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未致敏肾移植受者术前不做交叉配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96例未致敏肾移植受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术前淋巴细胞毒配型结果,并对75例未致敏肾移植受者PRA术前不做交叉配型,直接行肾移植术。结果96例未致敏肾移植受者术前交叉配型结果均为阴性,75例术前未做交叉配型的肾移植受者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或加速性排斥反应,手术同时或术后行回顾性交叉配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未致敏肾移植受者PRA无针对供者错配抗原特异性HLA抗体的受者移植术前可以不做交叉配型。  相似文献   

2.
PRA和HLA配型与移植肾功能延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的患者与PRA、HLA配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美国OneLambda公司单抗湿板进行供受者HLA-Ⅰ类分型;应用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进行HLA-Ⅱ类基因分型;通过补体依赖微量细胞毒性试验检测受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分析54例肾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的患者与PRA、HLA配型的关系。结果 54例肾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患者中,有45例PRA阳性,占83.3%。但仅有12例PRA值超过30%,其中9例术前、术后PRA值均阳性;3例术后阳性,但其抗体强度较弱。而另#b30例中,6例术前、术后阳性(3例为Ⅱ类抗体);24例PRA值均低于30%,且反应强度较弱。HLA-A、B、DR和DQ8个抗原的比较显示,0~4个抗原错配的占38.9%(21/54);5~8个抗原错配的占61.1%(33/54)。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患者中HLA-Ⅰ类和Ⅱ类抗原均无0错配,可见HLA抗原0错配在移植肾功能延迟患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结论 肾移植患者与供者HLA错配率高,PRA阳性患者所发生的移植肾功能延迟就相对高,良好的HLA配型和PRA阴性可降低移植肾功能延迟。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肾移植患者人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和群体反应性抗体(PRA)与移植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根据肾移植术前HLA配型结果,观察HLA配型和PRA对肾移植受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和移植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121例尸体肾移植受者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有15例,占12.40%;6例PRA阳性,占4.96%;2...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肾移植受者体内的HLA致敏状态以及抗供者特异性抗体在预测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提取供者的HLA特异抗原,用ELISA法检测受者血清中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SA),结合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结果及临床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肾移植前血清DSA阳性的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63.2%)远高于DSA阴性的受者(14.7%)(P〈0.01);术后DSA阳性的受者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也升高;DSA随着PRA水平的升高阳性率也增加(P〈0.01)。结论 抗供者特异性抗体对临床筛选供体、预测术后排斥反应及提高移植物的存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配型、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与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及近期生存的关系。方法:将心脏移植受者根据不同的HLA配型标准,按错配数分组;根据PRA检测阳性或阴性分组。统计各组术后3、6、12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并行生存分析。结果:HLA配型不同错配数组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及生存曲线无显著差异;PRA阳性和阴性组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及生存曲线也无显著差异。结论:就我国目前国情而言,心脏移植术前不进行常规HLA配型也是可行的,PRA阳性者通过适当的干预治疗也可获得安全的移植。  相似文献   

6.
肾移植后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肾移植受者的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IgG抗体水平及其对肾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应用莱姆德抗原板和混合抗原板通过微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85例患者的抗HLA特异性IgG 抗体。结果:685例肾移植受者中HLA-IgG抗体阳性者占12%,致敏受者移植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为50%,明显高于HLA-IgG抗体阴性受者(P<0.01),而移植物存活率则显著低于HLA-IgG抗体阴性受者(P<0.01),移植后HLA-IgG抗体水平升高组,其排斥发生率和移植物丢失率分别为82%和77%,均显著高于HLA-IgG抗体无变化组(P<0.01),而排斥逆转率则显著低于后者(P<0.01)。结论:HLA-IgG抗体是预测受者HLA免疫致敏的一个敏感指标;动态监测HLA-IgG抗体水平的变化对临床筛选合适供者,减少排斥反应,提高移植物存活率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致敏受者经严格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配型和交叉反应组(cross reactive groups,CREG)配型后行肾移植的效果,寻找提高致敏受者肾移植成功率的措施.方法对82例致敏受者按照美国联合器官调配网络(unitednetwork for organ sharing,UNOS)制定的CREG配型原则进行供、受者配型筛选,按常规方法进行肾移植及预防排斥反应,酌情使用血浆置换和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结果移植成功率为90%(74/82),病死率为1%(1/82),超急性排斥、加速排斥和急性排斥反应及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分别为3例、5例和23例(28%)及17例(21%).成功病例术后随访12个月~58个月,未再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按HLA配型原则,供、受者0~1、2位点错配分别为8例(10%)、20例(24%),少于CREG配型的相应位点错配38例(46%)、26例(32%),均为P<0.05而3~4位点错配则HLA配型高于CREG配型,分别为54例(69%)、26例(32%),P<0.05.