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形成.老龄人口、孕产妇、婴幼儿等人群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而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工作方式、工作压力、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劳动力人群正在成为疾病高风险人群.文章根据1993,2003,2008年卫生统计年鉴数据,对比分析了我国居民两周患病率、就诊率以及医院分科门诊人次的数据变化,根据相关数据之间的人口年龄构成、职业状况分析,得出我国劳动力人口已经成为疾病高风险人群的结论.进一步讨论了劳动力人口的疾病防治与老龄化人口的疾病预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 为了全面掌握昌平区人口统计学特征和疾病模式特点,现将昌平区1980—2001年居民人口资料、生命统计资料和传染病疫情资料统计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人口资料来源于昌平区统计局统计年鉴,生命统计资料及疫情资料来源于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计年报,资料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广州市荔湾区居民意外伤害死亡情况及对居民健康危害程度,为伤害的预防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居民病伤死亡报告系统,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ICD)进行编码。用人口统计学对1988~2004年广州市荔湾区居民意外伤害死亡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计算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结果1988~2004年广州市荔湾区居民意外伤害平均死亡率为27.24/10万,标化死亡率为19.82/10万,意外伤害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3.51%。意外死亡的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65∶1。意外伤害死亡在全死因中居第5位,但在YPLL顺位中居第2位。结论意外伤害已对该区居民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危害,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制定不同的伤害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2007年盘锦市居民死亡漏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因监测能够及时地掌握居民病伤死亡水平、疾病谱和人口自然变化规律.为制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对策、为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以及人口发展、经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盘锦市自2001年始开展居民死因监测工作,为了解盘锦市居民死亡报告工作情况,提高死因监测数据的报告质量,我们于2007年至2008年3月对全市居民死亡漏报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5.
医学人口状况是卫生统计工作的重要基础资料,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它受到个人、社会、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寻求增进居民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也是疾病监测工作的重要方面。本文根据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和2000年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上海市卢湾区居民主要医学人口指标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正>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在资源有限,经济尚不发达的我国,老年保健及其服务将成为我国社会十分重要的任务。为了解嘉定区老年人口疾病死亡情况,本文对嘉定区1995~1997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死亡资料进行了分析,为制订老年人口预防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死亡资料来自上海市嘉定区卫生防疫站,1995~1997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年报表。人口资料由嘉定区公安局提供。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荔湾区1990~1994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状况分析张瑞丹广州荔湾区从1990年开始将丙类传染病纳入疫情管理,流行性腮腺炎是我区传染病报告中最高的病种。为了解流行性腮腺炎对我区居民的危害,以便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现将流行状况分析如下。1资料来源1...  相似文献   

8.
目的定量分析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对广东省人群疾病死亡变化的影响,为制定可行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东省1970—1972年和2004—2005年2次全国死因调查的资料,利用死亡率差别分解法计算出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对各类疾病的贡献值和贡献率。结果2004—2005年广东省全死因死亡率为658.62/10万,1970—1972年为496.12/10万,死亡率上升均为人口因素的影响,其贡献率为138.48%。感染性疾病及母婴疾病死亡率下降72.92%,完全是非人口因素作用(107.1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上升122.15%,30年间其占总死因构成由51.04%上升到85.35%,人口因素与非人口因素起协同作用,各占58.64%和41.36%。其中,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死亡率非人口因素作用分别占46.32%和63.54%。结论非人口因素对广东省感染性疾病及母婴疾病死亡率下降起了巨大作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居民健康的威胁越来越大,需结合目前已知的可控非人口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恶性肿瘤死亡对人口平均期望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寿命是反映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态环境的变化,传染病和营养性疾病得到控制,恶性肿瘤仍然成为当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和平区肿瘤的死亡率居于各种死亡原因的首位。为研究恶性肿瘤死亡对居民寿命的影响,我们对2001~2003年全区居民的死亡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作简要分析。人口资料来自公安部门,死亡资料来自源死亡医学报告卡。  相似文献   

