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东莞市长安镇参保人社区首诊制利用效果,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首诊制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12-2014年东莞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中长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相关数据,包括全中心参保人就诊率、转诊率及各站人力资源配置、基本药物品规配置数、参保人均次医疗费、覆盖区域其他医疗资源配置程度、覆盖参保人密集程度。参保人就诊率、转诊率与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3年来全中心参保人平均就诊率与全市平均水平比较〔15.35%(315.45/2 055.45)比14.32%(3 023.72/21 112.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转诊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1.06%(34.89/315.45)比22.60%(683.39/3 02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保人社区就诊率与诊治设备配置及项目开展程度、覆盖参保人密集程度呈正相关(P<0.05);转诊率与基本药物品规配置数呈负相关(P<0.05),与覆盖区域其他卫生资源配置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长安镇参保人社区就诊率与全市平均水平持平,转诊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为进一步提高社区首诊制的实施效果,需通过提高基本医疗诊治设备配置及开展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管理,以家庭医生式服务为契机,优化参保人指定门诊就医点捆绑。  相似文献   

2.
社区首诊的顺利推行需要众多相关主体配合.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预测社区首诊的各利益主体在社区首诊制度推行中的收益,发现推行社区首诊的阻碍因素主要是:居民的首诊意愿不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提供能力和动力不足、医保的政策引导不够和卫生管理部门的资源整合能力有限.建议强化政府的资源整合功能,激励居民社区首诊,提高社区卫生机构的服务提供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国中老年农民工门诊服务利用和费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中老年农民工合理利用门诊服务提供政策依据。方法:使用二部模型,分析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全国28个省(直辖市)2 974名年龄≥45岁农民工2011~2012年基线数据。 结果:中老年农民工4周就诊率为13.7%(407/2 974),门诊费用均数为(400.3±56.7)元,中位数为138.0元。男性就诊率和就诊费用(14.6%,517.1元)高于女性(11.8%,230.8元),本地参保(15.6%,414.9元)高于异地参保(10.9%,84.2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经济水平高、家庭成员≥5人、本地参保、自评健康状况较差和中等以及患慢性病的男性在婚者就诊率较高;居住在东部地区、本地参保、自评健康状况较差和中等以及患慢性病的男性就诊费用较高。结论:解决异地参保门诊费用垫付和回乡报销制度的弊端,有利于改善农民工门诊服务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4.
背景 实施分级诊疗、鼓励居民社区首诊,引导居民有序就医,是国家医疗改革(简称医改)的核心内容之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也把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强化分级诊疗作为新医改政策之一。但社区居民对政府有关分级诊疗政策内容的知晓程度、是否愿意社区首诊及其原因,目前尚缺乏相关信息。目的 调研北京市石景山区居民社区首诊的知晓情况,并分析相关原因,以便发现分级诊疗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居民进行有序就医,达到首诊在社区的目的。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5年12月—2016年10月于北京市3家核心医院和10家社区卫生中心(简称社区)就诊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结构式调查问卷,由从事医联体管理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月收入情况、医保类型、健康状况(是否有慢性病史),居民对社区首诊的知晓情况,社区首诊的选择情况,居民选择社区首诊与否的原因,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期望。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680份,回收调查问卷674份,回收有效问卷646份,有效回收率95.00%。646例居民中男336例(52.01%),女310例(47.99%);年龄:<40岁88例(13.62%),40~65岁264例(40.87%),>65岁294例(45.51%);健康状况:470例(72.76%)有慢性病史(分别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等),176例(27.24%)无慢性病史。52.94%(342/646)居民知晓社区首诊,45.51%(294/646)居民选择社区首诊。有慢性病史居民对社区首诊的知晓率及社区首诊选择率均高于无慢性病史居民(P<0.05)。居民选择社区首诊的主要原因为慢性病在社区治疗更连贯(56.12%,165/29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离家近、交通方便(39.46%,116/294),大医院挂号难、等待时间长(34.69%,102/294)。有慢性病史居民因大医院挂号难、等待时间长,社区就诊转至大医院方便,慢性病在社区治疗更连贯,认为自己是小病不用去大医院而选择社区首诊的比例高于无慢性病史居民(P<0.05)。居民不选择社区首诊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社区医生医疗水平不高、有耽误病情的危险(68.47%,241/352),双向转诊不便捷(64.77%,228/352),社区检查、检验设备不全(48.01%,169/352)。有慢性病史居民因双向转诊不便捷,社区检查、检验设备不全而不选择社区首诊的比例低于无慢性病史居民,因社区药品不如大医院全而不选择社区首诊的比例高于无慢性病史居民(P<0.05)。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期望为:提高社区医疗水平,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能治好(86.68%,560/646);加大社区首诊的宣传力度(69.66%,450/646);医联体内上、下级医院之间转诊方便、快捷(65.94%,426/646)。结论 目前北京市石景山区居民对社区首诊的知晓率和接受率较低,应加大社区对居民的宣传力度,提升社区卫生机构对疾病的诊疗能力和转诊服务能力,加快双向转诊信息系统和远程会诊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5.
