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 4h尿电解质(Ca ,Na ,K ,Na/K比值)与基线血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调查安徽某县92 1名EH患者的基线血压及相关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并测定EH患者2 4h尿电解质。结果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及2 4小时尿中钙、钾、钠浓度以及尿钠尿钾比在男性和女性中分布差异无显著性,基线血压和尿中各电解质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没有相关性(P >0 .0 5 )。结论 有关尿电解质与血压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术后早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早期维持循环补液与电解质平衡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3年7月185例肾移植受者术后1周的护理方案,总结肾移植患者术后多尿期的护理特点。结果 术后1周内的补液总量等于体液容量负荷的评估结果与尿量和生理失水量之和,24h的出入量差应该控制在惠者体重的1/30~1/35(1000ml~l500ml);多尿期峰值常出现在术后0h~12h内,患者循环血量和血压变化与尿量有关:密切监测电解质变化,适当补充钙离子和钾离子.有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结论 根据评估结果量出为入,严格控制肾移植受者术后补液总量;维持多尿期,尤其是峰值期问移植受音循环血量和血压稳定;根据检查适当补充电解质是肾移植术后早期的护理特点。  相似文献   

3.
血清电解质严重变化可使有机会缓解的白血病患者致死,故由白血病和化疗引起的电解质紊乱尤为重要。本文报导17例非选择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急粒11例,粒单型6例)化疗患者的钾钠平衡和各种代谢障碍。低钠血症10/14例发生在化疗后.14/17例在化疗期原始细胞下降时尿排钠增多。化疗后多数血清重量克分子渗透压浓度继续下降,部分尿重量克分子渗透压浓度增高。1例摄钠不足者,补钠后尿钠仍低,化疗后尿钠则增多,骨髓受抑时排钠明显减少,故骨髓增生良好者,摄钠量不应少于排钠量。作者指出,由钠、钾、尿素、尿酸和肌酐排泄增多而引起的渗透性利尿是尿排钠增多综合征、低钠血症和渗透清除率增高的原因。原始细胞含高浓度的钠、钾经细胞毒药物的作用同原始细胞蛋白一起被释放,肾小管功能不全时,钠离子不能再吸  相似文献   

4.
肾后性肾衰术后多尿期循环补液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更好地解决肾后性肾衰梗阻解除后多尿期电解质补充的问题。方法:对8例病人按肾移植术后循环补液表方法补充水电解质。所有病人每日监测血钠、钾浓度直至多尿期结束。结果:8例病人按循环表补液法补液后血钠、钾低下的发生率很低。结论:循环表补液法能更好地解决肾后性肾衰梗阻解除后多尿期的血钠、钾低下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患者血清钾、钠、氯离子浓度变化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接受PCI治疗患者58例,其中男38例,平均年龄(57.5±9.70)岁;女20例,平均年龄(63.45±6.74)岁.入选患者均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符合2007年12月ACC/AHA发布的PCI治疗指南中规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治疗指征.所有患者PCI治疗前1 d静脉取血查血清钾、钠、氯离子浓度,术后6 h复查血清钾、钠、氯离子浓度,对比术前、术后血清钾、钠、氯离子浓度变化.结果:58例接受PCI治疗患者,术后血钾、钠离子浓度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例患者术后发生低钾血症.所有患者术后无低钠血症发生.术前血钾3.5~4.0 mmol/L者23例,术后12例发生低钾血症;血钾≥4.0 mmol/L者35例.术后2例发生低钾血症;比较两组术后低钾血症发生率,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低钾血症发生率为24.1%,估测总体低钾血症发病率的95%可信区间为13.12%~35.16%.结论:PCI治疗后电解质紊乱并不少见,术后应常规进行血电解质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肾移植患者术后实施经口营养支持,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要,促进移植肾功能的恢复。方法根据患者术后的病情变化及肾功能、电解质等实验室指标逐步经口给予流质、半流质、普食等饮食,合理地供给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钠、钾、水等营养成分。结果肾移植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康复出院,术后平均住院天数38d。结论对肾移植患者采取经口营养支持是一种简单易行、经济实惠的营养方法。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多尿期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肾移植术后多尿期护理具有其特殊性。通过对 10 1例多尿患者护理观察 ,认为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是肾移植术后多尿期护理的重点 ,本组无一例发生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②多尿期尿量达高峰时间多在手术后 3~ 12h ,峰值尿量 40 0~ 12 0 0ml h ,输液量与峰尿量呈线性关系 ;③应将术后 3~ 12h的护理工作作为重点 ,变“经验模式”输液为“量化模式”补液。