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合并毛细血管襻纤维素样坏死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预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初步探讨合并毛细血管襻纤维素样坏死的IgA肾病(IgA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纤维素样坏死对IgAN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1997年至2004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诊断资料完整的780例原发性IgAN。在46例伴有纤维素样坏死的患者中,35例有完整的随访数据,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随机选取同期的80例无毛细血管襻纤维素样坏死的IgAN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情况。终点事件定义为Scr上升50%或Ccr下降33%或ESRD。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及Cox风险比例模型筛选预后危险因素。结果 坏死组肾组织的淋巴单核细胞浸润更为明显(P = 0.004);肾小球硬化比率较低(P = 0.002)。坏死组中仅有2例以急性肾功能衰竭(ARF)起病,3例达随访终点;80例非坏死组患者中有14例达终点。多因素分析提示,纤维素样坏死不是IgAN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严重慢性化病变是唯一提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RR = 23.13, P < 0.01)。结论 合并纤维素样坏死的IgAN在临床病理方面并无显著特点,纤维素样坏死不影响IgAN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IgA肾病伴毛细血管袢坏死(Necrotizing IgA nephropathy, NIgAN)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15例NIgAN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肾脏病理参数,并和不伴毛细血管袢坏死的IgA肾病(Non-NIgAN)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指标,如蛋白尿程度、高血压发生率、肾功能水平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在肾活检指标中,NIgAN组与Non-NIgAN组相比,仅在新月体形成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IgA肾病伴毛细血管袢坏死在总体IgA肾病中并不少见,临床表现无特殊,故常规肾活检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伴毛细血管袢纤维素样坏死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014年在本院确诊的74例原发性Ig A肾病合并毛细血管袢纤维素样坏死(坏死组)的临床与病理资料,采用配对方法随机选取82例同期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不伴有毛细血管袢纤维素样坏死(非坏死组)为对照,中位数随访时间2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主要终点事件定义为血肌酐上升50%或ESRD,次要终点事件为蛋白尿缓解率。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基线时坏死组尿蛋白水平、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肉眼血尿发生率、新月体发生率、新月体百分比均高于非坏死组(P0.05),但球性硬化比率低于非坏死组(P=0.04)。主要终点及次要终点事件的例数均以坏死组为多,经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两组主要及次要终点事件未达显著差异。结论:伴毛细血管袢纤维素样坏死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新月体及肉眼血尿发生比率高,尿蛋白水平高,球性硬化程度相对较轻。毛细血管袢纤维素样坏死对IgA肾病短期预后无显著影响,需进一步随访明确其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伴高尿酸血症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6年~2009年经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的72例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根据血尿酸水平,将72例IgA患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与血尿酸正常组,比较两组间临床指标、肾功能指标及病理学参数。结果:临床指标中年龄、血尿酸及尿蛋白定量均与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尿酸对IgA肾病肾功能进展的预测优于尿蛋白定量。病理参数中肾小球积分、肾小管间质积分与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显著相关(P〈0.05)。高尿酸血症组肾功能指标均差于血尿酸正常组。高尿酸血症组肾小管间质损害均高于血尿酸正常组。结论:IgA肾病的预后主要与尿蛋白定量、血尿酸、肾小管间质损害、球性硬化有关,IgA肾病37.5%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其临床尿蛋白、肾功能损害及病理肾小管间质损害均高于血尿酸正常组IgA肾病患者,应重视血尿酸在IgA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伴有高血压的IgA肾病患者临床及病理结果特征。方法经肾活检确诊的117例IgA肾病患者,分为高血压组(A组)与非高血压组(B组),比较两组实验室检查及病理特征。结果A组中伴有高血压者占28.21%,患者蛋白尿、肾功能不全、高尿酸血症、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1)。其病理改变也较重,肾小球Lee’s分级:Ⅳ型占48.49%,Ⅴ型占21.21%;肾小管间质病变:中度占45.45%、重度占24.25%,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肾血管病变占78.79%,中度病变为24.24%,重度病变为15.1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伴有高血压的IgA肾病患者,其临床表现和肾脏病变较重,高血压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IgA肾病肾病综合征(NS)的不同病理改变特点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表现为NS的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 IgA肾病伴发NS的比例为10.01%,在14岁以下及50岁以上的患者中占有较高比例。与非NS表现的IgA肾病患者比较,病理分级(Lee分级)I级,Ⅳ级,Ⅴ级,的比例增加,Ⅱ级,Ⅲ级的比例减少,其中Ⅱ级以下患者较Ⅲ级以上患者年龄小,血压,血肌酐水平低,补体C3的沉积少见,治疗后缓解的多;与同时期表现为NS而病理诊断为微小病变(MCD)的患者比较,二者在临床指标及治疗效果上均无差异。Ⅲ级以上的IgA肾病患者,NS组较非NS组血肌酐水平明显增高,IgA,IgM的沉积多见,球囊粘体 ,新月体,间质炎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水平明显加重。结论 同样表现为NS,病理改变程度不同,其临床指标,免疫荧光沉积形式及对治疗的反应也不一致。可能存在不同的致病机制,临档上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7.
