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丙泊酚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的作用。方法将1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分为丙泊酚组和咪唑安定组,除镇静药物不同外其余治疗方法均相同,观察二者的镇静效果及再出血风险和癫痫的发生率。结果 2组在降低再出血及癫痫的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镇静效果方面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在降低再出血风险及癫痫的发生率方面优于咪唑安定,但二者在镇静效果方面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丙泊酚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过程中临床使用的效果.方法:抽取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使用乌拉地尔进行降压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联合使用丙泊酚治疗,分析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在联合使用丙泊酚进行治疗8h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较对照组均有较明显的改善;治疗24h后,乌拉地尔的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各项实验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在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治疗中,可使患者各项体征指标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是理想的镇静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亚低温脑保护临床效果。方法:6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亚低温脑保护。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和死亡率分别高于、低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等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亚低温脑保护,效果显著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洪小霞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8):1227-1229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术期的护理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围术期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患者治愈出院50例,治愈率为80.6%,10例好转出院,死亡2例.结论 在积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基础上,采取及时、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对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有积极的影响,对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药学学报》2009,44(4):344-349
为研究丙泊酚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本研究采用左侧尾状核注射胶原酶0.5 U (1 U·μL-1) 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并在胶原酶注射前10 min腹腔注射给予丙泊酚。观察丙泊酚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行为学评分,脑含水量,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与脑出血组大鼠相比,丙泊酚(30和100 mg·kg-1)可不同程度地减小脑出血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P < 0.05,P < 0.01),降低脑组织含水量(P < 0.05),提高脑组织SOD活性(P < 0.05),降低脑组织MDA含量(P < 0.01)。丙泊酚(15,30及100 mg·kg-1)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aspase-3的表达(r = 0.877)。提示丙泊酚对大鼠脑出血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丙泊酚的抗氧化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李建衡  胡彤宇 《河北医药》1995,17(6):363-363
维脑路通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早期应用05008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7医院李建衡050051河北医学院第三医院胡彤宇,胡景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组织常有缺血、缺氧、水肿及循环障碍.维脑路通具有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脑出血术后早期应用维脑路通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骨窗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对照组采用大骨瓣开颅术,试验组采用小骨窗脑血肿清除术,观察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1试验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总有效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疗效总有效率(75.6%)(t=2.826,P=0.038<0.05);2试验组治疗后的血肿量以及血肿吸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肿量以及血肿吸收率。结论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大骨瓣开颅术,有利于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异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对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围术期脑氧供需平衡及脑损伤标记物S100β和神经元性烯醇化酶(NSE)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将30例择期行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异氟烷组和丙泊酚组,分别于CPB开始前(T1)、鼻咽温降至稳定期(T2)、复温至36℃(T3)、CBP结束后30min(T4)、CPB结束后6h(T5)和CPB结束后24h(T6)抽取桡动脉血和颈静脉球部血检测血气并测定颈内静脉血S100β和NSE蛋白的浓度。结果:CPB前两组患者颈内静脉球氧饱和度(SjvO2)、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氧摄取率(CERO2)、脑损害标记物S100β及NSE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降温逐渐加深,两组SjvO2升高,Da—jvO2和CERO2降低(P〈0.05);复温开始后两组SjvO2较CPB前降低,而Da-jvO2、CERO2则升高(P〈0.05);CPB开始后两组血浆S1008和NSE蛋白浓度逐渐升高,复温期达到峰值;S100β蛋白浓度在停机24h后恢复至基础水平,NSE蛋白浓度仍略高于CPB前水平;两组各指标比较,丙泊酚组的变化幅度要明显低于异氟烷组。结论:两种麻醉方式均可满足CPB下瓣膜置换手术的需要,与异氟烷比较,丙泊酚麻醉更有利于CPB下患者脑氧代谢的改善和脑损伤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保护作用机理探讨及研究。方法将100例急性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按照仅麻醉中应用丙泊酚和脱机前继续应用丙泊酚剂量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低剂量丙泊酚),观察组50例(高剂量丙泊酚)。