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行幽门环肌切开手术的操作要点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以来应用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27例病例资料及手术情况。结果27例全部手术成功,无1例中转开腹及二次手术。结论腹腔镜下行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学习曲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不同阶段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手术效果,探讨该术式的学习曲线。方法2001~2006年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20例,以每30例手术为一个学习曲线阶段,比较4个阶段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腹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分析各阶段手术效果。结果4个阶段患儿年龄和性别组成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30例平均手术时间35±12min,2例因术中损伤幽门黏膜予中转开腹修复术,2例合并脐部戳孔疝;后期90例平均手术时间(15±6)min(P〈0.01),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无中转开腹。各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幽门肌切开术的学习曲线约30例,随着手术经验的逐步积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手术并发症亦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婴儿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的麻醉体会。方法对90例年龄12 ̄62d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的患儿采取气管插管下静脉复合全身麻醉,监测患儿ECG、BP、HR、RR、PETCO2和T。结果全部病例麻醉诱导平稳,围麻醉手术期呼吸参数、血流动力学指标均维持在正常范围,PETCO2在34~42mmHg之间,术毕均顺利拔除气管导管,苏醒时间(术毕至拔管时间)为1~46min。结论婴儿腹腔镜下幽门环切术需加强围麻醉手术期管理,积极改善患儿一般状况,以气管插管全麻为宜,以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婴儿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中的麻醉管理。方法对18例小婴儿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行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诱导用药:芬太尼、万可松、异丙酚,术中维持用药异氟醚。监测气腹前5min、气腹后5min及腹腔放气后5min的心率(HR)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气道控制压力变化值(PP)、血气监测,并将三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8例患儿手术成功,麻醉期间无低氧血症发生。麻醉期间呼吸、循环相对平稳,与气腹前5min相比气腹后5min患儿PH值有所下降,PETCO2、PaCO2、SBp、DBp、PP有比较明显的上升(P<0.05)。结论腹腔镜用于新生儿及小婴儿手术有皮肤创伤小熏对呼吸、循环、代谢影响小的优点,小婴儿腹腔镜下行幽门环肌切开术可行,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孔法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手术可行性,总结操作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两孔法腹腔镜治疗的80例CHPS患儿临床资料,并与三孔法及开腹手术对照。操作方法:于脐环下缘置5mmTrocar,放入腔镜,于右侧肋缘下锁骨中线处作3mm戳孔,放入微型电钩及幽门钳进行操作。结果80例患儿中2例改用三孔法完成,2例中转开腹,其余76例均两孔法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等指标与三孔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术后呕吐情况减少。结论二孔法腹腔镜是微创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对患儿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围手术期CO2气腹对患儿细胞免疫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d、3d监测围手术期CD3、CD4、CD4/CD8的变化。结果开腹组CD4术后1d轻微下降,术后3d明显升高,术后1d与3d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7);开腹组CD4/CD8术后1d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术后3d升高,与术后1d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3)。腹腔镜组CD4术后1d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23),术后3d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6);两组比较CD4/CD8腹腔镜组较高,差异有显著性(F=3.961,P〈0.05)结论新生儿及婴儿腹腔镜手术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腹腔镜组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与开腹幽门环肌切开术的前瞻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比较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LP)和开腹幽门环肌切开术(OP)治疗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自2003年4月-2006年7月将72例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患儿随机分成二组(LP组及OP组各36例),比较二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监测二组术前、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三天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变化并行对比研究。结果二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P组术后并发症要略多于LP组,比较二组术前、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三天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RP及IL-6和TNF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LP)和开腹幽门环肌切开术(OP)治疗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临床效果相近,二组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是一种稳定、可靠的手术,对于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介绍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初步经验。方法 1998年以来应用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5例。平均年龄40天,平均体重3.8kg.在气管插管+单次硬膜外麻醉下,脐上皮肤小切口,Veress针穿刺入腹,注入CO2,建立气腹,压力为10-14mmHg(1.33-1.86kPa),此外置-4mm套管,放放腹腔镜,直视下左右上腹各置一套管,放入操作器械,完成幽门环肌切开。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经验,探讨其手术技巧和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7月本院经腹腔镜行幽门环肌切开治疗的62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62例中,59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3例幽门黏膜损伤中转开腹手术,术后1例并发脐部戳孔疝,经修补治愈,1例术后仍有呕吐,行开放手术证实为肌层切开厚度不够所致。所有病例均无呕吐及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行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疗效确切,术中损伤小,术后瘢痕小,但需要较高的腹腔镜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孔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优越性。方法采用1个5mm电视腹腔镜微孔、2个3mm操作微孔行幽门环肌切开术16例。结果微孔腹腔镜手术无1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25min。术后12h拔除胃管,开始少量喂奶,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有一定的优越性,手术打击小,切口小,术后恢复快,手术瘢痕小,外观美观,患儿家长易接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我们分别应用腹腔镜及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63例,从手术时间、术后呕吐、并发症等方面比较两种手术的优缺点.结果 87例行常规开腹手术,76例行腹腔镜手术.两种手术方法在术后呕吐次数、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有2例穿孔,术中中转开腹行修补术.术后呕吐与体重及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腹腔镜及常规开腹手术均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腹腔镜手术具有损伤小、伤口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胃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方法 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结合B超、胃肠造影和胃镜确诊为CHPS的9例患儿,男7例,女2例,年龄26~70 d,体重2.65~6.10 kg.在胃镜室,经苯巴比妥钠和咪达唑仑镇静后,直径5.9 mm电子胃镜经口入胃,通过幽门达十二指肠降段.在胃镜直视下,使用弓形乳头肌切开刀和针式切开刀,按球部→胃窦方向,电切狭窄幽门管前壁和后壁肥厚的黏膜及环形肌,以暴露纵形肌为标志,深度2~4 mm.术中使用吸引和去泡剂.结果 术后胃镜容易通过幽门.B超及造影显示液体顺利通过幽门.术后2~10 h喂养,呕吐次数和呕吐量均显著减少,8例在1周内消失,1例呕吐持续1个月.无胃肠道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随访2~9个月,8例经1次治疗痊愈,1例呕吐停止1个月后复发,经第2次治疗痊愈.结论 胃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CHPS是有效而安全的.该方法不用开腹手术,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恢复喂养快.  相似文献   

13.
