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獭尾肝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临床证实的獭尾肝的超声表现。结果14例獭尾肝患者,6例分别误诊为残脾、副脾代偿性增大、脾肿瘤、分叶脾及脾周血肿;其余8例超声正确诊断为獭尾肝;超声表现为左肝外叶向左后伸延,延伸部分如同尾巴样或象鼻样形态;延伸部分的肝实质回声与其余区域肝实质回声相仿;其内血管与左肝外叶相连。结论超声检查不仅能够正确的诊断先天性獭尾肝,且能与残脾、副脾代偿性增大、脾肿瘤、分叶脾及脾周血肿等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肝脾破裂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急诊于2012年3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58例肝脾破裂患者,将其结果与手术和CT、MRI进行对比.结果 超声诊断肝损伤16例,脾损伤31例,肝脾联合伤6例,总计53例;手术和CT、MRI诊断肝损伤18例,脾损伤33例,肝脾联合伤7例,总计58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1.4%,漏误诊5例,误诊率8.6%.本次研究中包膜下破裂型8例,中央性破裂型11例,包膜破裂型39例.结论 超声检查敏感、快速,可及时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B超检查在闭合性肝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B超检查在闭合性肝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注意事项.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0月在我院应用西门子公司SEQUIOA512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0~5.0 MHz)诊断且经术后证实的48例闭合性肝外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B超检查结果.结果 48例患者中,肝脏真性破裂33例,被膜下破裂10例,中央型破裂5例.(1)真性破裂:肝脏外形增大,形态不规则,轮廓线中断;包膜不完整、断离、缺损,断离口周围常伴有不规则混合性强回声区,边界模糊;肝实质内可见强弱不均的杂乱回声,与正常肝组织无明显分界,损伤早期表现为不规则模糊的絮状、云雾状或斑块状强回声,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灶密度逐渐变为低回声或无回声液性暗区.肝肾间隙探及不等量的无回声区.(2)被膜下破裂:肝脏大小、形态正常,内部回声均匀,肝包膜强回声亮线与肝实质间出现无回声区,呈棱形改变,随着时间的延长,血肿机化时呈较强回声.(3)中央型破裂:肝脏肿大,形态异常,但包膜完整,内部回声紊乱,肝实质内出现不规则的液性暗区及强弱不均的回声区,边界欠清晰.结论 B超检查诊断肝脏外伤方便、快捷、准确性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应注意随诊动态观察,难以探查的部位应扩大扫描视野,对肝脏周围及腹腔全面扫查,并进行必要的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门静积气的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3年超声发现肝静脉积气3例患者,分析肝门静脉积气超声特点与鉴别诊断.结果 3例患者分别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腹腔脓肿、闭合性腹部外伤,其共同超声发现为门静脉内随血液流动的气泡样或点状强回声区以肝实质内边界不清的条片状强回声区.前两例经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后一例保守治疗后出院.结论 肝门静脉积气可由多种原因导致.门静脉积气的临床意义随原发病的不同而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探查左右肝管、肝外胆管及胆囊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 BA)和婴儿肝炎综合征(Infantile Hepatitis Syndrome,IHS)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高频超声对58例持续性阻塞性黄疸患儿进行超声检查,前瞻性地观察左右肝管、肝外胆管上段情况,胆囊大小形态、哺乳后变化(观察至哺乳后2.5 h或至收缩率>50%)及肝门部有无三角形纤维斑块和囊性回声,并与临床诊断或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BA 28例:26例左、右肝管及肝外胆管未探及,胆囊表现为4种情况;2例左、右肝管及肝外胆管呈缝隙状,壁毛糙,内透声差;肝门部纤维斑块22例,4例肝门部无纤维斑块的患儿年龄均<3个月;肝门部囊性回声7例。IHS 30例,左、右肝管及肝外胆管均可探及。误诊为胆道闭锁3例,左、右肝管及肝外胆管均呈缝隙状,壁毛糙,内透声差;27例胆囊表现为3种情况;肝门部囊性回声3例。BA与IHS在左、右肝管和肝外胆管是否可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左、右肝管和肝外胆管未探及与肝门部纤维斑块在BA的诊断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年龄<3个月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3个月的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结论高频探头能够清晰显示婴儿左、右肝管及肝外胆管情况,对早期BA与IHS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患儿胆囊收缩率检查建议观察至哺乳后2.5 h。  相似文献   

6.