中、重度致敏受者术后超急性排斥和加速排斥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致敏受者组及HLA Ⅰ类抗体阳性受者,术后急性排斥发生率亦明显高于HLAⅡ类抗体阳性受者组(P<0.05).结论严格按照HLA配型及CREG配型进行供、受者筛选,酌情应用血浆置换和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提高肾移植成功率有重要意义,但对重度致敏的受者行肾移植时需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致敏受者经HLA-氨基酸残基配型(Res 配型)后行肾移植的效果。方法:对13例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较高的患者按照美国 UCLA组织配型中心所确定的中国汉族人Res 配型标准进行供、受者筛选,以常规方法进行肾移植,术前未行血浆置换。结果:13例患者, 无1例发生超急排斥反应;9例术后5天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3例术后1月内各出现一次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23.1%),1例经M.P., 2例经OKT3治疗后逆转;1例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经血液透析过渡后,于术后3周肾功能逐渐正常。按Res配型原则,供、受者0、1、2和3个位点错配分别为1例(7.7%)、3例(23.1%)、7例(53.8%)和2例(15.4%),明显高于传统HLA六抗原配型结果。结论: Res配型可以显著提高供受者相配率,对缩短等肾时间,减少移植肾的排斥反应,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相关研究表明,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效果优于尸体供肾移植,但不同亲属活体.肾移植效果是否有差异的相关研究较少.文章旨在揭示不同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疗效以及供者选择、配型结果与移植疗效的关系.方法:供者中男36名,女58名,年龄(42.6±8.8)岁.受者中男72例,女22例,年龄(33.9±8.7)岁.血缘亲属供.肾88例,其中父母供给子女35例,兄弟姐妹间供肾53例,非血缘亲属(妻子给丈夫)供肾6例.供、受者HLA全相合者18例,1个抗原错配者2例,2个抗原错配者5例,3个抗原错配者56例,4个抗原错配者2例,5个抗原错配者1例,HLA完全错配者10例.供、受者ABO血型相同者85例,相容者9例.受者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查均为阴性,供、受者术前淋巴细胞毒交叉试验均小于10%.结果:所有供者术后恢复良好.6例夫妻间供肾中,1例移植后第3天发生加速排斥反应,HLA配型为完全错配,经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后逆转但发生肾功能恢复延迟,于术后第5周恢复正常.8例于移植后7~90 d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其中4例为父母供给子女供肾,HLA配型均为3个抗原错配;3例为兄弟姐妹间供肾,HLA配型1例为全相合,1例为2个抗原错配,1例为3个抗原错配;1例为夫妻间供肾,完全错配.7例经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逆转,1例经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后逆转.移植后随访6个月~10年,所有供者肾功能正常;94例受者中,死亡2例,1例移植后2年死于呼吸衰竭,1例移植后7年死于心力衰竭;2例发生慢性移植肾肾病.结论: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组织配型好,排斥反应发生少,移植肾长期存活率高,其中以血缘亲属供肾移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HLA特异性抗体检测及交叉反应组配型(CREGs)在高致敏受者肾移植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传统HLA配型以及淋巴毒试验的基础上,对21例高致敏受者(PRA>40%)进行严格的HLA特异性抗体分析以及交叉反应组配型分析.在有限肾源的情况下,优化供受者组合,手术方式为经典髂窝移植.结果21例高致敏受者中无一例出现超急性排斥反应(HAR),2例出现急性排斥反应(AR),4例出现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经治疗均在1个月内恢复,随访至今仅1例死于肺部感染,与同期40例对照组(PRA阴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传统HLA配型的基础上进行严格HLA特异性抗体分析及CREGs配型,为临床发现潜在供者,提高肾移植成功率提供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背景:国内外有关预防高致敏受者肾移植后发生超急性、急性排斥反应提高人肾存活率取得满意效果,然而临床对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阴性既往致敏受者肾移植后发生再次免疫应答研究则罕见报道。目的: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的既往致敏受者肾移植后早期发生严重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机制,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1例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术后早期发生严重急性体液性排斥的首次肾移植患者,动态分析移植后14d内反映急性体液性排斥的相关指标,包括IgG型抗HLA抗体,病理苏木精-伊红染色、C4d及细胞表面分子原位检测。结果与结论:21例患者既往均有输血或妊娠史;18例患者移植后第7天抗HLAⅠ类IgG抗体阳性率〉80%,11例于移植后第7天抗HLAⅡ类IgG抗体〉80%;5例女性患者于移植后第5~8天发生移植肾破裂,抗HLAⅠ类和Ⅱ类IgG抗体均〉96%;21例受者均检出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SA),13例(61.90%)供、受者存在HLA-A2和HLA-A11的错配并产生对应DSA,包括5例移植肾破裂受者;病理组织形态学均有不同程度急性损伤,免疫组化可见管周毛细血管区(PTC)C4d沉积,原位染色CD34(+)、CD68(+)、CD4(+)。提示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监测不能完全反映受者的预致敏状态;移植后早期监测群体反应性抗体可预测和诊断既往致敏受者急性体液性排斥的发生;C4d、CD68(+)作为其的辅助诊断指标,可提高诊出率;HLA-A2和HLA-A11在既往致敏受者是高危致敏基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再次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和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再次肾移植手术患者HLA供受者分型和PRA水平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60例患者中HLA-1~6个抗原错配的患者分别为3例、16例、19例、12例、9例和1例;PRA阳性患者分别为2例、3例、7例、1例、3例和0例.肾功能下降或丧失患者分别为2例、5例、6例、1例、4例和0例.抗体阳性与抗体阴性患者比较,肾功能下降或丧失的比率具有显著性差异(χ2=30.72,P〈0.001).HLA配型与肾功能下降或丧失无显著性差异(χ2=0.19,P〉0.5).结论 再次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与PRA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背景:群体反应性抗体可介导超急性排斥反应,导致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致敏患者肾移植成功率和移植物存活率均低于非致敏患者.目的:根据人类白细胞抗原交叉反应组配型标准为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致敏肾移植患者选配合适供者,观察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发生率及移植肾存活情况.