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胸部疾病CT诊断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261例X线与CT诊断比较,评价胸部CT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是(1)弥漫病变CT诊断正确率为87.5%,X线为58.9%;(2)纵隔肿块CT诊断正确率为60.1%,X线为48.0%;(3)胸膜肿块CT诊断正确率为75.0%,X线为66.6%;(4)肺段肺叶阴影CT诊断正确率为71.0%,X线为68.4%;(5)球块阴影CT诊断正确率为73.0%,X线为71.0%;(6)斑片阴影CT诊断正确率为66.0%,X线为72.0%。分析材料表明在X线检查基础上根据胸部疾病基本影像,在普遍胸部CT检查上附加高分辨、薄层及增强扫描可提高一些CT征象发现率,同时可以使胸部疾病CT诊断水平超过本文报道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胸腔入口区肿瘤影像诊断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X线、CT及MRI等影像检查在胸腔入口区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病理证实的神经源性肿瘤、肺上沟癌、甲状腺瘤、支气管囊肿、脂肪瘤等肿瘤。所有病人均有正侧位X线平片检查;28例行CT检查;40例行MRI检查。结果:42例经X线发现肿瘤阴影。28例行CT检查,定位正确者27例;定性正确者25例,定性诊断正确率为89%。40例MRI定位均正确;定性正确者36例,定性诊断正确率为90%。结论:X线平片仍是首选方法,是发现肿瘤的重要手段。CT检查对组织成分的显示优于X线检查,显示钙化、骨质破坏、坏死及脂肪等均较满意。非侵袭性的MRI检查对胸腔入口区肿瘤诊断准确性高,是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不应列为首选检查。MRI显示血管及臂丛神经受侵是其特有表现,显示钙化及骨质受侵不如CT扫描。  相似文献   

3.
更好地发挥胸片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 ,由于CT、磁共振、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ositionemissiontomography ,PET)等影像技术的引进 ,以及有针对性地应用这些方法 ,突破了传统X线诊断的限度 ,从而提高了胸部疾病影像诊断正确率。另一方面由于对胸片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重视不够 ,放松了对胸片质量的要求。在会诊病例中 ,有时见到优质的胸部CT片和不能满足诊断需要的胸片组合 ,使胸片在诊断中与胸部CT较难起到互补作用 ,降低了胸片在胸部诊断中应有的作用。胸片是诊断胸部的疾病的先导具有良好对比度、清晰度和体位标准的胸片是发…  相似文献   

4.
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放射学诊断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综合征的放射学诊断。材料与方法:对19例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的CT扫描、平片、B超、经股静脉插管分段取血测ACTH水平检查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诊断为支气管类癌10例(53%),胸腺类癌8例(42%),鼻腔肿瘤1例(5%)。95%(18/19)异位ACTH瘤发生在胸部。具有分泌ACTH功能的支气管类癌比较小,放射诊断比较困难。结论:细致的放射学检查和多种影像综合诊断非常重要。如果检查结果正常或非特异性,需要定期复查。放射学诊断须结合临床和生化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5.
胸部创伤的X线-CT诊断(附69例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闭合性及开放性胸部创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笔者对69例胸部创伤患者进行临床、X线平片、CT扫描诊断,对X线平片与CT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CT表现为肺挫伤51例,肺撕裂伤12例,X线平片分别漏、误诊21例和7例。结论CT能明确创伤病变的部位、性质、程度,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为临床诊断及处理提供较单纯X线平片更多的信息及可靠的依据,为胸部创伤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CT对胸部淋巴瘤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习78例胸部淋巴瘤的CT扫描和同期的胸部X线片,观察CT扫描对胸部淋巴瘤的诊断、分期及随诊的价值。78例中Hodgkin病37例,非Hodgkin淋巴瘤40例,未分类1例。初诊时做治疗前CT扫描18例,复诊做CT扫描73例(120次)。CT扫描对57例(73%)增添了有价值的信息,特别是对检出位于胸膜、胸壁、隐匿在纵隔旁和胸膜下的肺病变,以及内乳链、膈脚后、横膈心包组和纵膈大血管之间的淋巴结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急性头胸复合性创伤的胸部CT检查(附124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分析了124例头胸复合创伤病例的胸部CT影像。认为CT扫描在少量气胸、血胸、血气胸、创伤性湿肺、肩胛骨骨折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探讨了胸部诸创伤的影像基础及特征,强调了CT检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超高速CT在心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1,自引:12,他引:19  
