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采用电子鼻技术,实现不同产地与生长环境(野生和栽培)的川产益母草药材区分鉴别。方法:采集不同产地、不同生长环境(野生和栽培)益母草药材,采用电子鼻获取各样品气味信息的传感器响应值,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判别因子分析(DFA)对响应值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不同产地益母草样品PCA 区分指数值为82,DFA综合判别率97.96%;不同生长环境(野生和栽培)益母草样品PCA 区分指数值为84,DFA 综合判别率100%,区分与判别有效。结论:电子鼻技术可用于不同产地及生长环境(野生和栽培)川产益母草药材的区分,可作为其气味鉴别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电子鼻技术,鉴别通关藤Marsdenia tenacissima (Roxb.) Wight et Arn.的真伪及其道地性。方法收集多批次不同产地通关藤及其混淆品,采用PEN3电子鼻系统对样品气味进行定量表征,通过传感器区别贡献率分析法优化传感器个数;主成分分析法、线性判别法对不同产地通关藤及其混淆品的气味指纹信息进行统计,建立真伪品及道地性识别模型,并采用判别因子分析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法两种识别模型可区分通关藤真品与混淆品、道地性和非道地性,判别因子分析方法验证未知样品归属的准确性可达90%以上。结论该方法灵敏快速,可用于通关藤真伪和其道地性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电子鼻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建立快速、有效鉴别南北五味子的方法。方法通过电子鼻技术分别获取20批不同来源的南北五味子样品气味指纹图谱,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统计质量控制分析(SQC)、软独立建模聚类分析(SIMCA)及判别因子分析(DFA)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特征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与其他三种化学计量方法相比较,DFA法可完全区分南北五味子样品,其识别正确率为100%。结论电子鼻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实现对南北五味子品种的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电子鼻技术建立气味指纹图谱进行秦艽药材产地鉴别探索,为秦艽药材产地快速鉴别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电子鼻技术对收集的10个产地的10批秦艽样品进行检测,获得不同产地秦艽药材气味信息的电子鼻传感器响应值,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判别因子分析(DFA)对传感器响应值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 PCA分析不能很好地对不同产地的秦艽药材进行区分,DFA分析能很好地进行秦艽药材产地鉴别。结论采用电子鼻技术对不同产地秦艽药材的气味信息进行数据化分析,可以实现秦艽药材产地的快速区分鉴别。  相似文献   

5.
基于电子鼻、电子舌技术的山楂气、味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电子鼻、电子舌技术客观化表达山楂气、味,并基于此进行不同产区、不同基源山楂的鉴别区分研究。方法:采集不同产区、不同基源的山楂样品,运用电子鼻、电子舌技术对不同山楂样品进行检测,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判别因子分析(DFA)以及统计质量控制分析(SQC)对获取的特征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电子鼻技术能有效区分不同产区及不同基源的山楂样品,电子舌技术能有效区分不同基源的山楂样品。结论:电子鼻、电子舌技术可用于不同产地及不同基源山楂的鉴别区分,其二者结合化学计量学可作为气、味鉴别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中药金樱子气味指纹变化。方法:通过电子鼻检测不同采收期金樱子样品气味在传感器上的响应值,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判别因子分析(DFA)进行分析,并进行统计质量控制分析(SQC)。结果:不同采收期金樱子样品经PCA和DFA分析后聚为两类,即1-6号样品聚为一类,7-10号样品聚为一类。结论:电子鼻结合PCA和DFA分析技术,气味可作为中药质量控制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机器视觉和电子鼻技术实现生马钱子饮片及其不同炮制火候砂炒马钱子饮片的鉴别与区分,并研究其颜色、气味与内在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机器视觉技术和电子鼻技术获取生马钱子及其炮制品的颜色和气味信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主成分分析、判别因子分析)分析炮制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采用HPLC测定不同炮制程度的马钱子饮片中生物碱成分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通过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不同样品颜色值、气味值与成分的相关性。