设计:病例观察.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对象:选择1997-01/2003-12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器官移植科施行肾移植136例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的致敏受者,男41例,女95例,年龄(45±9)岁.初次肾移植115例,2次移植18例,3次移植2例,4次移植1例.所有受试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实验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LAT莱姆德抗原板和LAT-Mix混合抗原板购自美国One Lambda公司.SMT72R抗人类白细胞抗原-1类单克隆抗体湿板和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DNA分型试剂购自美国One Lambda公司.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动态监测患者手术前后IgG型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水平及其特异性.应用抗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单克隆抗体湿板进行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抗原分型,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法进行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基因分型,根据美国器官共享网制定的人类白细胞抗原交叉反应组配型标准和Ⅱ类抗原可接受性错配原则进行供、受者选配.评估抗原交叉反应组配型原则下患者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及移植肾1,3,5年存活率进行评价.主要观察指标:①致敏患者手术前后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水甲及特异性.②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组织配型.③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及移植肾存活率.结果:纳入136例PRA阳性致敏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者.①致敏患者中104例存在抗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IgG抗体,76例存在抗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IgG抗体,44例同时存在抗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和Ⅱ类IgG抗体.②按照传统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标准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0,1,2,3,4个抗原错配者分别为7,26,47,39和17例;按照人类白细胞抗原交叉反应组配型标准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抗原0,1,2,3,4个抗原错配者分别为31,53,36,16和0例.③按人类白细胞抗原交叉反应组配型原则,人类白细胞抗原无错配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2个和3个抗原错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类白细胞抗原无错配者移植肾1,3,5年存活率高于2个和3个抗原错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人类白细胞抗原交叉反应组配型标准能提高肾移植供受者的相配率.②良好的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可降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背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是影响肾移植效果的重要因素,其抗体检测有助于筛查术前致敏者.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联合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监测在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中的应用价值.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病例回顾性分析,于2004-02/2007-09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对象:选择同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亲属活体供肾者、首次肾移植者66例,供者男27例,女39例,年龄19~66岁;受者男50例,女16例.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拟行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A,B,DR抗原分型,采用补体依赖微量细胞毒性试验于术前行交叉配型.采用甲泼尼龙联合抗CD25单克隆抗体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于术中和术后早期作免疫诱导治疗,采用以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为主联合吗替麦考酚酯和泼尼松的三联方案作维持性免疫抑制治疗.主要观察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筛查和监测受体的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肾移植效果及不同免疫抑制方案患者急性排斥情况.结果:66例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中,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A,B,DR配型错配数分别为0~3个60例,4~6个6例.在0~3错配数受体中,术后3例(5%)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4例(7%)发生急性排斥.在4~6错配数受体中,术后1例(17%)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2例(33%)急性排斥.人类白细胞抗原0~3错配数和4~6错配数两组比较,其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和急性排斥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对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和急性排斥发生率无显著影响(P>0.05).所有急性排斥患者经甲泼尼龙和/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等治疗后逆转.对3例术前预致敏受者术后定期监测群体反应性抗体变化:1例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无明显变化,移植肾功能顺利恢复;2例术前经血浆置换后转阴或自然转阴,术后发生急性排斥,经甲泼尼龙、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等治疗后逆转.结论:亲属活体供肾组织配型中,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等相关.术前组织配型及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动态监测对于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特别是预致敏受者很重要.  相似文献   

15.