高邮市人民医院 1997年 8月至 2 0 0 1年 7月间用急诊 B超诊断闭合性肝脾损伤 10 8例 ,现就超声诊断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提高 B超在腹部创伤急诊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本组 10 8例中 ,超声检查时间为外伤后半小时至 48h,男性 82例 ,女性 2 6例 ,年龄 6~ 67岁 ,平均 3 1.5岁。其中撞伤 78例 ,挤压伤 16例 ,砸伤 8例 ,坠落伤 6例。仪器用 EU B- 42 0型和 RT- 2 80 0型 ,探头频率均为 3 .5 MHz。患者取仰卧位、侧卧位 ,对肝脾多切面扫查 ,注意肝脾包膜 ,实质回声以及腹腔内有无游离性液性暗区。2 结果2 .1  10 8例肝脾…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微小肝血管瘤的超声(US)、CT影像的诊断价值。方法:经临床综合诊断证实的微小肝血管瘤患者38例45个病灶,均行超声及CT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8例45个病灶超声检出45个病灶,其中34个病灶呈强回声,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呈筛网状,周边见裂隙征;2个病灶呈低回声,周边见带状强回声,具有典型血管瘤表现而确诊;1个病灶表现为单发圆形直径约lcm病灶,与小囊肿无法明确鉴别,经过CT增强及超声造影(CEUS)确诊;8个病灶表现为低回声,界限欠清晰,与非均质性脂肪肝及小肝癌难以鉴别,经过CT增强及超声造影确诊;超声造影10例14个病灶具有典型的肝血管瘤特征。38例45个病灶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平扫未检出3个病灶;平扫+增强未检出4个病灶。结论:超声检查灵活方便、无创经济,可作为肝血管瘤的初筛方法;应用CT及超声造影检查为确诊定性手段,对微小肝血管瘤诊断的特异性较高,可将超声的高敏感性及CT的高特异性相结合,提高微小肝血管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跟踪观察肝内小囊肿的超声声像图变化,对单纯性囊肿、肝包虫以及其它肝内低、弱回声的病变作出随访鉴别诊断。方法:选择超声诊断肝内小囊肿62例,跟踪最短3年,最长12年。结果:1例观察6年,囊肿消失。2例经过长达5年和12年的观察,确定为肝包虫。结论:单纯性肝囊肿,因为生长缓慢,对周围肝组织没有影响,跟踪观察3年以上,无明显变化,也无临床症状者,无需临床治疗。超声跟踪随访对肝包虫和肝内易误诊为肝脏无回声占位病变的肝脏实质性弱回声占位病变、小灶性弱回声占位病变的鉴别尤为重要,如有必要,需结合CT、核磁或超声介入穿刺细胞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定点超声在闭合性腹腔脏器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闭合性腹腔脏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腹部创伤定点超声检查。观察超声影像学表现,依据手术结果,评估腹部创伤定点超声诊断符合率。结果腹部创伤定点超声诊断肝挫裂伤符合率为93.75%,肾挫裂伤符合率为90.91%,腹膜后血肿符合率为81.82%,脾挫裂伤符合率为88.24%,空腔脏器破裂符合率为85.71%,总符合率为88.75%。肝、脾挫裂伤:肝、脾包膜连续性中断,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整齐,实质内异常回声。肾挫裂伤:肾包膜回声不完整,实质内回声分布不均匀或稍增强。空腔脏器破裂:腹腔液性暗区和游离气体。腹膜后血肿:双侧下腹部腹膜后可见形态规则的低回声区,多合并腹腔积液。