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后气管导管拔除时气管导管连接负压直接拔管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选择无呼吸系统疾病史、无困难气道和通气困难、ASAⅠ-Ⅱ级(无或有轻度系统性疾病,但对日常工作和生活无影响)、18-65岁择期气管内全身麻醉患者86例,随机分成A、B2组各43例。拔管前A组:不用吸痰管,直接连接负压于气管导管体外端;B组:用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内吸引。观察2组拔管前后MAP、HR、ECG、SpO2,记录拔管后咳嗽咳痰情况及心电图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自身拔管前比较A组拔管后MAP、HR稍有升高,SpO2稍有下降,ECG无异常,但无显著差异;B组拔管后MAP、HR、SpO2较自身拔管前比较有显著差异,且与同期A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结论连接负压拔管能有效减轻心血管反应,避免缺氧,减少气管、支气管损伤及肺部并发症,实用性强,是气管导管拔除法中值得推荐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曾红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广州)》2003,(62):60-60
自异丙酚开展临床应用以来,收集不需要完善肌松的短小手术。患者一般情况可,空腹,呼吸道通畅,循环稳定,头面部完全暴露于麻醉医生一侧,便于呼吸管理的情况下,不置入气管导管,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和芬太尼静脉全麻50例。现临床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女,27岁,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取右侧卧位经L2-3正入法硬膜外穿刺,注入2%利多卡因4ml后,头向置管4cm,经过顺利。确诊无腰麻征象后继以注入丁卡因、利多卡因复合液8m1.无阻力,麻醉效果优。术后接术后止痛泵回病房,镇痛效果满意,术后2天拔管闲难.经恢复原穿刺体位、改为左侧卧位、导管周围注射局麻药、硬膜外导管内插入钢丝等措施,仍不能拔出。最后,将痫人转为平卧位休息以后,重新摆好穿刺体位下试拔,结果导管较顺利地拔出。硬膜外导管前端2.2cm处有压痕。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48岁,门诊号:181018,临床诊断:子宫肌瘤,拟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实施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平日体健,否认腰疼病史,术前生命体征与相关检查正常,行常规植入法穿刺,进针5cm深度,遇有阻力,然后将针退到皮下稍向尾端刺入成功,落空感,负压明显,向头端置管4cm顺利,在退针过程中,出现卡压感,并伴有“咕咚”声,此时想退出少许导管,但被牢牢卡住,纹丝不动,首次注药时阻力较大,尚能通过,阻滞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神经外科的手术病人,术毕都带有气管导管回到ICU,ICU的护士掌握好气管插管病人的护理、拔管时机及指征,具有熟练的操作技巧,将会减少或避免导管引起的各种并发症,防止呼吸、心跳骤停,减轻对病人的危害。本文通过1997年12月~1998年9月在ICU观察和护理的220例病人总结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7.
8.
陆春华 《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3,(92):81-81
气管插管因能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误吸,并能进行辅助性或控制性机械通气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放置导管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引起患者烦躁不安,甚至自行拔管,导致咽喉部损伤,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本文结合我科2001年3月至2002年5月期间收治的59例气管插管患者,对躁动的护理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异丙酚消除麻醉苏醒期兴奋躁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消除麻醉苏醒期的兴奋躁动症状。方法 :对重症监测治疗病房 (ICU )出现兴奋躁动症状的 13例全麻恢复期患者 ,持续小剂量静脉输注异丙酚进行镇静治疗。结果 :全组异丙酚的平均输注速率为 16 72 μg·kg-1·min-1,输注时间最短为 1h 2 5min ,最长者达 7h 2 0min。治疗期间生命体征稳定 ,能够方便地调整到理想的镇静水平。结论 :此方法可有效地治疗全麻苏醒期兴奋躁动症状 ,并具有镇静水平容易控制 ,苏醒质量好 ,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11.
2例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导管拔出困难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管拔出困难是持续硬膜外阻滞少见的并发症之一 ,可能原因较多 ,而且处理困难 ,如果处理不当 ,可能会给病人造成较大的影响。现将我院近 5年 (1 997~ 2 0 0 2 )发生的两例导管拔出困难的处理报告如下。1 病史病例 1 ,女 ,2 0岁 ,拟行“阑尾切除术” ,ASAIE级。T1 2—L1椎间隙为穿刺点 ,进针 ,置管顺利 ,拔出穿刺针后导管留在硬膜外腔 9cm不能拔出 ,给予 2 %利多卡因 3ml试探剂量后平T8—L2 ,左右对称 ,追加 2 %利多卡因 6ml,辅以芬太尼 0 0 5mg ,力月西3mg,效果好 ,手术持续 30min,术毕导管仍不能拔出。病例 2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病人氧气导管的制作与选择。方法 分别采用改良后的双鼻腔悬挂式吸氧管,或头皮针,或输液器,或8号硅胶管与吸氧管连接制成的组合吸氧管予气管切开病人吸氧。结果 选用8号硅胶管与吸氧管制成的组合吸氧管最为适宜。结论使用8号硅胶管制成的组合吸氧管给气管切开病人吸氧可以减小吸氧管从套管内脱出的概率,不会损伤气管黏膜。导致出血,还可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14.