目的:评价超高速CT(UFCT)在心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069例心血管病患者进行超高速CT检查。其中平扫1862次,单层增强279次,电影序列1101次,血流序列295次,连续容积扫描82次。结果:疑诊冠心病1792例,其中平扫发现冠状动脉钙化707例(39%),其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7%,特异性为80%。其他包括瓣膜病79例,心肌病30例,心包疾患25例,心脏肿瘤11例,大血管疾患97例,先天性心脏病25例,肺动脉血栓栓塞10例。结论:UFCT扫描可得到高分辨率的心脏大血管解剖影像,并可以评价心脏功能、器官灌注和血液动力学资料,在心血管病理上可以得到更详尽的、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高千伏胸部X线片影像质量综合评价方法与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从临床诊断要求、病人辐射剂量及所需成像技术条件等三方面,探讨建立胸部照片综合评价的方法和标准。方法(1)取10份正常胸片,并参考文献,确认胸部正位照片评价区域的划分及诊断要求的标准;(2)通过男女各20例胸部CT扫描,计算出肺野与纵隔部比例;(3)取125kVp条件下摄影胸片100例,测量各评价区的标准密度值;(4)测量男女共478例正常成人体表入射剂量。结果(1)从诊断要求出发确认7个评价点,物理因素确认为4个评价因素,并给出了评价标准;(2)建立综合评价方法;(3)初步探索了中国正常成人标准身高、体重、体表入射剂量。结论从综合评价概念出发,就胸部正位影像评价方法和标准做了探讨,为今后建立全国正式标准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气管支气管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82,自引:2,他引:80  
目的:分析气管支气管结核病人的CT表现和特征,探讨CT诊断该病的可靠性。材料与方法:23例气管支气管结核病人均做胸部CT和纤维支气管镜(FOB)检查,分析其CT表现并与FOB所见对照。19例经组织学证实,4例经临床随访证实。结果:(1)两肺上叶及中叶舌叶支气管为结核好发部位。(2)受累支气管病变范围较长,74%多支受累。(3)主要CT表现为气管支气管不规则或规则狭窄及梗阻,有时显示管壁增厚及管腔内结节。(4)78%病例伴肺内结核。(5)大多数由支气管结核引起的肺叶、肺段不张或(和)实变,近肺门层面无肿块及局部外凸。(6)可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本组资料CT征象典型,可明确诊断者占43%;CT表现不典型,但提示疑诊者占30%;22%CT表现无特征,不能正确诊断。结论:CT是诊断气管支气管结核的有效方法。对CT表现不典型及无特征的病例,结合FOB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GSII对抗结核药所致的轻中度肝损害的疗效。方法 :抗结核药所致的中毒性肝炎病人 10 0例 ,按知情同意自愿原则分成 2组 ,治疗组 5 8例 ,不停用抗结核药物 ,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1.2g ,静脉滴注 ,每日一次 ,连用 4周。对照组 42例 ,停用抗结核药物 ,不用还原型谷胱甘肽 ,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 (肝泰乐注射液 0 .4静脉滴注 ,一日一次 ,维生素C注射液 3 .0静脉滴注 ,一日一次 ,氨基酸注射液2 5 0ml静脉滴注 ,一日一次 )。结果 :治疗 4周后 ,治疗组显效 42例 ( 72 .41% ) ,有效 15例 ( 2 5 .86) ,无效 1例( 1.72 % ) ,对照组显效 8例 ( 19.0 4% ) ,有效 2 2例 ( 5 2 .3 8% ) ,无效 12例 ( 2 8.5 7% )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2 8%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1.43 % ,两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0 5 ) ,治疗组中不良反应仅出现 1例 ,表现为恶心 ,呕吐 ,食欲不振 ,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所致的中毒性肝炎有显著疗效 ,且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钼靶X线表现与C-erbB-2癌基因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乳腺癌钼靶X线表现与c-erbB-2癌基因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165例乳腺癌患者X线征象中钙化、边缘浸润、病变密度、是否同时合并乳腺囊性增生症与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c-erbB-2基因的表达状态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65例乳腺癌患者中,有钙化者84例,占50.91%;80例有边缘浸润,占48.40%;病变区表现为高密度87例,占52.73%;乳腺癌同时合并乳腺囊性增生症85例,占51.52%。95例c-erbB-2基因表达阳性,占57.58%。结论: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c-erbB-2表达状态,X线表现为钙化、边缘浸润、病变区为高密度及乳腺癌同时合并乳腺囊性增生症的乳腺癌患者c-erbB-2基因表达阳性可能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骨巨细胞瘤CT征象分析(附42例报告)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的CT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1)骨巨细胞瘤骨质破坏有囊样膨胀性破坏和单纯溶骨性破坏两类,前者占多数;(2)病灶内多数无骨性分隔(40/42,95.2%);(3)多数病灶内可见骨嵴(63.2%);(4)44.7%的病例存在完整或不完整的硬化边;(5)骨内软组织密度多不均匀,其中5例(11.9%)出现液-液平面;(6)骨外软组织肿块多出现在骨壳断续或不完整的病例.结论CT可以加深对骨巨细胞瘤的认识,丰富其影像学征象,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CDFI)对布-加氏综合症(Budd-Chiari Syndrome)和门脉性肝硬化的鉴别诊断。