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2 7kip1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其在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手术切除的翼状胬肉标本和正常结膜组织进行增殖性核抗原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 p2 7kip1蛋白检测。结果 正常结膜组织中和翼状胬肉中增殖性核杭原表达分别为 0 .2 6 8± 0 .0 2 1和 0 .4 75± 0 0 4 6 (P<0 .0 5 ) ,p2 7kip1分别为 0 .4 2 3± 0 .0 31和 0 .2 4 2± 0 0 17(P <0 .0 5 )。结论 结膜中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2 7kip1的低表达可能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阴秀霞  康前雁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1):1956-1958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 HIF-1α)和干细胞标志物( Pax6)在患者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其与正常结膜组织中的变化,以探讨HIF-1α和Pax6的表达与翼状胬肉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35例翼状胬肉患者切除的翼状胬肉组织为实验组,同时选取10例正常人结膜组织为对照组,使用常规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法对HIF-1α和 Pax6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与染色进行对照。
  结果:实验组35例组织中HIF-1α的阳性表达率为66%(23/35),正常对照组10例组织中HIF-1α的阳性表达率仅为10%(1/10),HIF-1α表达在正常球结膜与翼状胬肉两组间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人球结膜Pax6在组织各层细胞核内表达,而Pax6在翼状胬肉组织中表达下降甚至未见表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HIF-1α在翼状胬肉中高表达,提示它可能参与了翼状胬肉的病理过程;Pax6基因在翼状胬肉上皮细胞中表达下调,提示翼状胬肉上皮细胞病理过程属于鳞状上皮化生类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 TGF-β1)和热休克蛋白47(heat shock protein 47,HSP-47)在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组织表达的差异,从而探讨它们在翼状胬肉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翼状胬肉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比较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组织中TGF-β1和HSP-47的表达差异。 结果:TGF-β1在翼状胬肉的鳞状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结膜组织,在其基质层和内皮层有中等量表达,同时,在翼状胬肉纤维层的炎性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TGF-β1也有明显表达。与此相反,在正常结膜组织中TGF-β1表达较弱。 HSP-47在翼状胬肉的固有层高表达,在上皮细胞表达较弱,在正常结膜组织中则未见明显表达。 结论:相比正常结膜组织,TGF-β1和HSP-47均在翼状胬肉组织中有较高水平的表达,因此推测二者在诱导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HIF-1与VEGF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明渊  唐仁泓 《眼科研究》2009,27(3):214-217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HIF-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HIF-1与VEGF分别在32例翼状胬肉与11例人正常球结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32例翼状胬肉中HIF-1的阳性表达率为62.5%(20/32),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84.8%(27/32),11例正常结膜组织中HIF-1的阳性表达率为9.1%(1/11),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18.2%(2/11),正常球结膜与翼状胬肉组织中HIF-1与VEGF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翼状胬肉中HIF-1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HIF-1及VEGF在翼状胬肉中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了翼状胬肉的发生和发展。HIF-1与VEGF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在翼状胬肉中HIF-1可能参与了对VEGF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橙皮苷对体外培养的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PF)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周期蛋白D(cyclin D)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人翼状胬肉新鲜组织进行体外贴壁细胞常规培养,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进行鉴定。通过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丝裂霉素C(MMC)(1.5、7.5、30.0μmol/L)和橙皮苷(24、48、64、72、96、120μmol/L)作用不同时间(24、48、72h)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筛选适宜的作用浓度和时间。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yclin D在HPF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分别采用48、72μmol/L橙皮苷和7.5μmol/L MMC作用于HPF细胞48h,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MMC组、48μmol/L橙皮苷组、72μmol/L橙皮苷组细胞cyclin D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0±0.02、0.60±0.03、0.54±0.02、0.45±0.07(F=73.025,P=0.001),MMC组和橙皮苷组细胞cyclin D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MMC组和橙皮苷组(48、72μmol/L)细胞cyclin D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无差异(P>0.05)。

