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吻合口纵隔胸膜包埋、胃底再造治疗贲门癌,来进行防止术后吻合口瘘和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胃底再造,吻合口下肺韧带包埋术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式。结果对照组吻合口瘘发生2例,发生率为4%,而实验室无吻合口瘘发生,统计学意义显著(P〈0.001)。结论吻合口纵隔胸膜包埋、胃底再造术治疗贲门癌具有一定的抗瘘效果及明显的抗反流作用。该术式操作较为简单,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可明显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3.
胃底,贲门及食管区静脉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测了100例成年尸体胃底、贲门及食管区静脉。结果显示:胃左、右静脉的出现率分别是96%和92%,在胃小弯侧的配布可归纳为五种类型,即胃左静脉型、胃右静脉型、胃左静脉优势型、胃右静脉优势型和胃左、右静脉均衡型。胃后静脉出现率为73.6%,多数汇入脾静脉左1/3段。此外还发现胃左静脉与左膈下静脉间有相对恒定的吻合。文最后讨论了门奇静脉断流术时可能造成断流不彻底的解剖因素。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及贲门癌切除后,有许多种食管重建的吻合方法,但是无论那一种吻合方法均有一定的术后吻合口并发症。为了预防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我院从1987年1月至1992年2月共行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切除386例,其中贲门癌及食管下段癌切除食管胃端端吻合术254例,占63.4%,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6岁.反复发作上腹部疼痛半年,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返酸、嗳气.查体:腹平软,未触及明显肿块,肝、脾肋下未及.临床考虑为消化性溃疡,在门诊行胃镜检查见贲门下壁有一约0.5 cm×0.5 cm息肉,表面光滑,颜色鲜红并突出于胃腔内,余无异常.临床诊断:胃贲门部息肉.胃镜直视下完整切除息肉送病检. 相似文献
6.
7.
吻合口瘘是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其死亡率达30~40%以上。为此,我们采用食管、胸腔灌洗及逆行胃管对吻合口瘘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收到满意的效果。 一、临床资料:本组8例中,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58岁,食管下段癌2例,贲门癌6例,分别于术后第3、4、6日发现吻合口瘘,无一例死亡,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42例内镜下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患者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配合,及术后对病情的密切观察、饮食管理、心理护理、用药观察、出院指导,认为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是治疗和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通过全程良好的护理,可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大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危重病,占上消化道出血的首位。首次出血病死率可达50~70%。我院1990年11月至1995年12月,对住院的3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进行了综合治疗,疗效满意。 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男26例,女4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7.5岁。初次出血10例,再次出血20例。②临床表现:呕血、黑便30例(100%),黄疸15例(50%),腹水22例(73.3%),蜘蛛痣10例(33.3%),失血性休克5例(16.6%),食管吞钡或胃镜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30例(100%)。③治疗:常规补液,输同型血,以保证有效血容量;止血药物的应用。脑垂体后叶素30μ加50%葡萄糖液40ml静脉推注(10分钟推完)。然后以垂体后叶素30μ加入5%葡萄糖500ml维持静脉滴注,0.2μ~0.4μ/min,待出血 相似文献
10.