结果:马钱子炮制过程中随着炮制程度的加深,色调H值逐渐变小,饱和度S值逐渐变大,亮度V值逐渐变小,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因子分析可实现炮制品的区分和判别;不同炮制程度的马钱子气味呈一定规律性变化;随着炮制程度的加深,马钱子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不断降低;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色调H及亮度V的颜色值变化与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变化呈显著相关性,而气味与2种成分变化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通过机器视觉与电子鼻技术对颜色、气味的客观化评价,可实现马钱子与其不同炮制火候饮片的鉴别区分。传统以颜色作为马钱子炮制过程中的控制指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根据半夏与半夏伪品的气味指纹特征快速鉴别半夏及其伪品。方法:搜集半夏常见掺伪样品水半夏与天南星,并制备半夏不同比例的混合掺伪样品。采用电子鼻技术获取半夏及其不同种类与比 例的掺伪样品气味指纹图谱,依据传感器响应特征值,利用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判别因子分析(Discriminant Factor Analysis,DFA)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其响应值数据进行分析,并加以鉴别。结果:半夏及其伪品在气味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PCA可明显区分半夏及其掺伪品,且随着半夏掺伪比例的增加其气味差异性越来越明显,其中水半夏掺伪品的电子鼻信息呈线性变化;DFA 模型累积方差总贡献率为100%,正确判别率不小于97%。结论:电子鼻技术可用于半夏及其伪品的快速鉴别,本研究可以为中药材的伪品鉴别提供新技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正品大黄和伪品大黄的气味指纹变化。方法通过电子鼻检测不同种类大黄样品气味在传感器上的响应值,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判别因子分析(DFA)等两种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正品和伪品大黄样品经PCA和DFA分析后能明显分开。结论电子鼻结合PCA和DFA分析技术,可作为正品大黄和伪品大黄的快速鉴别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以气味特征为指标的黄芪药材品质评价方法.方法 采用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获取黄芪药材气味色谱信息,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判别因子分析(discriminant factor analysis,DFA)、聚类分析(cluste...  相似文献   

11.
蒙古黄芪同源四倍体株系皂苷类成分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从 9 个蒙古黄芪同源四倍体株系中筛选出皂苷类成分含量显著高于二倍体的株系。 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蒙古黄芪二倍体及 9 个同源四倍体株系的试管苗所含的黄芪总皂苷进行了含量测定,并采用 HPLC-ELSD 对所含的 5 种主要单体皂苷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 9 个蒙古黄芪同源四倍体株系的总皂苷及单体皂苷含量均显著高于二倍体株系。 结论 采用多倍体诱导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蒙古黄芪中皂苷类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山西浑源仿野生栽培蒙古黄芪的质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山西浑源县仿野生栽培和野生蒙古黄芪中皂苷类和黄酮类成分的比较,评价仿野生栽培蒙古黄芪的质量。方法采集12批野生和19批仿野生栽培蒙古黄芪样品,采用HPLC-DAD法测定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4种黄酮成分,UPLC-ELSD法测定黄芪皂苷I、II、III、IV 4种皂苷成分。结果 5~6年生的仿野生栽培的蒙古黄芪中的高质量分数成分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黄芪皂苷I、II、III的量高于野生黄芪,相应的黄酮总量、皂苷总量高于野生黄芪,而2种低质量分数成分芒柄花素、黄芪皂苷IV的量低于野生黄芪;通过比较仿野生栽培1~6年生黄芪中8种成分的量发现,黄酮类成分随生长年限的增长不断升高,而皂苷类成分则逐渐降低。结论仿野生栽培的方法可有效地解决优质野生浑源蒙古黄芪资源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鉴别甘草(Gycyrrhiza wralense Fisch野生)种子和它的2种混淆品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tlicus(Bge.)Hsiao家种)种子及苦豆子(Sophora lohpecuroide L.野生)种子。方法:采用醋酸纤维素薄膜蛋白电泳技术进行分析。结果:3种种子蛋白质电泳图谱具有明显差异。结论:电泳图谱法可以用于甘草种子及其混淆品的鉴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鉴别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种子,为黄芪药材种植提供品种筛选依据。