结论:橙皮苷能抑制翼状胬肉HPF细胞增殖,该过程与其降低cyclin D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翼状胬肉中细胞增殖与凋亡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抑凋亡基因Bcl 2、凋亡基因bax产物在翼状胬肉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18例翼状胬肉、 9例正常结膜组织中PCNA、Bcl 2、bax基因产物的表达。结果 :PCNA在翼状胬肉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结膜 (P <0 0 1) ,Bcl 2主要表达于翼状胬肉的上皮基底层细胞 ,正常结膜无表达 ,bax在翼状胬肉与正常结膜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CNA与Bcl 2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与PCNA和Bcl 2、bax的异常表达有关 ,可能是细胞异常增殖和凋亡失衡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组织中CD34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50例手术切除的翼状胬肉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过碘酸希夫染色,并进行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和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CD34、波形蛋白(VIM)、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结果在翼状胬肉标本中,CD34在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周细胞以及一些散在的星形、梭形细胞中表达阳性,而在血管壁上及成熟的胶原细胞上呈阴性表达;VIM阳性表达于大部分翼状胬肉组织中;组织中部分疏松排列的网状及裂隙样、管样区结构过碘酸希夫染色呈阳性的紫红色反应;网状区的梭形细胞VEGF阳性表达。结论翼状胬肉组织中CD34阳性细胞来源于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翼状胬肉除以血管发生和血管新生的方式生成血管外,血管拟态可能是另外一种供血途径。  相似文献   

8.
翼状胬肉IL-6和TNF-α的异常分泌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翼状胬肉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生物活性法和放射免疫检测技术检测了30例患者翼状胬肉组织的体外培养上清中和正常组织中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 翼状胬肉组织培养上清中的IL6 和TNFα含量分别为19.8±12.1kU·g- 1 蛋白和43.8±22.1μg·g- 1,均明显高于正常球结膜组(4.7±1.6kU·g- 1蛋白和9.4±3.6μg·g- 1 蛋白,P< 0.01);进行期组的IL6 和TNFα含量分别为21.4±11.9kU·g- 1 蛋白和56.6±23.8μg·g- 1蛋白,均明显高于静止期组(16.9±12.3kU·g- 1蛋白和29.2±14.3μg·g- 1蛋白,P< 0.05),且抗TNFα抗体对IL6 的产生具有负向的调节作用。结论 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可能与IL6 和TNFα的异常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上皮细胞的病理改变和β-catenin/Wnt信号通路及其下游靶基因CyclinD1的表达.并比较其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表达差异.方法 收集翼状胬肉组织26例,其中复发翼状胬肉8例.正常结膜组织6例.冰冻包埋后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上皮细胞中β-catenin和CyclinD1的表达.并作相关分析.结果 翼状胬肉上皮细胞增生,上皮细胞中β-catenin和CyclinD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结膜.β-catenin表达平均阳性细胞数124.85±9.25,积分光密度826.56±10.25.CyclinD1表达平均阳性细胞数90.40±9.63,积分光密度531.85±12.36.β-catenin和CyclinD1表达水平具有正相关.在复发性翼状胬肉上皮细胞中β-catenin和CyclinD1表达水平较初发翼状胬肉有增加.其中β-catenin表达平均阳性细胞数295.12±11.26,积分光密度1145.25±16.58.CyclinD1表达平均阳性细胞数162.54±9.24,积分光密度856.26±1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Wnt/β-catenin通路可能通过CyclinD1参与翼状胬肉上皮细胞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 cell-derived factor-1, SD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糖皮质激素应用对SDF-1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取翼状胬肉患者48例,其中随机选取24例患者在术前给予0.2g/L氟米龙眼药水点眼1wk。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翼状胬肉和正常球结膜组织中SDF-1、VEGF的表达。并使用IPP软件定量测定SDF-1、VEGF的光密度值。 结果:SDF-1和VEGF在正常结膜组织中仅见上皮基底层细胞有阳性表达或不表达,翼状胬肉中上皮全层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均有阳性表达,其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SDF-1和VEGF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呈显著相关性( r=0.5235,P〈0.01)。