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侗族药物的类别和命名法.方法: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侗族应用的705种药物名称为分析研究材料,《侗汉简明词典》、《汉侗简明词典》为语音及书写标准.用汉语释义,进行侗族药物命名法的研究。结果:侗族药物有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植物药可分为“蕨”类、“藤”类、“菜”类、“树”类、“草”类等;侗族常依药物的形态等相关的特征或药用器官给药物命名,命名法有:1、“类别词 专指名或特征性词(词组)”构成完整的侗族药物种名;2、“药用器官的名称词 专指名或特征性词(词组)”构成完整的侗族药物种名:3、“侗语物种名称词或侗语物种名称词 特征性词(词组)”构成完整的侗族药物种名的三种命名法,以及由中药名称借词构成的侗族药名.结论:侗族药物命名具有显著的侗族医药文化特色,特点是“药物名称具体、生动、易懂、易记,很适宜仅以语言方式传承”,药物命名的方法有着明显的民族性,分析研究结果反映了侗族药物命名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与方法:以汉语言文字对侗族药物名称进行诠释,解读侗族药物名称,梳理侗族药物名称的特点。结果:植物药药名主要因生长环境、植物形态、植物器官形态、气味、颜色特征或主要治疗的疾病或发明人或借词及该植物的侗语“俗名”等得名;动物药主要因该动物的侗语“俗名”等得名;矿物药主要借用该矿物的中药药名。结论:侗族药物名称都简短明了,易读易记,药名的内涵、外延约定俗成,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符合当时的习惯,每一个药名都被赋予一定寓意,都有其来历。  相似文献   

3.
朱佳玲  周浩  江南  王超 《河南中医》2016,(8):1303-1305
仲景方剂中最为常见的方剂命名方式即以方剂全部药物命名,易读易记,实用性广;另一种常见方剂的命名方式即是以方中主药和功能命名,因方中药物味数较多,不便命以全部药物,故以主药命名;有一类方剂以特殊方式为其命名,即选取方中主药剂量或全部药物的数量命名;还有一种在主药基础上,适当增加或者减少药物,重新命以方剂之名;有一类方剂不按照方剂命名的一般规律命名,即以方剂煎煮之后药物所呈现的颜色命名,以区别于其他方剂。仲景所载煎剂以方中主要药物或全部药物命名。仲景对于散剂的方剂命名与众不同,一以植物药为主,动物药、矿物药为辅,植物药常常作为方剂的主药,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二方剂的命名常以药物的增减变化为主,配伍不同,方剂主证千差万别。丸剂命名除遵循汤剂命名一般规律以外,仅有1首方名是依据方剂来源命名,即崔氏八味丸。《金匮要略》仅有1首方剂命名为洗剂,即百合洗方。仲景命名酒剂均以方剂中所有组成药物命名,酒剂用药少,药量大,煎煮时间长,多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用。通观《金匮要略》方剂的命名规律,可以为现代中药制定方剂名称提供有效参考,提高方剂命名的规范化,促进方剂理论的研究与发展,为中医药科学化、现代化、市场化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平台和实现途径,推动中医药方剂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佤族药命名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佤族医药是祖国医药学的一部分,是佤族人民在长期生活与疾病作斗争的进程中,不断总结、积累,并吸取其它民族的医药经验,逐步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医药,它在医药学尚未发展的过去,直至今日,对佤族人民的生衍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仅就佤族药的命名作一简介,以供参考。 佤族药来源广泛,以地产中草药为主,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一般多为鲜用,加工简单,多数药物可就地取材,在防治疾病中具有简、便、廉的特点。佤族药的名称命名,多数以药物的生长特征来命名。如:“半截叶”(佤药名:hlax mgon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壮、瑶、苗药中骨伤外用药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对《中国壮药学》《中国瑶药学》《中华本草·苗医卷》中骨伤外用药进行收集、分类,并运用频数分析法进行分析与描述。结果:共收集骨伤外用药356味,主要治疗的疾病包括跌打筋伤、风湿痹痛、外伤出血、骨折脱臼、腰腿疼痛等,跌打筋伤和风湿痹痛所占比例较大,外用药以药物外敷方式为主,味多苦、辛,壮、瑶药性以温、平、寒、凉为主,苗药以冷、热药为主,均包括含毒性药物,壮药以有毒类为主,瑶药以小毒类为主,苗药有毒类与小毒类药物数量相等。结论:壮、瑶、苗族医药骨伤外用药主治疾病类别一致,药物性味及用药方式相似,苦、辛味,温、平、寒、凉(冷)药性是主要外用药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整理苗族常用的植物药。方法:通过到贵州省南部地区进行走访调研、收集、整理资料和文献查阅等。结果:整理总结出苗族常用的植物药有17种。结论:这些植物药及经验方被苗族医生用于治疗当地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5部《黄帝内经》英译本及5部国内外中医术语英译标准为语料,对《黄帝内经》中29条隐喻类疾病名英译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翻译策略不一致、一词多译、信息还原度不足等现象。提出隐喻类疾病名英译应在准确理解疾病内涵的基础上,以“信息传递完整”为翻译原则;同时根据疾病命名特点,将29条隐喻类疾病名分为“完全隐喻命名”和“部分隐喻命名”两大类,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5种翻译策略,即“直译”“直译(西医对应词)”“直译+增译”“直译+音译”“意译”。  相似文献   

8.
蔡永敏 《中药材》2004,27(6):447-448
目的:通过药名含义、源流的考释,为天竹黄规范正名提供依据.方法:查古今有关文献,分析以"天竹黄"作为本药正名的依据.结果:"天竺黄"并非专产于"天竺",以"天竺"命名欠妥."天竹黄"是以原植物竹类及药物的特征而命名,且为古今影响较大的本草著作(包括教材)及方书广泛应用.结论:本药当以"天竹黄"作为规范正名.  相似文献   

9.
我们平常用药时,常会发现“复方甘草片”、“复合维生素B”、“复方氨基酸胶囊”等这样有着“复方”和“复合”字样的药物,不少人常将它们混淆,概念模糊往往会造成用药混乱、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实际上,“复方”与“复合”虽然都是表示由几种成分组成的药物,但在本质上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应严格区分,以确保用药安全。“复方”是指几种不同类别的药物混合而成的制剂,其后的药名是指处方中的主药成分。如复方甘草片是由甘草流浸膏粉、阿片粉、樟脑等几种不同类别的药物组成的,但主要由甘草流浸膏粉起治疗作用,所以以“甘草”命名为“复…  相似文献   

10.
从苗族原始神话、传说中探寻远古苗族医药,从中疏理出有关苗族原始医药文化的脉络。由“神农尝百草”、“蚩尤传神药”、“祝融传授按摩强身术”、“药王传医方”将神话时代的苗族远古医药文化紧密相连,划时代地形成了苗族医药文化的原始里程碑,构成了苗族医药文化原始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