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CT表现.方法对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5例中共发现20个内膜异位囊肿.其主要征象(1)CT值由水样到新鲜血样不等;(2)外缘不规则,内缘光整,无壁结节;(3)囊内可见分隔;(4)主囊外小子囊为其特征性表现;(5)囊壁均匀中度强化.结论CT对诊断本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分析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CT表现 ,提高C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 5 7例77个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对其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囊肿大小 2~ 14cm ,平均 6.2cm× 5 .1cm ;囊肿边缘清楚 39个 ,边缘模糊 38个 ;薄壁囊肿 40个 ,厚壁囊肿 37个 ;单房囊肿 2 9个 ,双房囊肿 2 3个 ,多房囊肿 2 5个 ,分别占 37.7%、2 9.9%和 32 .5 % ;2 3个双房囊肿中 ,表现为葫芦型 15个 ,姐妹囊型 8个 ;2 5个多房囊肿中 ,表现为姐妹囊型 10个 ,外子囊型 9个 ,内子囊型 1个 ,混合型 5个 ;囊液密度 11~ 65HU ,平均 2 8.5HU ,6个囊肿内见新鲜出血 ;增强后囊肿壁呈轻中度强化 42个 ,明显强化 35个。术前CT诊断为囊肿 5 4个 ,囊腺瘤 13例 18个 ,恶性肿瘤 4例 5个 ,诊断正确率 71.4%。结论 CT能较大程度地显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形态学特征 ,熟悉和掌握这些形态学特征是提高诊断正确率、避免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到子宫体以外的部位而引起的疾病。子宫内膜可异位至全身任何部位,侵犯卵巢并在其内生长形成的囊肿称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EC)。OEC的临床主要表现为痛经、性交痛、慢性盆腔痛及不孕。一次性手术切除病灶是消除症状、恢复生育能力的最佳方法,但因术前病灶范围不明确,常发生术后病灶残留,从而导致不典型增生甚至恶变。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术前病灶范围的评估对OEC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MRI能够准确显示病灶部位、大小、形态、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是筛选或诊断OEC的最佳无创性检查方法。本文将围绕OEC的影像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MRI表现,提高MRI的诊断率方法: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1例28个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MRI和临床资料.结果:85.7%(24/28)囊肿边缘毛糙不清,与周围器官相连,17.8(5/28)个囊肿出现“卫星囊”征,在T2WI,46.4%(13/28)个囊肿内见下方等低信号,上方高信号的液-液平面,诊断准确率82.1%(23/28)。结论:部分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有较特征性的MRI表现,结合临床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低场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MRI和B超检查,全部病例手术病理证实。结果:24例32个卵巢病变共63个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单侧16例,双侧8例;21个卵巢为单发囊肿,11个卵巢为多发囊肿共42个囊肿,其中8个卵巢大囊肿周围伴有小囊肿,5个囊肿内有分隔;T1WI及T2WI均呈高信号23(36.5%)个囊肿,T1WI高信号而T2WI呈低信号19(30.2%)个囊肿,呈混杂信号17(27.0%)个囊肿,T1WI呈等或低信号而T2WI呈高信号4个囊肿;囊肿边缘光滑6个,边缘部分毛糙不清19个,边缘完全毛糙不清38个。低场MR术前诊断63个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60个与病理相符,3个病理诊断为囊腺瘤;B超术前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50个,未定性8个,未发现病变5个。结论:MRI和B超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诊断检出率100%(63/63)、95%(60/63),特异性95%(60/63)、79%(50/63),低场MR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诊断明显优于B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MRI表现与腹腔镜手术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MRI诊断的13例共22个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MRI表现,全部病例均经腹腔镜手术、病理证实。结果与腹腔镜手术及病理对照,全部22个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T1WI及T2WI均为均匀高信号6个,T1WI均匀高信号、T2WI等高混杂信号者15个,T1WI及T2WI均为混杂信号1个;5个大囊肿周围伴有小囊肿,呈"卫星囊";4个异位囊肿壁可见小破口并见高信号影向外突出。结论①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MRI信号特点、大囊肿周围伴小囊肿呈"卫星囊"、囊壁厚薄不均匀、周围粘连征象、盆腔内及卵巢表面子宫内膜异位结节征象等与腹腔镜手术结果有明显的相关性;②"囊壁缺口征"为本病的另一特征性征象。  相似文献   

7.
