剂的最佳澄清工艺。方法比较(双层滤纸)直接过滤法、纸浆板抽滤法、高速离心法、冷藏-高速离心法、壳聚糖絮凝法、水提醇沉法、冷藏-高速离心-壳聚糖絮凝法7种澄清方法对宁心合剂中黄芪甲苷、(R,S)-告依春、丹酚酸B、总多糖含量和澄明度的影响。结果优选的最佳澄清方法是壳聚糖絮凝法,该方法处理后的提取液有效成分保留率高,澄明度和稳定性好。结论壳聚糖絮凝法可作为宁心合剂的最佳澄清工艺,该工艺稳定可行,澄明度较高,有效成分损失少。  相似文献   

4.
提高中药口服液澄明度的工艺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水醇法,吸附澄清法,高速离心法,超滤法各工艺的原理及特点,通过水醇法与其它工艺的比较,证明吸附澄清法,高速离心法,超滤法既能更有效地保留水提液中的有效成分,又能保证制剂的稳定性和澄明度,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5.
提高中药口服液澄明度的工艺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要介绍水醇法、吸附澄清法、高速离心法,超滤法各工艺的原理及特点,通过水醇法与其它工艺的比较,证明吸附澄清法,高速离心法,超滤法既能更有效地保留水提液中的有效成分,又能保证制剂的稳定性和澄明度,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6.
不同工艺路线制备生脉口服液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比较不同工艺路线对制备生脉口服液的影响,从中选出较佳的工艺路线。方法:对低温离心、超滤、水煎醇沉3种工艺路线制备的生脉口服液进行含量测定,外观性状检查和稳定性考察,加以比较。结果:低温离心工艺产品中的人参总皂甙和总多糖含量高于超滤工艺和水煎醇沉工艺产品,其外观性状符合药典规定,稳定性较好。结论:低温离心工艺为较好的生脉口服液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优化当归补血口服液的纯化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苯酚硫酸法分别测定黄芪甲苷、总多糖含量,并以黄芪甲苷保留率、总多糖保留率及纯化后样品的澄明度为指标,比较超滤和醇沉纯化方法对当归补血口服液的影响,评价2种方法的优劣。结果采用超滤法纯化当归补血口服液,在黄芪甲苷、总多糖等有效成分保留及澄明度方面,均优于醇沉法。结论超滤法所得当归补血口服液的有效成分保留率高,澄明度高,品质好。  相似文献   

8.
吴晓燕  汪晶  崔丽  葛卫红 《江苏中医药》2015,47(12):67-68,71
目的:考察不同精制工艺对复方生血口服液的成分及功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醇沉、絮凝澄清、超滤3种工艺对生血复方水提液进行精制,采用HPLC-ELSD测定不同精制样品中黄芪甲苷的含量,并对比观察经3种工艺制备后的生血方对血虚模型小鼠外周血象的影响。结果:经醇沉法工艺精制后生血复方水提液中黄芪甲苷保留率为79.33%,絮凝澄清法为67.69%,超滤法为58.72%。与模型组比较,醇沉和超滤样品干预后血虚模型小鼠白细胞明显升高(P0.05),絮凝澄清样品未见明显升白作用。结论:结合药学及初步药效指标,能更好地优选复方生血水提液的精制工艺,醇沉法和超滤法更适合用于复方生血口服液的精制。  相似文献   

9.
安神口服液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冬梅  徐丽婷 《中成药》1996,18(10):8-10
利用正交试验对水提醇沉法制备安神口服液工艺中影响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试验,并以浸出物总量、澄明度、淫羊藿甙含量等为指标综合评分,选择出最佳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水提醇沉不同的含醇量对生脉益智口服液总固体物总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不同醇沉浓度成品的总固体物含量进行比较。结论:选择含醇量60%的醇沉浓度有利于保持口服液的澄明度、稳定性及总固体物总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清络通痹复方水提液(青风藤等)的最佳精制技术.方法:采用陶瓷膜微滤、超滤、醇沉、离心、絮凝、大L树脂吸附6种技术精制清络通痹复方水提液.以性状、青藤碱损失率和杂质除去率为指标,对各技术精制效果进行对比.结果:6种技术均能使药液澄明度显著提高;除杂率以树脂法最高,达80%以上,陶瓷膜微滤除杂率为21.7%,小于醇沉和超滤,但高于絮凝澄清和高速离心;青藤碱损失率以AB-8树脂法最低(6.39%),而85%乙醇沉淀法最高(58.44%).陶瓷膜微滤法损失率为15.31%,小于超滤、醇沉、高速离心和絮凝.树脂吸附液的色谱图与煎煮液色谱图差别较大,但陶瓷膜微滤等其他5种精制液的色谱图与煎煮液色谱图差别较小.结论:陶瓷膜微滤具有除杂率适中,有效成分损失少,工艺简单等优点,是清络通痹复方水提液的最佳精制技术.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水提醇沉、冷藏水沉法对乳癖消1号口服液进行工艺改革探讨,结果成品澄明度好,放置1年后仍未见有沉淀。  相似文献   

