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针刺伤调查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士新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6,17(1):62-63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的情况,为采取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90名护士中,78人曾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86.7%。发生在操作后处理针头时被刺伤占79.5%;有79.5%人未主动报告针刺事件;有72%针刺伤发生在上午给患者集中治疗的时间。结论护理人员工作繁忙;防护意识淡薄;处理医疗废弃物时操作不规范是造成针刺伤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改善医疗设备和条件,建立医务人员个人健康档案,合理增加护理人员编制是当前专科医院职业防护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防护意识,促进临床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观念,实施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以维护和确保临床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某二间医院的163名临床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防护意识.结果 96.9%护理人员有针刺伤的经历;89.2%护理人员进行注射操作时不戴手套;对注射操作是否需要戴手套、能否回套针帽和针刺伤后是否采取相应措施等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分析,除副主任护师职称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管护师以下职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临床护理人员已深刻认识针刺伤的危害性,通过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并实施手套的改良使用,可有效防范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达到维护和确保临床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3.
医院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刺伤原因、环节及安全操作行为等问题。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选取连云港、南通和镇江市3所三级医院中工作满一年的护理人员,共397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4.7%的护理人员发生过针刺伤,年人均刺伤2.5次;78.1%的人被污染针头所伤。针刺伤的发生与护龄长短及职称高低有关;针刺伤多发生在治疗室加药以及处置室针头处理等环节中。针刺伤发生后,只有7.48%的护理人员及时上报。结论护理人员中针刺伤的发生十分普遍,应当在加强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的同时,推进相关职业防护法律法规的制定,从而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的管理与控制。 相似文献
4.
邵芳晓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2):255-257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就护士针刺伤防范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金华市区2家医院从事临床一线护理治疗工作的517名护理人员,进行针刺伤发生情况问卷调查,数据和资料导出后,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护士针刺伤发生几率较高,近1年内有71.4%的护士发生过针刺伤,人均被刺伤1.8次/年,最多1人1年内被刺伤17次;发生针刺伤以拔针几率最高,为24.1%;不同职称的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没有差异;发生针刺伤后,有30.4%采取碘酊消毒后压迫止血,有34人(9.6%)因为害怕而产生离职念头,并有84人(23.7%)采取无所谓态度。结论:护理人员针刺伤引发职业暴露防范,是一项长期不容忽视的工作。医院管理人员应为护理人员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合理的工作条件,以最大限度地防止针刺伤的发生,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5.
实习护生针刺伤防护意识的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的针刺伤及其它锐器伤是导致卫生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职业因素.我国是肝炎的高流行病区,目前艾滋病正处于快速增长期[1].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疗护理事业的飞速发展,护理程序中创伤性操作不断增加,这无形中增加了由血液引起的血缘性疾病的传播机会。 相似文献
7.
武汉某医院护理人员针刺伤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针刺伤害暴露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职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问卷调查武汉某医院护理人员基本情况、针刺伤害防护知识及针刺伤害发生情况,统计分析针刺伤害暴露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临床护士1年内针刺伤害暴露率为79.1%,针刺伤害发生率较高的科室主要见于外科和手术室,其发生率分别为84.4%和100%,是否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的针刺伤害发生率分别为84.2%和69.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士为职业针刺伤害高发人群;护理人员针刺伤害职业暴露主要与科室类别和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方式有关;强化针刺伤害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针刺伤害防护知识、使用具有安全防护的医疗器具等可有效干预护理人员职业针刺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并寻求减少职业暴露的对策。方法 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四家医院211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暴露类型、次数,医院是否采取防护措施及其防护效果等。结果 职业暴露类型以锐器伤和意外直接接触血液为主,暴露频繁,大部分医院采取防护措施但效果不显著等。结论 应强化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提倡普及性预防、改进医疗器械、完善和健全防护措施,以减少职业损伤、促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持续稳定开展。 相似文献
9.
