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第二产程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50例进入第二产程剖宫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将其作为观察组与50例作为对照组的同期进行非第二产程剖宫的产妇做对照,分析第二产程剖宫在手术中出现出血情况的原因及相关因素.结果 进行第二产程剖宫的产妇在手术中的出血量以及其出血发生率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出现子宫收缩乏力、子宫切口裂伤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结论 第二产程剖宫产是致使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其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切口裂伤.需要加强对产妇的评估及产程观察,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尽量降低术中出血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如出现出血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止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于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在剖宫产术中行改良B.Lynch缝合法的应用时机及其效果。方法将100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50例。胎盘娩出后A组行预防性改良B.Lynch缝合法;B组经传统止血方法治疗无效或出血量超过400ml,再行改良B.Lynch缝合法;另选择同期无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50例作为C组,观察三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差异,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和产后2h出血量分别为(266.00±29.90)、(301.33±40.30)ml,明显少于B组(512.67±202.12)、(554.17±201.7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手术时间(33.73±2.28)min,明显少于B组(49.33±10.4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2h出血量〉400ml的发生率A组为6%(3,50),低于B组的64%(3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在剖宫产术中预防性行改良B.Lynch缝合法比传统止血方法治疗无效时再使用的效果更好,节省手术时间、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无术后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产妇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综合研究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56例产妇临床表现.方法:选取在本院(在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2011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6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患者(作为A组),再选取同期我院阴道分娩晚期20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B组).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休克发生率以及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基本原因等参数指标.结果:(1)B组平均出血量为(780.26±42.33)ml,A组平均出血量为(1330.83±56.69)ml,A组平均出血量显著高于B组(P<0.05);(2)A组休克发生率为33.93%(19/56),B组休克发生率为0.00%(0/20),A组休克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3)A组剖宫产术后出血原因:35例切口感染、15例子宫恢复不良、4例胎盘残留、2例子宫内膜炎.结论: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危险性显著高于阴道分娩产妇,需要医护人员重视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指征,需要及时加以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预防及治疗.方法对13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裂开致晚期产后出血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均为产褥感染子宫切口部分裂开,其中一例合并胎盘胎膜残留(经产妇),12例切口裂开位于子宫切口的角部,1例位于子宫切口中央,膀胱与子宫粘连并造成子宫颈膀胱漏.所有患者B超检查均见异常.对胎盘胎膜残留者行结扎髂内动脉后清除宫腔内残留组织,对剖宫产感染切口清创缝合,子宫颈膀胱漏者行膀胱修补术,子宫裂口清创缝合.其余6例切除裂开切口周围感染组织,重新缝合切口,5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13例患者均治愈.结论切口感染愈合不良是剖官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提高剖宫产技术,正确选择手术切口及缝合,积极预防产褥感染是预防的关键.超声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子宫切口感染不重者,可保留子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第一次剖宫产手术的选择时机对第二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二次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第一次剖宫产是在第二产程手术的疤痕子宫孕妇40例为观察组,以第一次剖宫产是择期手术、第一产程手术的疤痕子宫孕妇6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孕晚期常规B超检查子宫疤痕厚度,二次手术时两组的子宫疤痕厚度、盆腔粘连程度、术中出血、手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孕晚期B超检查子宫下段较对照组薄,二次手术时子宫下段疤痕薄〈3.5mm(75%),术中出血多305&#177;145ml,手术时间长55&#177;14min,对照组孕晚期B超检查子宫下段较观察组厚,二次手术时子宫下段疤痕厚〉3.5mm(80%),术中出血220&#177;105ml,手术时间40&#177;13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腔粘连较对照组严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第一次剖宫产在第二产程手术的疤痕子宫孕妇,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高、盆腔粘连重、术中出血多、时间长,应加强产程观察,尽量避免在第二产程剖宫产,提高阴道助产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临产前人工破膜后缩宫素引产对产程的影响.方法 将280例未临产需终止妊娠的初孕妇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140例.A组人工破膜后缩官索引产,B组单用缩官素引产,比较两组孕妇的引产成功率、剖官产率及产程、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 引产成功率、剖官产率A组分别为98.57%、26.43%,B组分别为73.57%、45.00%.