例1,40岁。4年前因子宫肌瘤在我院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术中探查双侧卵巢色泽大小正常,直肠窝、腹壁未见异常。术后患者无腹痛腹胀、无腰酸等不适,未复诊,3个月前单位体检发现左侧附件区包块,以盆腔包块收住院。入院妇检:外阴、阴道无异常,宫颈光滑,宫体缺如,左侧附件区触及一直径8cm大小包块,囊性感,边界不清,无压痛,活动欠佳,右侧附件未触及异常,直肠窝无触痛性结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异位支气管囊肿的CT及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异位支气管囊肿患者资料,讨论并复习其CT及MRI表现。结果椎管内8例,颈部3例,颅内3例,皮下组织2例,左侧肾上腺区、腹膜后及蝶窦内各1例。病变多为类圆形及椭圆形,偶有分叶,边界清楚,在CT像上呈较高密度影或囊性密度影,在MRI上呈长T1、长T2信号或双高信号,均无强化。异位支气管囊肿可继发感染并伴有先天畸形或肿瘤。结论异位支气管囊肿发病部位及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T及MRI有助于病变定位,明确病变性质,但要发现其支气管来源需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在电视腹腔镜下手术的方式及效果。结果:5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全部通过腹腔镜手术完成,其中单侧44例,双侧11例。术中同时电凝、烧灼腹膜等处的异位病灶,分离粘连,行通液术8例。手术时间25~90 min,平均49 min。术中出血5~100 mL,平均36.3 mL。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4例痛经者中有14例症状消失,4例明显缓解,总有效率75%。未生育者中有5例妊娠,妊娠率40%。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安全、疗效好、恢复快,术后联合用药,复发率低。对合并不孕者,可同时治疗,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11.
儿童胼胝体发育不全的CT诊断:附25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提出胼胝体发育不全的CT诊断要点。材料与方法:分析25例儿童胼胝体发育不全的临床及CT表现,并从组织胚胎学角度加以解释。结果:胼胝体发育不全的CT诊断要点为:(1)半球间裂异常靠近第三脑室前部(正常儿童半球间裂长度与第三脑室前部至半球间裂近端距离之比为0.34~3.14,当此值大于4时,则具有意义);(2)侧脑室前角平直、分离;(3)室间孔分离;(4)侧脑室体部平行或侧脑室体部脉络丛间夹角小于45°;(5)第三脑室扩大、上移;(6)枕角扩大。其中最重要的征象是第一条。结论:胼胝体发育不全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能够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局部溶栓的疗效与影响因素:附20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血管内局部溶栓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对20例血管阻塞性病变进行大剂量(4000IU/min)和短时间(平均3.1小时)血管内局部灌注溶栓。结果:阻塞血管完全或部分开通16例(80%),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作者强调将溶栓导管插入血栓内注射尿激酶,通过增加局部溶栓剂浓度以及溶栓剂与血栓间的接触面可提高再通率。此外,溶栓术后继续抗栓抗凝可增强疗效。血管内局部溶栓治疗血栓栓塞性病变安全而有效,其疗效与多种影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腺分裂的内窥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表现特点及其在胰腺炎病因学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对临床资料完整的14例胰腺分裂的ERCP、常规CT和B超(BUS)表现、血清淀粉酶活性和合并胰腺炎情况等作一分析。结果:(1)背侧和腹侧胰管长度分别为16.56±2.52cm和5.55±1.46cm。多数病例有背侧(10/14)和腹侧(8/14)胰管扩张及末端括约肌段缩窄(10/14)。背胰管内造影剂的排空多延迟(8/14)。(2)常规CT和BUS检查未见胰腺外形改变。(3)93%的病例合并急性或慢性胰腺炎。结论:(1)经小乳头插管行背胰管造影为诊断胰腺分裂的必要手段。(2)常规CT和BUS无确诊价值。(3)胰腺分裂患者易因小乳头缩窄使胰液排空受阻而引起胰腺炎。  相似文献   

14.