重症监护室病人气管导管滑脱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气管导管滑脱的原因、后果,总结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ICU内40例气管导管滑脱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结果]滑脱原因为病人自行拔管、导管固定不良、气囊问题、气管插管位置偏浅、呼吸机支架固定不良。40例病人均出现气道损伤,另有上呼吸道阻塞、病人死亡、延迟脱机、增加医疗费用等后果。[结论]加强预防气管导管滑脱的护理可提高救治质量,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5.
不同吸氧导管及放置方法对气管切开术后病人血气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20例气管切开行气管内吸氧的病人,采用不同吸氧导管置不同深度供氧,观察其血气变化。结果显示:粗吸氧管置较清置PaO2显著提高;细吸氧管深置较浅置PaO2显著提高;细吸氧管深置较浅置PaO2也有较大的提高;而同等深度不同吸氧导管吸氧时PaO2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6.
改良性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在气管插管困难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将食管气管联合导管 (下称ETC)行技术改进并试用于气管插管困难病人的效果。方法 :将ETC用于 3 4例气管插管困难病人 ,插管困难的原因分别为高喉头及 (或 )小下颌 19例 ,颈椎病或强直性脊柱炎致颈部活动困难 11例 ,下颌关节活动受限 4例。结果 :3 4例病人中改插ETC一次成功者 2 5例 ,有 7例改以中间进路或右侧进路后成功 ,仅 2例因盲探置入困难在喉镜辅助下置入 ,置入ETC所用时间 (2 2 6± 7 3 )s。所有病人麻醉手术中的SpO2 、PETCO2 、及气道压均无明显变化 ,SpO2 均≥ 98% ,PETCO2 均≤ 40mmHg。通过对ETC所作的技术改进 ,使特殊吸痰管经ETC进入气道吸痰成为可能。插管后采用简单的抽气试验能立即断明ETC的位置。结论 :ETC能方便地用于气管插管困难病人 相似文献
17.
气管导管固定器在经口气管插管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抢救呼吸衰竭病人或全身麻醉手术中经常采用经口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一般用胶布将气管导管固定在口腔内.但这种固定方式不太牢固,病人很容易自行将导管拔出,而且受病人汗液或口腔分泌物的浸润,胶布容易松动,气管导管易向口腔内滑落或向外脱出.我科2002年1月~2003年11月,经口气管插管98例患者,均采用胶布固定10例出现导管意外脱出,17例出现导管向口腔内滑落过深导致单侧肺通气,这些情况对病人是十分危险的.自2003年12月~2005年6月,我科应用大连产气管导管固定器于62例需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气管切开是一种抢救危重病人的急救手术,我院主要用于一些重型、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因此类患者常处于昏迷状态,咳嗽反射减弱,而使分泌物滞留于肺与气管造成阻塞,病人也许会因此而造成治疗失败;还有就是喉阻塞的病人、呼衰的病人,需紧急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导管的护理应该是一个关键问题,现将有关气管导管方面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氯诺昔康对异丙酚静脉注射痛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与利多卡因和安慰剂对照比较,观察氯诺昔康对异丙酚静脉注射引起的疼痛缓解程度。方法:选择120例ASAⅠ~Ⅱ级的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4组:Ⅰ组在施行异丙酚诱导之前60s,给予氯诺昔康4mg(2m1);Ⅱ组在施行异丙酚诱导之前60s给予氯诺昔康8mg(2m1);Ⅲ组在施行异丙酚诱导之前60s给予利多卡因40mg(2m1);Ⅳ组在施行异丙酚诱导之前60s给予生理盐水(2m1)。观察每组疼痛的发生率和根据Ambesh法进行疼痛评分。结果: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氯诺昔康和利多卡因一样可以降低异丙酚静脉注射疼痛发生率,不同剂量的氯诺昔康与降低疼痛程度无显著差异,氯诺昔康与利多卡因之间也无显著差异。结论:氯诺昔康作为麻醉的辅助用药,可降低异丙酚引起的静脉注射痛,与利多卡因比较无明显差异,而氯诺昔康4mg与8mg剂量疼痛缓解率相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的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术后需更换套管的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方法;观察组利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方法。结果观察组的一次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换管时两组患者插管困难、脉搏血氧饱和度降低(SPO2)、局部出血和误入假道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结论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可显著提高一次换管成功率,缩短换管时间,减少插管困难、SPO2降低、局部出血和误入假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