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后1a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的变化。

方法:选取2014-05/2017-06在我院行PRP治疗的92例92眼DR患者,采用OCT的DISC CIRCLE程序,测量分析以视盘为中心、直径3.45mm范围DR患者PRP术前和术后1a(采用Follow-Up程序自动追踪模式)视盘周围RNFL厚度,按视盘上方(S)、下方(I)、鼻侧(N)、颞侧(T)4个象限分区所得的数值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DR患者PRP术后1a较术前视盘周围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和全周平均RNFL厚度明显变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PRP治疗可导致视网膜RNFL变薄,临床上应充分重视和考虑RNFL的损伤,更好地保护视网膜神经细胞的机能对DR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全视网膜光凝术后中长期随诊结果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孙心铨  王燕琪  李爱红 《眼科》2003,12(3):134-137
目的:进一步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全视网膜光凝术(PRP)后中、长期随诊的激光量和疗效的临床结果。方法:63例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PRP术后随诊12—132个月(平均43.2个月)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结果:63例PDR患者PRP术的平均视网膜光凝斑总数975个。视力改变:提高者占24.2%,不变者占35%,下降者占40.8%。主要晚期并发症是程度不等的玻璃体视网膜纤维膜形成及少数病例(4例5只眼)发生1—3次不同程度的玻璃体出血。结论:PDR眼病例PRP术后中、长随诊的激光量——平均总视网膜光斑数1000个左右;60%的病例视力保持不变或改善,40%的病例视力下降,病情控制。强调了适宜的视网膜光凝范围、适宜的激光波长和适宜的视网膜有效光斑是PRP术成功的关键。还讨论了DR激光治疗后视力下降的因素和主要晚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全视网膜光凝术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72眼)PDR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60眼)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均应用全视网膜光凝术进行治疗。两组均行裂隙灯、验光、眼压、眼底等常规眼部检查,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检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同时利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electroreti-nogram,mf-ERG)检查P1波、N1波5环的振幅密度及潜伏期等。结果 观察组患眼术前、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分别为(349.3±118.9)μm和(262.2±28.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136.4±17.8)μm,均显著低于观察组患眼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患眼的1环、2环的术后P1波振幅密度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3环、4环、5环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术后P1波潜伏期较术前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环、2环的P1波潜伏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环、4环、5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术后1环、2环的N1波振幅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环、4环、5环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患眼术后3环的N1波潜伏期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环、2环、4环、5环的N1波潜伏期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术前和术后的N1波潜伏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PDR患者可显著改善视网膜的感光和传导功能,降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从而达到部分改善视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赵洋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4):752-754
目的:对比OCT测量正常人与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

方法:收集4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100名正常人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以及对照组接受OCT检查测量RNFLT,同时测量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

结果: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平均RNFLT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视盘上方以及5:00,11:00,12:00位RNFLT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随访6mo,记录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视盘上方,视盘颞侧,视盘下方RNFLT变化的关系。

结论:本研究证实控制血糖可以影响RNFLT,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比较,平均RNFLT以及视盘上方RNFLT有轻微减少。  相似文献   


5.
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 1999年 12月~ 2 0 0 0年 11月采用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 12 7例 2 0 7眼 ,收到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9年 12月~ 2 0 0 0年 11月 ,我院眼科门诊治疗 DR患者 12 7例 2 0 7眼 ,男 6 5例 110眼 ,女 6 2例 97眼 ,双眼 DR80例。年龄 33~ 76岁 ,平均 5 6岁 ,糖尿病史 5~ 2 5 a。全部患者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FFA) ,确诊眼底有 II期 (1985年全国 DR分期标准 )以上 DR表现。1.2 方法 应用美国 Coherent- 2 0 0 0…  相似文献   