张广莉吴燕薛勤汪年松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8,(11):955-959
目的:探讨脊柱关节炎继发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1月~2017年01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肾脏内科收治的17例脊柱关节炎继发IgAN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特点、治疗与转归。结果:17例SpA患者中,男13例,女4例,肾活检时年龄为(33. 2±9. 1)岁,15例患者(88. 2%)为HLA-B27阳性,17例患者有蛋白尿,15例患者有蛋白尿合并血尿,1例患者有肾功能不全;肾活检病理中,所有患者均有系膜细胞增生,10例患者(58. 8%)有肾小球球性硬化,其中7例患者(41. 2%)肾小球球性硬化比例> 10%,9例患者(52. 9%)有肾小管萎缩,3例患者(17. 6%)有新月体形成,3例患者(17. 6%)有球囊粘连,3例患者(17. 6%)有肾间质纤维化,肾间质血管病变8例(47. 1%)。除3例失访患者外,大部分患者蛋白尿和血尿缓解或稳定,所有患者肾功能基本保持稳定。结论:脊柱关节炎继发IgAN临床起病隐匿,常表现为血尿及蛋白尿。病理中新月体、球囊粘连均发生在骶髂关节炎≥3级患者,肾小球球性硬化及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较多见。通过肾穿刺活检可明确病理分型并有助于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121例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病理类型、损害程度,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对经肾活检证实为原发性IgA肾病的121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1例中男55例,女66例,平均年龄(33.33±10.59)岁;临床表现以尿检异常型最常见,为50例(占41.3%),其次是高血压型25例(占20.7%)及大量蛋白尿型21例(占17.3%);肾脏病理类型多样,Hass分级以Ⅲ级为主(占47.9%);伴新月体形成39例(占32.2%),伴肾小管损害91例(占75.2%),伴有血管病变23例(占19%),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以IgA+IgM+C3型比例最高为48例(占39.67%),IgM沉积总计达77例(占63.63%)。结论:IgA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多样,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完全一致,要综合临床表现并早期行肾活检以明确肾脏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比例新月体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新月体对预测肾脏结局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原发性IgAN且符合纳排标准的23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以及随访资料。将患者按有无新月体形成分为新月体组和无新月体组,其中新月体组根据病变累及肾小球的比例进一步分为新月体比例<10%、10%≤新月体比例<25%、新月体比例≥25%三个亚组,比较各组间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差异。终点事件为患者基线血肌酐翻倍或进入终末期肾病或死亡。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患者肾脏累积存活率的差异,构建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比例的新月体在预测IgAN疾病进展及预后中的价值。结果 237例IgAN患者中新月体组134例(56.54%),其中新月体比例<10%组有48例,10%≤新月体比例<25%有56例,新月体比例≥25%有30例。(1)临床特征:对于具有新月体的患者,随着新月体比例的增大,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24 h尿蛋白... 相似文献
10.