潜伏期、活跃期A组分别为(4.66±2.45)h、(3.56±1.72)h,B组分别为(9.28±3.51)h、(5.84±2.43)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人工破膜后缩宫索引产可明显提高未临产孕妇的引产成功率,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为主动处理产科异常情况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对于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在剖宫产术中行改良B-Lynch缝合法的应用时机及其效果.方法 将100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50例.胎盘娩出后A组行预防性改良B-Lynch缝合法;B组经传统止血方法 治疗无效或出血量超过400 ml,再行改良B-Lynch缝合法;另选择同期无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50例作为C组,观察三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差异,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和产后2 h出血量分别为(266.00±29.90)、(301.33±40.30)ml,明显少于B组(512.67±202.12)、(554.17±201.7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手术时间(33.73±2.28)min,明显少于B组(49.33±10.4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2 h出血量>400ml的发生率A组为6%(3/50),低于B组的64%(3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在剖宫产术中预防性行改良B-Lynch缝合法比传统止血方法 治疗无效时再使用的效果更好,节省手术时间、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无术后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产妇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瑞 《现代保健》2011,(16):49-50
目的 探讨B-Lynch子宫缝合术在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间应用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病例36例,与同期32例产后出血行宫腔纱布填塞治疗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行宫腔纱布填塞治疗32例为宫腔填塞组,行B-Lynch子宫缝合术治疗36例为外科缝扎组.结果 两组对治疗产后出血均有效,但B-Lynch缝合组手术时间(1.9±1.2) h明显短于宫腔纱布填塞组(2.5±1.3) h,术中出血宫腔纱布填塞组(830±230) ml,明显多于B-Lynch缝合组(550±170) ml;两组治疗有效率、出血量、并发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B-Lynch缝线术治疗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的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子宫切口裂伤作回顾性分析,找出原因,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法对剖宫产术中的裂伤与手术时机及产程、新生儿体质量、再次剖宫产等作相关研究,并经统计学χ2检验分析.结果 观察组68例择期手术中46例为临产第二产程占67.46%、对照组为30.80%;取头困难43例,占63.23%,对照组为25.83%.以上二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子宫切口裂伤与临产的产程、再次剖宫产和取头困难有关,而与新生儿的体质量无关.  相似文献   

10.
张岩红 《中国保健》2007,15(2):44-4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对1998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106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106例大出血中,子宫收缩乏力46例,占43.4%;胎盘因素30例,占28.3%;子宫切口裂伤25例,占23.6%;其他因素5例,占4.7%.②出血量<1000ml 55例,占51.9%;1000~2000ml 35例,占33%;>2000ml 16例,占15.1%.③常规止血成功率为90.6%(96/106),子宫腔纱条填塞2例,盆腔血管结扎3例,次全子宫切除5例.结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和子宫切口裂伤是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主要原因,常规止血方法是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有效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宫腔水囊压迫配合子宫动脉结扎术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宫腔水囊压迫配合子宫动脉结扎术治疗的剖宫产前置胎盘产妇3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采用宫腔填塞纱条配合子宫动脉结扎术3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术中、术后出血量、活动性出血消失时间、宫腔水囊或盐水纱条留置时长;统计术后子宫切除、再出血、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两组均给予为期6个月的电话或门诊随访,统计子宫恢复不佳、宫腔粘连等情况的发生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727.39±49.38)ml、术后出血量(187.25±13.42)ml、活动性出血消失时间(19.38±2.67)min及水囊、纱条留置时长(16.23±4.01)h均较对照组[(794.64±54.61)ml、(205.67±12.04)ml、(25.67±3.82)min、(21.08±3.51)h]短,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新生儿窒息、死亡等恶性事件发生,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低于对照组40.00%,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水囊压迫配合子宫动脉结扎术较宫腔填充纱条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佳,且操作简单,还能一定程度降低子宫切除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胎盘主体附着于子宫前壁和子宫侧壁、后壁的凶险性前置胎盘(PPP)孕妇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3月衢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55例PPP孕妇的临床资料,依据孕妇胎盘主体附着位置的不同分为A组(胎盘主体附着于子宫前壁)37例与B组(胎盘主体附着于子宫侧壁、后壁)18例。两组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均行剖宫产分娩,比较两组患者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全子宫切除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3 045.13±232.54)ml明显多于B组患者的(834.24±123.26)ml,输血率100.00%明显高于B组患儿的1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全子宫切除率45.95%明显高于B组的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62%与B组的5.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盘植入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任一附着部位的前置胎盘,若遮盖前次剖宫产切口则可称为PPP。胎盘主体附着于子宫前壁的孕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较多,输血率高,全子宫切除率较高,术后并发症多发。  相似文献   

13.
