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免疫遗传学因素在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技术对 5 0例瘢痕疙瘩患者进行HLA Ⅱ类基因分型 ,并以 1 0 0例正常人的HLA Ⅱ类基因为对照。结果 :瘢痕疙瘩组HLA DQ5抗原频率 ( 3 0 % )明显高于对照组 ( 1 4% ) ,相对危险率 (RR) =2 .63 ;HLA DR1 7和HLA DQ8抗原频率 ( 2 % )明显低于对照组 ( 1 4% ,1 5 % ) ,RR =0 .1 3 ,0 .1 2。结论 :瘢痕疙瘩与HLA DQ5基因呈正相关 ,与HLA DR1 7和HLA DQ8基因呈负相关。HLA DQ5、HLA DR1 7和HLA DQ8基因可能是瘢痕疙瘩患者易感的单倍型  相似文献   

2.
HLA-DM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LA DM基因是 1 991年发现的人MHC Ⅱ类基因区的新成员 ,分为HLA DMA和HLA DMB两个区 ,分别编码HLA DMA分子和HLA DMB分子 ,共同组成HLA DM异二聚体分子。DM基因存在基因多态性 ,DMA和DMB等位基因分别有 4个和 5个 ,即DMA 0 1 0 1 0 1 0 4和DMB 0 1 0 1 0 1 0 5。绝大多数DM分子位于APC细胞的内体和溶酶体中 ,有少数DM分子位于朗罕氏细胞、B细胞及不成熟的树突状细胞等细胞的表面。DM分子可以促进占据抗原结合沟的稳定链 (invariantchain ,Iichain)的释放 ,使抗原肽能够与MHC Ⅱ类分子结合。  相似文献   

