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康 《实用全科医学》2010,8(6):705-707
目的探讨Babinski征阳性与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选择入院时病情轻微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127例,依据临床症状体征的演进过程分为进展组(PIS组)24例,非进展组(非PIS组)103例;比较两组入院时Babinski征的阳性率。结果进展组入院时Babinski征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进展组(P〈0.01)。结论Babinski征阳性与急性前循环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部分病例有可能是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预测指标,从而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黄秀菊 《医学综述》2011,17(22):3418-3420
目前对进展性卒中的病因、机制研究尚不是十分清楚,其发生率国内外报道不尽相同,致残率和致死率也较一般的脑梗死高,是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脑血管病的治疗难点。现国内外对前循环进展性卒中的相关因素研究较多,相关病因也在不断明确中,对后循环的研究也在逐步加深。现就国内外对进展性卒中研究的文献整理分析,对前循环与后循环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相关因素的差异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循环进展性脑卒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6 例前循环进展性卒中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测,分析颈动脉彩超结果与进展性卒中的关系.结果: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和不稳定斑快是前循环进展性卒中发生的重要原因.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或TIA 患者早期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早期积极干预可有效抑制进展性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张峪涵  梁颖  朱沂 《农垦医学》2012,34(3):206-208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OCSP分型的构成,结合不同亚型的NIHSS评分,探讨不同亚型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7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按照OCSP的分型标准分为4大亚型,分析不同亚型与NIHSS评分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OCSP各亚型的构成为:腔隙性梗死36.42%,部分前循环梗死31.21%,后循环梗死17.92%,完全前循环梗死14.45%.4个亚型中,完全前循环梗死NIHSS评分最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最高,其次为后循环梗死和部分前循环梗死,腔隙性梗死NIHSS评分最低.4种类型的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CSP分型方法可用于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随OCSP不同亚型而变化,OCSP分型可用于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脑血管造影术对侧枝循环的评估在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预后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本院2018年6月至2021年6收治的95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脑血管造影术,对比不同预后患者机械溶栓术前后各参数变化情况,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 95例患者经脑血管造影术发现,侧裂侧枝血管丰富者16例,不丰富者79例;软脑膜侧枝血管丰富者19例,不丰富者76例。随访3个月后的mRS评分发现预后良好者70例,不良者25例。预后良好组入院NIHSS评分、入院梗死体积、年龄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血管再通成功率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术后两组侧裂侧枝循环、软脑膜侧枝循环均较术前明显丰富,且预后良好组改善更显著(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65岁)、侧裂侧枝循环(不丰富)、软脑膜侧枝循环(不丰富)、梗死体积(≥30mL)为影响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侧枝循环可用于评估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侧枝循环丰富与其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李玲 《吉林医学》2014,(21):4660-4662
目的:通过分析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进展性卒中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住院的62例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从梗死部位分析,大面积脑梗死、侧脑室体旁及分水岭区梗死易出现进展性卒中;保持一定水平的血压有利于大脑的灌注;从血糖水平分析,进展性卒中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高于非进展性卒中。结论:不同病灶部位能预测脑梗死的进展,高血压是脑卒中的独立病因,低血压是造成进展性卒中发展的独立的高危因素,血糖是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85例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特征、影像资料、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缺血性卒中占同期住院急性脑卒中总人数的91.4%,腔隙性脑梗死占86.85%,完全性前循环梗死占3.53%,部分前循环梗死占9.62%,合并高血压者占44.2%,合并糖尿病者占32.5%,合并心脏病者占5.2%,同时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者占16.1%。梗死以腔梗为主,特别是脑白质区,血脂中LDL-C明显增高。结论:老年人是缺血性卒中尤其是腔隙性梗死的高发人群,必须加强对血压、血糖、血脂的调控,以降低该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进展性卒中(SIP)与牛津郡脑梗死分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及差别.方法 对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牛津郡分型,分别检测LDL-C、FIB、hs-CRP水平,并做统计学分析.并统计各型急性脑梗死中进展性卒中发生例数.结果 (1)腔隙性脑梗死与后循环脑梗死,后循环脑梗死与部分前循环脑梗死,部分前循环脑梗死与完全前循环梗死患者组间LDL-C、FIB、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80急性脑梗死中进展性卒中22例,发生率27.5%,其中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19.2%,后循环脑梗死发生率26.3%,部分前循环脑梗死28.6%,完全前循环脑梗死42.8%.结论 进展性卒中与牛津郡各型脑梗死、LDL-C、FIB、hs-CRP水平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以防止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方法:对56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56例完全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首次发病住院、糖尿病、不全前循环梗死、抑郁状态、颈动脉狭窄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对存在糖尿病、颈动脉狭窄及卒中后抑郁等危险因素的不全前循环梗死的患者,要高度警惕缺血性脑卒中有进展的可能。在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的同时,应注意患者抑郁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脑血管影像学特点,探讨进展性卒中的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14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管影像学(DSA、CTA)资料,观察有无脑供血动脉的狭窄、狭窄的位置、程度,根据神经功能是否恶化分为进展性卒中和非进展性卒中两组,对两组的血管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14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72例(48.98%)存在脑血管狭窄,其中单发狭窄47例(31.97%),多发狭窄25例(17.01%);27例(18.37%)出现卒中进展.进展性卒中与非进展性卒中相比,大脑中动脉狭窄、基底动脉狭窄及多发动脉狭窄的差异有显著性 (P<0.01).结论 大脑中动脉狭窄、基底动脉狭窄及颅内外动脉多发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恶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作为进展性卒中发生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07年10月收治的48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病例,并与同期住院的48例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体温、血压、血糖、血脂、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及TCD进行比较。结果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合并发热、高血压、糖尿病、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动脉狭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与发热、卒中后收缩压水平、糖尿病及并发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或闭塞有关,且患者收缩压下降易引起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故早期禁止盲目应用降血压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缺血性卒中临床疗效及副作用,以及治疗前和治疗5天后凝血四项变化。方法将发病72小时内急性进展性缺血性卒中42例随机分为两组:巴曲酶组加常规治疗(A组)22例,常规治疗组(B组)20例,分别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4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和检测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四项的变化。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68.2%)明显高于B组(30%);治疗5天后A组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出血、皮疹等不良反应。结论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疗效确切,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胡亮  李欣  李雯 《吉林医学》2013,34(22):4424-4426
目的: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静脉联合溶栓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18例,其中静脉溶栓14例,动静脉联合溶栓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小时、24小时、3天、7天、21天(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小时、3天、7天、21天(出院时)的NIHSS评分和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之间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静脉联合溶栓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均有效和安全。  相似文献   

14.