10.
钞虹  朱可佳  程宇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1):1338-1339
目的 了解2007-2015年齐齐哈尔市居民死亡情况和疾病负担,为疾病防治和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07-2015年齐齐哈尔市人口死亡登记数据,应用人口系数、负担系数、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PYLL)评价居民死亡情况和疾病负担。 结果 2007-2015年齐齐哈尔市居民老年人口系数为7.91%、老年负担系数为10.23%;居民粗死亡率为552.76/10万、标化死亡率为629.39/10万;男女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07-2015年齐齐哈尔市居民各类疾病PYLL为2 163 230人年,PYLL率前两位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 结论 齐齐哈尔市居民整体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负担有上升趋势;居民标化死亡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循环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是影响齐齐哈尔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常州市金坛区居民人均期望寿命状况和主要死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20年常州市金坛区全人群人口数据、死亡数据和新出生人口数据,计算居民期望寿命和去死因期望寿命.结果 2016-2020年常州市金坛区期望寿命在波动中稳步提高;2020年略有下降,人均期望寿命79.44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我国劳动人口高血压的患病水平及变化情况,为制定劳动人口高血压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和“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18~44岁组与45~59岁组劳动人口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8.4%和46.0%,与2002年比较分别升高了9.3%和16.7%;45~59岁组劳动人口高血压患病率增长幅度较高;男性劳动人口高血压患病率增长幅度高于女性;农村劳动人口高血压患病率增长幅度高于城市.结论 我国劳动人口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农村及城市中年男性劳动力应作为干预重点,应加强劳动人口的高血压健康教育和规范化管理,有效防控高血压在劳动人口中的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3.
<正>死因监测是反映人群健康水平及社会经济生活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死因统计分析,可反映检测人群健康水平,确定不同时期主要死因及疾病防治重点[1]。为了解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居民人口现状和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变化动态,为制订疾病预防干预措施、评价其效果提供依据,我们应用人口负担系数和死亡率等指标对2009—2013年闵行区莘庄镇居民人口和死亡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经济社会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年龄结构和疾病谱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为了解江苏省如东县居民的死亡率、死因构成、死因顺位和潜在减寿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我们对2014年如东县居民的全死因进行了分析。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数据来源于人口死亡信息管理系统死因监测报告2014年如东县死亡信息资料,按国际疾病分类法  相似文献   

15.
死因分析数据是研究人口变化规律和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既可以反映一个地区不同时期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工作水平,也可为该地区卫生保健工作的需求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长期连续的人口死亡资料是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及综合服务动态状况的真实反映。本文就1988—2009年22年间哈尔滨市居民死因动态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探讨影响哈尔滨市居民平均寿命的主要死因,为控制相关疾病和科学制定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分析乡镇居民心脑疾病的死亡状况,可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居民死亡率,延长居民寿命.我们于2002年对张店区乡镇居民1999~2001年循环系疾病死亡资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王健 《职业与健康》2003,19(11):91-9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进一步了解影响我县居民健康状况的主要疾病,为制定疾病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对我县2002年的主要死因和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进行统计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死亡资料 死亡数据取自建湖县居民死因年报;人口资料由公安部门和人口抽样调查提供;标准人口采用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1.2 方法所有“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均由专业人员统一审核,进行ICD-9编码,用ICD、DELUX1.10软件进行录入和逻辑  相似文献   

18.
安全饮水和环境卫生状况是反映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解我国90年代中期安全饮水人口覆盖率及卫生厕所人口覆盖率的现状,为2000年达标提供数据依据,并为今后5年的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我们以1990年数据为基期,1995年数据为中期,对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安全饮水与环境卫生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资料表明,自1990年到1995年的5年中,我国安全饮水人口覆盖率从73.1%提高到83.91%,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达到2000年要求的目标;卫生厕所人口覆盖率从17.29%上升到31.23%,距2000年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所以提高我国卫生厕所人口覆盖率是今后5年艰巨而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上海市卢湾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变化及趋势,为进一步制定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2001-2010年卢湾区户籍人口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及人口监测资料.2001年的死因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9,2002-2010年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标准进行分类.用2000年全国人口构成进行标化率计算,进一步计算心脑血管疾病潜在减寿年数.结果 2001-2010年,上海市卢湾区户籍人口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总体呈波动性下降趋势,其中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但随年龄增长呈几何级数增高.10年间,心脑血管疾病一直占据全人群死因顺位的第1位,死因减寿顺位的第2、3位.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上海市卢湾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全社会必须重视这类慢性病的预防.同时,应重点加强对60岁以上这部分年龄组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控制和预防.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州市大气PM_(2.5)暴露对居民每日死亡的影响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期间广州市十二个区(县级市)31个大气监测站点的PM_(2.5)每日数据、气象数据和居民每日死亡数据,采用克里格插值模型和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别从全市及12个行政区域的大气PM_(2.5)污染状况及其对居民每日死亡的影响进行评估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全市PM_(2.5)的年平均暴露浓度为49.5±25.6μg/m3,呈西、南部区域PM_(2.5)污染重,东北区域相对较低的区域分布特征;全市范围PM_(2.5)暴露与每日总非意外死亡的滞后累积最大效应RR为1.017(1.001,1.034;95%CI);白云区、从化区、南沙区、越秀区和荔湾区PM_(2.5)暴露与每日总非意外死亡最佳滞后效应RR值范围1.010~1.014(此为各区RR值范围,而非95%CI),滞后累积最大效应RR值范围1.010~1.057(此为各区RR值范围,而非95%CI);从化区、南沙区、越秀区和荔湾区PM_(2.5)暴露与每日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的最佳滞后效应RR值范围1.006~1.021(此为各区RR值范围,而非95%CI),滞后累积最大效应RR值范围1.017~1.059(此为各区RR值范围,而非95%CI);南沙区和越秀区PM_(2.5)暴露与每日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最佳滞后效应RR值分别为1.004和1.034,滞后累积最大效应RR值分别为1.018和1.110。结论广州市不同区域大气PM_(2.5)暴露对当地居民每日死亡的影响各有不同;呈现南、北两端和西部部分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的区域风险较高,其他区域风险不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