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加减三仁汤防治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加减三仁汤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的效果。方法确诊的混合痔(湿热下注型)患者70例采用简单化方法分为两组各35例,术后均给予常规处理,试验组加服加减三仁汤10天,对照组不予口服中药。观察并分析两组术后疼痛、水肿、出血和排便困难等症状体征的变化,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综合评定其总体疗效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第1~6天疼痛、第4~10天出血、水肿、排便困难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总积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切口愈合时间[(15.74±2.58)天]明显短于对照组[(17.97±2.5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80.0%,试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常规处理的同时口服中药加减三仁汤,防治术后并发症疗效优于单纯常规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HbA1c控制与其慢性合并症、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收集T2DM现患病例一般信息、自我管理信息、治疗方案、临床指标等数据。根据HbA1c水平分组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1)HbA1c达标率为22.1%;(2)未达标组合并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比率明显高于达标组(P〈0.001,P=0.008);(3)39.3%患者血糖监测频率≥4次/月,10.8%患者HbA1c监测频率≥3次/a,5.8%患者血糖监测频率≥4次/月且HbA1c监测频率≥3次/a,患者知晓糖尿病知识、控制饮食、规律运动的比例分别为35.4%、31.4%、53.1%。结论 T2DM患者的HbA1c达标率低;HbA1c控制与糖尿病合并症、并发症有关;应通过加强个性化的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南昌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Rh血型抗原分布情况及其基因频率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检测献血者Rh血型,并采用血型群体遗传学研究方法,选择汉族RhD(+)献血者355例和RhD(-)献血者660例进行Rh血型表型及基因频率检测研究。结果 2000年1月至2013年1月无偿献血者197 438例,确认RhD(-)692例,占0.3505%;其中187 397例为汉族献血者,确认RhD(-)660例,占0.3522%,基因频率:d为0.0593,D为0.9407;RhD(+)中单倍型基因频率分别为cDe(0.0879)、CDe(0.6586)、cDE(0.2283)和CDE(0.0252),表型频率以CCDee(43.38%)为最高,抗原频率分别为C88.73%、c53.24%、E41.97%、e91.27%;RhD(-)中单倍型基因频率分别为cde(0.7528)、Cde(0.2157)、cdE(0.0286)和CdE(0.0029),表型频率以ccdee(56.67%)为最高,抗原频率分别为C 39.94%、c91.82%、E6.21%、e为99.70%。结论调查南昌地区Rh血型抗原分布的特点,为建立Rh血型献血者资料库做好准备,进而为特殊输血患者个性化输血治疗提供检索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以药测机”理论分析2型糖尿病3期的不同病机。方法:通过检索近10年分别治疗2型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期及糖尿病并发症期的文献,经过统计分析治疗疾病3期的不同药物分类、功效主治、性味归经的频次与频率,再通过药物的性质反推出疾病的病机。结果:糖尿病前期共检出中药369频次:以补虚药(105频次)与清热药(69频次)为主;功效以补虚、清热、利水渗湿、解表为主,频率为62.6%;药性以寒凉为主,频率为43.75%;五味以甘、苦、辛为主,频率为81.5%。归经以肝、脾、肾、肺、胃为主,频率为79.7%。糖尿病期共检出中药262频次:以补虚药(97频次)与清热药(78频次)为主;功效以补虚、清热、利水渗湿、活血化瘀为主,频率为80.5%;药性以寒凉为主,频率为67.06%;五味以甘、苦、辛为主,频率为87.5%;归经以肝、肺、脾、胃、肾为主,频率为79.1%。糖尿病并发症期共检出中药380频次:以补虚药(121频次)与活血化瘀药(87频次)为主;功效以补虚、活血化瘀、清热、解表为主,频率为73.9%;药性以温热为主,频率为58.2%;五味以甘、苦、辛为主,频率为83.2%;归经以肝、脾、肺、肾、胃为主,频率为80.8%。结论: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期治以清热益气养阴为主,且解表与利水渗湿并举。糖尿病并发症期治以益气补血、活血化瘀为主,且息风止痉与祛风寒湿并举。总体上以调理肝脾、补益肺肾治其本,重用清热、利水、行气、凉血、活血类药物治其标。从病机上看,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期的病机主要是气阴两虚、肺脾失调。随着疾病进展,“瘀”逐渐加重。当疾病发展成为并发症期时,其病机主要为气血两虚,痰瘀互结,肝肾失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止嗽散加减中药汤剂在慢性咳嗽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咳嗽患者100例,划分成观察组(止嗽散加减中药汤剂治疗的方式)和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各50例。