13.
高速离心法等制备中药口服液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奉建芳  罗杰英 《中成药》1996,18(12):7-8
以多糖含量为主要考察指标,对高速离心法、多级过滤法、水醇法用于制备中药口服液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速离心法用于制备中药口服液在保留多糖等成分及保证成品澄明度上要优于水醇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将膜分离技术应用于双黄连口服液的提取纯化工艺中。方法:分别采用膜分离法、水提醇沉法提取纯化双黄连口服液。并以膜分离和水提醇沉前后各药液有效成分含量(黄芩苷、绿原酸、连翘苷)和物理化学参数变化及稳定性进行对比研究,系统评价膜分离和水提醇沉前后药液参数变化差异;并对膜分离法和醇沉分离法制得制剂的稳定性进行对比。结果:与水提醇沉工艺相比,经过膜分离法处理的药液质量稳定性明显增强。结论:本方法可明显改善药液澄清度,稳定性,可应用于双黄连口服液提取纯化工艺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选清咽口服液水提醇沉工艺,为企业规模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次野鸢尾黄素转移率和总皂苷转移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L_9(3~4)正交试验优选清咽口服液水提醇沉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最佳水提工艺采用10倍量的水,药材浸泡0.5 h,提取3次,每次1.5 h。最佳醇沉工艺为浓缩药液生药含量1.5 g/m L,药液含醇量为70%,15℃静置12h。结论:优选出的水提醇沉工艺与企业规模化生产相结合,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可用于清咽口服液的精制工艺。  相似文献   

16.
小儿健脾消食口服液醇沉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本杰  郭谦 《中药材》2003,26(10):757-758
目的:确定小儿健脾消食口服液最佳醇沉工艺。方法:不同浓缩度的提取液以不同浓度的乙醇沉淀,以澄明度、总多糖、总黄酮为考察指标,采用多指标全概率评分法优选醇沉工艺。结果:试验中两因素对醇沉效果都有显著影响。结论:将小儿健脾消食口服液水提取液浓缩至1g/ml,加醇至含醇量70%沉淀为最佳醇沉工艺。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醇沉法、超滤法、大孔树脂吸附法和吸附澄清法对淫羊藿的水提液进行了精制 ,并以精制后浸膏中淫羊藿苷含量为指标 ,对 4种精制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醇沉法所得浸膏中淫羊藿苷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不同工艺精制金银花水提液的效果,优选出金银花的最佳精制工艺。方法:采用醇沉、离心-超滤、微滤-超滤、大孔吸附树脂等4种工艺对金银花水提液进行精制,并采用HPLC法测定金银花水提液中绿原酸的含量,对4种工艺进行了定量对比研究。并对4种工艺操作过程进行了比较。结果:金银花水提液经醇沉、离心-超滤、微滤-超滤、大孔吸附树脂工艺处理后,其绿原酸的转移率分别为59.30%、83.07%、80.13%、23.47%;固形物去除率分别为36.59%、40.12%、39.81%、90.07%。结论:离心-超滤工艺精制后绿原酸的转移率高于其他方法,固形物去除率适中,具有简化工艺,缩短操作周期的优点,可作为金银花水提液的最佳精制工艺。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等方法筛选丹参中的丹参素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丹参中丹参素含量测定的方法,以丹参素为指标成分,在对多种提取工艺(传统水煎法、乙醇回流法、超声波法、水提醇沉法)的优选,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等对丹参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水提醇沉法提取丹参中丹参素的提取率较高,优选出的最佳工艺为:加水量8倍,提取时间90 min,浓缩体积1∶1.5,乙醇浓度70%。结论:优化的丹参素提取工艺,为丹参素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方法精制淫羊藿水提液对淫羊藿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用醇沉法、超滤法、大孔树脂吸附法和吸附噔清法对淫羊藿的水提液进行了精制,并以精制后浸膏中淫羊藿苷含量为指标,对4种精制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醇沉法所得浸膏中淫羊藿苷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