3.
在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中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研究指出 :HLA抗原与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HLA抗原与疾病关联的最可能机理是存在某些与HLA紧密连锁并处于连锁不平衡的免疫反应基因或疾病易感基因。红白血病细胞系 (humanerythorleu kemiacellline,HEL)是 1981年建立的 ,该细胞系的特征是持续产生血红蛋白 ,主要Gγ和Aγ链 ,胎儿期球蛋白链和α链很少 ,不产生 β链 ,是红系细胞分化和球作者单位 :10 0 0 5 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移植配型中心 (李志祥 ) ,血液内科 (谢桂岚 )通…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相关性。方法采用Luminex流式技术-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反向杂交(flow cytometry—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robe,FLOW—SSOP)方法对内蒙地区4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以北方地区健康群体资料作为正常对照。结果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DRB1*14XX等位基因频率较高,为5.352%;DRB1*13XX等位基因频率较低,为1.047%;白血病组和对照组比较DRB1*14XX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DRB1*13XX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4.428%,P〈0.05);其它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类型的白血病分别与不同型别的HLA基因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恶性血液病细胞WT1基因表达及其临床预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不少学者发现 WT1基因在白血病中存在高表达 [1 - 3 ] ,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 ,与白血病的预后关系也有争论[4,5 ] 。我们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了多种白血病细胞系和淋巴瘤细胞 ,以及 15 2例造血系统恶性疾病患者WT1m RNA表达情况 ,探讨其临床意义。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细胞系  K5 6 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红白血病变 )、HL- 6 0 (急性髓系白血病 )、HEL(急性红白血病 )、DAMI(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H9(T细胞淋巴瘤 )及 U937(组织细胞型淋巴瘤 )。1.2 病例组 收集本院 1995~ 1998年住院的造血系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交叉反应组(CRECs)误配率与尸体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应用泰萨奇单克隆抗体干板进行供受者HLA-Ⅰ类抗原分型;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法进行HLA-Ⅱ类基因分型;泰萨奇混合抗原板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结果:PRA阴性131例肾移植患者HLA配型,误配率为6MM、5MM、4MM、3MM、2MM、1MM、0MM的移植例数分别为0、4、26、49、33、15、4,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25%、23.1%、14.3%、12.1%、6.7%、0。CREGs误配率为6MM、5MM时无移植病例。CREGs误配率为4MM、3MM、2MM、1MM、0MM时,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6%、22.9%、9.5%、6.9%、5.5%。结论:HLA配型、交叉组配型可显著提高供受者的HLA相配率,对选择最佳的供者,降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提高肾移植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血小板同种抗体,并对其HPA及HLA-Ⅰ类抗原进行基因分型,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与血小板同种抗原/HLA—Ⅰ类抗原相关性。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17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血清中的血小板抗体进行检测;运用PCR—SSP方法,采用HPA分型试剂盒检测血小板同种抗原7个抗原系统HPA-1、2、3、4、5、6、15,以及HLA分型试剂盒对HLA—A/B抗原进行基因分型。结果6名患者单独表达HLA抗体,4名患者表达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3例HLA抗体和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共同表达.其中以GPⅡb/Ⅲa为主。对17例患者HPA系统和HLA-Ⅰ类抗原基因分型,发现HPA-3系统中a的基因频率高达0.676,b为0.324;HLA—A*02、HLA—A*24、HLA—A*11和HLA—B*60、HLA—B*13、HLA—B*46多见。结论HLA抗体和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表达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了解胛R与HPA/HLA—Ⅰ类抗原的相关性对指导临床血小板配合性输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瘢痕疙瘩与HLA-Ⅱ类基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免疫遗传学因素在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50例瘢痕疙瘩患者进行HLA-Ⅱ类基因分型,并以100例正常人的Ⅻ。A-Ⅱ类基因为对照。结果:瘢痕疙瘩组HLA—DQ5抗原频率(30%)明显高于对照组(14%),相对危险率(RR)=2.63;HLA—DRl7和HLA—DQ8抗原频率(2%)明显低于对照组(14%,15%),RR=0.13,0.12。结论:瘢痕疙瘩与HLA—DQ5基因呈正相关,与HLA-DRl7和HLA—DQ8基因呈负相关。HLA—DQ5、HLA-DR17和HLA-DQ8基因可能是瘢痕疙瘩患者易感的单倍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研究白血病患者及其HLA-A/B/DR相同的同胞中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探讨同胞间KIR基因型与HLA分子之间的关系及KIR在不同种类白血病中的分布.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弓I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法进行KIR基因分型,对78例白血病患者及其HLA-A/B/DR相同的83例同胞的KIR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 78例患者中有48.72%与其同胞有相同的KIR基因型,44.87%的患者与其同胞不完全相同.所有KIR基因型频率在患者及同胞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KIR2DS4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频率明显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外,其余KIR基因型在3组疾病中的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IR基因和HLA Ⅰ类抗原各自独立遗传,且相对稳定.KIR基因受白血病类型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HLAⅠ、Ⅱ类抗原的组织配型基因芯片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北方汉族人群HLAⅠ、Ⅱ类抗原中分辨度分型研究,建立稳定的HLA检测芯片。方法采用寡核苷酸芯片分型方法,选择了中国人群基因频率较高的等位基因,同时考虑遗传的连锁不平衡,根据HLA-A、HLA-B、HLA-DR、HLA-DQB、HLA-DQA不同基因亚型的独特序列,完成了探针的设计与筛选,共设计了213条探针(HLA-A 56条,HLA-B 66条,HLA-DQA 22条,HLA-DQB 38条,HLA-DR 31条)制成基因分型芯片。采用带荧光标记的引物,用合适的PCR方法扩增HLAⅠ、Ⅱ类抗原上的多态性区域,产物与芯片上探针杂交。杂交结果经荧光扫描并用特定软件分析判断,以此确定样品基因型。结果所有样本的HLAⅠ、Ⅱ类抗原基因分型均获成功。此中分辨度探针可分出598个Ⅰ类抗原等位基因,511个Ⅰ类抗原等位基因,可检出Ⅰ类抗原特异性57个,Ⅱ类抗原特异性30个。结论基因芯片用于HLAⅠ、Ⅱ类抗原分型可行。其分辨率高、特异性强,可用于HLA基因分型、骨髓移植、器官移植的HLA配型、与HLA有密切关系的遗传性疾病的人群筛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与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板、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混合抗原板进行供受者HLA-I类抗原分型、HLA-Ⅱ类基因分型、PRA检测。结果:PRA为低、中、高三组受者的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27%、66.6%。HLA位点错配数(MM)为0-1组明显比5—6组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率低。结论:良好的组织配型、低水平的PRA,可降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采用PCR SSO和PCR RFLP技术对 6 0例经临床及肾穿刺证实的IgA肾炎 (IgAN )患者和 80例正常人的TAP、LMP2和DM等位基因频率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在患者和正常人中各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表明IgAN与抗原处理相关基因无关联。同时分析了经典Ⅱ类基因 (DR/DQ/DP )和抗原处理相关基因 (TAP/LMP2 /DM )之间可能存在的连锁不平衡 ,获得了扩展的HLAⅡ类单倍型 ,为HLAⅡ类基因与某些自身免疫病的关联性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  相似文献   

