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55例脑血管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A-DSA)的对比分析,探讨了MRA在颅内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可靠性。结果表明,MRA可以对48例患者做出正确诊断,结合常规MRI和MRA原始切层图像,其敏感性为90.9%。对动脉瘤的敏感性为87.5%,动静脉畸形为78.6%。3例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和1例脑膜瘤患者的血管改变也与DSA完全符合。可以认为,作为一种常规筛选工具,MRA用于脑血管病变的检查和诊断,具有安全、可靠和方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对经手术证实的20例脑动脉瘤的MRA和IA-DSA的影像进行了对照分析研究,经MRA检出19例(95%)动脉瘤,10mm以下的动脉瘤9例,最小的为4mm,与DSA检出率(19/20)相仿。MRA的定位符合率为84%,低于DSA(95%)。13/19例(68%)在MRA图象上能显示动脉瘤的瘤颈。作者认为MRA是一种新的非侵入性的血管影像方法,可作为脑动脉瘤高危病例的筛选检查,随着MRA技术的进一步完善,MRA有望在神经外科领域替代部分侵入性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3.
脑动脉瘤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脑血管造影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评价脑动脉瘤的价值与限度。材料与方法:29例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的脑动脉瘤患者行常规MRI和3DTOFMRA检查,应用1.0T超导MR系统,扫层远端预置饱和带3DFISP序列和最大强度投影(MIP)图像后处理技术。13例同时行脑血管造影,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快速摄片(3~4帧/秒);结果:MRA对脑动脉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3%和83.3%,结合MRI,其特异性提高到100%。较准确地显示了直径3~15mm动脉瘤的形态、大小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对3mm以下或15mm以上动脉瘤显示欠佳,主要由于其分辨率较低或瘤内血栓或涡流形成等所致;结论:3DTOFMRA对脑动脉瘤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造影剂在头颈部血管DSA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各种脑血管造影方法中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造影剂(ICM和NICM)的合理应用及临床、技术等因素与造影剂不良反应(ADRs)发生率的关系。材料与方法:261例分别行IVDSA(外围法,中心法和选择法)和IADSA(非选择法和选择法)共459例次造影,注射造影剂976次,12例分别同时行IVDSA外围法和中心法或IADSA非选择法和选择法,应用ICM165例(63.21%),NICM96例(36.79%)。IVDSA37例次全部用ICM,IADSA422例次用ICM199例次,NICM223例次。结果:本组ADRs发生率11.11%(29/261),ICM为15.15%(25/165),NICM为4.16%(4/96),两者差别有显著性(P<0.01),中重度反应12例均见于经动脉注射(7例为选择性动脉注射)且经造影证实有脑内病变。结论:IADSA选择法,尤其椎动脉造影且术前已明确某些脑内病变,选用NICM可明显降低ADRs发生率,合理选用ICM可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MR血管造影(MR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病因诊断中的应用准确性和可靠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SAH患者的MRA资料,并与DSA作了对比分析,MRA采用三维时间流逝(3D-TOF)法。结果:MRA上显示了26例血管病变中的22例,包括15个动脉瘤中的13个,8例动静脉畸形中的6例和3例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1个完全血栓形成的右颈内动脉瘤MRA上未显示。但常规MRI和MRA原始图像上显示,MRA结合MRI和MRA原始图像可以对91%的患者做出正确诊断和评价,动脉瘤和周围血管的关系及AVM的供血动脉和畸形结节能在MRA上被准确评价。结论:作为一种非损伤性的血管成像方法,MRA具有安全、可靠和方便的优点,可以做为常规用于SAH患者的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6.
DCE-MRA在腹部大血管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 angiograplhy,DCE-MRA)在腹部大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槽糕与方法 肾性高血压或大动脉炎患者7例,均行MRI平行及DCE-MRA检查中,其中4例行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结果 DCE-RMA可显示肾动脉变细6处,肾动脉受压1处  相似文献   

7.
应用MTC和TONE技术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MTC和TONE技术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张挽时李立伟鲁晓燕王东近年,随着磁共振的成像技术和硬件的改善,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空间分辨率和对比分辨率明显提高。其临床应用愈加广泛[1]。本研究应用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结合磁化量转移...  相似文献   