IgA肾病肾病综合征临床病理特点及肾脏病理危险因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IgA肾病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肾脏病理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987年~2006年经肾活检确诊IgA肾病并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118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按肾脏病变轻重分为A组(n=34,包括Lee氏分级Ⅰ级、Ⅱ级)、B组(n=84,Ⅲ、Ⅳ、Ⅴ级),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并多因素分析影响肾脏病理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A、B两组高血压分别占11.8% vs 63.1%;肾衰竭分别占15% vs 41.7%;A、B两组尿蛋白≥6g/24h者分别占58.8% vs 32.1%;尿红细胞满视野分别为14.7% vs 50%。A组高血压、肾衰竭、镜下尿红细胞满视野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1),尿蛋白≥6g/24h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1)。A组平均动脉压、血肌酐明显低于B组(P〈0.01);而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显著高于B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IgA肾病肾病综合征患者肾脏病理损害重的危险因素有平均动脉压、尿蛋白〈6g/24h、镜下尿RBC〉5.0×10^7/L(0R值分别为1.048,3.227,6.578;P值分别为0.034,0.047,0.002),血红蛋白是保护性因素(OR=0.723,P=0.035)。随着平均动脉压的升高、血红蛋白的降低、镜下尿红细胞数的增多,肾脏病理损害程度加重(P〈0.01)。结论:IgA肾病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病理表现存在差异,高血压、血红蛋白水平、24h尿蛋白排泄量、镜下尿红细胞程度有助于判断肾脏病理损害轻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150例原发性IgAN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为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对150例原发性IgAN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进行相关性及回归分析。结果:(1)150例患者中有血尿者114例,其中男44例,女70例,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P<0.01);有44例患者发生肉眼血尿,其中24例肉眼血尿与急性扁桃体炎有关。(2)临床特点与病理分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肾脏病理Lee氏高分级与高血压有相关关系(r=0.557,P=0.000),肾功能损害与肾脏病理Lee氏高分级有相关关系(r=0.678,P=0.000),肾脏病理Lee氏高分级与蛋白尿有相关关系(r=0.588,P=0.001),各病理分级间血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回归分析显示肾脏病理Lee分级(P=0.000)和高血压(P=0.001)分别是患者肾功能损害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本研究中,女性患者血尿发生率高;肉眼血尿发生的诱因以急性扁桃体炎最为常见。蛋白尿的程度、高血压、肾功能损害均与肾脏病理Lee氏分级呈正相关。肾脏病理Lee分级和高血压是本组患者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足细胞阳性的IgA肾病患者不同蛋白尿水平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原发性IgA肾病尿足细胞阳性患者41例,收集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尿蛋白水平分成3组:组1(≤0.5 g/24 h)(n=9),组2(〉0.5 g/24 h,〈1.0 g/24 h)(n=14),组3(≥1.0 g/24 h)(n=18),比较3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1)临床特点:组1患者收缩压、eGFR、UA均较组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这些指标在三组间随蛋白尿水平呈现递进表现.组2和组3仅在收缩压、UA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理特点:组1在节段性肾小球病变比例及间质炎细胞浸润方面较组3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在节段性肾小球病变比例及节段损伤积分方面较组2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2和组3两组病理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足细胞阳性的IgA肾病患者中,尿蛋白水平仍然是肾脏病轻重的一个指标,与临床病理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肥胖相关性肾病(ORG)伴IgA肾病的组织形态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ORG伴IgA肾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2例均为成年人,男女各1例,中位年龄35.5岁;以尿检异常为主要症状,体型肥胖,BMI均超正常值。光镜示:肾小球显著肥大,系膜区及系膜旁区沉积物伴一定数量的肾小球硬化。免疫组化显示以IgA沉积为主的系膜区沉积。电镜显示系膜区少量沉积物伴足突融合及微绒毛变性。结论:ORG伴IgA肾病非常罕见,依赖病理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结合患者有肥胖及BMI超标即可确诊。病理学上需与IgA沉积及肾小球硬化相关肾病加以鉴别。ORG伴IgA肾病治疗方法多种,其预后较难预测。 相似文献
14.
