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方法 收集10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对是否询问患者药物致变态反应史、稀释用的溶剂、药物配伍、滴速等因素进行重点分析.结果 100例不良反应中,男性64例,明显高于女性36例(X2=3.95,P<0.05);从年龄分布来看,中老年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76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24例(X2=4.25,P<0.05);100例不良反应中全身性损害(48例,48.0%)高于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6例,46.0%)、胃肠系统损害(18例,18.0%)、心血管系统损害(12例,12.0%)、中枢及外周神经损害(8例,8.0% )、呼吸系统损害(2例,2.0%)(X2=2.84,P>0.05;X2=3.84,P<0.05;X2=6.74 P<0.01;X2=6.8,P<0.01).结论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应进行合理规范,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注射剂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因及配置应对策略。方法对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在2004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发生的中药注射剂发生输液反应案例进行年龄、药物配置环境、药物剂量、输液速度等因素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50岁的患者中药注射剂输液反应发生率高于≤50岁组(χ2=16.486,P〈0.01) 医院配置中心(局部100级环境)配药的输液反应发生率低于治疗室配药(χ2=82.850,P〈0.01) 2例超规定用量发生输液反应,1例输液速度过快发生输液反应。结论高龄患者、开放环境下配置药物、超剂量用药和输注速度过快易导致中药注射剂输液反应,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3.
冉华云  李俊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0):2529+2540
目的:为减少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70例精神分裂症,分为治疗组88例和对照组82例。对照组采用抗精神药物治疗;治疗组增加中药治疗,适当减少抗精神病药物剂量。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8.42%,有效率92.05%;对照组分别为52.43%、76.8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2=12.7,P<0.01;χ2=15.2,P<0.01)。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率7.9%,对照组34.1%,两组差异显著(χ2=13.6,P<0.01)。治疗组复发11例,对照组复发37例,对照组复发率高(χ2=22.29,P<0.01)。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显著、副作用小、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357例采用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统计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不良反应涉及药品种类、发生时间及累及器官系统,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果:357例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中有16例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占4.48%;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65岁、合并基础疾病、药物过敏史、超剂量用药、合并用药、输注过快、从配置到输注时间≥1 h、溶媒不当、适应证选择不合理占比均高于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合并基础疾病、药物过敏史、超剂量用药、合并用药>3种、输注过快、从配置到输注时间≥1 h、溶媒不当、适应证选择不合理均为影响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65岁、合并基础疾病、药物过敏史、超剂量用药、合并用药>3种、输注过快、从配置到输注时间≥1 h、溶媒不当、适应证选择不合理均为影响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HBV感染者发生肾功能损害的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于该院确诊的955例HB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年龄分为:≤30岁年龄组(低龄组)、>30~50岁年龄组(中龄组)、>50岁年龄组(高龄组),对其肾功能损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39例(14.6%)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低龄组、中龄组及高龄组HBV感染者的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9.6%、14.2%、18.1%,高龄组HBV感染者比低龄组更容易发生肾功能损害(χ2=0.449 4,P=0.011 1)。385例(40.3%)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有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比无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肾功能损害(χ2=25.440 0,P<0.01)。男性HBV感染者比女性HBV感染者更容易发生肾功能损害(χ2=20.305 8,P<0.01)。结论 HBV感染者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较高,临床中应密切检测HBV感染者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14岁变应性鼻炎(AR)患儿行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皮下免疫治疗(SCIT)后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变态反应疾病专科门诊,进行3年疗程的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SCIT的321例屋尘螨过敏患儿的临床资料。321例患儿年龄5~14岁,其中男性180例,女性141例;年龄5~9岁者154例,10~14岁者167例。使用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在上臂伸侧肘上12~15 cm处行皮下注射,321例共行13053针次皮下注射,其中男性患儿共注射7305针次,女性患儿共注射5748针次;5~9岁患儿共注射6342针次,10~14岁患儿注射6711针次。记录患儿每次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症状体征及其处理,分析全身不良反应与患儿年龄、性别、疗程及变应原注射剂量的关系。