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双室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6例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进行双心室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观察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NYHA心功能分级、QRS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二尖瓣反流量(MR)和6min步行试验的变化。结果6例患者顺利完成三腔双心室起搏器植入术.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双心室再同步化治疗后的第3个月和第6个月,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由术前(3.7±0.5)改善为(2.6±0.5)、(2.2±0.6),P均〈0.05;QRS时限由术前(150.8±21.5)ms减少到(120.2±21.4)m、(118.6±20.2)ms,P均〈0.05;LVEF由术前(0.28±0.06)增加到(0.46±0.08)、(0.51±0.10),P均〈0.05;LVEDD由术前(70.5±8.3)mm减少到(64.6±8.1)mm、(61.8±10.2)mm,P〈0.05);MR由术前(27.8±13.6)ml减少到(16.7±8.7)ml、(10.9±9.2)ml,P〈0.05;6min步行试验由术前(170.6±123.7)m增加到(326.8±112.4)m、(440.2±172.1)m,P〈0.05。结论双心室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明显改善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和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所致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疾病的最终阶段。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美国,≥40岁的人发生慢性心力衰竭的风险是20%;每年新诊断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大于65万例,诊断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年内绝对病死率高达约50%。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内科治疗上的难题之一,特别是合并多种其他疾病的老年患者。随着慢性心力衰竭研究的逐步深入以及机制的进一步诠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伊伐布雷定等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背景:此次试验主要为了验证心脏再同步化与双心室起搏联合治疗(CRT)是否会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以及症状轻微(较少的射血分数和宽QRS波群)患者的心脏事件。  相似文献   

4.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再同步化或双心室起搏(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加心脏复律除颤器(CRT-D)均能有效地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和防止心脏猝死[1],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张宜生  任寅  朱莉 《北方药学》2012,(5):122-123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与经验。方法:对16例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给予相应的观察及护理。结果:16例患者均成功植入三腔起搏器,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良好的护理措施是手术取得成功的保证之一。  相似文献   

6.
骆志玲 《云南医药》2006,27(6):579-583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可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减少住院率和死亡率。筛选CRT患者主要有以下三个标准: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NY—HA)Ⅱ和Ⅳ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35%,QRS间期≥120ms。以QRS间期作为CRT的筛选标准,大约70%的患者临床症状、运动耐受、生活质量获得改善,但选择左室重构逆转为CRT反应的评价指标时,仅50%患者有反应㈣。研究认为部分CRT患者无反应可能与筛选病人的标准不充分有关。如何降低CRT无反应是目前这项昂贵的心衰治疗方法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相似文献   