糖皮质激素应用后,SDF-1和 VEGF的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SDF-1、VEGF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存在着重要的联系,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减少SDF-1和VEGF的表达来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eparin-bindingepidermalgrowthfactor,HB-EGF)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探讨其在翼状胬肉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南昌大学眼科医院行翼状胬肉切除的40例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22例初发与18例复发翼状胬肉标本中HB-EGF的表达情况,并与正常对照组结膜标本进行比较。结果 HB-EGF在初发型翼状胬肉组织的头部相对表达值为2.77、体部相对表达值为1.76,正常结膜相对表达值为1.37。复发型胬肉组织中HB-EGF在其头部相对表达值为1.95、体部相对表达值为1.57,正常结膜相对表达值为0.96。HB-EGF在初发型和复发型翼状胬肉组织中均主要定位于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中,以上皮细胞表达最为显著。相同标本数复发型翼状胬肉头部组织中HB-EGF的相对表达值为4.30,为正常对照结膜(相对表达值为1.09)的3.9倍、为初发型(相对表达值为1.32)翼状胬肉头部组织3.1倍,且初发型翼状胬肉头部组织表达量为正常对照组的1.3倍。结论 高水平的HB-EGF可能是翼状胬肉发生与复发的重要因素,提示可以把HB-EGF作为干预靶点来控制翼状胬肉的发生与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靶分子(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转导通路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RT-PCR、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正常视网膜组织和增生膜组织中mTOR、p70S6k和4E-BP1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视网膜组织相比,在增生膜组织中mTOR、p70S6k的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4E-BP1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激活的mTOR信号通路可能是促进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DNA 氧化损伤标志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在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DNA氧化损伤在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收集在我科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的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标本35例,并收集术眼颞上方正常球结膜标本5例作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翼状胬肉标本中8-OHdG的表达,并与正常球结膜组织的标本进行对照。
  结果:在35例翼状胬肉组织中有24例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69%,而正常结膜组织中无8-OHdG的表达,其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7)。8-OHdG的阳性表达位于胬肉组织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棕黄色着染,上皮下的纤维血管组织及正常结膜组织无表达。
  结论:在翼状胬肉组织中8-OHdG呈阳性表达,而正常结膜组织中不表达,提示DNA氧化损伤在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单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monoacylglycerol O-acyltransferase 2,MOGAT2)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54例翼状胬肉组织标本(原发50例,复发4例)和18例正常结膜组织标本中MOGAT2的表达情况,采用半定量积分法分析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的强弱,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同时分析翼状胬肉组中MOGAT2的表达与年龄、性别等影响因素及临床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54例翼状胬肉组织中MOGAT2强阳性表达8例,阳性表达29例,弱阳性表达8例,阴性表达9例;18例正常结膜组织中MOGAT2强阳性表达1例,阳性表达6例,弱阳性表达3例,阴性表达8例。MOGAT2在翼状胬肉组和正常结膜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03,P=0.016)。在翼状胬肉组中,不同年龄、性别MOGAT2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MOGAT2的表达强度与文化程度、职业、收入、户外工作时是否防护、是否吸烟、饮酒、血糖、血压情况及初、复发均无显著相关性(均为P>0.05),但与翼状胬肉的临床分期有相关性,进展期翼状胬肉组织中MOGAT2表达显著高于静止期翼状胬肉组织(P<0.05)。结论 MOGAT2在翼状胬肉组织中呈高表达,进展期中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静止期,其表达水平的升高可能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羟脯氨酸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了解翼状胬肉组织中胶原系统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氯胺T氧化法检测胬肉组织中胶原主要成分羟脯氨酸的含量,观察其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 翼状胬肉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增加;性别、眼别间差异不大;个体间差异可能与病程有关。结论胶原系统参与了胬肉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维持胶原代谢平衡,有利于控制翼状胬肉的演变。  相似文献   

16.