结果(1)321例患儿中,共56例(17.45%)、115针次(0.88%)发生不良反应。其中速发型55针次(47.83%),迟发型60针次(52.17%);全身Ⅰ级不良反应92针次(80.00%),Ⅱ级21针次(18.26%),Ⅲ级2针次(1.74%),无Ⅳ级者。(2)分别以病例数和注射针次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男、女性患儿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2比24例,χ2=0.03,P=0.86;66比49针次,χ2=0.10,P=0.76);5~9岁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10~14岁患儿[22.08%(34/154)比13.17%(22/167),1.14%(72/6342)比0.64%(43/67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1,P=0.04;χ2=9.13,P<0.01);疗程方面,2~3年组(105~156周)不良反应发生率[3.74%(12/321)与0.41%(12/2912)]明显低于<1年组(≤52周)[14.64%(47/321)与0.89%(64/7154)]和1~<2年组(53~104周)[10.90%(35/321)与1.31%(39/29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86,P<0.01;χ2=6.43,P=0.01;χ2=12.14,P<0.01;χ2=13.74,P<0.01)。(3)在100000转导单位(SQ-U)高剂量阶段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100000 SQ-U的低剂量阶段[1.01%(85/8440)比0.65%(30/4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P=0.04)。结论螨虫过敏的AR患儿行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SCIT的注射针次不良反应发生率<1%,严重程度多为Ⅰ级不良反应,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儿低龄、治疗疗程早期及注射高剂量变应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间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上报的92例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性别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160*P=6890.05);不同年龄段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发现,年龄在20~50岁之间发生率最高(66.15%),与年龄20岁患者比较,χ2=11.077,P0.01,与年龄50岁的患者比较,χ2=12.874,P0.01,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并且不同给药方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不同,其中发生率最高的是静脉滴注,并且第三代头孢菌素药物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一、二代,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杀菌力强、抗菌谱广、不良反应少的优势,尽管存在一些不良反应,但经规范、正确、合理的用药方法能够避免。  相似文献   

8.
百色市机关事业单位职员血脂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干部群体中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分布特征。方法:对参加健康体检的百色市直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在职及离退休职工3624人取清晨空腹(禁食12h)静脉血,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结果:TC、TG、LDL-C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男性高于女性,但6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TC、TG水平比50岁以前年龄组有所下降。不同年龄组男女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HDL-C水平随着年龄增长改变不明显,但女性水平明显比男性高(F=16.754,P<0.01);男性、女性高TC检出率分别为37.1%和28.9%(χ2=26.728,P<0.01),男性、女性高TG检出率分别为43.1%和23.6%(χ2=149.426,P<0.01),男性、女性低HDL-C检出率分别为17.1%和14.3%(χ2=28.129,P<0.01),以上三项男女性别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高LDL-C男性检出率为47.2%,女性为48.8%,男女性别相比差异无显著性(χ2=0.930,P>0.05)。结论:该人群血脂异常检出率以高LDL-C为主,高TC、高TG的检出率已达到经济发达地区水平,提示该人群发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的危险性较大,应加强行为干预和健康教育指导,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病人伤害行为的特点。方法对46例精神分裂症与53例其他精神疾病病人伤害行为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组故意伤害案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精神疾病组(χ2=5.868,P<0.05);精神分裂症组致死伤害事件发生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精神疾病组(χ2=4.771,P<0.05);精神分裂症组伤害熟悉人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精神疾病组(χ2=4.547,P<0.05);精神分裂症组作案病理动机显著高于其他精神疾病组(χ2=9.585,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病人作案危险性明显高于其他精神疾病病人,应该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药品的临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以130例住院期间发生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患者资料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其不良反应规律及特点。结果红花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其他种类活血化瘀注射剂(P0.05);皮肤及附件反应率、药物热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种不良反应(P0.05)。结论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用药首先要考虑用药安全性,针对不同种类注射剂进行仔细筛查,询问患者既往过敏史等,最大限度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相似文献   

11.