6.
苏锐锋  苏畅  谭小波  张垒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1):154-157
目的:观察经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治疗的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变化和视野缺失情况及相关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7-01/2018-03经我院眼科确诊的重度NPDR患者35例52眼(光凝组,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行PRP治疗),另选取同期入院、年龄和性别等相匹配的重度NPDR患者35例52眼作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随访1a,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RNFL厚度和视野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1a,光凝组患者BCVA无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BCVA明显降低(P<0.05);光凝组患者颞侧RNFL厚度无明显变化(74.5±13.7μm vs 70.8±11.3μm,P>0.05),其余象限RNFL和平均RNFL厚度均较治疗前变薄(均P<0.05),且颞侧神经纤维对应视野MS值无明显变化(22.5±8.7dB vs 20.8±7.2dB,P>0.05),其余象限和平均MS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光凝组患者治疗前后鼻侧、鼻上方、颞上方、颞侧、颞下方、鼻下方及平均RNFL厚度变化值与神经纤维所对应视野MS变化值呈正相关或无相关性。结论:PRP能有效控制重度NPDR进一步发展,维持患者视力,但PRP对RNFL和视野的损伤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广泛视网膜光凝(PRP)治疗对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NPDR 30例(60只眼),分为治疗组(32只眼)和对照组(28只眼),分别给予PRP及一般治疗,测量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个月、第6个月各象限和全周平均RNFL厚度.结果 第6个月,治疗组下方象限[(126.08±24.52) μmvs.(151.43±18.04) μm,t=-3.156,P=0.004]、鼻侧象限[(71.58±22.07)μm vs.(93.06±20.29)μm,t=-2.670,P=0.013]和平均[(105.08±24.19) μmvs.(119.93±9.72)μm,t=-2.237,P=0.034)],RNFL厚度较对照组薄.治疗组第6个月下方象限RNFL厚度较第1个月薄[(156.13±42.72) μm vs.(126.08±24.52) μm,P=0.018)].结论 PRP可以损害NPDR患者RNFL厚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577 nm全视网膜光凝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影响。方法:应用optovue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分析37例45眼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re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PDR )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接受577nm全视网膜光凝术前和术后1,3,6 mo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厚度。结果:全视网膜光凝术后1,3mo,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厚度与术前相比较明显增厚,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至术后6mo逐步恢复至光凝前的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577 nm全视网膜光凝术能够引起糖尿病患者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一过性增加,术后6 mo时逐渐恢复到术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光凝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泪液分泌的影响。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在我院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的DR患者35例,分别测量治疗前和治疗后1、2、4、6、8周、3个月泪液分泌实验及泪膜破裂时间,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R患者行532 nm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术后1~3个月泪液分泌实验及泪膜破裂时间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对DR患者泪液分泌量及泪膜稳定性有显著影响,治疗前应充分考虑患者泪液分泌功能,尤其对于伴有干眼的DR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光凝术常见与少见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PPDR、早期PDR、高危PDR患者77例132只眼,实施次全、标准及超全视网膜光凝,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则联合局部光凝.观察术中、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并给予相应处理.结果(1)55只眼(41.67%)无并发症发生,病情稳定.(2)29只眼(21.97%)刺、胀痛,多可以忍受,未作特殊处理.(3)16只眼(12.12%)中心视力下降,其中9只眼为黄斑水肿加重,5只眼为调节性视力下降,2眼白内障加重.对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先行局部光凝、延长光凝间隔时间及服用一些中药,有利于黄斑水肿消退.(4)10只眼(7.58%)玻璃体出血,其中2只眼行激光追加;6只眼行玻切手术;2只眼放弃治疗;(5)9只眼(6.82%)感幌眼不能视物,20min内恢复.(6)4只眼(3.03%)急性结膜,加强消毒杀菌可杜绝;3眼(2.27%)急性眼压、血压升高并光感消失,对症急救后视力恢复;1眼睫状体脉络膜水肿伴前房消失,后期瞳孔后粘连,继发青光眼;另有1单眼患者等待光凝术时发生低血糖性短暂晕厥,给予低血糖抢救后好转.结论 熟练掌握DR光凝术的技术特点,通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和处理原则;严格无菌操作;熟悉患者眼前后节及全身病情;准确判定和快速处理有助于减少严重后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深层成像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enhanceddepthimagingspectral-domain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EDI-SDOCT)观察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photocoagulation,PRP)对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NPDR)患眼黄斑区脉络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对35例(59眼)NPDR患者行PRP术,以42例(59眼)正常眼作为对照组。应用EDI-SDOCT分别在PRP术前和术后1周测量对照组和光凝组黄斑区各点位脉络膜厚度,比较术后1周较术前的变化,各点标记为: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choroidalthickness,SFCT),各扫描线上距离中心凹750μm、1500μm处的鼻侧脉络膜厚度(nasalchoroidalthickness,NCT)、颞侧脉络膜厚度(temporalchoroidalthickness,TCT)、上方脉络膜厚度(superiorchoroidalthickness,SCT)、下方脉络膜厚度(inferiorchoroidalthickness,ICT)、平均黄斑区脉络膜厚度(averagemacularchoroidalthickness,AMCT)。结果 光凝组术前、术后1周的SFCT、NCT750、TCT750、SCT750、ICT750、NCT1500、TCT1500、SCT1500、ICT1500、AMC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术后1周SFCT和AMCT明显高于术前(均为P<0.05);除TCT750和TCT1500术后与术前无明显差异外(均为P>0.05),余各点位术后均明显高于术前(均为P<0.05)。其中10眼术后各值低于术前,2眼可观察到术后脉络膜血管孔径较术前增加。结论 NPDR会导致黄斑区脉络膜变薄,PRP术短期内能够明显增加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同时一定程度上增加脉络膜的血管孔径。EDI-SDOCT是用于评价NPDR患者疗效和预后的有效无创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全视网膜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前后黄斑区与光斑区脉络膜厚度变化。

