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80例慢性子宫内膜炎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丽娟 《中外医疗》2009,28(18):191-191
子宫内膜炎是妇女比较常见的炎症,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过程,本文是对我院四年来治疗80例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病因,根据其临床表现和检查进行诊断和治疗.急性子宫内膜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生素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促进子宫收缩和其他;慢性子宫内膜炎包括去除病因,口服抗生素,口服己烯雌酚,中成药和中药灌肠加理疗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与探析98例慢性子宫内膜炎临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98例慢性子宫内膜炎者且给予综合性治疗措施(抗感染治疗+人工周期配合阴道冲洗给药法),同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所得数据记录、整理、分析。结果:98例慢性子宫内膜炎者临床治疗痊愈率达89.90%、总有效达100.00%。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综合性的临床治疗措施能显著促进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康复、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与进一步探析。  相似文献   

4.
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炎治疗的新方法.方法 子宫内膜炎确诊后,给予抗炎+人工周期治疗,在用药前首先明确病原体,做分泌物的培养+药敏试验,对症抗炎治疗,同步配合阴道冲洗上药等治疗2-3个周期:与同期采用传统治疗子宫内膜炎的方法(单纯用抗炎治疗子宫内膜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抗炎十人工周期配合阴道冲洗上药等联合治疗子宫内膜炎100%好转,治愈率达90%以上;采用传统治疗子宫内膜炎的方法70%好转,治愈率仅50%左右,而且近30%无效.结论 对子宫内膜炎采用抗炎+人工周期配合阴道冲洗上药等联合治疗子宫内膜炎效果明显好于采用传统治疗子宫内膜炎的方法,因此采用抗炎+人工周期配合阴道冲洗上药等联合治疗子宫内膜炎是治疗子宫内膜炎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择时口服解毒化瘀除湿汤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近两年来试用月经来潮第 1天服用解毒化瘀除湿汤 ,治疗观察慢性子宫内膜炎 40例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诊断依据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及《新编妇产科临床手册》。①多发生于宫腔手术、流产及产后。②白带增多和 (或 )月经过多及小腹隐痛 ,或月经周期不规则 ,流血时间延长 ,白带为稀薄黄色、腥臭 ,有时为血性白带。③妇科检查可无异常或仅有轻度子宫压痛。④病理检查可见子宫内膜间质内有大量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 6 0例均为门诊病人 ,随机分组。治疗组 40例 ,年龄 2 6~ 46岁 ;病程 3个月余~ 1年余。 32例月经周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炎治疗的新方法方法子宫内膜炎确诊后,给予抗炎+人工周期治疗.结论 对子宫内膜炎采用抗炎+人工周期配合阴道冲洗上药等联合治疗子宫内膜炎效果明显好于采用传统治疗子宫内膜炎的方法,因此采用抗炎+人工周期配合阴道冲洗上药等联合治疗子宫内膜炎是治疗子宫内膜炎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孙某,65岁,已婚,农民,因发热伴腹痛10天,以“急性腹膜炎”于1990年3月29日收入外科。3个月前曾有白带多,下腹部不适,1个月前下腹部钝痛伴不规则发热。10天前体温高达39℃,腹痛拒按,近5天来症状加重,疼痛波及全腹,既往身体健康,绝经15年,孕4产4,末次生产17年前。  相似文献   

8.
9.
六桃承方治疗子宫内膜炎2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门诊应用六神丸配伍桃仁承气汤加减,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26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炎的疗效。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子宫内膜炎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清热解毒、化瘀止痛、温经散寒及抗生素对症处理。结果发挥中医中药的特色进行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求因治本,西药对症处理,疗效较好。讨论子宫内膜炎单用西药治疗疗程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发挥中医的特色,以加强对病变局部的治疗作用.使之收到更快捷更彻底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总结子宫内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抗感染加人工配合阴道冲洗上药等方法来治疗。结果:所选的90例患者使用本研究所用方法后,有92%治愈,有8%明显好转;而通过传统方法治疗的90例患者,仅有60%的患者治愈,15%好转,还有25%的患者病情无变化。结论:通过抗感染加人工配合阴道冲洗上药的方法,对于治疗子宫内膜炎具有较明显的效果,治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抗生素联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就诊子宫内膜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口服抗生素等传统疗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妇科千金胶囊,疗程为6周,治疗结束后,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0.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抗生素联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子宫内膜炎,显著改善患者症状,疗效确切,具有广阔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疗效.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子宫内膜炎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采用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中药灌肠结合抗生素对症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液、酚磺乙胺注射液治疗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为77.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西药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西药组.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西药治疗,收到更好更彻底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择时口服金鸡片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戚刚 《中国全科医学》2003,6(2):157-157
慢性子宫内膜炎 ,属中医“月经不调”、“带下病”范畴[1] ,中西药治疗难以根治。作者近两年来试用月经来潮第 1天服用金鸡片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 80例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诊断依据 :( 1)多发生于宫腔手术、流产及产后 ;( 2 )白带增多和 (或 )月经过多及小腹隐痛 ,或月经周期不规则、流血时间延长 ,白带为稀薄黄色、腥臭 ,有时为血性白带 ;( 3 )妇科检查可无异常或仅有轻度子宫压痛 ;( 4)病理检查可见子宫内膜间质内有大量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2 ,3] 。1 2 一般资料 :12 0例均为门诊患者 ,随机分组。治疗组 80例 ,年龄 2 …  相似文献   

15.
16.
内异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慢性子宫内膜炎(CE)治疗中,黄藤素胶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接诊CE患者5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27例,分别给予雌孕激素联合抗生素治疗和黄藤素胶囊口服治疗,观测两组14d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1.11%,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3.70%,(P<0.05).结论:在CE治疗过程中,黄藤素胶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炎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积累临床诊疗经验。方法:将2003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确诊的子宫内膜炎患者随机抽取180例分成两组,对照组90例采用传统单纯抗炎治疗,观察组9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人工周期联合治疗,2-3个疗程后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疗程结束后,对照组痊愈31例,好转33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为71.11%;观察组90例患者均出现好转,85例痊愈,5例好转,痊愈率达94.44%,总有效率100%。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炎+人工周期联合治疗子宫内膜炎疗效显著,优于传统单纯抗炎治疗,值得l晦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子宫内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选取2009年收治的急性子宫内膜炎60例,结果通过对急性子宫内膜炎的临床表现,讨论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结论对常见妇科疾病的治疗和预防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安宫黄体酮联合抗生素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07年3月~2010年5月子宫内膜炎患者14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5例,年龄18~48岁,平均30岁;病程1~10个月.治疗组在月经期应用二联抗生素静滴连续5天,周期性口服孕激素1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后复查.对照组72例,年龄28~46岁,平均(30.2±6)岁,病程2~8月.月经期单纯应用抗生素经期治疗,一次月经为一个疗程,每3个疗程复查.2组随访时间为3~6个月,观察子宫内膜炎治愈情况.结果 治疗组75例中治愈43例,显效20例,有效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0.66%.对照组72例中治愈10例,显效17例,有效25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77.66%,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安宫黄体酮联合抗生素治疗子宫内膜炎清理有炎症的子宫内膜而不用宫腔操作,同时消炎治疗使子宫内膜彻底换新,从而达到治疗子宫内膜炎的目的 ,方便易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