我院2007-2008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提示临床医师关注ADR,合理选择药物,减少ADR的发生.方法 对我院ADR监测中心收到的20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4例患者ADR涉及药物219例次,涉及药物15大类.其中抗菌药物ADR 最多(105例次),占ADR总例次的47.94%.排在第二位的是中药注射剂57例次,占ADR总例次的26.03%.ADR患者的年龄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80,P<0.01),其中>60岁组与41~60岁组ADR患者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7,P<0.01).结论 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47.94%,抗菌药物引起的ADR中以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ADR病例最多;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占第二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是减少ADR的关键.为老年人选择药品时一定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同时还要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性,加强对老年人ADR的监测,将老年人用药的风险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针刺联合辨证中药汤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3月—2021年5月东北林业大学医院收治的100例功能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治疗的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使用针刺联合辨证中药汤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动力指标、消化不良症状评分、抑郁焦虑情绪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胃动力指标均升高研究组胃动力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消化不良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抑郁评分为(32.59±3.25)分低于对照组的(44.17±4.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35,P<0.05);研究组焦虑评分为(30.45±3.26)分低于对照组的(43.73±4.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51,P<0.05);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00%低于对照组的18.00%,差异无统计意义(χ2=0.706,P>0.05)。结论 针刺...  相似文献   

13.
张婧  李志婷 《吉林医学》2011,(24):5020-5020
目的:探讨慢性咽炎中西医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79例慢性咽炎患者分为观察组39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抗生素、激素等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05,P<0.05)。治疗中两组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79例患者均获得(6±2)个月随访,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P<0.05)。结论:慢性咽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效果确切,药物不良反应轻微,复发率明显降低,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NICD及COX-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NICD与COX-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9例胃癌组织和57例胃癌前病变组织及7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中NICD和COX-2的表达,分析两者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结果 NICD在胃癌组中的阳性率为74.31%(81/109),明显高于癌前病变组31.58%(18/57)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组23.61%(17/72)(χ2=53.45,P<0.01),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χ2=5.51,P<0.05;χ2=4.76,P<0.05;χ2=4.44,P<0.05;χ2=4.62,P<0.05)。COX-2在胃癌组中的阳性率为71.56%(78/109),明显高于癌前病变组1.75%(1/57)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组0.00%(0/72)(χ2=133.50,P<0.01),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χ2=20.78,P<0.01;χ2=4.15,P<0.05)。NICD和COX-2在胃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0.30,χ2=9.38,P<0.01)。Ka-plan-Meier分析显示:NICD阳性组2年生存率50.50%,阴性组2年生存率72.80%;COX-2阳性组2年生存率55.10%,阴性组2年生存率71.40%;NICD阳性COX-2阳性组、NICD阳性COX-2阴性组、NICD阴性COX-2阳性组、NICD阴性COX-2阴性组2年生存率分别为43.10%、100.00%、66.7%、100.00%。生存曲线的log-rank检验显示:NICD与COX-2阳性对胃癌患者生存率影响有统计学意义(χ2=9.70,P<0.01;χ2=7.95,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NICD与COX-2可以作为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χ2=7.55,P<0.05;χ2=4.45,P<0.05)。结论 NICD、COX-2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促癌作用,这两项指标的表达水平可作为评价胃癌预后的指标,联合检测这两项指标在评估胃癌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珊珊  刘畅  阴雨龙 《中外医疗》2022,(31):136-139
目的 研究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对比分析。方法 随机选择2021年3—11月吉林省某三甲医院消化内科治疗的10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平均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雷尼替丁,观察组应用奥美拉唑,对比分析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总有效率、复发情况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2.00%(1/50),低于对照组的24.0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98,P<0.05)。观察组Hp根除率为94.00%(47/50),高于对照组的72.00%(3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3/50),低于对照组的24.0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3,P<0.05)。结论 与雷尼替丁相比较,奥美拉唑治疗十...  相似文献   

16.