栗晓宏 《当代医学》2008,14(23):60-61
目的 了解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07年10月收治的48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病例,并与同期住院的48例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体温、血压、血糖、血脂、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及TCD进行比较.结果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合并发热、高血压、糖尿瘸、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动脉狭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与发热、卒中后收缩压水平、糖尿病及并发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或闭塞有关,且患者收缩压下降易引起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故早期禁止盲目应用降血压药.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415例缺血性进展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入院后高血压,入院后血压下降,入院时发热,既往有糖尿病史,脉压小,既往有冠心病史和高血压病史等因素,为发生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重要因素。结论 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发生机制为血栓扩大,血管或侧枝血管阻塞,脑水肿、高血压、严重感染和高热等。急性期不急于降血压、扩张血管。强力纠正高热、高血糖(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脑水肿。是防止缺血性进展性卒中进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07年10月收治的48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病例,并与同期住院的48例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体温、血压、血糖、血脂、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及TCD进行比较。结果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合并发热、高血压、糖尿病、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动脉狭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与发热、卒中后收缩压水平、糖尿瘸及并发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或闭塞有关,且患者收缩压下降易引起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故早期禁止盲目应用降血压药。  相似文献   

17.
刘丽  董志军  白雪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6,38(12):1154-1155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卒中(SIP)的相关危险因素,并研究其预防治疗措施。方法:268例缺血性卒中的住院病人,其中诊断SIP92例,随机抽取非SIP92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SIP组高血压、糖尿病、感染、发热、高纤维蛋白原及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缺血性卒中,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进展性缺血性卒中与高血压、糖尿病、感染、发热、高纤维蛋白原及梗死部位于椎动脉系统有关,采取相应措施可避免或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18.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美媚 《吉林医学》2011,(17):3446-3447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住院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上疏血通注射液,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 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及疗效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后NIHSS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可改善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是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穿支动脉疾病(penetratingarterydisease,PAD)型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对78例PAD型缺血性卒中患者与192例非PAD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人口学分布、部分卒中危险因素、入院时NIHSS评分、溶栓率、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率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两组缺血性卒中的进展特点,包括进展停止时NIHSS增加值及不合理降压、感染、血糖水平对两组卒中进展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还对两组接受溶栓的病例溶栓后继续进展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人口学分布、部分卒中危险因素、溶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PAD型缺血性卒中入院时NIHSS评分较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率较低,进展停止时NIHSS评分增加较少,不合理降压在PAD组的进展性脑梗死病例中发生率较高以及PAD组接受溶栓病例继续进展的发生率较低,与非PAD型缺血性卒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非PAD型缺血性卒中相比较,PAD型缺血性卒中在临床上具有病情相对较轻、较少发生进展、进展程度较轻、不合理降压在该型卒中进展中所起的作用更突出以及溶栓可以更有效地减少该型卒中发生进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梗死部位与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关系,为早期识别进展性卒中提供可能的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48 h内入院治疗的653例脑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缺血性进展性卒中诊断标准,将其分为进展性卒中组(进展组155例)和非进展性卒中组(对照组498例);按梗死部位分为侧脑室体旁梗死(A型)、分水岭梗死(B型)、单个脑叶或基底节或大面积脑梗死(C型)、脑干和/或小脑梗死(D型)4型,比较各型的发生率,对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进展组中A型进展性卒中发病率最高,其次为B型,与其他类型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其他类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高血压病史和颈部血管斑块形成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入院时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5)。颈部血管斑块形成、入院时高血糖、梗死部位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相关(P0.05)。结论:颈部血管斑块形成、入院时高血糖、梗死部位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相关。侧脑室体旁梗死、分水岭梗死较易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