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近3年我院手术治疗8例胰岛细胞瘤的经验,总结胰岛细胞瘤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及其效果.结果 本组8例病例中,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例,胰岛素瘤7例.肿瘤位于胰头3例,胰体3例,胰尾2例.术前螺旋CT明确肿瘤定位7例(88%),B超明确肿瘤定位4例(50%).术前行经动脉钙剂刺激肝静脉取血测定胰岛素(ASVS)检查5例,明确肿瘤定位5例(100%).所有病例行术中超声和触摸探查,明确定位8例(100%).行单纯肿瘤切除术4例,胰腺中段切除+胰空肠吻合术1例,钩突切除术1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2例.术后胰瘘发生率为25%(2/8),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对良性胰岛细胞瘤,单纯肿瘤切除或胰腺部分切除疗效肯定.胰岛素瘤仍有较高误诊率,多排螺旋CT可作为术前定位首选,建议常规行术中超声联合触诊,ASVS可能对复杂病例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像学诊断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995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PA患者245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行B超和CT检查,240例行静脉肾盂造影(IVP),75例行核磁共振(MRI)检查。将术前影像学检查资料与术中所见及其术后的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术中所见对照发现,B超、CT和MR I对PA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7%、98.2%和90.4%。与术后病理学诊断对比分析显示,B超、CT、MRI对PA亚型醛固酮瘤(APA)的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3.0%、90.7%和72.2%。结论完整的影像学资料对PA的定位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术前APA的准确定性诊断是外科成功治疗PA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像学诊断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1995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PA患者245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行B超和CT检查,240例行静脉肾盂造影(IVP),75例行核磁共振(MRI)检查.将术前影像学检查资料与术中所见及其术后的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术中所见对照发现,B超、CT和MRI对PA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7%、98.2%和90.4%.与术后病理学诊断对比分析显示,B超、CT、MRI对PA亚型醛固酮瘤(APA)的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3.0%、90.7%和72.2%.结论 完整的影像学资料对PA的定位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术前APA的准确定性诊断是外科成功治疗PA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胰岛细胞瘤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胰岛细胞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5-2007年收治的58例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胰岛细胞瘤患者中,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39例,胰岛素瘤17例,胃泌素瘤2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最常见的症状是上腹痛和上腹部不适,胰岛素瘤和胃泌素瘤的主要症状分别是whipple's三联征和严重的消化性溃疡.B超、CT、MRI的定位诊断率分别为80.8%、82.6%和90.0%.58例惠者均行手术治疗,随访53例,术后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8.1%、96.2%和92.5%.结论 胰岛细胞瘤以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和胰岛素瘤最常见,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术前诊断困难;B超、CT、MRI对胰岛细胞瘤的定位诊断有重要价值;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73~2003年间收治的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者,66%的病人发现上腹部肿块或查体发现胰腺肿块,B超和CT检查肿块定位准确率分别为72%和88.9%。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3例以及ERCP5例均能对肿块定位诊断,术前超声引导肿块穿刺活检9例,8例(88.9%)能定性诊断。结论 B超、CT、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ERCP以及术前超声引导肿块穿刺活检对诊断本病有价值;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式;术式的选择在于鉴别肿瘤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胰岛素瘤的定性和定位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4月—2008年10月收治的4例胰岛素瘤患者的定性、定位诊断方法。结果定性诊断:4例患者均有Whipple三联征,饥饿试验阳性,胰岛素/血糖均〉0.3。定位诊断:腹部B超检查1例胰头部有低回声灶;普通CT(层厚5.0mm)平扫均为阴性。选择性动脉钙刺激静脉采血(ASVS)测定胰岛素水平试验均能明确肿瘤部位;CT薄扫+增强扫描显示均有阳性发现;3例行术中B超检查,均发现低回声灶。3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术中B超定位均与ASVS定位及CT薄扫+增强扫描结果相符,病理均证实为胰岛素瘤。