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孢子虫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孢子虫病的治疗进展史长松综述姚福宝审校(儿科研究室)关键词隐孢子虫隐孢子虫病治疗中图法分类号R531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是由隐孢虫(Cryptosporidium,CPS)引起的一种世界范围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其最常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黔南地区隐孢子虫病的感染情况及其流行特征。方法:对1946份人粪和48份动物粪便标本用改良抗酸染色法查隐孢子虫卵囊。结果:黔南地区隐孢子虫病感染率为2.11%;农村居民感染率为2.50%,城市居民感染率为0.29%;12岁以下儿童感染率为5.55%,成人仅0.95%;婴幼儿患者占总病例数的46.34%。结论:首次报道黔南地区隐孢子虫病并非少见,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患者中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感染因素及流行特点,为防治隐孢子虫病在肿瘤患者中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从山东省肿瘤医院采集恶性肿瘤病患者粪便标本共108份,采用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隐孢子虫卵囊。结果隐孢子虫感染阳性率为66.67%,明显高于正常人。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隐孢子虫的感染率分别为69.70%和61.90%,差异无显著性(P〉0.05);化疗、放疗、放疗+化疗患者隐孢子虫的感染率分别为80.00%,50.00%和69.57%,差异有显著性(P〈0.05),化疗组高于其他治疗组;不同类别的肿瘤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是:呼吸系统为52.38%,消化系统为77.14%,乳腺为62.50%,其他(包括脑瘤、肾上腺瘤、甲状腺瘤等)为86.6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的隐孢子虫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可能与其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58例GBS病人病前最常见的四种感染因子及临床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周围地区的GBS近期CJ感染率为51.7%,与非GBS疾病组和健康人组相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HCMV感染率为11%,EBV感染率为9.4%,MP感染率为7.4%,此三组与其二对照组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J、HCM组临床表现相对较重。故认为:CJ感染是北京周围地区GBS的最常见、最重要的病前感染因子;高发的病前CJ感染可能是造成北京周围地区的GBS不同于欧美等国家的GBS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探讨隐孢子虫在青岛地区的发病情况及其致病性。②方法抽样调查青岛市(市内、市郊)腹泻病人及散居人群,收集其粪便标本,用金胺-酚染色法及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隐孢子虫,对该虫阳性者进行随访并查其家庭成员。③结果共调查3655人,隐孢子虫检出率为2.4%,其中腹泻病人、散居人群、阳性者家庭成员检出率分别为2.2%,1.9%和8.6%.男女检出率分别为2.5%和2.2%.成人和儿童检出率分别为0.7%和3.3%.市区和郊区分别为2.0%和3.0%.儿童高于成人(χ2=25.79,P<0.01),市郊高于市区(χ2=3.88,P<0.05)。阳性者的临床症状随隐孢子虫卵囊数量的增多而加重。重度感染者家庭成员检出率与其他两类人群的检出率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χ2=24.29,P<0.001)。④结论青岛地区人体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较严重,其中重度隐孢子虫感染者为危险传染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腹泻患者中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及分布特征。方法2004年和2005年夏秋季节,收集齐齐哈尔6个区、县330例腹泻患者的粪便,进行粪便涂片抗酸染色镜检。结果6个区、县330例腹泻患者的隐孢子虫的总感染率为3.33%,其中学龄前儿童的感染率最高,隐孢子虫的感染率为9.09%。分别在龙江、林甸、富裕、富区查出隐孢子虫。结论隐孢子虫流行分布广泛,学龄前儿童及老人的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安徽省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和流行特征. 方法: 采用金胺-酚染色法、改良抗酸染色法对安徽省11个地市5421份不同人群的新鲜粪膜标本进行镜检. 用ELISA和生物素-链霉亲和素 (BSA) 法对卵囊阳性患者分别进行血清特异性IgG, IgM和T细胞亚群检测. 结果: 安徽省地区隐孢子虫感染率为1.33%,感染率较高的地区为淮北1.82%和阜阳1.80%;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成人腹泻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3.15%, 0.82%, 0.82%, 0.83%, 0.85%, 2.88%和8.33%,幼儿、成人腹泻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隐孢子虫感染率较高(P<0.01). 男、女人群隐孢子虫感染率相近. 城市和乡村人群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1.13%和1.72%,差异显著(P<0.05). 卵囊阳性者隐孢子虫特异性抗体IgG,IgM,IgG IgM阳性率分别为63.4%,17.1% 和19.51%. 隐孢子虫感染后的体液免疫以IgG为最多见. 卵囊阳性者CD3 ,CD4 ,CD8 和CD4 /CD8 阳性百分率分别为 (0.66±0.07)%,(0.44±0.06)%,(0.28±0.04)%和 (1.58±0.32)%,与卵囊阴性者相比,CD3 ,CD4 ,CD8 和CD4 /CD8 差异有显著性(P<0.05). 隐孢子虫感染以亚临床感染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间断性轻度腹痛、轻度腹泻、稀便. 结论: 隐孢子虫感染呈"双峰型",以幼儿、成人腹泻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多见,农村多见于城市. 亚临床感染是主要表现形式,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河池市HIV感染者的隐孢子虫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58例HIV感染者的粪便样本,采用基于18S rRNA基因的巢式PCR方法进行检测。对巢氏PCR产物进行测序,同源性比对,明确基因型。结果河池市HIV感染者合并隐孢子虫的感染率为2.33%(6/258),伴有慢性腹泻的HIV感染者合并隐孢子虫的感染率为6.98%(6/86),虫株基因鉴定为安氏隐孢子虫和人隐孢子虫。结论河池市HIV感染者存在隐孢子虫合并感染,需明确其流行特点,有待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9.
收集门诊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02份。用快速改良抗酸二步法检查粪便中隐孢子虫卵囊,其阳性率为4.90%;男女性别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1月、5岁和10岁年龄组阳性率分别为4.05%,7.14%和7.14%。提示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腹泻患儿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隐孢子虫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隐孢子虫(CPS)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地塞米松2mg·kg-1·d-1灌喂大鼠,第8d灌胃接种人源型隐孢子虫卵囊(CSO)5×106个建立大鼠CPS感染模型。在感染CSO后第7d起灌胃大蒜素16mg·kg-1·d-1共28d。结果粪便CSO密度分和肠道CPS感染分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蒜素16mg·kg-1·d-1×28d对大鼠CPS感染无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1.
儿童腹泻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收集门诊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02份。用快速改良抗酸二步法检查粪便中隐孢子虫卵囊,其阳性率为4.90%;男女性别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1月、5岁和10岁年龄组阳性率分别为4.05%,7.14%和7.14%。提示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腹泻患儿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隐孢子虫感染。  相似文献   