结论腹部创伤定点超声诊断闭合性腹腔脏器损伤符合率较高,为临床诊断疾病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肝血管瘤彩超诊断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玉红 《当代医学》2010,16(7):68-6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血管瘤的声像图特点,进一步提高对肝血管瘤的认识,提高肝血管瘤的彩超诊断率。方法对54例肝血管瘤的彩色多普勒B型超声检查资料进行研究。结果高回声41例,低回声8例,中等回声2例,混合回声3例。结论声像图不仅呈高回声,也可是等回声及低回声。与肝癌,肝结核瘤等肝内其它病灶回声难以区别,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分析华枝睾肝吸虫病声像图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超声表现的认识,探讨超声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已确诊的278例华枝睾肝吸虫病患者的肝、胆、脾、胰超声检查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声像图特点表现.结果 华枝睾肝吸虫病声像图上主要表现为肝内段级以上胆管增粗并轻度扩张,呈小"="改变,以肝左叶明显,胆管壁增粗,回声增强.另外可出现胆囊肿大(宽径>4.0 cm)、胆囊内漂浮絮状弱光点和肝实质回声粗强、肝外胆管轻度扩张等合并症声像改变,并需与其他疾病相鉴别.结论 华枝睾肝吸虫病具有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超声诊断.超声检查操作简便,可作为普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肝恶性肿瘤患者介入术后并发局限性脂肪肝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瑞兰 《中原医刊》2007,34(20):60-60
目的 分析5例肝恶性肿瘤患者在上级医院行肝动脉化疗或栓塞术后出现局限性肝脂肪变的原因。方法 收集5例来我院复查的介入术后肝恶性肿瘤患者的超声资料。其中3例超声分别显示肝右下叶局限性细腻回声增强兼后部回声衰减,另2例左内叶局限性高回声区,肝区后场局限回声衰减。3例外院病理证实为肝脂肪变性。结果 5例肝恶性肿瘤介入后肝叶出现局限性强回声区为经动脉化疗或栓塞后并发的局限性脂肪肝。结论 肝恶性肿瘤局限性脂肪变为介入术后肝细胞亚临床变性坏死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与肝内钙化灶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和病理证实的106例肝内胆管结石和64例肝内钙化灶的声像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肝内胆管结石表现强回声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多发性,后方多数伴有声影,沿肝内胆管走行分布,常伴肝内胆管扩张。肝内钙化灶表现强回声较小,形态为点团状或斑块状,一般为单发,位于肝内各处,无肝内胆管扩张。结论超声检查是肝内胆管结石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102例均为各种外伤后经超声显像检查诊断脾破裂的住院病人。男82例,女20例。真性破裂95例,包膜下破裂6例,中央破裂1例,其中延迟破裂5例。合并腹腔积血90例,腹膜后血肿5例,胸腔积血6例,肝破裂8例。脾破裂部位范围出血量不同,其声像图表现各异:①真性破裂:超声显示牌包膜连续中断或不规则,实质内呈条状或不规则强回声,同时有液性暗区与脾周及腹腔的液体相通。术中发现腹腔内有不等量的积血,积血多者病人处休克状态。②包膜下破裂:超声显示包膜完整形态异常,可见局部或弥漫性增大包膜下实质内为同形或不规则无回声暗区,腹腔内…  相似文献   

15.