7.
吕留强  唐杨章  朱晴 《安徽医药》2014,18(2):321-322
大量循证医学证实,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能显著降低中至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2]。按照目前指南入选标准开展的大规模临床试验中,大约2/3的患者能从CRT中显著获益[3];在有反应患者中,部分患者在接受CRT治疗后的随访期间心脏结构与功能恢复到接近正常,该部分患者称为超反应者(super-responders,SR)。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置入三腔起搏器后进行随访观察,分析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临床疗效以及CRT无应答的原因。方法 2009年5月至2011年11月,48例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再同步化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CRT后临床和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结果 1例患者术后4月因脑梗死死亡,1例术后5月猝死。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患者NYHA心功能显著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增加;左室舒张末内径降低;二尖瓣反流量显著减少;QRS时限显著缩短。CRT无应答率29.2%。结论 CRT能显著改善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但部分患者对CRT无应答,左室电极未到达理想位置、未强化内科药物治疗以及AV、VV间期未优化可能是无应答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年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CRT)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1例,按照年龄将患者分为3组,20~44岁为青壮年组共25例,45~59岁为中年组共30例,≥60岁为老年组共36例,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特征基线及CRT治疗后应答率,分析CRT无应答的影响因子.结果 老年组患者高血压、冠心病、房颤发生率分别为52.78%、27.78%、27.78%,较青壮年组显著增高(P<0.05);老年组患者BNP含量较青壮年组和中年组显著增高(P<0.05),中年组患者BNP含量较青壮年组显著增高(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QRS时限、心功能分级是CRT无应答的预测因子(P<0.05).结论 年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疗效无影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QRS时限、心功能分级等因素影响着心衰患者CRT的疗效,行CRT术前应充分考虑患者有无CRT无应答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以及心脏超卢结合组织多普勒检查对患者筛选和疗效评价的作用.方法 10例CHF患者.接受CRT术前及术后行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检查,以评价心功能及心脏收缩不同步指标,并指导术中左室电极的植入.结果 术后6~12个月随访较术前比,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6.45±0.80)cmvs.(6.89±0.40)cm]明显减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44.80±8.40)%vs.(29.00±2.20)%]明显增加;心脏收缩不同步指标也明显改善.结论 CRT可改善左室功能,逆转左室重构;超声心动图结合组织多普勒技术是筛选患者及评价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来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1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CRT植入,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对AV和VV间期进行优化,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收缩末的直径(LVDD、LVDS)及左室舒张、收缩末期容积(LVEDV、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脏同步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6个月心功能均得到改善,6 min步行距离增加,LVEF增加,LVDD、LVDS、LVEDV和LVESV缩小,心脏同步化指标得到改善。结论在超声指导下对AV、VV间期进行优化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改善双心室的同步性和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影响的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0例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伴有QRS波时限延长和明显左室收缩功能下降的心力衰竭患者,入选标准:(1)窦性心律;(2)心功能Ⅱ~Ⅳ(NYHA分级),并且已接受最大耐受量的药物治疗左室射血分数(LVEF)≤35%;(3)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150 ms。(4)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于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测定6min步行距离(MHW)、QRS波时限、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血浆脑钠肽(BNP)。结果 30者均成功植入三腔起搏器,6 min步行距离增加,QRS波时限缩短,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减小,血浆脑钠肽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福颂  潘瑜  周长勇 《安徽医药》2006,10(12):943-944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发病率高。尽管在过去的20余年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制剂及醛固酮拮抗剂等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使心力衰竭的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患者的预后仍很差,  相似文献   

16.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常用方法之一,优化CRT的特殊参数AV间期和心室间期可增加患者获益,本文对CRT的房室(A—V)问期和心室(V—V)间期的优化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肖杰  易甫  郭文怡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8):1196-1197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治疗学上的难题,是使患者丧失工作能力、具有较高死亡率的严重疾患.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全球心衰患者数高达2 250万,并且每年新增病例数200万.心衰的死亡率与临床严重程度有关.就中重度心衰而言,其5年死亡率可达30%~50%[1].  相似文献   

18.
杨桂萍 《云南医药》2014,(2):159-161
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晚期是心内科治疗的难题,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通过改善电机械同步,提高心功能,降低心力衰竭住院率和死亡率。最新欧洲和美国的心衰治疗指南,将CRT治疗心衰作为I类适应证,使更多的心衰患者得到了CRT治疗并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19.
卢凤民  王惠中 《天津医药》2008,36(7):564-567
充血性心力衰竭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尽管在内科药物治疗方面有了许多进展,但顽固性心力衰竭的预后仍不容乐观,因而探求新的治疗途径非常重要。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新方法。它是借助于起搏技术使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室内传导功能障碍患者原固有的心脏循环同步状态得以恢复的方法[1]。笔者就目前国外在此领域研究的某些方法及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双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内阻滞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9例,年龄32~76(65.4±12.3)岁,行双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CRT),全部患者均经冠状静脉窦植入左心室导线1根至心脏静脉。术后平均随访5~42(21.6±8.3)个月,观察心功能,QRS波宽度,左心室收缩、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反流面积,6min步行距离。结果28例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有效率80%,心功能从Ⅲ-Ⅳ级(NYHA分级)改善为Ⅱ-Ⅲ级,QRS波从(165±48)ms缩短至(135±50)ms,(P〈0.01),6min步行距离从(389±175)m提高至(512±145)m,(P〈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收缩末内径分别从(75.4±9.5)mm,(65.5±9.2)mm缩小至(66.4±8.5)mm和(58.2±10.5)mm,(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从0.24±0.08提高至0.33±0.10,(P〈0.01),二尖瓣反流面积从(9.12±3.25)cm^2减少至(5.12±1.82)cm^2,(P〈0.01)。随访中6例死亡(2例心性猝死、2例非心源性死亡、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心力衰竭恶化)。结论CRT是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有效方法,可以减轻药物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增加其运动能力,改善心脏功能,可以使患者长期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