方法:选取我院2015-01/2017-01就诊DR患者40例78眼,行PRP治疗,采用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黄斑区与光斑区脉络膜厚度变化。

结果:PRP术后1mo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鼻侧脉络膜厚度(nasal choroidal thickness,NCT)、颞侧脉络膜厚度(temporal choroidal thickness,TCT)、上方脉络膜厚度(superior choroidal thickness,SCT)、下方脉络膜厚度(inferior choroidal thickness,ICT)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6、2.017、2.001、2.264、2.229,P<0.05); 术后3mo时SFCT、NCT、TCT、SCT、ICT与术前比较均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8、2.051、2.092、2.010、2.273,P<0.05)。术后光斑区基线水平的脉络膜平均厚度(227.6±44.9μm)显著高于术后1mo脉络膜厚度(207.1±41.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8,P<0.05); 术后3mo脉络膜平均厚度(206.5±41.3μm)显著低于基线水平的脉络膜平均厚度(227.6±44.9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8,P<0.05)。

结论:PRP术后短期内可明显增加黄斑区脉络膜厚度,而光斑区脉络膜厚度明显减少,提示术后脉络膜血流情况进行了重新分布。  相似文献   


13.
孙丽丽  季拓 《眼科新进展》2016,(10):949-952
目的 检测贝伐单抗玻璃体内注射疗法(bevacizumabinjectionsinvitreous,IVB)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中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neovascularization,RNV)的消退作用;评估IVB联合全视网膜光凝(pan-rentinalphotocoagulation,PRP)对PDR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收集行PRP的PDR患者72例(72眼),根据术前是否IVB分为注射组和对照组,注射组在完成IVB1.25mg后第7天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检查,并于当天开始第一个象限的PRP,每周1次,共4次完成PRP;对照组每周1次,共4次完成PRP。两组患者均于PRP后4周、8周、12周复诊,并复查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眼压、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前节及眼底。结果 注射组IVB后1周,BCVA提高,RNV渗漏面积减少,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各时间点BCVA、RNV消退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为P<0.05)。注射组各时间点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为P<0.05),对照组各时间点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为P<0.05),两组之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PRP能延迟单纯IVB后RNV的复发;联合治疗可更有效地推动PDR中RNV消退,安全可靠,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视觉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行广泛视网膜光凝术(PRP)后黄斑色素光密度(MPOD)的变化.方法 纳入我院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DR患者74例(98眼),所有患者均行PRP治疗,记录PRP的激光斑点总面积、激光能量,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检测MPOD值,包括黄斑区平均光密度(DM...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仪观察具有不同视网膜病变程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探讨RNFL厚度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程度是否有相关性。方法正常对照组50人89眼,2型糖尿病患者75例130眼,按DR国际临床分型标准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组37例70眼、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组21例33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组17例27眼,所有患者均行眼科常规检查和OCT检查;OCT测量数据包括:视盘周围360°平均及上方、下方、鼻侧和颞侧平均RNFL厚度。结果正常对照组RNFL厚度视盘360°平均为(106.80±9.28)μm、上方(130.24±16.13)μm、下方(137.50±14.12)μm、鼻侧(75.02±8.90)μm、颞侧(84.20±12.39)μm;NDR组RNFL厚度360°平均为(104.20±7.12)μm、上方(120.46±20.40)μm、下方(137.63±11.18)μm、鼻侧(74.42±6.50)μm、颞侧(84.38±12.58)μm;NPDR组RNFL厚度360°平均为(86.67±4.22)μm、上方(105.97±7.22)μm、下方(114.97±5.29)μm、鼻侧(52.93±7.86)μm、颞侧(72.81±6.91)μm;PDR组RNFL厚度360°平均为(127.92±6.44)μm、上方(154.48±9.28)μm、下方(167.22±9.59)μm、鼻侧(83.33±9.83)μm、颞侧(106.63±10.40)μm。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PDR、PDR组各方位RNFL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PDR组变薄而PDR组变厚;NDR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只有360°平均及上方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DR、NPDR、PDR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RNFL厚度的变化与DR的程度具有相关性,NDR及NPDR患者RNFL厚度变薄提示眼底开始出现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可能,当RNFL厚度由薄转为增厚则提示出病变的进行性加重,对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