方法 分别对48例布-加氏综合征(简称第一组)与56例门脉性肝硬化(简称第二组)患者的肝静脉、下腔静脉和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和肝脾声像图进行检测。结果 第一组:A:肝静脉近端变细,占63.8%(92/144),伴侧枝血管形成,其中7支管腔内有膜状物;B:下腔静脉上段变细占66.6%(32/48);C:门脉血流无异常改变;D:肝测值增大,无结节感;脾正常或轻度增大。第二组:A:肝静脉普遍变细,分支减少,占100%(168/168);B:门脉系统测值增粗,占100%(56/56);C:下腔静脉血流正常;D:肝缩小伴弥漫结节,脾脏肿大。结论 CDFI是布-加氏综合征和门脉性肝硬化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肠系膜占位性病变的CT定位诊断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评价CT扫描在原发性肠系膜占位性病变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3 5例经CT检查并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肠系膜占位性病变 ,分析其CT定位征象。结果 CT定位正确率 62 .9% ;阳性预测值 78.6%。有助于定位的征象包括 :(1)病灶与肠管关系密切 ,病灶周围有肠管绕行且绕行的肠管位置较恒定 ,而管腔内一般无充盈缺损征 ,本组 2 5例 ;(2 )腹膜后主要脏器受前方病灶压迫而变形、轴位旋转 ,本组 15例 ;(3 )病灶与腹膜后脏器之间及与腹壁之间存在脂肪间隙 ,本组 11例 ;(4 )病灶后缘压迫腹部大血管根部或病灶后缘有大血管包绕现象 ,本组 9例。病灶较大CT定位正确率较低。结论 CT扫描对原发性肠系膜占位性病变的定位诊断有重要价值。结合多种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6.
肝内胆管结石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的 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 6 5例肝内胆管结石的 CT征象进行分析 ,并与超声对照。结果 :(1) CT诊断肝内胆管结石的准确率达 98.5 % ;(2 )因结石的密度不同可分为四类 ,即高密度、软组织密度 ,低密度和混杂密度结石 ;(3)肝内胆管扩张以局限性囊、柱状扩张为特征 ;(4 ) CT可准确显示和诊断其合并症。结论 :CT是肝内胆管结石有效的诊断手段 ,其诊断准确性特别是对并发症的诊断优于 B超  相似文献   

17.
恶性脑膜瘤的CT、MRI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脑膜瘤的CT、MRI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诊断正确率,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几年来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脑膜瘤(35例)的CT、MRI资料。结果恶性脑膜瘤:(1)T2WI信号及密度不均29例(82.1%);(2)T1WI信号不均27例(77.1%);(3)边缘不规则21例(60%);(4)粗短的硬脑膜尾征19例(54.2%);(5)颅骨受侵8例(22.8%);(6)瘤内钙化14例(40%);(7)多发2例(占5.7%)。结论恶性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定性诊断需要综合分析,注意与良性脑膜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儿童脑性偏瘫的CT形态学改变。材料和方法:对72例临床诊断为脑性偏瘫的患儿进行CT检查,并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2例中,CT异常63例,CT阳性率为87.5%。CT表现可分成五种不同的类型:(1)脑发育畸形(11.1%),反映出生前大脑的发育障碍;(2)脑室周萎缩(38.9%),与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损害有关;(3)皮质或皮质下软化(22.2%);(4)混合型(15.3%);(5)正常(12.5%)。结论:CT表现及分类反映了不同脑发育阶段脑损害的病理特点,CT形态学研究对脑性偏瘫的病因学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病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病(NPSLE)的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临床证实的NPSLE患者颅脑MRI图像,根据其DWI行ADC图重建,测量病灶及正常脑组织的ADC值并进行对照.结果 21例NPSLE患者中颅脑MRI检查发现异常者20例,阳性率为95%.MRI异常表现包括:(1)DWI高信号14例,11例多发,3例单发;14例中4例合并脑萎缩;病灶部位皮层下白质较皮层多见;皮层DWI高信号病灶ADC值减低(t=2.513,P=0.019),白质DWI高信号病灶ADC值升高(t=2.877,P=0.007).(2)单纯脑萎缩2例.(3)脑白质稀疏2例.(4)软化灶2例,其中1例合并脑萎缩.(5)5例NPSLE行MRI增强检查,2例强化,表现为沿脑回分布的条状、小片状强化.结论 MRI在判断NPSLE脑部病变的有无、部位、进展及转归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巨大纵隔肿瘤的影像诊断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 :探讨巨大纵隔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标准及影像学检查的效能。方法 :从透视胸片、B超、CT及SPECT四个方面分析了 15例病例。结果 :(1)X线纵隔七分区法定位 10例定性正确。 (2 )CT对纵隔肿瘤和它与临近组织的关系显示最好。 (3)B超能清晰分辨实性和囊性肿瘤。 (4)SPECT可助于鉴别肿瘤的良恶性。结论 :巨大纵隔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标准为 (1)在侧位胸片上以 7分区法定位 ,肿瘤占据部位超过 1个分区以上。 (2 )肿瘤的平均直径在 6cm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