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产后子宫复旧不全是产褥期较常见的一种疾病 ,属于中医产后“恶露不绝”的范畴 ,本文选择 1994年~1998年我院妇科门诊 88例产后子宫复旧不全患者(经B超检查宫腔内无残留胎盘者 ) ,其中 56例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效果满意。1 资料与方法1.1 分组 :88例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56例 ,年龄 2 1~ 4 6岁 ,平均 2 6 3岁 ,初产妇 2 6例 ,经产妇 30例 ,其中剖宫产后9例。病程 2 1~ 51天 ,平均病程 32 9天。西医治疗组 32例 ,年龄 2 1~ 38岁 ,平均年龄 2 6 9岁 ,初产妇16例 ,经产妇 16例 ,其中剖宫产后 5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天花粉蛋白在难治性胎盘残留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年来我院难治性胎盘残留22例,其中晚孕阴道产后16例,中孕引产后2例,剖宫产术4例,阴道产均做过1~2次清宫术。术后第2~5天行天花粉蛋白2.4mg宫旁注射术,观察宫腔内残留物开始排出时间、完全排出时间、B超复查及随访情况。结果:22例患者均在注药后第1~5天完全排出残留物。结论:天花粉蛋白对难治性胎盘残留的治疗是安全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王定玉  付晓冬 《四川医学》1999,20(5):466-467
为探讨晚期产后出血(LPH)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现将我院1993年1月至1998年12月间收治的52例LPH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以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阴道大出血为晚期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1993年1月至1998年12月我院共收治LPH52例,其中27例在院外生产,25例在我院生产,同期我院住院分娩6084例,我院LPH发生率为0.4%。年龄21~28岁,经产妇5例,初产妇47例,有人工流产术史33例。1.2 分娩方式及出血原因:阴道分娩46例,其中:胎盘胎膜残留30例…  相似文献   

4.
胎盘胎膜残留是中期引产中常见的并发症。过去往往采用钳刮或给予催产素肌注后再行刮宫术[1] 。这样往往导致产后出血较多或残留物不能完全排出而致产后感染 ,直接影响产妇的产后恢复。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采取了宫腔徒手搔剥术剥离残留的胎盘胎膜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1月在我院孕 14~ 32周引产的产妇共 2 92例 ,其中初产妇为 181例 ,经产妇为111例。胎盘或胎膜残留者共 173例 ,占 5 9 2 % ,采用剥离术 16 1例 ,占 93 0 % ,钳刮者 11例 ,占 6 3%。1 2 方法 :胎盘娩出否 ,常规检查胎盘胎…  相似文献   

5.
我院1991年1月 ̄1995年12月住院产妇4590例,产后出血92例,占2.01%。其中宫缩和68例,占73.91%;胎盘滞留16例,占17.39%;软产道裂伤8例,占8.70%。92例病人经加强宫缩、清除宫腔内残留物、裂伤缝扎,出血停止。其中10例宫缩极差病人,经阴道塞卡前列甲酯(PG05)1枚,5 ̄10分钟起效。92例均抢救成功,无1例死亡。产后阴道塞PG05可预防产后出血,值得临床上推广应  相似文献   

6.
产科子宫切除是妇产科急症之一。其病情急骤,并且极易危及患者生命。我院1988~1997年,共分娩8016例,产科子宫切除13例,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3例患者中足月产6例,孕37+2~41周。均为剖宫产。其中经产妇4例,初产妇2例。4例经产妇中,2例为前置胎盘,胎盘植入,2例为晚期产后大出血。初产妇1例因术中羊水栓塞、DIC而行子宫切除,另1例则因前置胎盘、胎盘植入手术。3例因胎盘因素行手术者均有2次以上人工流产史。13例中有3例为早产。其一,孕34周G1P0双胎并发妊高征,因产后宫缩乏力…  相似文献   

7.
我院1538例正常阴道分娩产妇共发生产后尿潴留65例,发生率为4.24%。1538例正常阴道分娩产妇中,初产妇为1201例,产后尿潴留发生率为5%,经产妇为337例,其发生率为1.48%,经统计学处理,两者有显著性差异。作者采用产程计值分析的方法对产后尿潴留的病因作了探讨。在初产妇中,产后尿潴留组与对照组的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可能和产程时间长有关。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93年开始用生化汤治疗中期引产后胎膜残留30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情况:年龄最大46岁,最小18岁,平均25.9岁。孕龄12~26周,孕次l~6次,平均28次。1.2方法:常规用利凡诺尔羊膜腔内注射诱发官缩,待胎儿娩出后检查胎盘完整,仅胎膜残留日.出血不多者,口服生化汤(浙江产)30毫升,1日3次,连续3天,3天后行B型超声波检查。1.3疗效评价:治愈:阴道出血少或无,B超检查子宫复旧良好,宫内无胎膜残留回声。有效:阴道出血少,B超检查宫腔内有少量胎膜残留回声,且与宫壁分离,其位置在子宫下段或…  相似文献   