12.
昆明地区艾滋病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霖  普冬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4):360-361
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Cs)是由寄生于人或其他动物胃肠道和呼吸道隐孢子虫所引起的。在免疫低下和免疫缺陷患者中感染率高且危害严重,其引起的腹泻是艾滋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因素之一[1],病死率高达50%以上。为了解隐孢子虫在艾滋病患者中的感染率,本实验室对我院30例住院  相似文献   

13.
黔南地区农村居民人体隐孢子虫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黔南地区农村居民隐孢子虫病的感染情况及其流行特征。方法对黔南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采取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1739份农村居民人粪和47份动物粪便标本用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隐孢子虫卵囊。结果黔南地区农村居民隐孢子虫病感染率为2.30%(40/1739),5县(市)在1.01%~5.29%之间,男性感染率2.23%,女性2.39%,0~2岁8.76%(12/137),3~6岁3.76%(7/186),7~12岁1.99%(4/201),13~17岁2.77%(8/289),18岁以上0.97%(9/926)。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以水样便居多。动物粪便污染的土壤CSO阳性率为2.13%(1/47)。结论黔南地区农村居民隐孢子虫病的感染以婴幼儿居多,人群感染率及动物感染率均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自1987年韩范首次报道国内人体隐孢子虫病例以来,此后各地相继报道,认为隐孢子虫病是一种常见寄生虫病,是小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为了解黔南少数民族地区人体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特征和感染情况,笔者于1997年7月对瓮安县具有代表性的草塘镇下司村进行了人群隐孢子虫现场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徐州市区和农村6个点隐孢子虫感染调查,≤15岁儿童5089例,隐孢子虫卵囊阳性89例,各点均有发现,平均感染率为1.75%(0.7~5.06%)。<4岁婴幼儿感染率明率高于4~15岁儿童(P<0.01)。部分病例血常规和免疫学检测,半数以上有贫血及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腹泻为本病主要临床表现,本组64%(57/89)出现腹泻,但亦发现较多的无症状带虫者。病例家人和畜粪便亦检获到隐孢子虫卵囊。  相似文献   

16.
隐孢子虫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虽然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spp.)发现于本世纪初期,但直到1976年才有人隐孢子虫感染的报道。由于免疫缺陷患者特别易感,常可导致死亡,因而80年代艾滋病的发现,对隐孢子虫感染的研究起了推动作用。现已证明,隐孢子虫感染广泛存在,是人类和幼畜腹泻的重要病原〔1~4〕。1987年笔者等报道我国的人隐孢子虫病以后,各地都有感染的报道〔5〕。根据形态学,隐孢子虫至少有6种:寄生于哺乳动物的小鼠隐孢子虫(C.muris)和小隐孢子虫(C.parvum),鸟类的贝利隐孢子虫(C.baileyi)和火鸡隐孢子虫(C.meleag…  相似文献   

17.
隐孢子虫病免疫及免疫诊断研究进展传染病寄生虫病研究所马良综述陈雅棠审校中图分类号R382.3;R392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是一种主要寄生于消化道上皮引起人和动物腹泻的重要病原体。免疫功能健全的宿主感染本虫后一般表现为自限性的短期...  相似文献   

18.
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osis)是由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sp)所致的人兽共患病,为婴幼儿腹泻及AIDS病患者致死性继发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为了解漳州市腹泻患者中该虫的感染情况,作者于1990年8~11月收集市医院等3家医疗机构257人份门诊和住院腹泻患者粪便进行检测,现报告于下。 1 病原学采用改良抗酸染色法,检出感染隐孢子虫患者8例,感染率为3.11%。卵囊圆形,直径5~6μm,呈深玫瑰红色,囊壁无色透明,似晕圈状。囊内可见4个排列不规则半月形深染的子孢子及暗褐色残体。 2 临床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人隐孢子虫病合并肠道细菌感染的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 采集两类人群患急、慢性腹泻病人粪便标本共580例涂片,用改良抗酸染色片后镜检,隐孢子虫卵囊阳性者同时做粪常规及粪细菌培养,并应用环丙沙星片加大蒜治疗。结果 共检出隐孢子虫卵囊阳性54例,其中合并肠道细菌感染20例(占37%)。经治疗后,单纯隐孢子虫组治愈率为14.7%,合并肠道细菌感染组治愈率为30.0%,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人隐孢子虫病常合并或重叠其他肠道细菌感染,使部分腹泻病人病情迁延、治疗效果差。在慢性腹泻病人中,应将隐孢子虫卵囊镜检列为一项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BV DNA的PCR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和血清HBVDNA的感染情况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28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和20例健康人进行了PBMC及血清中HBVDNA检测。③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PBMC中HBV DNA的感染率为64.2%,和血清HBVDNA的感染率具有一致性倾向(X^2-0.63,P〉0.05),慢性肝病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