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原因及治疗的新方法。方法:通过14例患者手术中局部所见,分析肌腱断裂与局部解剖结构的关系,以及通过趾短伸肌游离移植重建伸肌腱后患指功能恢复状况。断裂指伸肌腱均行趾短伸肌游离移植重建,移植肌腱的远端编织缝合,近侧端端缝合,以趾短伸肌肌腹包埋吻合口。结果:1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随访2~5年,①外形:14例重建手指外形基本正常,其中,有1例出现轻度桡偏、1例出现轻度屈曲,无过伸畸形。②使用情况:在丁作和生活中,14例均能自然地使用患指。⑧力量:14例中手指背伸力量基本恢复,有6例术后3个月内自觉患指背伸力量减弱,但并未影响患指的远期功能恢复。14例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关节外形满意,关节稳定,畸形消失,手指活动灵活。结论:通过探讨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原因、特点,选择趾短伸肌游离移植治疗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结合术后中药熏洗、功能锻炼,能够获得满意治疗效果,同时也为肌腱移植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用趾短伸肌移植结合中医康复治疗指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例指伸肌腱自发性断裂患者行趾短伸肌移植修复,肌腱的远端编织缝合,近侧端缝合,并以肌腹包埋吻合口。术后结合中药熏洗,功能锻炼,观察患指功能恢复状况。结果1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随访2~5年。①外形:14例重建手指外形基本正常,其中有1例出现轻度桡偏、1例出现轻度屈曲,其余指外形满意,关节稳定,无过伸畸形。②使用情况:在工作和生活中,14例均能自然地使用患指。③力量:14例中手指背伸力量基本恢复,有6例术后3个月内自觉背伸力量减弱,但并未影响患指的远期功能恢复。结论利用趾短伸肌移植结合中药熏洗、功能锻炼治疗指伸肌腱自发性断裂,能够获得满意治疗效果,是一种可选择的新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朱伍  刘海鹏  陈丽娜 《广东医学》2008,29(5):865-867
目的探讨利用趾短伸肌移植结合中医康复治疗指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例指伸肌腱自发性断裂患者行趾短伸肌移植修复,肌腱的远端编织缝合,近侧端缝合,并以肌腹包埋吻合口。术后结合中药熏洗,功能锻炼,观察患指功能恢复状况。结果1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随访2-5年。①外形:14例重建手指外形基本正常,其中有1例出现轻度桡偏、1例出现轻度屈曲,其余指外形满意,关节稳定,无过伸畸形。②使用情况:在工作和生活中,14例均能自然地使用惠指。③力量:14例中手指背伸力量基本恢复,有6例术后3个月内自觉背伸力量减弱,但并未影响患指的远期功能恢复。结论利用趾短伸肌移植结合中药熏洗、功能锻炼治疗指伸肌腱自发性断裂,能够获得满意治疗效果,是一种可选择的新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赵爱民  赵巧玲 《包头医学》2001,25(3):F003-F003
患者,男,12岁.右手雷管炸伤,大鱼际及皮肤缺损,拇指近节掌侧皮肤缺损,屈肌腱断裂,手掌及手指掌侧多处裂伤,右拇指外度及屈曲功能丧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掌长肌腱移植对拇长伸肌腱V区再断裂的治疗效果。方法2003年8月-2011年8月,我院共收治拇长伸肌腱V区再断裂患者66例中,本组采用掌长肌腱移植术36例,对照组采用食指固有伸肌腱移位修复术30例。结果根据TAM评价标准,本组27例(75%)治疗效果优,6例(16.7%)良,3例(8.3%)中;对照组疗效优15例(50%),良4例(13.3%),中11例(36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选择掌长肌腱移植修复拇长伸肌腱V区再断裂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带伸趾长肌腱有的游离足背皮瓣修复手部复合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带伸趾长肌腱足背游离皮瓣在手部皮肤合并伸、屈指肌腱缺损中的应用技术。方法 对6例手背、2例手掌、1例指背部皮肤及肌腱毁损无法修复的手、运用带伸趾长肌腱足背游离皮瓣进行修复。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覆盖区平整,质地柔软,皮肤颜色与正常手部皮肤相近,随访3个月-5年,手指活动良好。结论 带伸趾长肌腱足背皮瓣是修复手掌手背同时伴有多条肌腱缺损治疗较理想选择。但因该复合组织瓣移植对供区损伤较大,所以切取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7.