腹膜后原发肿瘤的CT诊断(附41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原发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评价CT对原发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意义。材料与方法:对41例证实的原发腹膜后肿瘤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材料进行了分析。肿瘤径线较大,相邻腹膜后血管移位,腹膜后器官受压向前移位,与相邻腹腔内器官间脂肪间隔完整,与相邻后腹壁或盆壁间界限不清为主要定位诊断表现。但原发部位不同而侧重不同。结果:34例CT初诊为原发腹膜后肿瘤,CT定位诊断正确22例。恶性肿瘤13/19例,良性肿瘤9/15例,CT良、恶性定性诊断正确。组织类型估计正确7/34例。CT定位诊断敏感性64.7%,正确性56.4%。结论:CT对原发腹膜后肿瘤定位诊断较为可靠,对其良恶性的判断有一定帮助,对病理类型的估计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阐述小儿股骨颈前倾角(FNA)的测量方法、原理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从1990年至1995年,用CT扫描机测量了9例患儿的股骨颈前倾角度数,年龄5~14岁。男2例,女7例。分别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髋内翻及臀筋膜挛缩病变,患儿均经过手术治疗。以另外6例一侧髋关节脱位患儿正常侧作为对照组。结果:术前测量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病侧前倾角,除2例二次手术,其测量结果在正常范围,其余4例患侧角度均增大,2例髋内翻患儿FNA度数小于正常值,而臀筋膜挛缩者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增大的前倾角容易引起股骨头脱位,使股骨头受髋臼覆盖的面积减小,股骨头受力发生改变,故纠正不正常的FNA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就目前的测量方法而言,CT测量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分辨率CT对诊断颞骨骨折的价值:附50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高分辨率CT诊断颞骨骨折的作用进行评价。材料和方法:对50例颞骨外伤,临床有耳出血、脑脊液漏、面神经麻痹或感觉性耳聋的患者均行高分辨率CT横断及冠状面扫描,1例同时行矢状面扫描。结果:发现乳突、鼓室部骨折40例,外耳道骨折8例,听骨脱位18例,面神经管骨折17例,骨迷路骨折6例,内耳道底骨折3例,累及前庭导水管及颈静脉孔各3例。结论:高分辨率CT能确定骨折部位,并显示软组织变化,如中耳出血及脑脊液漏。高分辨率CT可为诊断颞骨外伤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Tumoral calcinosis in children (report of 13 cas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X光片、CT、MR检查对三叉神经纤维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三叉神经纤维瘤病人的X光手片、CT、MR分析其影像学改变。结果:本病X光平片的特征表现为颅底骨质破坏或卵园孔扩大。本病的CT检查特征为,病变位于中颅凹,岩骨尖处病变呈园形或类园形,多有囊变、增强扫描病灶强化明显。可以同时发现颅底骨质破坏。本病的MR检查特征为长T1,长T2信号,其中T1为低信号,T2为高信号,其中信号不均匀,可以发现囊实性肿瘤。结论:三叉神经纤维瘤的病人经过X光平片、CT、MR检查可以在术前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外皮细胞瘤的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血管外皮细胞瘤于CT增强前及增强后动、静脉期和延迟期的影像表现。结果:13例肝血管外皮细胞瘤中直径<3.0cm者2例,CT平扫时呈低密度,增强后动脉期呈明显高密度,而静脉期和延迟期又变为等密度。直径为3.0-5.0cm者3例,CT平扫时表现为均匀的低密度,增强后自周边向中心逐渐强化,但强化部分不及血管瘤明显,也不呈斑样增强,延迟扫描病变呈等密度。直径>5.0cm者8例,CT平扫时均表现为密度不均匀,增强后动脉期的扫描均表现为环状或边缘性强化,但密度不均匀,延迟后中央仍可见坏死囊变的无强化区。结论:多期螺旋CT扫描有助于肝脏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但应注意与肝癌和肝血管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