在成组肾移植工作中 ,建议推广应用本输液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钠/尿钾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造影剂诱导急性肾损伤(CI-AKI)发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1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3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接触造影剂(碘对比剂)3 d内肌酐水平分为CI-AKI组(76例)和非CI-AKI组(292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所有患者尿液中尿钠、尿钾水平,计算尿钠/尿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分析尿钠/尿钾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CI-AKI的诊断价值;采用Logistic分析影响冠心病患者PCI术后CI-AKI的因素。结果与CI-AKI组比较,非CI-AKI组男性比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升高,体质量指数、糖尿病史比例、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钠、尿钠/尿钾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尿钠/尿钾预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CI-AK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3,截断值为5.56,其灵敏度为71.10%,特异度为74.3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eGFR、尿钠、尿钠/尿钾是影响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CI-AKI的危险因素(P0.05),LVEF是影响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CI-AKI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尿钠/尿钾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CI-AKI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CI-AKI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上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肝移植患者术后24h内电解质和乳酸的变化规律,总结肝移植术后有效电解质平衡和乳酸代谢情况的监测及护理措施,为规范肝移植术后护理程序提供依据。方法对147例肝移植患者分别于术前(T)、术后返ICU即刻(TO)、术后24h(T1)行生化血清钠、钾、钙的检测,并于术后1D和T1行床旁血气分析,记录乳酸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术后24h内血钠持续较术前升高(P〈0.01),但仍在正常范围;血钾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在患者术后返ICU即刻较术前明显降低,至术后24h升至术前水平;术后返ICU即刻患者乳酸值水平较正常值异常增高,至术后24h较返ICU即刻明显降低(P〈0.01)。结论肝移植患者术后24h内应加强电解质及乳酸的监测,合理调节电解质平衡,促进乳酸正常代谢。  相似文献   

10.
(一)电解质紊乱的治疗:电解质失调可以发生在白血病的任何时期,而且有易反复而不易纠正的特点。以钾、钠、钙的改变为多,其中以低钾最多见、高钾最严重。1、低血钾症:部分病人常与低钠或低氯,低钙、低磷、酸硷平衡紊乱同时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白血病细胞浸润肾脏,直接损伤肾小管使尿钾排泄增多。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4):2681-2683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8月~2016年3月收治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IC)的冠心病患者58例,分别于其术前1d、术后6h对患者进行静脉取血检测,分析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血清氯、钠、钾离子的浓度变化水平。结果治疗前后58例患者血钾、钠离子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403,P0.05;t=4.9214,P0.05);58例患者术后出现低钾血症概率为24.1%(14例),低钾血症发病率的95%可信区间处于13.1%~35.2%;3.5~4.0mmol/L和≥4.0 mmol/L不同血钾浓度患者低钾血症发生率(52.2%、5.7%)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16.3604,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之后,患者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情况,所以要全面地做好血电解质的检测工作,特别是要注意在手术治疗前后及时地检测患者电解质水平,针对存在电解质紊乱倾向的患者,及时地给予纠正治疗。  相似文献   

12.