贾保祥  马威然  田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7):2060-2061,2064
目的 研究再次肾移植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与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关系.方法 选择行再次肾移植手术的患者30例检测PRA.PRA检测采用ELISA法筛选HLA-Ⅰ类、Ⅱ类混合抗原板和鉴定板.结果 根据肾移植手术时间分为3组:移植肾存活8年以上组患者3例,HLA错配2个抗原者1例,错配4个抗原者2例,无PRA生成;移植肾存活5年以上组患者10例,HLA错配4个抗原者6例和错配2个抗原者3例,肾功能正常,PRA阴性,错配3个抗原者1例,PRA阳性;移植肾存活3年以上组患者17例,HLA错配1个抗原和2个抗原者各1例,PRA阳性,HLA错配3个抗原者3例,其中1例PRA阳性,HLA错配4个抗原者7例,1例术前和术后均有抗Ⅱ类抗体,4例PRA阴性,2例PRA阳性,HLA错配5个抗原者5例,4例PRA阴性,1例PRA阳性.结论 HLA配型是维系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而HLA抗体对移植肾长期存活和移植肾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肾移植术后患者抗HLA抗体与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前已行移植肾手术的652例肾移植患者,于2009年10月-2010年4月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而后每年连续观察肾功能.结果 652例肾移植患者中,抗HLA抗体阳性患者81例,占12.42%(81/652),移植肾功能下降或丧失患者71例,占87.65%(71/81).PRA阴性患者571例,占87.58%(571/652),移植肾功能下降患者44例,占7.71%(44/571).PRA阳性与阴性对肾移植患者移植肾功能的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χ^2 =306.64,P<0.001).结论 抗HLA抗体可能是引起移植肾慢性失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监测肾侈植术后急性排斥受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表面CD95定量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采集肾移植受者不同时间段的抗凝静脉血与相应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反应,用双色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T淋巴细胞表面CD95的表达量,同时分析健康对照组CD95的定量表达。结果健康成人T淋巴细胞表面CD95的表达量为(6226.5±2162.3)分子/细咆,无性别及年龄差异(P〉0.05);肾移植术后稳定组受者CD95的表达量为(7323.4±1769.8)分子/细胞,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移植受者在术后出现急性排斥时CD9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23107.4±10517.7)分子/细胞],免疫冲击治疗后呈下降趋势.至治疗2个月后CD95的表达水平与稳定组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95参与了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过程,其表达水平可作为肾移植术后受者急性排斥反应的辅助诊断指标,且在评估治疗效果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背景:很多方法可降低群体反应抗体致敏患者的群体反应抗体水平,其中血浆置换或免疫吸附法脱敏法是比较常用的,但这些方法副作用较多。目的:拟观察肾移植前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对肾移植患者血清群体反应抗体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以2003-01/2006-1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移植中心的57例等待肾移植的群体反应抗体致敏患者为对象的前后对照,病例分析。对象:群体反应抗体致敏患者57例,年龄21~65岁,群体反应抗体值平均(46.7±29.5)%。方法:所有患者在接受肾移植前以5g/d剂量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间隔1周。在给予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前和疗程结束立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方法各检测1次血清群体反应抗体水平。主要观察指标:血清群体反应抗体水平。结果:应用免疫球蛋白后群体反应抗体降为非致敏84%(48/57),完全未降5%(3/57),部分下降11%(6/57)。用药后群体反应抗体下降0~61%,平均(38.4±16.3)%。57例患者肾脏移植前淋巴细胞毒试验<10%,均未出现超急性排斥反应。结论: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预治疗是理想的降低肾移植致敏性的方法,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9.
致敏患者的PRA水平对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致敏肾移植患者术前群体反应扩体(PRA)水平与移植后早期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usA)对321例患者检测肾移植术前PRA;单克隆抗体干板进行供受者HIA-Ⅰ类抗原分型;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Micro-ssp)进行HLA-Ⅱ类基因分型。结果 PI认阴性组的早期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致敏组;配型组的早期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未配型组。结论 PRA是影响移植后发生早期排斥反应的重要因素,降低PRA水平,并选择良好的配型供肾,能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