比较分析两组间的疾病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00%、68.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头晕、嗜睡、头晕恶心1例(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例(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慢性咳嗽患者,通过采用止嗽散加减中药汤剂治疗模式,能提升患者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老年高血压的防治水平。方法对我院自2006年5月至2009年9月4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收缩期高血压25例(52.08%),脉压〉60mmHg者26例(54.17%);临床表现以头晕、头痛、心前区疼痛、心悸、气促等多见,部分病人无明显症状;85.42%的患者有合并症,单一药物控制7例(14.58%),联合用药控制41例(85.42%)。结论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高,病程长,可无症状,脉压大,合并症多,应早期联合用药控制血压,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333用药原则:中医辨证用药与西医辨病用药相结合;传统中药理论与现代中药研究成果相结合;降低血压、改善症状与预防并发症相结合。临床处方用药时,使用有降压作用的中药,杜绝用升压作用的中药(如陈皮、青皮、机壳、积实、款冬花、细辛、秦皮、妈酥、巴豆等);应选择针对高血压病不同病理环节的中药,使其发挥协同作用,既改善症状,又预防并发症,发挥中药一药多效、一举多得的作用。处方用药技巧:①根据西医临床分期处方用药。高血压病一期、二期时,按高血压病辨证论治;若处于二期或三期,使用中药同时配合西药降压。②根据中医…  相似文献   

8.
将82例虹膜睫状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辨证论治。分为肝经风热证、肝经湿热证和阴虚火旺证,分别予以桑菊饮、龙胆泻肝汤和知柏地黄丸加减。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变情况和1年复发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76.18%、37.50%;总有效率分别为88.09%、70.00%。组间比较,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年复发率为9.38%,对照组1年复发率为2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明显改善虹膜睫状体炎患者的症状、体征,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长托宁与阿托品治疗有机磷中毒的疗效。方法将6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按入院先后时间分为2组,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为长托宁组(32例),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患者为阿托品组(34例)。长托宁组根据患者轻、中、重度中毒程度的不同,使用长托宁首次用药量分别为2、4、6 mg肌内注射,首次用药后30~60 min如中毒症状未完全消失,胆碱酯酶(CHE)活力〈50%,再给予首次量的半量,达"长托宁化"后,应用维持量维持,CHE活力恢复至50%~60%时可停药观察,同时给予常规量胆碱酯酶复能剂。阿托品组根据有机磷农药中毒程度的不同给予不同剂量的阿托品5~20 mg,每5~30 min可重复给药,直到"阿托品化"后再延长给药时间或减量。同时给予常规量胆碱酯酶复能剂。对2组患者用药后中毒症状改善时间、CHE活力恢复时间、用药频次、住院时间、治愈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长托宁组中毒症状改善时间、CHE活力恢复所用时间、用药频次、住院时间、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均明显低于阿托品组(均P〈0.05);长托宁组治愈率为96.9%,阿托品组治愈率为6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优于阿托品,治愈率高,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药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药证治规律和药物配伍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该病临床及科研组方用药。方法通过对从维普数据库检得2003年至2012年中医药防治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125篇文献的方药进行荟萃分析,探讨中医药防治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证治规律和用药特点。结果用药频次较多的有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平肝息风药、风湿药、理气药、解表药、止血药,以上9类占所有中药使用频次的95.87%(604/630);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证型以血瘀证为主。结论中药整合调控理论适用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的用药指导。  相似文献   

11.