加强防护措施后护理人员针刺伤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护理人员针刺伤状况,探讨现行防护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方式,对2007年8月-2008年7月167名护理人员的针刺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37人发生针刺伤389次,平均约2.33次/人;1~5年护龄组和护士职称组的针刺伤发生频率最高;发生针刺伤的主要操作环节有拔针、加药和分离针头,发生率分别为33.9%、29.3%和24.7%,刺伤后仅少数护士规范地进行处理;77.3%的针刺伤者感到紧张和恐惧;167人中,76.6%认为自己了解预防与刺伤后处理措施,但仅24.6%可正确复述针刺伤后处理方法,两者一致性差(κ=0.180)。结论现行防护措施对职业性针刺伤有一定的防护价值,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较弱,加强防护知识宣传教育是进一步降低职业性针刺伤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务工作者针刺伤现况并分析原因,以探讨有效的针刺伤防护策略。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感染管理科登记的针刺伤案例并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生164例针刺伤,其中医生71名(43.29%),护士81名(49.39%),其他医务人员12名(7.32%)。2013年发生针刺伤事件47例(28.66%),2014年54例(32.93%),2015年63例(38.41%)。医疗器械为受污染器械的有152例(92.68%),医疗器械污染情况未知的有9例(5.49%),而未受污染的器械仅为3例(1.83%)。164例针刺伤发生地点以手术室最多(67例,占40.85%);针刺伤发生部位以手指的发生率最高(141例,占85.98%);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以粗心、工作繁忙或者未按规范操作为主(115例,占70.12%),医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以工作经验不足者最多,占52.11%,护士发生针刺伤原因以粗心、工作繁忙或者未按规范操作者最多,占93.83%。结论医务人员针刺伤案例逐年增多,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建设,改善医疗环境等措施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济南市县级综合医院工作人员针刺伤害状况的回顾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济南市县级综合医院工作人员针刺伤害的发生频率和特征,为制定安全注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济南市4所县级综合医院过去1年问发生的针刺伤害事件进行登记,分析其发生特征。结果30.6%的调查对象曾发生过针刺伤害,年人均0.44次,每百病床平均每年发生针刺伤害46.70次。助产士、麻醉师、检验技师为针刺伤害的高发职业。针刺伤害主要发生在器材使用后的分解、消毒、废弃过程中(43.7%),最主要的原因器材为翼状针(37.2%)。结论所调查医院针刺伤害的发生频率与欧美等国基本相同;我国医疗单位注射等操作规范尚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单秀萍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4,(6):120-122
目的了解手术室医护人员针刺伤现状与预防意识,增强其树立职业防护观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手术室人员进行有关针刺伤情况和防护知识调查。结果手术室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94.29%,手术医师针刺伤发生率为44.35%。多数医护人员针刺伤后,应急措施选择盲目,仅有38%的人刺伤后检查,且有18.67%的人对其置之不理。对针刺伤产生的原因认识不足,手术室护士针刺伤率高,其原因主要为工作繁忙,患者多。32%对针刺伤危害的认识不足,7.33%操作不熟,违反流程,而26.67%因缺乏防护器具产生针刺伤。医护人员对针刺伤相关保护意识淡薄,知识匮乏,刺伤率发生高,且此现象在不同科室间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医护人员对于针刺伤的预防、危害、处理措施等相关知识不足,应加强相关职业安全知识的教育及针刺伤的护理,建立完善的刺伤防护系统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临床护士发生锐器伤的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38,自引:13,他引:38
目的了解护士被锐器伤的情况,为采取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护士被锐器伤的有关情况。结果被调查916名护士中有759人发生过锐器伤,发生率82.86%,共发生2 572例次损伤,平均每人发生锐器伤3.39次,其中69.57%被污染针头所刺伤;锐器伤发生以针头和玻璃伤为主,分别占70.47%、24.20%;操作后整理用物特别在处理使用过的锐器时刺伤率达39.93%;护士在操作时只有42.25%戴手套。结论应加强“全面性防护”概念的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采用防刺性护理用具,减少护士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实习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的调查 总被引:220,自引:16,他引:220
目的 了解实习护士在实习期间发生医疗锐器伤的情况,并探讨相关对策。方法 2001年8月作者对北京13所医院的新护士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432名实习护士发生锐器损伤的占93.3%,共发生2756次损伤,平均每人6.4次,其中针刺伤2.6次;被调查者所在26所学校均无开设职业防护课程,也无相应教材;发生损伤后能主动汇报的比率很低,占5.71%;发生锐器损伤的地点分布以病房为主,占71.41%;锐器伤发生的种类中以针头和玻璃伤为主,占80.33%;被污染物刺伤的占37.72%;在有潜在血液接触的操作中戴手套率很低。结论 实习护士缺乏防护知识,发生锐器损伤率高,因此,学校应增设职业防护课程,医院应加强岗前安全教育及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防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提高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操作防护意识和针刺伤防护行为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分析针刺伤发生的原因、相关防护知识的知晓率及防护行为的正确率等,应用风险管理程序对医务人员进行风险干预。结果通过对医务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全过程的干预,针刺伤发生率从风险干预前的年人均针刺伤人次4.2次下降为0.3次,降幅92.6%;医疗安全操作防护知识的知晓率、针刺伤后正确处理率分别从风险干预前的28.4%和36.8%上升到干预后的88.3%和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医务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全过程的干预,能有效减少针刺伤发生率,明显提高医疗安全操作防护意识和针刺伤发生后的正确处理率。 相似文献
17.
陈火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9):1841-1843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刺伤原因、环节,有关防护的概念、安全操作行为及报告等问题.方法 自行设计护士针刺伤情况调查表,随机对医院130名临床护士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护士中有118名在近1年曾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90.8%,其中有67.9%被污染针头所刺伤,16.0%被有血液传播性疾病患者使用过的针头刺伤;而针刺伤发生时的操作环节主要集中在输液完毕拔针、药物配制和处置医疗废物时,分别达到41.1%、21.7%和21.7%;护士在操作时戴手套率仅为13.6%,在刺伤后向上级报告的占39.8%.结论 临床护士防护意识淡漠,针刺伤发生率高,应对护士加强“全面性防护”概念的教育,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规范操作行为,加强针器废弃物的管理,避免护士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Rahul Sharma SK Rasania Anita Verma Saudan Singh 《Indian Journal of Community Medicine》2010,35(1):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