14.
Laparoscopic pyloromyotomy for infantile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lthough great advances in laparoscopic techniques have been made in the field of adult surgery, its application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has been limited. We present a technique of laparoscopic pyloromyotomy that has been successfully used in two babies, employing specially made instruments. Laparoscopic surgery deserves further consideration in this age group. Correspondence to: H. L. Ta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肠切除、Soave直肠内拖出术治疗肠神经元发育不良症(IND)的可行性和中期随访结果。方法对25例IND和先天性巨结肠合并IND(HaIND)的患儿在腹腔镜下行Soave、结肠切除术,其中IND17例,HaIND8例。所有病例通过钡灌肠及延迟拍片、直肠黏膜活检、直肠肛管测压、腹腔镜浆肌层或全层活检明确诊断及病变范围。采用一个观察孔,2~4个操作孔。根据病变范围在腹腔镜下分别游离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及系膜,会阴部手术按改良Soave方法。对患者手术方法、病变范围的确定、术后并发症和临床结果进行评估。结果25例中,10例行左半结肠切除,15例行结肠次全切除,按Deloyers法将升结肠逆时针转位270°下拖。行左半结肠切除术的患儿术前24h钡剂残留部位均在降结肠远端以远肠管,行结肠次全切除术的患儿术前24h钡剂残留在降结肠近端以近的肠管。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45min和188min,平均失血40ml。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2例,重度肛周皮肤红肿、糜烂11例,肠粘连1例,小肠结肠炎2例。术后平均随访4年,行左半结肠切除术的患儿,术后3个月内排便恢复正常;行结肠次全切除术的患儿术后3个月大便每日4~10次,12~24个月每日大便2~3次。2例出现污粪,无便秘复发和大便失禁病例。结论腹腔镜下结肠切除、Soave术治疗IND和HaIND安全、可行,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少,术后中期随访疗效满意。术前钡灌肠24h延迟拍片钡剂残留部位可以预测结肠切除的近端位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内环结扎法治疗小儿腹股沟疝/鞘膜积液手术中、手术后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方法 应用腹腔镜内环结扎法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鞘膜积液216例,通过总结和分析,对手术中及手术后遇到的问题,提出预防和处理方法。结果 1例手术后24h复发,1例术后4个月复发,经手术证实,均因术者漏扎所致。遇到的问题和并发症有14项,都是可以预防并能得到满意处理的。结论 腹腔镜内环结扎法治疗小儿腹股沟疝/鞘膜积液,手术中和手术后遇到的问题多能预防并能得到满意处理,在掌握适应证和提高手术技巧的情况下,可以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部位单操作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幽门狭窄的方法与经验。方法 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采取腹腔镜单部位单操作孔手术治疗小儿幽门狭窄4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20~100 d。术前均经体检、彩超、上消化道造影明确诊断后,采取经脐单部位单操作孔腹腔镜技术完成幽门肌切开术。于脐缘左侧3点处切开皮肤5 mm,置入5 mm Trocar,插入腔镜,建立气腹,气腹压力控制在6~8 mmHg;于脐缘右侧9点处切开皮肤,插入3 mm微型Trocar,内置入操作钳,完成幽门肌切开术。结果 40例均经单部位单操作孔腹腔镜技术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25 min,术后2~3 d出院,无一例增加Trocar或改常规腹腔镜手术。术后恢复顺利,脐部无可视性瘢痕。结论单部位单操作孔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幽门狭窄,是腹腔镜治疗幽门狭窄技术娴熟后操作方式的微小改变,效果等同于非单部位腹腔镜手术,美容效果好,家长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8.
非腹腔型隐睾的腹腔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非腹腔型隐睾手术中的意义。方法2001年12月~2005年12月,应用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非腹腔型隐睾53例,年龄10个月~12岁,左侧23例,右侧25例,双侧5例。其中腹股沟隐睾47例,异位睾6例(包括横过异位睾2例)。术中发现内环口已闭合者16例。结果53例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50例一期行睾丸下降固定术;2例因精索过短,行分期Fowler-Stephens手术;1例因睾丸发育不良行睾丸切除术。结论腹腔镜技术治疗非腹腔型隐睾,直观明了,解剖位置清楚,并发症少,微创美观,可作为隐睾手术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