对照两组患者入室前及术后48 h外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a)水平变化及两组患者致残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入室前外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a)水平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t=2.12、2.03、1.89,P〉0.05,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术后48 h外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a)水平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5.22、5.33、4.86,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致残率及死亡率比较观察组分别为(1例,2%)、(2例,4%)均低于对照组(x~2=5.65、5.66,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丙泊酚在急性颅损伤中可以有效抑制脑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对脑组织保护作用,减少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硝普钠在高血压脑出血围术期的降压及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6例,分为硝普钠组(36例)和对照组(即硝酸甘油组,20例)。对两组患者围术期的平均动脉压、心率、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及术后病死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硝普钠组患者用药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均比术前明显改善,而硝酸甘油组则改变不明显;硝普钠组患者术后病死率比硝酸甘油组明显下降。结论硝普钠具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心脏前负荷、降低左室充盈压及改善心功能的作用,且不降低心输出量,从而纠正全身各重要脏器的缺血、缺氧状况,并且静脉滴注给药可使降压幅度平稳且复压迅速;术中连续应用硝普钠对神经胶质细胞具有延迟保护作用,因此,硝普钠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具有较好的降压及脑保护作用,并能降低该类患者术后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丙泊酚是目前临床常用的静脉麻醉药之一,可通过调节颅内压、脑耗氧量、脑血流量等途径发挥脑保护作用。丙泊酚的脑保护作用涉及多种机制,如调节多种细胞因子降低炎症反应、下调水通道蛋白4降低脑水肿、抑制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等。  相似文献   

12.
於建鹏  李旭初  陈世文 《医药导报》2011,30(8):1039-1041
目的观察丙泊酚静脉麻醉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将8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丙泊酚组给予丙泊酚2 mg&#8226;kg 1诱导,然后以4 mg&#8226;kg 1&#8226;h 1维持;对照组给予依托咪酯0.3 mg&#8226;kg 1诱导,然后以1%异氟烷吸入维持。诱导均加用咪达唑仑注射液2 mg、芬太尼2 μg&#8226;kg 1和阿曲库铵0.6 mg&#8226;kg 1。术中两组如麻醉转浅均即时加用芬太尼1 μg&#8226;kg 1维持麻醉深度。记录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硬脑膜切开、输注后2 h和手术结束时5个时点(t1~t5)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和脑氧分压(brain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brO2),抽静脉血检测术前和术后血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 1,IL 1)、IL 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 α)及S100β蛋白含量。结果t4,t5时点丙泊酚组ICP低于对照组,同时PbrO2高于对照组(P<0.05)。丙泊酚组t1和t5时点血IL 1、IL 6、TNF α及S100β蛋白含量上升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严重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急危重症,部分患者需要外科治疗。在外科疗法中,采用手术及时清除颅内血肿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而围术期的护理与手术效果关系密切,因此,加强围术期护理至关重要。自1998-2002年,我们对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进行了改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小骨窗开颅颅内血肿清除术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探讨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途径。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6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成功率100%;血肿消失64例;2例术后发生再出血,行二次开颅血肿清除术;3例发生脑疝死亡。66例存活患者出院前用ADL量表测定日常生活能力,优良率84.8%。结论术前术后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3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此之上采取围手术期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中良好恢复率以及轻度残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植物人状态概率和病死率则显著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围手术期护理应用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中,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脑出血患者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月在某院接受脑出血手术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表法把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而观察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97.50%)高于对照组患者(85.00%)(P0.05)。结论:在脑出血手术中给予患者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能有效提高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特点及其重要临床意义。方法对5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患者治愈出院50例,治愈率为94%,2例好转出院,死亡1例。结论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及时有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影响,可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的方法及体会,总结相关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全方位的综合护理措施,121例患者效果显著65例,效果良好5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87%。结论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制定适宜的护理方案,可以降低患者死亡率,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研究显示,丙泊酚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丙泊酚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特性、抑制细胞内钙超载、调节γ-氨基丁酸受体、抑制细胞凋亡等机制有关。本文就近年丙泊酚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