9.
不典型胎盘早剥8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鑫炎  周云贞 《浙江医学》2002,24(7):411-412
胎盘早剥是产科的急重症之一。对于无明显腹痛、板样腹和子宫压痛不典型的胎盘早剥极易漏诊或误诊 ,从而引起产后大出血、DIC等严重并发症。本文对1994年1月至2001年12月间我院83例不典型胎盘早剥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不典型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 ,以期及时诊断和处理。1.1一般资料83例患者年龄20~38岁 ,平均(28.2±2.4)岁 ;孕20~42周,平均 (36.3±2.7)周 ;初产妇51例 ,经产妇32例。经阴道分娩35例 ,剖宫产48例 ,阴道分娩率42.2 %。胎盘剥离面积>1/3者4例 ,<1/3者7…  相似文献   

10.
比较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然晚期产后出血35例中的影响,其中阴道分娩26例,发生率为0.39%,至晚期出血时间为2~49天,平均14.5天,剖宫产9例,发生率为0.62%,至晚期出血时间为10~50天,平均31天,两者发生率比较差异我显著性(P〉0.05)。对照前14年剖宫产后晚期出血占晚期产后出血总数的11.1%,而后4年达41.2%,使用缩宫素及抗生素后行剖宫术有效,子宫切口裂开者进行了宫次全切除,  相似文献   