8.
祝玉芬 《人民军医》2001,44(4):238-239
颈动脉和椎动脉夹层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AVM )和静脉窦血栓 (DST)等 ,常引起脑梗死和致死性渐进性颅内高压。老年人颅颈夹层动脉瘤中5%~ 2 0 %发生脑卒中。近年来 ,由于诊断颈颅血管疾病的无创伤技术 ,如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磁共振成像 (MRI)、常规X线血管造影 (XRA)和CT血管造影 (CTA)、动脉导管造影等广泛开展 ,上述颈颅血管疾病的诊断率明显提高。为准确选用检查方法 ,节省检查经费 ,下面对几种颈颅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进行评价 ,以供同行选用时参考。1 颈颅动脉夹层动脉瘤1 1 MRI和MRA 在过…  相似文献   

9.
门静脉3D DCE MRA成像的价值与常规门静脉造影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与常规门静脉造影对照,评价门静脉三维动态态增磁共振血管成像(3-dimensionaldynamiccontrastenhanedMRA,3DDCEMRA)显示门静脉开放性及侧支循环的能力。材料与方法:共有20例患者做了门静脉DDCEMRA成像,分析门静脉3DDCEMRA上门脉主干,肝内门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三维血管图像后处理技术,提高MR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率。材料与方法:经手术或DSA证实的13例颅内小动脉瘤患者在1.5TSignaMR超导系统上进行2DPC及3DTOF法MRA检查。采用MOTSA扫描技术,512×256matrix,扫描参数中加MT。并用IVI及3DNavigator软件对血管成像进行再处理。比较2DPC图像、3DTOF中的原始图像、叠加图像、再投影图像及IVI图像、3DNavigator图像动脉瘤及载瘤血管的显示情况。结果:2DPC只有2例显示了动脉瘤瘤体,3DTOF叠加图像中因血管重叠也只有4例能显示瘤体,再投影图像中有3例因重叠及背景因素干扰而瘤体显示不清,原始图像及血管后处理图像均较满意地显示了瘤体,IVI及3DNavigator图像对显示载瘤血管有优势。结论:三维血管后处理图像结合原始图像观察可提高MRA对脑小动脉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烟雾病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分析8例烟雾病的磁共振成像表现,探讨磁共振成像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8例烟雾病中男女各4例。年龄4~49岁,平均20.4岁。磁共振成像应用Siemens1.0TMR系统和头表面线圈。均有SE序列T1WI和T2WI,7例有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3D-TOFMRA),1例有DSA。结果:SE序列MRI均见丘脑-基底节区(单侧2例,双侧6例)有扩张的烟雾血管,其中以T1WI显示更为清楚直观。7例3D-TOFMRA和1例DSA均见ICA上端、MCA和ACA近端闭塞以及丘脑-基底节区的烟雾血管。这些病理血管分布侧别与SE序列磁共振成像所见一致。结论:SE序列磁共振成像和3D-TOFMRA是诊断烟雾病的有效方法。T1WI显示丘脑-基底节区烟雾血管优于T2WI。3D-TOFMRA尚适用于烟雾病血管旁路术后随诊及其高危人群普查。  相似文献   

12.
动态增强MRA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3  
目的与常规MRA比较,并以手术或DSA作为金标准,评估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DCEMRA)的图像质量和应用价值。方法40例共132条体部血管同时作了常规MRA和DCEMRA检查,前者以二维时间飞跃法(2DTOF)MRA为主,后者以三维(3D)DCEMRA为主,部分病例屏气扫描(20~30秒),快速注射GdDTPA20ml(0.15~0.2mmol/kg),造影剂注射速度和扫描时间依据靶血管的性质、部位、范围而定。结果40例中35例发现有血管病变,与手术或其他影像学方法检查结果一致。30例主动脉弓及弓上分支、腹主动脉、腔静脉及门静脉的显示满意率,2DTOFMRA为40%,DCEMRA为96%,颈动脉及下肢血管则分别为90%、70%。利用配对计数资料χ2检验,前者两种方法有显著性差异(χ2=16.65,P<0.001),后者无显著性差异(精确卡方检验:χ2=0.58,P>0.05)。结论DCEMRA为新的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克服了常规MRA的许多缺点,尤其对胸腹部血管,两种方法血管显示满意率有极显著性差异。屏气薄层3DDCEMRA技术,几乎达到与DSA相仿的结果,其临床应用潜能极大。  相似文献   