123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临床特点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23例经肾活检病理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123例IgA肾病患者在21岁~40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占65.8%);临床表现以发作性肉眼血尿最多见(占36.6%);病理类型分级以Ⅱ级(56.1%),Ⅲ级(20.3%)为主;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呈正相关(P〈0.01);随着Lee氏病理分级程度的增高,血肌酐、血尿酸、血脂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结论:IgA肾病临床类型多样,其组织形态学改变轻重不一,宜尽早做肾活检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IgA肾病伴部分性新月体形成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选取79例经肾活检确诊伴部分性新月体形成IgA肾病患者,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特点,并根据新月体形成所累及肾小球的比例分组:≥10%为A组,31例;≤10%为B组,48例。结果:(1)临床表现:79例均有血尿+蛋白尿,蛋白尿〉1g/24h者48例(60.8%);两组比较,A组蛋白尿〉1g/24h28例(89.3%),B组蛋白尿〉1g/24h20例(41.7%),A组大量蛋白尿、肉眼血尿、高血压、肾衰竭发生率均高于B组(P〈0.05)。(2)病理表现:79例新月体形成累及肾小球3.3%~29.0%,均以细胞性为主,几乎均有肾小球硬化、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球囊黏连、灶性肾小管萎缩、以及炎性细胞浸润;两组比较A组中、重度系膜细胞及内皮细胞增生、炎性细胞浸润,细胞新月体所占比例均较B组明显;病理改变硬化肾小球占55例(69.6%)。结论:IgA肾病伴部分性新月体形成患者临床均有血尿+蛋白尿,尤其大量蛋白尿;病理改变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常见;炎性细胞浸润、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等活动性病变易见并影响新月体形成;新月体的多少及纤维化程度影响临床病理表现,≥10%较≤10%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呈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IgA肾病(IgAN)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选取我院1988年1月至2002年2月经肾活检确诊为IgAN的患者587例,其中呈FSGS85例,呈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162例,呈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伴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MsPGN伴FSGS)185例,比较3种类型IgAN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FSGS型IgAN占同期所有IgAN的14.5%,临床类型以大量蛋白尿型为主,占37.64%。肾小球球囊黏连发生率高达74.12%,小管间质纤维化发生率97.65%,病理分级以LeeⅣ~Ⅴ级为主,免疫病理以IgA—MG型为主,与MsPGN伴FSGS型和MsPGN型的IgAN相比,FSGS型IgAN病程较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发生率较高(P〈0.05),而血尿的发生率与后两者无明显区别。结论呈FSGS型IgAN大量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高,病变较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Renal failure》2013,35(7):821-826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of urinary podocyte excretion and renal expression of podocyte-specific marker podocalyxin (PCX)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changes in 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 (IgAN). Methods: Morning urine samples from IgAN patients and healthy controls were collected. The expression of glomerular PCX was quantified in 50 IgAN patients diagnosed by renal biopsy. IgAN was classified based on the Lee’s Grading system and scored according to the Katafuchi semiquantitative criteria. Morphological evaluation of podocyte was determined by electron microscopy. Results: The amount of urinary podocytes in the IgAN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healthy controls (p < 0.01). Pairwise comparison among Lee’s grades of IgAN showed that the median of urinary podocytes in Lee’s I–II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Lee’s III, IV, and V groups (p < 0.05); group III lower than group V (p < 0.05). The positive rate of urinary podocytes was the highest in Lee’s IV and V groups (100%), and lowest in Lee’s I–II group (55%). Multiple comparison among groups of Lee’s grades of IgAN showed that the glomerular PCX expression in Lee’s I–II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Lee’s III, IV, and V groups (p < 0.05); groups III and IV higher than group V (p < 0.05). The amount of urinary podocytes in IgAN patients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CX expression (r = ?0.702, p < 0.01), but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24-h urinary protein (r = 0.465, p < 0.01) and glomerular (r = 0.233, p < 0.01) and renal tubular pathological scores (r = 0.307, p < 0.05). The glomerular PCX expressio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24-h urinary protein (r = ?0.367, p < 0.05) and glomerular (r = ?0.560, p < 0.05) and tubular pathological scores (r = ?0.377, p < 0.05). Electron microscopy showed significant changes in podocytes of IgAN, especially in the foot process. Conclusion: The amount of urinary podocyte can reflect the loss of podocytes in renal tissue, which may be a marker of IgAN progression. 相似文献
18.
伴有慢性肾衰竭的马兜铃酸肾病与IgA肾病的配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伴有慢性肾衰竭的马兜铃酸肾病患者与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差异.方法:分析11例马兜铃酸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与经肾活检确诊的IgA肾病患者进行配对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马兜铃酸肾病患者镜下血尿发生率低于IgA肾病患者(P<0.05).在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差异时,马兜铃酸肾病患者血红蛋白浓度明显低于IgA肾病患者(P<0.01),尿蛋白定量和肾脏的长径少于IgA肾病患者(P<0.05).间质纤维化程度重于IgA肾病患者(P<0.05),而间质炎细胞浸润少(P<0.05).结论:伴有慢性肾衰竭的马兜铃酸肾病患者临床发展隐匿,与IgA肾病比较,肾小管间质损伤是造成肾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重视对马兜铃酸肾病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