结论胰岛素瘤的定性诊断目前仍然依靠Whipple三联征、低血糖及高血浆胰岛素;在定位诊断中,ASVS定位可以明确肿瘤分布部位,联合CT薄扫+增强扫描可提高术前定位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腺良性肿瘤定位方法与术式选择。方法:对手术治疗的12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术前B超,CT阳性率分别为50%(6/12),67%(8/12),其中胰岛β细胞瘤分别是14%(1/7),43%(3/7),术中B超阳性率75%(3/4),而选择性动脉造影(SAG)阳性率是100%(4/4);胰腺囊腺瘤和胃泌素瘤术前B超,CT阳性率均是100%(5/5),行瘤体剜除术4例,胰体尾切除术5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和胰腺契形切除术1例。结论:B超、CT是胰腺良性肿瘤较为实用的术前定位方法;SAG是胰岛β细胞瘤B超阴性患患的首选;术中B超对胰腺实质内微小肿瘤的定位很有价值。准确的定位诊断是胰腺良性肿瘤术式选择及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中B超(Intraoperative Ultrasonography,IOUS)探查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2例结直肠癌剖腹手术病例采用术中B超对肝脏行全方位检查,并结合术前B超、CT、CEA检查及术中触诊行对比分析.结果132例中,肝转移术前经B超发现11例,CT发现20例,术中触诊发现25例,术中B超发现26例,术中触诊结合术中B超发现30例;此30例中25例CEA异常升高.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探查术中B超较术前B超、CT具有更高诊断价值,结合CEA升高,对小的肝转移灶有较好的定性和定位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旁亢术前99mTc-MIBI核素显像、B超检查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6月至2007年6月手术治疗的24例临床资料,对比术前B超、99mTc-MIBI核素显像定位诊断与手术探查和病理诊断结果,随访术后血钙、血PTH水平.结果:B超、99mTc-MIBI核素平面显像定位病变甲状旁腺的阳性预测值均为100%.诊断灵敏度分别为65%(17/26)和75%(18/24),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定位加核素断层显像的灵敏度达92%(24/26).行单侧颈部探查术23例,双侧颈部探查术1例,治愈率95.83%(23/24).无术后并发症.结论:术前B超联合99mTc-MIBI核素显像定位诊断病变甲状旁腺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高.大多数原发性甲旁亢病例可经单侧颈部探查术治愈.  相似文献   

10.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诊断与围手术期处理(附74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水平,完善其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74例经手术治疗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有典型高儿茶酚胺症状者68例,24 h尿VMA定性检查66例增高,阳性率达89.2%;B超,CT,MRI定位检查阳性率分别为86.4%,97.1%和100%.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成功切除肿瘤共75个,经病理检查证实良性72例(97.3%)、恶性3例(2.7%).该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定性检查及影像学定位检查来明确诊断.术前血压控制、充分扩容、改善心功能、纠正心衰,术中避免不必要的探查,术中、术后应用升压药物等围手术期处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对24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者23例(95.8%)。尿VMA检查24例,阳性23例(95.8%)。B超,CT及MRI诊断阳性率分别为62.5%,100%及100%,全部病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血压恢复正常者20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尿VMA检查是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B超,CT及MRI检查为定位诊断的主要依据。根本治疗方法手术切除,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胡明高  李向国 《安徽医学》2010,31(9):1037-1039
目的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组织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报告3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临床资料,复习国内外文献资料。结果 3例均行肿瘤完整切除手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副神经节瘤。结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临床少见,B超作为术前常规检查,可初步了解肿瘤大小、部位,CT三维成像及MRI检查是定位诊断主要方法,可明确肿瘤周围毗邻;131IMIBG对微小病灶及术后复发病例有其优越性,也可作为术后内放疗一种方法;血浆及尿儿茶酚胺和VMA测定是功能性副神经节瘤定性诊断主要方法。副神经节瘤对放化疗不敏感,早期彻底手术切除是治疗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唯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对 2 4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者 2 3例 (95 .8% ) ,尿VMA检查 2 4例 ,阳性 2 3例 (95 .8% ) ,B超、CT及MRI诊断阳性率分别为 6 2 .5 %、10 0 %及 10 0 %。全部病例均行手术切除 ,术后血压恢复正常者 2 0例 ,无死亡病例。结论 尿VMA检查是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 ,B超、CT及MRI检查为定位诊断的主要依据。根本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 ,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治(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云飞  洪士开 《广西医学》2003,25(11):2127-2131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1999年7月~2002年12月收治的6例PHPT患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甲状旁腺腺瘤5例。