黄春容  陈拉妮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9):2499-2500
目的:探讨减少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方法。方法:实验组剖宫产术中在胎儿娩出后及胎盘娩出前用纱垫填压子宫下段切口处,同时应用缩宫素及/或前列素等常规加强宫缩的方法,不急于人工剥离胎盘,而于切口一侧角提前缝合2~3针,等待胎盘自然剥离后继续缝合至对侧角。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按摩宫底或经人工剥离娩出胎盘后再行缝合子宫切口。缩宫素的应用同实验组。结果:实验组1 500例子宫下段式剖宫产术中平均出血279 m l,产后出血率为16.6%。对照组1 100例子宫下段式剖宫产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52 m l,产后出血率为19.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剖宫产术中胎盘娩出前填压子宫下段结合提前缝合子宫切口可减少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式剖宫产的特点、优点,减少产后并发症.方法 对200例新式剖宫产病例与过去200例传统经腹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美观.无晚期产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B超检查子宫切口愈合好.相应条件下传统子宫下段剖宫手术后有1例晚期产后出血.结论 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因子宫切口缝线少、吸收快,是有利于子宫复旧和子宫切口愈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治疗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时子宫下段胎盘剥离面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56例在本科室住院的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在剖宫产术中采取子宫下段压迫缝扎术止血处理。分析该方法治疗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有效性。结果本次研究中有效止血率91.1%,如果以“保留生育功能”为判断终点,成功率为98.2%;产后出血发生比例为57.1%;产后平均出血量(980±684)ml;并发症发生较少。结论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是治疗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时子宫下段胎盘剥离面出血的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2010年10月25例有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即于宫肌注射垂体后叶素6 U、催产素20 U预防产后出血.抽取条件相似的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在剖宫产术中宫肌注射催产素20 U预防产后出血.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202±54) ml,产后24 h出血量(336.23±11.56) ml,发生产后出血1例,产后出血发生率4%.对照组术中出血量(340±62) ml,产后24 h出血量(545.12±52.36) ml,发生产后出血6例,产后出血发生率20%,两组术中出血、产后24 h出血、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垂体后叶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产后24 h出血量,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具有应用简单、效果可靠、易掌握、安全、副作用小、价格低等特点,更适合在基层医院和经济困难群体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前置胎盘剖宫产时尽早缝合子宫之止血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尽早缝合子宫(A法)对前置胎盘剖宫产时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对65例前置胎盘(含27例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近5年来(A组),采用尽早缝合子宫切口法(A法)及改良B法与5年前(B组)“8”字缝扎法(B法)比较。结果:尽早缝合子宫止血法在手术时间、产后出血率、输血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其他止血法。结论:尽早缝合子宫止血法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时是胎盘剥离面引起出血时的有效止血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7年12月5年间37例产后出血的病因及处理.结果:主要病因依次为宫缩乏力;软组织裂伤;胎盘因素;剖宫产术产后出血发生率比阴道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别显著,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除子宫切除术2例外,余痊愈出院.结论:做好孕期保健,严密观察产程,减少宫缩乏力,控制剖宫产,减少产后出血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张奕  王忠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4):3927-3929
目的:探讨综合处理措施在预防双胎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双胎择期剖官产妇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胎盘娩出前予止血带环扎子宫下段、改良性B-Lynch缝合术、官腔纱条填塞术,对照组采用欣母沛官体肌肉注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总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及两组产后出血率、输血率、产褥病率、切口感染、盆腔异常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总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产后出血发生率、输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褥病率、切口感染及盆腔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胎剖官产术中采取研究组的综合措施能有效预防产后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1月之间的42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切口感染及溃疡、子宫复旧不良、胎盘蜕膜残留、子宫内膜炎及产妇精神因素.临床特点:晚期产后出血多数发生在剖宫产术后3周以上,有反复阴道出血,其中一次出血在500ml以上.结论:剖宫产术后期产后出血针对出血主要原因应选择快速有效的止血方法;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不应局限于产褥期内.对本病的诊断防治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