8.
9.
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为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常见诱因如劳损、类风湿性关节炎、腕部骨折等均可引起该疾病发生,表现为拇指末节垂指畸形,不能主动背伸,有时易误诊为拇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而影响治疗效果以及给患者带来诸多痛苦和经济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 1998年~ 2 0 0 1年 3年间应用Ⅰ期肌腱移位术治疗 12 1例伸肌肌腹断裂的患者 ,伸肌功能Ⅰ期恢复率占10 0 % ,其中被移位的伸肌腱肌力在五级的为 89例 (占73.5 5 % ) ,肌力在四级的 32例 (占 2 6 .45 % ) ,较直接伸肌肌腹吻合术有更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与方法我院 1998年 4月~ 2 0 0 1年 3月 3年间随机对 2 0 3例伸肌肌腹断裂的患者分成 2组 ,其中一组 12 1例行Ⅰ期肌腱移位术 ;一组 82例行直接伸肌肌腹吻合术。患者年龄最大 6 5岁 ,最小 11岁 ,其中男性患者 16 0人 ,女性患者 43人。我们采用Ⅰ期肌腱移位术治疗伸肌肌腹断裂 12 1…  相似文献   

11.
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浩 《黑龙江医学》2009,33(4):289-290
目的探讨应用同种异体肌腱修复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例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患者采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断裂缺损的肌腱。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未见肌腱粘连和再次断裂。结论应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是一种操作简便、损伤小、疗效可靠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治疗思路和手术方法 的选择.方法 对12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患者采用腓骨短肌肌腱转位结合跖肌肌腱进行重建修复,术后采用石膏外固定制动6~8周结合康复锻炼.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12例患者均获得满意效果,根据Termann跟腱损伤的临床评价标准,优11例,良1例.结论 对于活动较多且缺损明显的陈旧性跟腱断裂,采用腓骨短肌肌腱转位结合跖肌肌腱进行重建修复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治疗思路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对12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患者采用腓骨短肌肌腱转住结合跖肌肌腱进行重建修复。术后采用石膏外固定制动6—8周结合康复锻炼。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12例患者均获得满意效果,根据Termann跟腱损伤的临床评价标准,优11例,良1例。结论对于活动较多且缺损明显的陈旧性跟腱断裂。采用腓骨短肌肌腱转位结合跖肌肌腱进行重建修复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66例(男49,女17)132侧上肢,进行解剖、观察,共发现10侧指短伸肌(7.6%)。从系统发生推测,指短伸肌来源于动物进化过程中出现的“广义的示指伸肌”。此变异肌可能导致疼痛和手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7.
18.
王雷  安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8,43(10):1379-1382
目的:提高对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治疗后拇长伸肌腱(extensorpollicislongus,EPL)自发性断裂的诊治水平。方法:通过对既往有桡骨远端骨折、无新发创伤而确诊EPL自发断裂病例进行原因分析和规范手术治疗。结果:桡骨远端骨折后,存在“摩擦机制”和“压力机制”两种原因诱发EPL迟发性损伤,如未引起重视,则有可能发生EPL自发性断裂,早期可行端对端原位修复,晚期因肌腱近断端动力不足,多采取肌腱转位重建伸拇功能,示指固有伸肌腱是较好的动力肌选择。结论:需要充分认识桡骨远端骨折发生后,无论骨折移位与否,均有可能发生EPL自发性断裂。如果早期发现“摩擦机制”和“压力机制”存在的高危因素,并尽早干预处理,就可能降低EPL发生自发性断裂的概率。  相似文献   

19.
20.
2000年4月~2010年4月,我院共收治因插稻秧致指总伸肌腱自发性离断病例84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84例患者,均为农村女妇,年龄24~40岁,平均年龄30岁,均为右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