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阳和汤治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和汤出自《外科全生集》,系清代医家王洪绪之经验方,由七味药组成(熟地、鹿角胶、肉桂、姜炭、麻黄、白芥子、生甘草)。阳和汤的药物配伍精当,具有温补开腠、养血通滞的功效,用于阳虚寒凝,犹如日光普照,阴霾四散,故名阳和。笔者由临症实践中体会到,只要紧扣阳和汤的阳和方义,在准确辨证的指导下,该方能疗多种疾患,爰举验案六则。乳核(乳房纤维腺瘤)  相似文献   

2.
阳和汤系清代医家王洪绪所创制.全方由熟地、麻黄、肉桂、炮姜、白芥子、鹿角胶、甘草等组成。主治积聚、痹证和阴疽,症见面色白,口不渴.小便清利,苔薄白,脉迟细等。笔者在临床上治验病例较多,兹举例如下。案1:刘某.男.40岁,1996年8月就诊。因时值夏令,躬耕农田,汗出如雨淋,湿衣裹于背.卒然又遭暴雨,回家后虽更衣.但未作妥善处理。5天后背部有负重感,继则形寒恶风,人暮尤甚。诊时背部第5~6胸椎之左侧色白漫肿.扪之则痛.脉来沉细,舌苔薄白根腻。治以温消结合.方用阳和汤加减:麻黄、炮姜、细辛、甘草各6g.熟地309,…  相似文献   

3.
阳和汤一方出自《外科全生集》,原是治疗外科阴疽的主要方剂,笔者根据其具有温阳气、通经络、除痰结之功用,拟原方为主随证加减,在内科、妇科杂病中,获效颇为满意。兹举病例数则如下: 一、咳喘:陈××,男,62岁,干部,住院号:1831。1985年2月7日收治。患者素有咳喘宿疾,遇寒即发,近日寒流南下,咳喘又作,症见:咳嗽气喘,痰白泡沫,唇紫面白,抬肩汗出,语言低微,神疲无力,畏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滑略数。证属久病体虚、寒痰壅肺、肾虚失纳所致,治宜温肾散寒、祛痰平喘。方取阳和汤加味。处方:炙麻黄6克,肉桂4.5克,炒白芥子9克,干姜6克,熟地9克,鹿角胶6克(烊化),陈皮6克,姜夏6克,云苓10克,甘草3克。 (三剂) 二诊(2月10日):气息渐平,唇色转红,仍有轻咳,痰白泡沫,纳呆少食,肢倦乏力,苔白舌  相似文献   

4.
阳和汤治验举隅湖北省梨园医院(430077)黄晓桃近年来,笔者运用阳和汤治疗骨关节结核、坐骨神经痛、痛经等病机属阳虚寒凝者,常获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骨关节结核王某,男,26岁,1993年6月22日初诊,患者右膝肿胀4年,破溃流脓半月。曾多处求医...  相似文献   

5.
阳和汤出自《外科全生集》,是治疗阴证疮疡的名方,由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组成。主治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近年来笔者抓住“寒性凝滞”之病机,灵活加减,用以治疗多种病证,均获满意疗效。现录验案四则,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 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原方本为一切阴疸、贴骨疸、流注、鹤膝风等证所设。具有散寒通滞、温阳补血之功效。笔者用此方治疗一些杂症,每获良效,现介绍如下。1 痛经薛某,女,29岁,已婚,农民。1991年8月6日诊。以经期腹痛为主诉求医。症见行经期间小腹疼痛,时有牵引腰背,常用热水袋热敷后痛减。经量少,色暗有  相似文献   

7.
阳和汤是清·王维德撰《外科证治全生集》中,治外科阴证的主要方剂。笔者临证运用治疗因阴寒而致的多种疾病,多获效验。兹举验案四则,仅供参考。腰痛:汪××,女,32岁,干部,1964年5月10日初诊。腰痛三载,近半年加重,日轻夜重,腰痛如折,卧床难起,局部无红肿,化验、腰部摄片均无异常发现。经西药和中药治疗皆未效来我科就诊。诊见:面色(白光)白,短气懒言,形寒畏冷,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而弱。证属阳气衰,阴邪阻  相似文献   

8.
阳和汤由清代著名外科学家王洪绪所创 ,首载于《外科证治全生集》。方由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甘草组成 ,具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效 ,是治疗阴疽的名方。遵“谨守病机”、“异病同治”之古训 ,笔者灵活应用本方治疗多种疾病 ,收效满意 ,兹举验案 4则如下。1 阳萎李某 ,男 ,34岁 ,农民。 1 992年 1月 1 8日初诊。患者阳物勃起不坚 ,不能同房已半年余。曾服男宝、金匮肾气丸等不效。现阳萎伴阴囊湿冷 ,腰酸 ,膝以下发冷。舌胖淡、苔白略滑 ,脉沉细。询问得知其在豆腐坊工作多年。证属阳虚寒凝 ,治当温阳散寒 ,以阳和汤…  相似文献   