方法:应用扫描电镜与紫外光谱法对种子进行鉴别研究。结果:两种黄芪种子种皮纹饰有差异,紫外吸收峰的数目和位置有所不同。结论:利用扫描电镜与紫外光谱法可准确鉴别两种黄芪种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历代书籍对黄芪的文献记载,对黄芪进行本草考证,总结黄芪的现代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阅古代本草学书籍以及与黄芪相关的现代书籍与期刊,从黄芪的道地沿革、基源、名称、功效主治、炮制方法、分类品级以及黄芪在现代医学应用研究七个方面进行考证。结果:通过查阅,黄芪道地产区由之前的四川、陕西、宁夏地区逐渐过渡到山西、内蒙古地区,如今以山西、内蒙古地区的黄芪为优,较为全面地分析了黄芪的发展历程和应用价值。黄芪作为最常用的中药补药,且应用范围广泛,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和发展前景。结论:黄芪最初以膜荚黄芪为正品,后来蒙古黄芪所替代,但膜荚黄芪仍作为正品被使用,为黄芪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黄芪作为最常用的中药补药,应用范围广泛,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水分条件对蒙古黄芪生长发育及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影响,为研究蒙古黄芪品质提升及代谢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蒙古黄芪为试验材料,开展大田试验,设置常规水分条件(CK)、轻度干旱胁迫(A1)、重度干旱胁迫(A2)3个不同处理,考察了不同水分胁迫下蒙古黄芪的株高、根长、商品根长、根鲜重等性状,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蒙古黄芪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轻度干旱胁迫时,黄芪株高较对照组降低7.60%、但根长提高11.23%,根鲜重提高26.07%,商品根长提高10.40%;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株高、根长、商品根长、根鲜重较对照组均降低,分别为13.67%、12.60%、17.05%、5.5%;HPLC结果显示轻度干旱胁迫下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比对照组高11.74%;重度干旱胁迫下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比对照组低19.93%。而在干旱胁迫下毛蕊异黄酮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大。结论:轻度干旱胁迫能够有效促进黄芪幼苗生长并提高黄芪药材品质,为蒙古黄芪规范化种植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不同生长年限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ELSD法测定,色谱柱为C18色谱柱(4.6mm×150mm,5um),流动相为乙腈:水(32:68),流速为1.0mL/min,ELSD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05℃,氮气流速:2.7mL/min。结果:生长12个月以上的黄芪中黄芪甲苷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标准,36个月的黄芪甲苷含量最高。结论:黄芪的采收时间应选择生长12个月以上者。  相似文献   

18.
甘肃陇西道地药材蒙古黄芪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志国  马世震  陈桂琛  张鼎新  李毅  周昌范 《中草药》2004,35(11):1289-1293
目的 规范蒙古黄芪种植、加工,使蒙古黄芪生产达到优质高产无公害的标准,与国际接轨,使中药走向世界。方法 通过对陇西县及其毗邻地区黄芪产区的种植历史、基本生态环境、种质资源、良种选育的调查和试验,并取样对活性成分进行检测。结果 改变了产区传统生产中存在的不足,形成了蒙古黄芪规范化种植规程。结论 通过规范化种植生产出来的蒙古黄芪具有优良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黄芪类品种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告了六种黄芪类品种(膜荚黄芪、蒙古黄芪、多序岩黄芪、多花黄芪、梭果黄芪、东俄洛黄芪)的药理活性,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六种黄芪类品种的药理活性,只有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在镇痛、免疫功能、利尿、降压、促进微循环、抗过氧化脂质、增加血浆中环磷酸腺苷上有显著的药理作用。提示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是六种黄芪类品种中质量最佳的。  相似文献   

20.
黄芪多倍体的诱导与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吴玉香  高建平  赵晓明 《中药材》2003,26(5):315-316
本试验采用改良琼脂涂抹法(0.2%的秋水仙碱与0.1%的琼脂混合成半固体)处理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mongholicus幼苗顶芽,得到的诱导株,经生物学性状鉴定和染色体鉴定为四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