13.
腔静脉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用于诊断腔静脉病变的价值。方法 52例疑有腔静脉畸形、血栓形成、狭窄、闭塞或受压的患者接受了3D DCE MRA成像检查。分析3D DCE MRA的图像质量及其对各种腔静脉病变和侧支循环的显示情况,并把33例3D DCE MRA同常规腔静脉造影术(15例)和手术(18例)进行比较。结果 52例3D DCE MRA图像均无伪影,血管显示清楚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研究先天性主动脉缩窄(CoA)的磁共振成像(MRI)征象并与超声心动图(Echo)和手术对照,探讨其在诊断中的意义和作用。方法CoA12例,单纯型10例,复杂型2例。10例经手术证实,1例行DSA,1例行血管造影和经皮主动脉球囊成形术。MRI均行SE序列成像,其中8例兼作梯度回波(GRE)的电影(cine)MRI或(和)MR血管造影(MRA)。所有病例均有经胸Echo检查。结果9例(75%)MRI显示为局限性膜状或嵴状狭窄,3例(25%)呈长管状狭窄。8例cineMRI或(和)MRA均能显示狭窄段和扩张的肋间动脉和乳内动脉等侧支循环。12例CoA,MRI均获得正确诊断,Echo8例(66.7%)获正确诊断。结论MRI是检查CoA的一种优良的无创性方法,能准确判断狭窄部位、形态、范围和程度,显示狭窄前、后主动脉及头臂血管改变,以及侧支循环情况。对CoA的诊断优于Echo,基本上可取代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利用最新的磁共振三维导航血管成像技术(MR 3D Navigator Vascular Imaging)诊断和观察脑动脉瘤,重点在于显示动脉瘤的颈部和开口,为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经手术及血压血管造影证实脑动脉瘤35例共40个,所有病例都进行脑组织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将血管成像扫描包括3D TOF或3D TOF伴有ZIP技术的原始图像在工作站进行三维导航的成像处理,包括外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磁共振成像(MRI)对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的显示能力。材料与方法 21例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患者行磁共振平扫、电影检查,其中8例接受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DCE-MRA),影像资料与B超、X线血管造影检查(CAG)对比,部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15例经手术证实者对照手术所见。结果 共发现心脏及大血管畸形55处,磁共振成像、B超和CAG均能很好显示心脏、心肝与大血管连接部分畸形;心脏  相似文献   

17.
增强MRA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 MRA)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11例疑有急性肺栓塞的患者进行肺部DSA和CE MRA检查。CE MRA检查时,嘱患者屏气,于静脉内团注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对比剂后行肺动脉期扫描,用3D自由感应衰减的射频扰相稳态梯度召唤回波序列采集图像。所有CE MRA图像由2位MR诊断医师独立评估,并与DSA诊断结果对比。结果 11例患者中,DSA发  相似文献   

18.
MR血流成像(MRA)在肺部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RA能用于肺内疾病的诊断。成像以横断面为主,常用梯度回波脉冲(GRE)序列和2DTOF、3D TOF及电影MR成像。MRA可直接显示血栓信号;电影MR可准确显示中央性肺栓塞;肺MRA还可显示胸部肿瘤所致的改变;MRA上,肺AVM与肺血管高信号相似,电影MR可观察到异常引流血管。MRA对肺动脉夹层动脉瘤、肺隔离症、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也极有意义。肺MRA具有核素和普通血管造影所不具备的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9.
MRA的新进展及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介绍了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近年来有关硬件与软件方面的新进展及在各类脑血管疾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脑血管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和局限性,并与传统脑血管造影作了系统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三维相位对比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PCMRA)显示颈内-后交通小动脉瘤的能力。材料和方法:对8例疑颅内血管性病变患者在GEVectra0.5T超导系统上进行3DPCMRA检查,并与CAG/DSA结果对照。以矢状面SET1WI为定位像,采用最短TE30~40cm/s的编码流速等参数运用3DPC法,采集范围包括颈内动脉虹吸部和Willis环血管的三个血液流动轴向(上/下、左/右、前/后)上的血流信号,最后对单/双侧叠加、旋转和矩阵重组形成的血管投影图像进行分析。结果:经CAG/DSA证实右侧颈内-后交通小动脉瘤5例,左侧3例,外形上以囊袋状为主,其中2例呈葫芦状,瘤体平均直径约6.5mm。3DPCMRA均满意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和大小,但瘤颈和瘤体外形的勾画不及CAG/DSA,且瘤体内信号强度较相邻动脉血管为低。结论:3DPCMRA虽然不能完全取代CAG/DSA,但对颈内-后交通小动脉瘤的评价显示出生命力,可作为对高危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筛选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