<正>脂肪肝分为均匀性及非均匀性两种,前者临床常见,超声图像具有典型特征,可明确诊断,诊断敏感性达90%,准确率85%~97%;后者发病率较低,在肝内呈局限性回声异常,形态各异,回声不均,常易误诊为肝血管瘤及肝内占位病变。本文重点讨论非均匀性脂肪肝声像图特征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部及经阴道超声联合应用对妇产科急腹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腹部超声及经阴道超声对42例妇产科急症患者进行检查;并与手术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与病理诊断对照,42例中超声诊断符合率90%.宫外孕18例,符合率94%;黄体囊肿破裂12例,符合率91.6%;卵巢肿瘤扭蒂转11例,符合率81.8%;急性盆腔炎1例,符合率100%.未破裂型宫外孕超声易确诊,可见妊娠囊、胎芽及原始心管搏动等;破裂型宫外孕与黄体囊肿破裂所致大出血,超声表现相似,可见盆腔或腹腔不同程度积液,需结合有无停经史及血、尿HCG鉴别诊断;卵巢囊肿蒂扭转于一侧附件区可见圆形或椭圆形囊性肿块,其张力较高,壁厚较毛糙,内部可呈不均匀的点、线状弱回声.盆腔有时可见少量无回声区;盆腔炎性包块与陈旧性宫外孕包块有时难以鉴别,尚需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加以鉴别.结论经腹部及阴道超声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妇产科急腹症的超声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管正平 《当代医学》2016,(26):22-2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在三种肝内强回声病灶(胆管结石、肝内钙化灶、肝内胆管积气)中鉴别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肝内胆管结石和50例肝内钙化灶、10例肝内胆管积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彩超声像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上病例部分经由手术、CT、MRI、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等临床诊断所证实,部分经随访证实。结果本组30例肝内胆管结石中,肝左右叶同时存在的7例,左叶占43.3%(13/30),右叶占33.3%(10/30),其彩超声像图主要表现为结石沿肝内胆管走行呈簇状分布,结石一般多发,呈斑点状、条索状、团块状或不规则形,一般为高、强回声,后方大多伴明显声影,常伴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与伴行的门静脉分支呈“平行管征”征象。50例肝内钙化灶中,位于肝左叶25例,位于肝右叶15例,左右叶同时存在10例,其彩超声像图主要表现为强回声一般可大可小,形态为点团状或斑块状,一般为单发,可位于肝内各处,无明显肝内胆管扩张。在10例肝内胆管积气中,8例有胆道手术病史,其彩超声像图主要变现为肝内胆管内强回声随体位改变,其形态、位置均发生变化,如强回声靠近肝内胆管前壁,后方会出现“彗尾征”征象。结论彩超多角度、多切面扫查,同时结合多种声像图信息,对肝内胆管结石、肝内钙化灶、肝内胆管积气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64例脂肪肝的超声显像图。超声诊断脂肪肝简便易行,可以反复操作,动态观察,准确可靠。对均质性脂肪肝可立即作出诊断。对非均质性脂肪肝通过动态观察也可以作出鉴别诊断。1资料与方法仪器为美国产GE—fino,探头积率3.5MHz,64例经实时肝脏切面扫查,根据肝内回声增强与衰减,分布均匀与不均匀,肝血管走行及肝体积大小来综合诊断为脂肪肝,其中男42例,女16例,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44.2岁。2结果2.且均匀性脂肪肝52例。肝脏体积增大,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光点细而密,远场回声逐渐衰减,肝内管道结构模糊或显示不清…  相似文献   

19.
肝脏实质占位性病变的动态灰阶超声造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动态灰阶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研究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增强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54例共58个肝实质占位性病变进行动态灰阶超声造影检查。其中原发性肝癌29个,转移性肝癌4个,肝血管瘤8个,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2个,肝脏炎性假瘤2个和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个。造影剂选用浓度为400mg/ml的Levovist经肘部浅静脉快速注射。结果:超声造影后不同肝肿瘤多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其增强方式可分为:周边增强、均匀增强、斑片状增强和无增强四种。肝恶性肿瘤的增强特征为动脉期快速增强而门脉期消退;肝血管瘤表现为肿块增强呈周边增强型,并逐渐向肿块中央填充: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表现为动脉期均匀增强并持续整个门脉期;而肝脏炎性假瘤始终未见增强。结论:动态灰阶超声造影对肝肿瘤的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造影(CEUS)对脂肪肝背景下肝内低回声结节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2例脂肪肝患者肝脏内存在低回声结节病例资料,分别应用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肝脏内的低回声结节进行鉴别诊断,以病理诊断为对比金标准,统计分析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疾病诊断的正确率。结果 102例研究对象中轻中度脂肪肝67例,中重度脂肪肝患者35例。病理诊断46例恶性病变,56例良性病变。其中超声检查诊断正确率为61.76%明显低于超声造影检查93.14%的正确率,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声造影能够有效的鉴别诊断脂肪肝背景下肝内低回声结节病变,减少误诊、漏诊,提高临床诊断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