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24h尿电解质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24 h尿电解质含量变化,对临床补盐补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04-06~2007-04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儿童79例(晕厥组),男31例,女48例,平均年龄(11.18±2.47)岁.匹配健康儿童11例为对照(对照组).研究对象留取24 h尿,测量尿量后,采用日本HITACHI公司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4 h尿电解质(钾、钠、氯、钙、磷、镁)含量.结果 ①晕厥组24 h尿量较对照组减少(P>0.05),24 h尿电解质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每毫升尿钠和尿钙增加(P<0.01或P<0.05).②晕厥儿童HUTT阳性组24 h尿钠、尿钾较HUTT阴性组明显增加(P<0.05),每毫升尿钠增加(P<0.05).③晕厥儿童24 h尿电解质含量和每毫升尿电解质含量在血管抑制型与心脏抑制型 混合型组、男女性别、<12岁组与≥12岁组、晕厥频次<4次组和晕厥频次≥4次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h尿钠含量增加与VVS发病关系密切,临床治疗VVS要强调健康教育,重视补盐补液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HbA1c>7.5%)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应用达格列净后对血电解质(血钠、血钾、血钙)、尿电解质(24小时尿钠、24小时尿钾、24小时尿钙)、尿渗透浓度及其他代谢指标的影响,评估用药后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在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期间,于沧州市人民医院本部院区内分泌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103例T2DM患者,按照随机抽样法分成对照组(55例)和试验组(48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试验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达格列净治疗。观察用药24周后患者血电解质、尿电解质、尿渗透浓度及其他代谢指标较基线和对照组的变化以及评估用药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24周后,试验组的尿电解质、尿渗透浓度水平较基线及对照组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血糖参数、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24小时尿蛋白、体重指数(BMI)、体重水平较基线及对照组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血电解质、尿p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较基线及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单用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中联合应用达格列净治疗,可有降低血糖、改善血脂、减轻体重、减少尿蛋白等多重获益,虽然会引起尿电解质增多及尿渗透浓度升高,但血电解质水平无明显改变,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使用上更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甘露醇(mannitol)诱导兔急性肾功能衰竭动物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甘露醇对兔电解质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18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在不同时间内分别给予小剂量甘露醇(8g/kg,2h内)、大卉4量甘露醇(mannitol 40~60g/kg,3d内)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用药前后电解质及动脉血气变化。【结果】观察结果显示小剂量甘露醇组用药后动脉血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尿钾浓度和血钾、钠浓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大剂量组使用甘露醇后,在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同时,血pH值明显下降,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上升,剩余碱(BE)明显下降,(P〈0.05),显示有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尿钾和血钾、钠浓度变化结果与小剂量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只有尿钠浓度有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小剂量使用甘露醇对兔电解质及动脉血气无明显影响,而大剂量甘露醇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电解质及动脉血气,此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改善肾移植术后多尿期尿中电解质水平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肾移植术治疗的8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监测生命体征、心理护理、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尿中电解质水平、心理健康水平。结果护理7 d后,2组患者尿中Ca~+、Cl~-、Na~+水平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尿中K~+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3周后,2组患者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能有效改善肾移植患者术后多尿期尿中电解质水平,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冠脉造影患者术前术后肾功能相关指标对比,探讨造影剂对肾功能的亚临床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手术的患者,分别测定其术前、术后48 h的血肌酐(Cr)、血β2-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24 h尿钾2、4 h尿钠、24 h尿蛋白定量以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的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血Cr无明显上升情况下,尿β2-微球蛋白2、4 h尿钾、尿钠前后差异明显,其中尿β2-微球蛋白2、4 h尿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如血β2-微球蛋白,24 h尿钠变化趋势明确,但差别尚未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造影剂对亚临床肾功能存在一定影响,尤其对肾小管功能影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7.