翼状胬肉中MMP-2,TIMP-2和TGF-β1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罗丽娟  周辉 《国际眼科杂志》2008,8(7):1350-1352
目的:探讨MMP-2及其抑制剂TIMP-2和影响它们作用的TGF-β1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Maxvision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在20例翼状胬肉和10例正常球结膜中MMP-2、TIMP-2及TGF-β1的表达,并比较两组中表达的差异。结果:MMP-2和TGF-β1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球结膜中它们的阳性表达率(z=-4.618,-4.376,P<0.01),而TIMP-2在两组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z=-1.319,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在翼状胬肉中,MMP-2和TGF-β1的阳性表达率存在正相关(r=0·686,P<0.01);而MMP-2和TGF-β1与TIMP-2阳性表达率之间无相关(r=-0.410,-0.143,P>0.05)。结论:TGF-β1介导的MMP-2和TIMP-2表达失衡在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及侵犯角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DNA 依赖蛋白激酶 (DNA dependentproteinkinase,DNA PK)、原癌基因蛋白 (C MYC)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翼状胬肉增殖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 33例翼状胬肉组织中PCNA、DNA PK、C MYC的表达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PCNA、DNA PK、C MYC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4 2 .4 2 %、18.18%、36 .36 % ,与翼状胬肉形成有密切关系。PCNA、DNA PK、C MYC 3者之间在表达上未见相关意义 (P >0 .0 5 )。结论 PC NA、DNA PK、C MYC表达与翼状胬肉形成密切相关 ,提示翼状胬肉是一种良性肿瘤性增殖性病变  相似文献   

18.
宋向远  王洪军沙倩 《眼科》2022,31(2):156-161
目的 比较Toll样受体(TLR2、TLR3、TLR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初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差异: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初发翼状胬肉组织36例,复发翼状胬肉组织24例,正常结膜组织20例。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TLR2、TLR3、TLR4、VEGF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正常结膜、初发及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VEGF与TLR2、TLR3、TLR4表达的相关性。主要指标 TLR2、TLR3、TLR4、VEGF及TNF-α的表达量、阳性表达率及相关系数。结果 TLR2、TLR3、TLR4在正常结膜组、初发性翼状胬肉和复发性翼状胬肉的表达量依次上调。复发性翼状胬肉的间质层中存在大量VEGF棕黄色颗粒,上皮层中也有表达。VEGF与TLR2、TLR3和TLR4在复发性翼状胬肉中表达呈正相关(r=0.512,P=0.001;r=0.671,P=0.001;r=0.482,P=0.001)。结论 复发性翼状胬肉中TLR2、TLR3、TLR4、VEGF因子的表达高于初发性翼状胬肉,提示免疫炎症和VEGF因子可能是翼状胬肉复发机制中的重要因子,自身免疫炎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受体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不同年龄翼状胬肉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8-01/10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七四医院行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手术标本60例60眼(其中年龄<50岁30眼,年龄>50岁30眼),同时间收集年龄匹配的斜视矫正术和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患者的正常结膜组织30例30眼(其中年龄<50岁15眼,年龄>50岁15眼)。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DF-1和CXCR4在翼状胬肉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和定位,分析SDF-1和CXCR4的表达与患者临床表现的关系。使用IPP 6.0软件定量测定SDF-1和CXCR4的平均光密度。结果:SDF-1和CXCR4在正常结膜上皮基底层细胞显示阳性或无阳性表达,而在翼状胬肉中全层结膜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均有阳性表达,其表达水平差异显著,基底层细胞中表达更明显,显示出明显极性。翼状胬肉组织中SDF-1和CXCR4的表达量均高于正常结膜组织(P<0.05);年龄<50岁患者的CXCR4表达量大于年龄>50岁患者的表达量(P<0.05)。结论:SDF-1和CXCR4在翼状胬肉中表达上调,提示SDF-1和CXCR4参与翼状胬肉的形成,抑制SDF-1/CXCR4信号通路,可能抑制翼状胬肉发生,也可能成为翼状胬肉的药物治疗靶点,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年轻翼状胬肉患者CXCR4的表达更高,提示未来可能实现个体化给药,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