谢宇  代涛  朱坤  栗成强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5):1621-1624
目的 了解居民对社区首诊制的认知、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就医行为以及对社区首诊实施后的感受.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对南京市某社区397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6.0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对社区首诊概念的知晓率为72.80%,对社区首诊政策知晓率为42.57%,有69.77%的居民有社区首诊意愿,55.42%的居民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社区首诊实施后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总体评价变好的比例为57.43%、变差的比例为7.30%;单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文化程度、距家最近的医疗机构、对社区首诊政策的知晓、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满意度与居民是否愿意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有关联(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对社区首诊政策的知晓、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满意度是影响居民社区首诊的因素.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仍需提高,社区首诊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朝阳区施行"双诊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二三级医院两个方面探讨影响北京市朝阳区"双诊制"深入开展的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100名二三级医院医生和210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采取医生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医生与二三级医院医生的学历、职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三级医院有下转经历的医生比例(54.00%)显著低于社区有向上转诊经历的医生比例(89.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向转诊的原因主要为技术、设备条件限制和社区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医疗机构缺乏信息沟通、没有统一的转诊制度和标准、患者不理解双向转诊制度和患者不相信社区的医疗水平是双向转诊的主要影响因素.社区医生认为首诊制存在困难的原因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整体医疗水平有限,难以承担首诊重任(70.33%),社区医疗机构和医院间转诊不顺畅(65.07%).结论 社区首诊制的完善需要人才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加强医疗机构间的协作沟通机制,建立规范顺畅的双向转诊制度;需要进一步加强社区首诊制的制度建设和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首诊医院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有效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沈阳市铁西区六个社区共1200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调查主要包括社区居民的基本资料、首诊医院的选择、影响首诊医院选择因素。结果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61份,有效率为96.75%。在1161份有效问卷中,38.8%的居民首诊选择三级医院,24.1%的居民首诊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择在三级医院做CT、彩超、心电图的社区居民比例为72.4%、61.8%和50%,而选择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CT、彩超、心电图的社区居民比例只为5.3%、6.9%、10.6%。调查发现,34.5%的居民认为应该提高基层医院的报销比例,81.1%的居民认为利用云平台请上一级医院的医生对检查结果进行远程诊断,可以首选基层医院检查。结论医生诊疗水平、疾病严重程度、设备水平是影响社区居民选择社区医院作为首诊医院的首要三个因素。优化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配置、制定相关医保政策、利用云平台可能会改变社区居民的首诊选择。  相似文献   

8.
万虹  刘瑞林  肖烈辉  谭惠 《中国医院》2011,15(11):68-70
目的:探讨定点医疗管理下,普通门诊统筹办法对参保人和定点医疗机构的影响。方法:采用Excel2003和SPSSl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2009年度广州市某医院门诊城镇职工的年度人均限额只用到人均限额结算标准的35.O%,城镇居民的年度人均限额只用到人均限额结算标准的20.94%;门诊次均费用相对稳定,但总体呈逐月上升趋势;次均费用与医保基金支付比重及统筹基金支付比重有显著相关关系。结论:定点医疗管理办法提高了居民的门诊服务利用,但是普通门诊的统筹支付比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社区首诊制是分级诊疗制度的核心问题,东莞市自2008年开始实施社区门诊首诊制,现已取得一定成效。本文旨在对其运行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9—2016年东莞市社区门诊结算人次逐年递增,有效缓解了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利于对慢性病的预防保健管理,同时兼顾了卫生服务的公平和效率。但在运行过程中,仍存在各镇(街)发展差异大、转诊手续繁琐、转诊率高、人才招聘和稳定性不足等问题。建议统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立标准、规范社区门诊转诊标准、建立科学的薪酬体系和晋升机制,同时引导居民转变就医观念,以推动社区门诊首诊制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深圳市农民工医疗保险状况,探讨医保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深圳市社会保险管理局统计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指标包括基本特征、医疗服务利用和医保基金。结果:农民工医保人数占医保总人口的50.60%;参保的农民工中,选择农民工医保险种的有60.75%。参保人就医人次总数和人均次数明显增长;门诊医疗人次数远多于住院人次数,均次费用均呈降低趋势。总诊疗费高于总药品费,两者增长趋势合理。农民工医保筹资水平低,基金结余近年减少。结论:深圳市参保农民工就诊意识提升,就医状况改善。医疗费用增长中,诊疗费比例较高。医保基金结余率呈降低趋势,筹资与支付平衡有待进一步合理控制。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推行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深圳市推行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制约因素。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3家医院的部分临床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多数临床医生对多点执业政策持支持态度;临床医生对多点执业的相关政策知晓程度不高;临床医生不注册多点执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来自于政府、公立医院和医生本身。结论:深圳市推行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制约因素主要在3个方面,即现行单位卫生人事管理制度,欠发达的初级卫生服务网络,配套措施的缺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为下一步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于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深圳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体抽样的方法选取6597名18~60岁外来务工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取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外来务工人员的健康状况。结果6597名深圳地区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20.1%(1326/6597),其SCL-90总分及9项因子得分均明显低于全国常模的SCL-90总分及9项因子得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得分排在前3位的因子是人际关系敏感、强迫及抑郁;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在文化程度、不同年龄层次、从事行业、生活居住环境及婚姻幸福状况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地区外来务工人员普遍存在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程度、年龄层次、从事行业、生活居住环境及婚姻幸福状况对其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刘小敏  刘莹  潘瑞胤  周杰  段利娜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5):1834-1835,1844