加强对人类健康影响重大的内分泌代谢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联合国名义直接作出决议的疾病只有艾滋病和糖尿病,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表的新的糖尿病防治指南,展现了在糖尿病预防与诊治方面的最新进展。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临床及实验室研究和长期随访,填补了我国在世界卫生保健数据库中的空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88例肾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血尿86例(97.7%),B超检出率为90%,CT检出率为100%。保守治愈67例,手术治愈21例,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愈2例。结论准确进行伤情评估,严格掌握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指征是处理肾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Peutz-Jeghers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是一类少见的以胃肠道多发性息肉和黏膜黑斑为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病因尚不完全清晰,临床表现主要以消化道症状和皮肤黏膜色素沉着为主。诊断主要依靠患者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内镜检查常可发现胃肠道多发性息肉,基因检测常可发现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1(serine/threonine kinase 11,STK11)或称肝激酶B1(liver kinase B1,LKB1)基因突变,诊断准确率高。对于PJS目前多为个案报道,尚缺乏系统性认识。我们对PJS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治与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小儿阴囊急症的诊断和处理(附1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阴囊急症的临床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85-1999年收治的106例睾丸扭转、睾丸附件扭转和睾丸附睾炎的小儿阴囊急症病例。对其在病史、体征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全部14例睾丸扭转均有睾丸触痛和提睾反射消失。有6例睾丸扭转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而手术,睾丸附件扭转88.9%有附睾触痛,85.2%有睾丸上极触痛以及37.0%有硬结,睾丸附睾炎90.8%有阴囊红肿,结论:体格检查在鉴别小儿阴囊急症中有显著作用。提睾反射的消失是睾丸扭转最敏感。最准确的体格检查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阴囊急症的诊断中是一项有价值的辅助检查。如已明确或怀疑睾丸扭转,应尽可能早地施行探查手术。  相似文献   

15.
锁骨骨折诊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诊疗方案,提高治疗水平。方法:150例锁骨骨折,新鲜骨折125例,陈旧性骨折25例,按照骨折的不同类型给予手法复位或内固定术。结果:均得到6个月~3年随访,无畸型愈合、不愈合及功能障碍。结论:按照不同的分型,分类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盆底疾病发展历程及本中心的临床实践体会,探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多学科整合的价值及其存在的问题,以期提高对盆底功能多学科整合的认识并对其存在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部外伤的抢救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45例胸部外伤患者的救治过程。结果 145例患者中138例生存,治愈率95.17%;病死7例,死亡率4.83%。受伤原因,车祸伤比例,显著高于高处坠落伤及刀枪伤,P0.05;高处坠落伤与刀枪伤没有差异,P0.05,车祸伤是外伤第一原因。结论对胸部外伤,尤其是合并多发伤的胸部外伤患者要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术后早期肠梗阻3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对32例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2例术后早期肠梗阻均发生于术后8天内,非手术治疗27例,再次手术5例(腹内疝2例,引流管压迫 粘连2例,非手术治疗逾期无法缓解1例).结论:术后早期肠梗阻多为炎性梗阻(约占90%),非手术治疗应为首选治疗.明确为绞窄性肠梗阻及治疗后逾期无效者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情景式健康教育在消化道内镜检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ERCP的整个准备过程实景拍摄制作DVD光碟,比较30例实施情景式健康教育法患者与30例口头讲解法患者两种健康教育方法的教育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行ERCP术中配合插管时间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两组患者行ERCP术前日晚睡眠时间比较(P<...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旋转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常规正、侧位和各种斜位及旋转DSA。在工作站寻找显示动脉瘤最佳角度,将C臂机架转到最佳工作角度,在此角度栓塞动脉瘤。结果:在1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检出动脉瘤,其中微小动脉瘤2例,选择诊疗的10例中8例致密填塞,2例次全填塞,2例微小动脉瘤未予治疗。结论:旋转DSA有助于发现颅内动脉瘤、微小动脉瘤,能为动脉瘤栓塞治疗提供最佳的工作角度,使动脉瘤栓塞更加安全可靠;可对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目标血管不做常规脑血管造影直接行旋转DSA检查,栓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