其中骨型l例,肾型l例,肾骨型3例,均行病变甲状旁腺切除术。术后随访无复发。甲状旁腺癌l例,曾行4次手术治疗。2例术前发生甲状旁腺危象。6例均治愈出院。结论:PHPT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表现综合分析。PHPT定性诊断一旦明确即应行甲状旁腺的手术探查。B超及CT可作为定位的有效方法。对于定位准确的单发腺瘤,单侧小切口探查术创伤性小,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诊断、手术方式及预后.结果 临床表现:29例腹痛、26例腹部包块、15例下肢疼痛麻木、9例无明显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行B超、CT检查,均发现腹膜后占位.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良性31例,恶性48例,包括神经纤维瘤19例,神经鞘瘤8例,副神经节瘤4例,神经纤维肉瘤21例,恶性神经鞘瘤14例,恶性副神经节瘤6例,神经外胚瘤5例,神经母细胞瘤2例.原发性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手术死亡率为1.3%.良性肿瘤3年复发率为0%,5年复发率为12.9%,再手术率为100%,5年生存率为100%,恶性肿瘤3年复发率为41.6%,再手术率为90%,5年复发率为79.1%,5年生存率为62.5%.结论 B超、CT、MRI对定位诊断有决定意义,但术前定性确诊困难,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前需做好肠道准备并充足备血,术中注意保护受累及神经的完整性.防止肿瘤残留及处理好椎间孔部位是预防肿瘤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3~2011年收治的29例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胰岛细胞瘤患者包括无功能胰岛细胞瘤5例(17.24%)和功能性胰岛细胞瘤24例(82.76%).24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中有21例的胰岛素释放指数>0.3.B超、CT、MRI、超声内镜的定位诊断率分别为21.43%、66.67%、40%、75%.29例胰岛细胞瘤中,14例行单纯肿瘤切除术,6例行胰腺体尾或脾、十二指肠和肿瘤切除,1例剖腹探查未发现占位.结论:胰岛细胞瘤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明确定性和定位诊断有利于治疗.手术是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31例手术治疗的GIST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病理、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人平均发病年龄为52.3岁.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本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临床常以消化道出血、疼痛多见.消化内镜、B超、CT等检查可发现肿瘤,免疫标记物CD34、CD117在GIST中有较高表达,通过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可明确诊断.本组病人均行手术治疗.结论 GIST病人术前消化道症状无特异性,明确诊断较困难,CT检查因其具有分辨力高、组织对比好的优势,对间质瘤的定位诊断有重要作用.手术切除肿瘤为主要治疗方法,术后放、化疗的效果难以肯定,靶向治疗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2年-2007年7月我院手术治疗的84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联合B超、^99m-MIBI核素扫描定位诊断率达到96.5%。双侧探查甲状旁腺瘤切除12例,单侧探查甲状旁腺瘤切除43例,颈部小切口甲状旁腺瘤切除19例。腺瘤78例,其中77例为单发腺瘤,甲状旁腺增生4例,甲状旁腺癌1例,1例探查无明显病变。术后无严重并发症,2例持续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其余患者血钙降低或恢复正常,2例复发。手术治疗成功率95.2%。结论 B超、^99mTe—MIBI扫描是有效的术前定位检查手段;单侧甲状旁腺探查手术是有效的手术方法;颈部小切口甲状旁腺瘤切除对于定位诊断明确的患者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胰岛素瘤的临床表现特点,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该院自2001年12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26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进行诊治分析。结果本组中25例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术前以B超、选择性动脉造影及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和定位。26例均行手术治疗,均经病理证实,其中良性胰岛素瘤23例,恶性胰岛素瘤3例。术前B超、选择性动脉造影及CT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46.2%(12/26),61.5%(8/13)和69.6%(16/23),术中24例进行B超检查,22例与术中探查结果相符。行单纯肿瘤摘除术19例,局部切除术4例,胰体尾部切除术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术后血糖均恢复正常水平。有1例发生胰瘘并发症,1例发生假性囊肿。结论胰岛素瘤临床主要表现为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术前以B超,多层螺旋CT检查及选择性动脉造影明确定位。对良性胰岛素肿瘤宜行单纯肿瘤切除或胰腺部分切除,对恶性肿瘤应采用扩大范围的根治性肿瘤切除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31例胰岛细胞肿瘤的治疗经验。过细的病史、必要的化验配合、术前术中的肿瘤定位及全面细致的术中手法探查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早期诊断较难,B超与CT是诊断的主要手段。它多数位于胰头,是低度恶性肿瘤,应扩大手术范围及长期随访。术中未能找到肿瘤者可作术中胰静脉血IRI测定或门静脉分段采血测定IRI及术中应用B超定位。除非证实为弥漫性胰岛增生者,尽量少作盲目性胰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