13.
HLA 抗原是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的HLA 基因控制的抗原。分为HLA-A、B、C控制的Ⅰ类抗原和HLA-DR、DQ、DP 控制的Ⅱ类抗原。HLA 抗原在神经组织的表达较弱,HLA Ⅰ类抗原在成神经瘤(NB)的表达也很弱,而HLAⅡ类抗原阳性的NB株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  相似文献   

14.
HLA-Ⅱ类抗原的表达调控及其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LA Ⅱ类抗原在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 ,其表达调节主要发生在转录水平上。在它的启动子区内存在W盒、Y盒、X盒等顺式作用元件 ,调节HLA Ⅱ类抗原的表达。HLA Ⅱ类抗原启动子区具有的高度多态性 ,也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HLA Ⅱ基因的表达。肿瘤细胞可异常表达HLA Ⅱ类抗原 ,干扰素、启动子多态性、CⅡTA、RB蛋白等多种因素影响其表达  相似文献   

15.
HLA-Ⅱ类基因与人类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DNA分型技术 ,已经明确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HLA Ⅱ类基因相关联。可通过计算相对危险因子 (RR)来判断HLA等位基因的频率。HLA Ⅱ类基因多态性可以改变HLA分子、抗原、T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性 ,并因此控制对外来抗原 (有时自身抗原 )的免疫应答。HLA Ⅱ类基因的编码的某一氨基酸序列控制着对疾病的易感性和临床性状。构成HLA基因群的各个基因是高度连锁的 ,因而与某一特定疾病关联的易感基因有可能不是单一的 ,而是一些连锁基因的组合。  相似文献   

16.
用HLA突变淋巴母细胞系(LCL)研究了SB抗原与HLA—DR抗原基因位点的关系。LCL-721的基因型为HLA—A1、B8、DR3、GLO2(乙二醛酶等位基因)和A2、B5、DR1、GLO1。经X线照射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血清学上已揭示了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易感性与Ⅱ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LADR 4和HLA DR1的联系,但对其遗传因素的分子基础尚不清楚。鉴于同卵双生患RA的情况并不总是一致的,环境或随机因素很可能与发病有关。Ⅱ类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主要作用是向T 淋巴细胞提呈处理的抗原。作者根据MHC 分子的结构一功能关系的新理论,试图了解HLA DR 4和DR 1单倍体型如何与诱发RA 的抗原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HLA G分子是一种非经典HLA Ⅰ类抗原 ,相对于经典的Ⅰ类抗原 ,它的组织分布非常局限 ,具有有限的多态性。它的表达调控与经典Ⅰ类抗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HLA G基因内经典Ⅰ类基因反式活化的3个主要元件增强子A、ISRE和SXY均发生变异 ,导致NF κB、IRF1、CⅡTA介导的反式激活途径对HLA G基因不能发挥作用。最早在母胎界面发现存在HLA G分子表达 ,它可以与NK细胞和CTL表面相应的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 (KIR)结合 ,从而抑制它们的杀伤作用 ,这可能是母胎耐受的重要机制。近来的研究表明HLA G分子还可表达于少数类型肿瘤细胞、一些受到感染的细胞和一些正常细胞。它的表达调控及其可能的功能是近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9.
HLA—DM基因是人类HLA-Ⅱ类基因区的一种非典型基因,分为DMA和DMB两个区,目前已明确的DMA等位基因有4个(DMA*0101~0104),DMB等位基因有5个(DMB*0101~0105)。HLA-Ⅱ类分子依赖途径是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的主要递呈方式,HLA-DM分子作为经典Ⅱ类分子的分子伴侣,其基因多态性是否影响结核抗原的递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0.
HLA—Ⅱ类抗原的表达调控及其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LA-Ⅱ类抗原在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表达调节主要发生在转录水平上。在它的启动子区内存在W盒、Y盒、X盒等顺式作用元件,调节HLA-Ⅱ类抗原的表达。HLA-Ⅱ类抗原启动子区具有的高度多态性,也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HLA-Ⅱ基因的表达。肿瘤细胞可异常表达HLA-Ⅱ类抗原,干扰素、启动子多态性、CⅡTA、RB蛋白等多种因素影响其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