目的:评估深圳皮具行业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两家大型皮具厂外来农民工1 000人为调查对象,使用自编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外来农民工自觉近期心理健康良好的占64.7%,一般的占30.7%,感觉差的占4.6%,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居住环境、教育程度、家庭关系及社保情况的皮具行业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水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居住环境和家庭关系是影响皮具行业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深圳皮具行业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家庭关系对皮具行业农民工自感心理健康起到独立的影响作用。本研究可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改善皮具行业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对深圳市外来劳务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以心理健康讲座等形式对外来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随机抽样,在健康教育前后,对深圳市422名外来劳务工进行常见精神障碍识别率和心理状况调查。结果:心理健康教育后,外来劳务工对常见精神障碍的识别率有明显提高;其SCL-90阳性筛选率由49.7%降低至29.4%(P〈0.01)。结论:对深圳市外来劳务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提高精神疾病的识别率并可能减少对心理问题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深圳市院办院管模式下医院与社康中心人才培养互动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相关对策,为政府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7年深圳市有关人才培养机制的各项政策,并进行社康中心工作人员问卷调查和知情人访谈,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结论:医院与社康中心人才培养互动机制的影响因素很多,应当通过重视人才培养规划、鼓励和吸引人才、多种途径培养人才等方式促进人才培养互动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1980~2003年疟疾流行状况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朝琼 《热带医学杂志》2004,4(5):582-583,569
目的:分析深圳市疟疾流行状况,探讨疟疾防治对策。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深圳市1980~2003年疟疾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4年间深圳市疟疾发病37811例。疟疾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方聚集性,患者年龄主要为16~40岁,男性多于女性,职业以种养、打石、烧砖、建筑为主。爆发流行主要与存在传疟媒介,多数患者为外来民工,其居住场所蚊虫孳生地多,加之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因素有关。结论:流动人口是引发深圳市疟疾流行的主要原因。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疟疾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1997年首次下降至10.00/10万,到2003年控制在0.44/10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深圳市劳务工医疗保险定点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现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解决劳务工“看病难”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抽查的方法,收集67家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基本资料,采用Epidata 3.02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用Excel进行分析.结果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平均有工作人员13.27人,其中中西医、护理、药剂、放射人员分别占40.46%、30.89%、6.85%、1.8%;高级职称占4.59%,中级占16.5%,初级占57.57%,无职称占21.32%;工作人员中具有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者分别占57.27%、22.9%、8.28%、0.67%.建议调整定点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结构,适度扩大人力规模,加强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人力资源培训,完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人事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北京市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6个区县18岁以上居民进行抽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传染病健康素养的3个维度(知识、行为、技能)的相关指标,根据答案给各个指标赋值。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传染病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此次调查共抽取13 287人,回收有效问卷13 001份。北京市居民具备传染病健康素养的比例为9.9%,郊区人口(6.6%)、60岁以上老年人(6.4%)、文盲或半文盲的居民(0.8%)、农民(4.5%)、生产及运输工人(4.3%)和家务及待业人员(4.5%)等人群具备传染病健康素养的比例较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身体状况(自我感知)、地区(城郊)等是影响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高低的重要因素。结论:北京市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应针对不同对象特征采取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深圳皮具行业农民工焦虑抑郁状况,为今后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两家大型皮具厂外来农民工1 000人为调查对象,使用BAI量表(贝克焦虑量表)及BDI量表(贝克抑郁量表)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外来农民工按贝克焦虑量表界定能达到临床筛查阳性焦虑患者占3.9%,不同性别焦虑情况构成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个体特征焦虑情况构成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按贝克抑郁量表界定无抑郁者占30.3%,轻度抑郁者占35.4%,中度抑郁者占14.6%,重度抑郁者占19.7%,不同个体特征抑郁情况构成之间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深圳市皮具行业农民工达到临床焦虑标准人数比例不大,在调查中发现有69.7%的人有不同程度抑郁,调查结果还显示外在特征条件对内心的心理健康影响关系并不是很明显。本研究可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改善皮具行业农民工的焦虑抑郁状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嘉定区外冈镇农村社区对高血压患者免费给药政策的执行现况,评价该政策的实施情况。方法应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免费给药的受益人群,采用焦点访谈法采访负责政策实施的医务人员。结果共发放问卷3032份,回收有效问卷2990份;乡村医生访谈9人次,社区卫生管理人员访谈25人次。分析发现政府专项投入占政策实施费用的77%,受益人群满意度为97%。结论高血压患者免费给药政策政府投入比例大,群众满意度高,符合基层卫生服务公益性的要求,但还需兼顾一线医务人员的福利水平,保证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