9.
1 过敏性鼻炎华某 ,女 ,41岁。 1 998年 5月 1 7日诊。患者清涕如漏 1 0年 ,加重 2年。自 1 988年春起时作感冒 ,鼻塞流涕 ,乃至长年嚏涕交作 ,竟无宁时。1 996年春加重 ,无锡某市级医院确诊“过敏性鼻炎”,予脱敏疗法治疗 1年无效。头痛当额 ,入暮益著 ,终日涕流不止 ,绢不释手。恶寒怕风 ,炎暑不涉空调之室 ,气交则嚏涕尤加 ,虽重衣而涕流如故 ,苦不堪言。舌质淡、苔白 ,脉细。盖由肺脾肾阳气虚衰 ,津液不化 ,凝聚为涕使然。予阳和汤加味 ,和阳气以散阴凝 ,固表卫而化涕饮。处方 :熟地 30 g,鹿角胶 (烊冲 ) 1 5g,肉桂 (后下 ) 1 0 g,麻黄…  相似文献   

10.
11.
12.
痰是一种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正如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中记载:“痰之为物,流动不测,故其为害,上至巅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俱有”。故前人有“怪病多痰”之说。尤其是某些疑难怪病,从痰论治,常可收到意外的疗效。现略举数案。以飨同道。 1 慢性肥厚性胃炎(痰浊胃痛) 宋某,男,42岁。上腹部反复疼痛10年余,曾在某医院做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肥厚性胃炎”。中西药递进数载,症状不见减轻。刻诊:胃脘部痞满胀痛,时吐清冷痰涎,纳呆口粘,体倦肢冷,畏食生冷油腻之物,得温痛减。症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查舌淡胖,苔白腻而滑,脉沉缓。此乃脾肾阳虚,寒痰内盛,阻遏阳气。宗《金匮》“病  相似文献   

13.
痰瘀并治举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果平 《陕西中医》2010,31(10):1418-1418,F0003
痰瘀是常见病、多发病及一些凝难杂症的主要致病因素.近几年,笔者根据痰瘀互结的病机特点,在临床诊治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我业医三十余载,所诊治过的痛症患者中,因痰致痛者屡见不鲜。元贤中阳老人尝云“痰之为物,随升降,无处不到……为寒热肿痛,或心下寒痛如冰,或骨节刺痛无常”《医述》。凡痰到之处,气血被其阻滞,“不通则痛”,痛症由生。今撷四案于兹,以求教于同道。1风痰致颊痛...  相似文献   

15.
例 1.眩晕 李某某 ,女 ,46岁 ,教师 ,1998年 5月 10日初诊。患者眩晕反复发作 5年 ,久治不愈 ,近半年来病情加重 ,每月发作 4、5次 ,现头晕目眩 ,视物旋转 ,心烦而悸 ,呕吐痰涎 ,口苦舌燥 ,大便干结 ,尿黄 ,舌质红、苔黄腻 ,脉弦滑。中医诊断眩晕。此为痰浊中阻 ,久而化火 ,蒙闭清阳 ,故治以清热化痰 ,行气和胃。方以黄连温胆汤加减 :黄连 8g,制半夏10 g,陈皮 10 g,茯苓 15 g,竹茹 15 g,全瓜蒌 15 g,黄芩 8g,白蔻仁 8g(后下 ) ,石菖蒲 10 g,广木香 8g(后下 )。每日 1剂 ,水煎 2次分服。 5月 16日复诊 :服上药 6剂后 ,头晕目眩等症明显好转 …  相似文献   

16.
17.
<正> 阳和汤系清·王洪绪《外科全生集》方,由熟地黄、鹿角胶、白芥子、麻黄、肉桂、炮姜、甘草组成。功能温阳散寒、通脉消滞。善治一切阳虚寒凝痼疾,如离照当空,则阴霾悉除,故有阳和之称。为外科治阴疽的鼻祖方剂。但对内科疾病,只要辨证准确,稍加化裁,颇获效验。现举数例介绍于下: 1 肺痈覃某,男,6岁,1987年8月9日初诊。患者发热28天,咳吐脓性痰液。1979年6月14日某医院检查:两肺呼吸音粗糙,并于右肺闻及湿性啰音。X线透视示:右肺上野见一约为2.5cm×2.5cm的后壁空洞。周围  相似文献   

18.
阳和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洪绪的《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熟地黄、鹿角胶、肉桂、炮姜、麻黄、白芥子、甘草7味药物所组成。是治疗外科阴疮的著名方剂,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一切阴疽。笔者临床应用阳和汤加减治疗各种病证,效果显著,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9.
高晓平 《四川中医》2002,20(12):75-75
阳和汤主治原为阴疽证,根据“异病同治”治则,通过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过敏性鼻炎、小儿遗尿等不同疾病用阳和汤治疗取得满意疗效,说明凡辨证具有阳虚寒凝的各科疾患,均可采用此方治疗。  相似文献   

20.
阳和汤见于清代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其方由熟地、鹿角胶、白芥子、肉桂、炮姜、麻黄、甘草等七味药物组成。能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为治阴疽及阴寒证而设。笔者将其扩展应用于临床各科病症亦获良效兹举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