胃底,贲门及食管区静脉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观测了100例成年尸体胃底,贲门及食管区静脉。结果显示:胃左,右静脉的出现率分别是96%和92%,在胃小弯侧的配布可归纳为五种类型,即胃左静脉型,胃右静脉型,胃左静脉优势型,胃右静脉优势型和胃左,右静脉均衡型。胃后静脉出现率为73.6%,多数汇入脾静脉左1/3段。此外还发现胃左静民左膈下静永脉间有相对恒定的吻合。文章最后讨论了门奇静脉断流术时可能造成流不彻底的解剖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内镜下治疗吻合口瘘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2例食管胃吻合口瘘的病人行电子胃镜下覆膜食管内支架治疗及放置空肠营养管治疗,同时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中医护患的配合、术后生命体征及并发症观察和空肠营养管的护理.结果 病人能正确配合,内镜下支架置入成功率和有效率100%.术后并发症:疼痛7例,出血3例,支架移位2例.结论 高质量的术前、术后护理及术中医护患的默契配合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筛选和确定Ⅱ型贲门腺癌患者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61例Ⅱ型贲门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1.1%(19/61),其中吻合口瘘发生率为6.6%(4/61),肺部并发症为14.8%(9/61),影响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为口侧切除长度(P=0.0329)和淋巴结清扫等级(P=0.0156).影响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亦为口侧切除长度(P=0.0299)和淋巴结清扫等级(P=0.0411).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住院时间有关(P=0.0005).吻合口瘘和肺部并发症发生有关联(P=0.0086).结论 随着口侧切除长度的增加和淋巴结清扫等级的提升,吻合口瘘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多,应提高手术和术后管理的技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食管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及胸胃瘘的临床处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胸内吻合口及胸胃瘘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1369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胸内吻合口瘘及胸胃瘘的正确处理方法。结果全组共发生胸内吻合口及胸胃瘘25例,其中吻合口瘘19例,胸胃瘘6例,总发生率为2.0%,死亡率为28.0%。行保守治疗19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26.3%;行二次开胸6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33.3%。结论胸内吻合口。瘘及胸胃瘘是食管重建术后严重的并发症,综合应用静脉高价营养和胃肠内营养等治疗手段是处理胸内瘘的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检测神经旁浸润(perineural invasion,PNI)在人贲门胃底癌中的发生情况,探讨其与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ancerous inhibitor of protein phosphatase 2A,CIP2A)的相关性以及二者对贲门胃底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检测85例贲门胃底癌组织中PNI的发生及CIP2A的表达,分析PNI与CIP2A表达和贲门胃底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在贲门胃底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结果 PNI阳性者30例(35.3%),PNI的发生与T分期、癌栓、N分期、TNM分期及CIP2A表达均相关。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贲门胃底癌患者的总生存率与T分期、癌栓、N分期、TNM临床分期、PNI和CIP2A有关(P均0.01);PNI阳性组的平均生存期为14.3个月,低于阴性组的48.5个月(P0.01)。CIP2A阳性组的平均生存期为22.7个月,低于阴性组的45.6个月(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PNI和CIP2A阳性表达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结论PNI与贲门胃底癌的进展有关,贲门胃底癌术后检测PNI和CIP2A可以提示患者预后,CIP2A可能在PNI的发生过程中发挥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管状胃替代食管治疗食管癌8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术式在预防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优势。结果:本组89例,随访时间1—23个月,平均13.3个月。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乳糜胸1例,切口感染2例。无吻合口瘘发生,无胸胃综合征,无返流性食管炎。术后22个月1例患者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无移植胃肿瘤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中重建上消化道,更符合生理解剖的要求,可提高肿瘤切除率,使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减少术后胸胃综合征、返流性食管炎等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我院肝病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EV)内镜治疗住院患者焦虑与其发生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家庭支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 2018年8月~2019年2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医学中心GEV内镜治疗的76例住院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焦虑状况进行评分,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越高、病程越长、收入越低、GEV越重、合并并发症、住院次数多、治疗次数多的患者行GEV治疗时焦虑症状越明显(P<0.05)。婚姻、Child分级、性别等与患者焦虑症状关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GEV治疗患者焦虑情况最重要的因素为有收入情况、治疗次数、文化程度、年龄、GEV程度和病程(P<0.05)。结论 焦虑在GEV内镜治疗的住院患者中普遍存在,且受多种因素影响,提示对于GEV内镜治疗住院患者在实施对症治疗及护理之外, 还需要关注其心理状况,并给予干预。 相似文献
18.
王卫锋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1,43(4):663-665
目的:分析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2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及胃底血流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对59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及胃底血流阻断术。结果:术后死亡3例(5.1%),其余病例无近期并发症。远期再出血3例(6.1%),死亡2例(4.3%),绝对生存率为83.9%。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及胃底血流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PTVE)联合经皮部分性脾动脉栓塞(PSE)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的急诊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不合并肿瘤者)所致的急诊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均急诊行NBCA胶加弹簧圈栓塞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治疗,再于一周后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分析36例病例的近期疗效(6~18月)、并发症,评价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36例病例均应用NBCA胶和弹簧圈栓塞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术中术后未出现重大手术并发症,术后跟踪随访6~24月,有4例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复发,其中1例患者复发出现在介入栓塞后的第二天,再次行栓塞治疗后好转,余3例患者复发的上消化道出血均不严重,经内科保守治疗后恢复。结论NBCA胶配合弹簧圈栓塞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是有效的安全性,加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可降低门静脉压力,提高单纯性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的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