11.
产后出血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俏苗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2):1619-1620,1623
目的:探讨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病因及处理。结果:产后出血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87.50%)、胎盘胎膜残留(7.50%)、组织裂伤(5.00%),且多发生在24h内。结论:重点在产时、产后24h内加强监测,及时有效预防宫缩乏力是减少出血的根本。产前进行有关分娩知识的教育,产生过程中对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治疗上积极促进宫缩为主,同时抗休克治疗,清宫及缝合伤口止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处理方法、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妊娠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TP)25例(41.7%);其次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20例(33.3%)。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率为72.7%,地塞米松+丙种球蛋白全部治疗有效,血小板输注有效率达75%。3种方法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41例行剖宫产,19例阴道分娩。4例出现产后出血,均存在宫缩乏力,Spearman相关分析剖宫产病例的产后出血与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之间存在负相关(r=-0.376,P=0.015)。新生儿4例出现血小板减少,其母亲均为ITP,2例有脾切除史的新生儿血小板均<10×109L-1,1例新生儿出现消化道出血及颅内出血。结论妊娠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以ITP及GT为主。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和血小板制剂是治疗的有效手段。治疗后血小板<50×109L-1或有产科指征行剖宫产,应有良好的宫缩来预防产后出血。治疗对剖宫产术中出血有一定的预防作用。ITP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应监测血小板。对于有脾切除史的孕妇应充分告知发生严重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风险及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方法:对4816例分娩的初产妇,采用弯盘、量杯收集测量产后2小时内及术中出血量。结果:产后出血的平均发生率为8.0%(385/4816)。其中阴道分娩发生出血213例,剖宫产分娩发生出血172例。结果造成出血的第一位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第二位原因是胎盘因素;第三位原因是软产道撕裂和血管损伤。其次是剖宫产指征不严格,使剖宫产率(21.5%)增高。结论:认真处理产程的每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方法对60例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在60例分娩方式中,剖宫产是引起产后出血的最大诱因,本组共35例(58.3%),其次是在家中分娩后胎盘未娩出而引起的出血,本组共15例(25.0%)。60例出血原因为:宫缩乏力45例(75.0%),胎盘因素11例(18.3%),软产道损伤4例(6.7%)。 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强调入院分娩,做好产妇分娩时的每一个环节,对于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适应症、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的适应症、手术方法及其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5年12月间所行剖宫产810例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率为同期分娩总例数1329例(601),其中社会因素418例(52%);符合或基本符合手术指征者392例(48%),其中妊娠高血压62例(7%),胎儿宫内窘迫52例(6%),臀位46例(5%),妊娠期胆汁瘀积症(ICP)38例(4%),前置胎盘23例(2%);并发症包括产后出血19例;新生儿重度窒息16例;死亡4例;切口感染6例;液化延迟愈合16例。结论社会因素占剖宫产指征的首位,且呈不断上升趋势;而胎儿窘迫、胎位不正、妊娠期胆汁瘀积、前置胎盘、胎膜早破、瘢痕子宫等病理因素却降于次要位置,且指征有所放宽;椎管内硬膜外阻滞麻醉、经腹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方法满意;正确选择适应症、麻醉及术式可有效减少和预防胎儿窒息和胎儿娩出困难;按摩子宫、注射宫缩剂、宫腔纱布填塞,结扎子宫动脉,必要时果断切除子宫可避免因失血过多贻误抢救时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产科于2011年8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176例,根据其产后出血量分为观察组(n=44,出血量>500 ml)和对照组(n=132,出血量≤500 ml),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体质量、产次、流产次数、孕周、剖宫产史、前置胎盘类型、胎盘粘连或胎盘植入、胎盘附着部位、妊娠期合并症,并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流产或宫腔操作次数、剖宫产史、前置胎盘类型、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附着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在年龄、文化程度、体质量、产次、孕周、妊娠期合并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流产或宫腔操作次数多、有剖宫产史、完全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等均为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流产或宫腔操作次数多、有剖宫产史、完全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等均为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产妇进行详细的产前检查,以早期发现、积极处理,降低不良后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马冬惠  古玉棉 《海南医学》2014,(11):1665-1667
目的探讨自制水囊宫腔压迫治疗未临产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未临产(宫口开0-3 cm)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出血病例52例,将自制水囊送入宫底部,注入37℃-40℃生理盐水至宫腔不出血为止,24 h后取出,分析操作时间、显效时间、填塞物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术后12 h出血量、取出过程出血量、取出后24 h出血量和取出后48 h出血量和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自制水囊压迫宫腔止血法均能有效的止血,留置时间15-18 h,取出水囊后宫缩恢复良好,阴道流血量较少;24 h-10 d内,每日测体温4次,有9例体温达38℃-38.5℃,经常规给予抗生素后体温恢复正常。结论自制水囊压迫治疗未临产剖宫产术中、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尤其对剖宫产术后宫口未开或宫口开0-3 cm术中未放置宫腔纱条又没得到有效救治时,均能有效防治产后出血,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2):79-82
目的 探讨试管婴儿双胎与单胎妊娠的母婴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 年1 月至2019年12 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试管婴儿病例620 例,其中双胎妊娠195 例作为研究组,单胎妊娠病例425 例作为对照组,对其分娩前及分娩后临床资料及数据等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住院天数(12.77±2.96)d、妊娠高血压疾病(19.00%)、早产(60.00%)、低出生体重儿(28.20%)均高于对照组的(9.92±1.26)d、11.30%、15.80%、5.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剖宫产分娩率(99.00%),产后出血例数(25.60%),宫腔球囊填塞止血例数(29.20%)均高于对照组的66.60%,17.60%,1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的高龄妊娠例数(20.50%)和胎膜早破例数(12.30%)均低于对照组的29.90%、16.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试管妊娠双胎与单胎相比,其母婴并发症及合并症明显多于单胎,故对于不孕不育的患者在移植过程中,对于胚胎移植数目需严格按照指南进行,加强产前检查,监测孕期胎儿体重情况,积极处理,避免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米建锋 《吉林医学》2013,(34):7114-7115
目的:通过PHENIXU4检查,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42 d女性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产科门诊产后42 d随访患者1 599例,其中阴道分娩组963例,剖宫产组636例,对全部患者行PHENIXU4检查,观察盆底肌力情况。结果:阴道分娩组963例患者中,盆底肌力≤Ⅲ级的752例,发生率78.09%;剖宫产组636例患者中,盆底肌力≤Ⅲ级的212例,发生率33.33%。盆底肌力Ⅲ级及以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结论:阴道分娩与剖宫产中均有盆底肌力降低患者,两种分娩方式相比,阴道分娩组盆底肌力降低发病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阴道分娩后更应尽早行盆底功能检查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后发生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发生产后出血并入住重症监护室的产妇病史资料200份.记录产妇的一般情况, 妊高症 (PIH) 及妊娠期糖尿病 (GDM) 病病史, ASA分级, 麻醉方式, 分娩方式, 产后出血量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出血后发生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例发生产后出血并入住重症监护室的产妇, 发生产后肾功能不全的21例 (10.5%) .年龄2044岁, 平均 (29.24±4.58) 岁;根据ASA评估标准评判患者术前情况, 其中ASA分级I级179例 (89.5%) , II级20例 (10.0%) , III级1例 (0.5%) , IV级0例.经阴道分娩147例 (73.5%) , 剖宫产53例 (26.5%) .椎管内麻醉 (含分娩镇痛) 196例 (98.0%) , 全身麻醉4例 (2.0%) .妊娠期间患有高血压疾病者12例 (6.0%) , 未患者188例 (94.0%) .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者9例 (4.5%) , 无妊娠期糖尿病病史者191例 (95.5%) .结论 年龄大于35岁, 剖宫产分娩, 妊娠期高血压病史及妊娠期糖尿病病史是产后出血后发生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