托拉塞米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在ICU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静脉给予托拉塞米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在ICU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以60例使用呋塞米利尿的患者为对照,观察52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第3天的患者静脉给予首剂托拉塞米注射液后药物作用时间、血液电解质的变化;同时保持每天入量,静脉补钾、钠量相当,记录不同时段尿量,并测定尿液中钾、钠量。观察患者的症状、心率、呼吸、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ICU治疗中均未出现恶心等消化道不良反应,给药前后血压、呼吸、心率、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均未出现显著改变。托拉塞米首剂静脉给药较呋塞米首剂给药作用时间明显延长(P<0.01)。当首剂给药后、尿量达到500 mL时,托拉塞米组血液电解质波动范围明显较小(P<0.01,P<0.05)。给药后0~4 h托拉塞米组尿量高于呋塞米组,尿钾、钠低于呋塞米组(P<0.05);0~12 h托拉塞米组尿量明显高于呋塞米组,尿钾、钠显著低于呋塞米组(P<0.01);0~24 h、48~72 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风心病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在ICU中的患者,托拉塞米利尿作用及对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呋塞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血清钠离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80例体外循环手术患者术后血清钠离子浓度变化进行观察,其中男36例,女44例,平均年龄36.53岁;二尖瓣置换29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置换6例,房间隔缺损20例,室间隔缺损18例,房室隔缺损3例,法洛四联症4例.分别考察各例手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影响血清钠离子浓度变化的可能因素.结果:所有病例中术后低钠血症(血清钠<135 mmol/L)发生率为70%,低钠持续时间1~3 d者占7.5%,低钠4~9 d者占40%,低钠>9 d者占22.5%,手术过程对机体内分泌的影响、手术创伤与体外循环均有可能是导致术后低钠的原因.低钠血症的发生与主动脉阻断时间、患者年龄呈正相关.与术后多巴胺及硝普钠维持时间呈负相关,术后患者出院时间与低钠持续时间呈正相关.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低钠血症发生比较常见,但具体原因及机制仍不清楚.低钠血症给术后患者的康复带来一定的影响,及时纠正低钠血症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防治术后低钠必须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9.
背景:多尿期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水及糖电解质的平衡与及时的营养支持治疗对移植肾脏的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目的:探讨。肾移植围手术期的水电解质平衡维护及营养支持的方法和时机。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临床分析,于2003-06/2007-06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泌尿外科完成。 对象: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96例,男59例,女37例,年龄17~67岁,平均35.7岁。 方法:以移植肾动、静脉血流开放时间为分界点,总结患者围手术期的生理特点。术前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手术开始时即开始匀速输血,移植动、静脉血管开放前积极补充清蛋白,开始排尿且尿量大于每小时100mL,即开始循环补循环补液配方,简化的肾移植术后多尿期输液。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d检测患者血肌酐、尿素氮、电解质、血糖和尿液。 结果:术后最初12~16h。患者尿量在260~1200mldh,平均520mL/h。术后测血常规显示,8例出现轻度低钠血症,占8.3%。3例出现高钾,于肾功能恢复后正常,1例发生低钾,补钾治疗及肾功能恢复后正常。血氯无异常变化。21例血糖高于正常,占21.9%,激素冲击结束后恢复正常。其他患者电解质、血糖均正常,无低钙、镁者。尿比重均在1.010~1.015之间。 结论:移植。肾动、静脉血流开放前的输液应以胶体如浓缩红细胞、血浆及清蛋白为主,多尿期应规律及时的补充水及电解质,适当的营养支持有助于吻合口愈合,尿量稳定后应预防代谢性酸中毒。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不同pH情况下动脉全血和静脉血清电解质的变化.方法 77例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在ICU治疗期间共508次同步抽取动脉抗凝全血进行血气分析与血钾、钠浓度测定及静脉全血检测血清钾、钠浓度.按pH值不同分为:Ⅰ组(n=207),pH 7.35~7.45;Ⅱ组(n=164),pH<7.35;Ⅲ组(n=137),pH>7.45;分组计算动静脉血钾、钠浓度,以及动静脉钾、钠浓度的差值,并进行直线相关分析,探讨不同pH情况下动静脉钾、钠浓度的变化.结果 静脉血清钾、钠浓度均高于动脉全血钾、钠浓度.动静脉钾、钠浓度呈线性相关.不同pH情况下,动静脉血钾浓度同步变化,血钠浓度不随pH的变化.结论 动静脉电解质浓度变化呈线性相关,临床上可用动脉全血电解质替代静脉血清电解质,但应注意动静脉电解质检测值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