花芳 《齐鲁医学杂志》2015,(1):86-87,90
目的探讨结肠癌术前两种肠道准备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00例结肠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的低压低流量方法进行肠道准备,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方法进行肠道准备,比较两组术中肠道清洁度、灌肠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肠道清洁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6.775,P<0.01);观察组灌肠时间<2h例数、术中肠壁无水肿例数以及灌肠次数<4次例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χ2=11.791~14.492,P<0.01);清洁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7.294、14.036,P<0.01)。结论改良低压低流量灌肠方法可提高灌肠清洁度,减少灌肠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药不良反应特点与发生规律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中药不良反应相关文献,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特点与发生规律.结果表明:(1)中药不良反应约占全部药物不良反应的15%,其中中药注射剂占全部中药不良反应的70%以上.(2)中药不良反应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构成比明显增加.(3)中药不良反应多数发生于用药后1 d之内,占全部病例的72.53%.(4)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给药途径、剂型有明显的相关性,注射剂型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其次为口服中成药,口服草药及外用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低.(5)中药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其次为全身性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典型与非典型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CECTS)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30例典型BCECTS患者(典型组)和18例非典型BCECTS患者(非典型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发病年龄、癫痫发作形式、癫痫发作频率、神经影像学、脑电图表现和智商分值、接受抗癫痫药物治疗的比例和无发作>48周的患者比例。结果 48例BCECTS患者男女比为1.8:1,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5,P>0.05);非典型组发病年龄[(6.5±1.6)岁]较典型组发病年龄[(7.8±1.2)岁]早(t=3.20,P<0.05);治疗前癫痫发作频率典型组[(2.0±1.0)次/月]与非典型组[(2.1±1.1)次/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P>0.05);言语智商典型组(105.6±8.1)与非典型组(100.1±1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P<0.05);头颅影像学异常比例非典型组(10例,58.8%)较典型组(2例,8.0%)明显(χ2=12.8,P<0.05);EEG示其他脑区异常放电非典型组(6例,33.3%)较典型组(5例,16.7%)明显(χ2=4.4,P<0.05)。非典型组(17例,97.4%)较典型组(24例,80.0%)更易于接受抗癫痫药物治疗(χ2=12.8,P>0.05)。无发作>48周的患者比例典型组(14例,70.0%)高于非典型组(5例,33.3%)(χ2=4.64,P<0.05)。结论非典型BCECTS在发病年龄、智力、脑电图和神经影像学和治疗效果上与典型BCECT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鉴别BCECTS的类型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9.
892例体检者的血脂、转氨酶与脂肪肝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脂、转氨酶与脂肪肝之间的关系。方法:血脂(TG、TC)采用酶法,转氨酶(ALT)采用速率法,深圳迈瑞医疗公司的B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用美国产的飞利浦M2410B型多普勒彩超专人检查肝脏,超声诊断脂肪肝标准参照《超声医学》脂肪肝诊断标准。结果:高脂血症者的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血脂正常者的患病率(χ2=93.88,P<0.01);单纯高TG者的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中TG增高率(χ2=48.43,P<0.01);单纯高TC者的脂肪肝患病率与非脂肪肝中TC增高率二者没有差别(χ2=0.65,P>0.05);单纯高TG者的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单纯高TC者的脂肪肝患病率(χ2=18.46,P<0.01);脂肪肝ALT升高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ALT升高率(χ2=251.45,P<0.01);男性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χ2=19.23,P<0.01);不同年龄组脂肪肝患病率不同,40岁~49岁年龄段患病率最高。结论:高脂血症是脂肪肝的主要病因之一,尤其是三酰甘油的升高;中青年特别是男同志应改变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定期体检,早发现、早干预、及时治疗阻止肝脏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补髓益智汤治疗对老年性痴呆患者临床疗效及MMSE、ADL评分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20年8月—2021年6月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性痴呆患者12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62)应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n=62例)应用补髓益智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ADL、MMSE评分、药物不良反应率、满意率。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60/62,96.77%)高于对照组(52/62,8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5,P<0.05);治疗前,两组ADL、MMSE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ADL评分(54.66±8.96)分、MMSE评分(27.35±7.8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5.18±9.54)分、(19.43±6.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03、6.127,P<0.05);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率(8.06%)低于对照组(3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27,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率(61/62,98.39%)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