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双向干预对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实施效果.方法:抽取某院双向干预前骨科Ⅰ类切口手术病例298份,双向干预后病例289份,考察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双向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合理性在药物选择、用法用量、超权限应用抗菌药物、溶媒选择、给药途径、联合用药、给药时机等方面均明显改善(P< 0.05);人均抗菌药物费用和人均预防用药时间都有明显的下降.结论:双向干预是有效和可行的,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促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
郑玲利  蒋婷  辛竞  訾铁营 《安徽医药》2013,17(12):2154-2156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对白内障手术围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干预的效果.方法 分别抽取2011年8-12月出院的白内障手术病例69例(干预前)和2012年8-12月出院的白内障手术病例66例(干预后),对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以考察临床药师的工作效果.结果 临床药师干预后,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从干预前的100%下降为干预后27.3%(P<0.05);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由干预前的(4.4±0.9)d缩短至干预后的(1.2±1.1)d(P<0.05).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在适应证、药物选择、用法用量、用药时机等各方面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提高.结论 临床药师对眼科白内障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实施干预的方法可行、有效,能提高围手术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对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的应用抗菌药物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评价PDCA循环干预某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某院PDCA循环干预前(2015年1~6月)、第一轮PDCA循环干预后(2016年1~6月),第二轮PDCA循环干预后(2017年1~6月)各600例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出院病历,比较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的预防使用情况。结果: 第二轮PDCA循环干预后,该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预防使用率由80.1%降至24.5%(P<0.05),药物选择、用药时长、用药时机、用法用量的不合理率均较PDCA循环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人均抗菌药费用、抗菌药占药品费用、抗菌药占住院费用比例明显下降(P<0.05)。结论: PDCA循环干预能有效地促进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调查某院2010—2011年(干预前)和2012年(干预后)出院的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通过临床药师干预,甲状腺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在药物选择、联合用药、用药时机与疗程等方面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预防使用率从干预前的97.2%下降至干预后的10.8%。结论临床药师对甲状腺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切实有效,达到了合理用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我院心脏支架置入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统计我院2008年(干预前)和2009年(干预后)心脏介入手术,参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相关管理规范,调查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的问题。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术后用药天数缩短,平均费用下降;选用氟喹诺酮类作为预防用药的比率显著下降;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显著提高。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心脏介入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6.
邹晓蕾  曹栋  孙福生  杨旭  刘华强  闫美兴 《医药导报》2013,32(11):1527-1530
目的通过建立剖宫产术药学路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制定药学路径并实施干预,选取青岛市市立医院2011年1~3月267份出院病历(药学干预前)及2012年1~3月192份出院病历(药学干预后),比较干预前后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后,该院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在总体合理率及品种选择、联合用药、用药疗程等方面均明显改善,抗菌药物使用总合理率由40.45%增至73.96%,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由52.81%提高为98.96%,疗程合理率由46.07%提高为77.60%,联合用药比例由41.95%下降为6.77%,联合用药合理率由28.57%增至92.3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人均住院费用、人均抗菌药物费用及人均抗菌药物费用占住院总费用比例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临床路径中实施药学路径可行且有效,可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陆磊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4):3709-3710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干预前后胸外科病例各100例,按文件要求进行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合理性评估.结果:各项指标有所改善,用药时间缩短(P<0.05),抗菌药物费用下降(P<0.05),但各项合理用药指标仍然无法达到文件要求.结论:干预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仍应进一步落实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相关文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药学干预在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外科手术患者180例,动态随机化法分为两组(每组90例),在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中分别进行传统方法用药以及药学干预用药,对比两组外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后的感染情况、用药合理性等。结果:实验组外科手术患者在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实施药学干预,患者感染的发生率、联合用药率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用药时间合理情况、品种选择合理情况、给药途径合理、应用疗程合理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学干预在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中的价值较高,利于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几率的降低,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干预前、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与实施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3月(干预前)和2014年5~7月(干预后)所有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进行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对照分析。结果:干预后,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大幅下降(从干预前41.96%下降至干预后27.75%),无指征用药现象明显减少,用药时机与用药疗程趋于合理,选药不合理现象明显改善。结论:干预措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实施干预措施前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制定并实施干预措施,对干预前后各250例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时间、抗菌药物品种、联用情况、住院时间及费用、不合理应用等情况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比例由干预前的45.20%上升到干预后的84.80%(P〈0.05);干预后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各项用药合理性指标均有显著提高,而住院时间及费用等略有降低。结论:实施围手术期不合理用药干预措施可行、有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我院普外科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的效果,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模式。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普外科干预前手术病历100份(对照组)及2011年干预后手术病历100份(干预组),对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显著改善,主要表现在抗菌药物选择、用法用量、用药时机和预防用药时间等方面;干预组平均预防用药时间为5.4d,与对照组(8.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间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有效地实施干预措施,对规范普外科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可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穗琼  肖大立  张琳  盛飞凤 《中国药房》2012,(34):3183-3184
目的:为降低产科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AUD)提供参考。方法:从我院信息中心统计2010年11月-2011年3月(整治前)和2011年4-8月(整治后)产科出院患者人数、平均住院时间、分娩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和抗菌药物用量;以约定日剂量(DDD)为单位,以DDDs/100人/天计算抗菌药物的AUD。结果:整治前、后预防用抗菌药物分娩患者分别占产科抗菌药物使用人数的91.13%和92.78%,剖宫产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分别为92.15%和92.07%,经阴道分娩预防用抗菌药物疗程分别为1.91d和1.93d。整治后,剖宫产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疗程为1.91d,经阴道分娩患者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率为66.41%,均比整治前的2.91d和96.92%显著降低(P<0.05)。整治前、后AUD分别为77、53DDDs/100人/天,呈逐月降低趋势。第2代头孢菌素的AUD最大。结论:缩短剖宫产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疗程和降低经阴道分娩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比例可降低产科抗菌药物的AUD。产科分娩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不合理,需继续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3.
祁佳  周佳  李莉霞  卜书红  张健 《中国医药》2013,8(5):680-68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应用临床研究证据对普外科医师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和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普外科手术后出院患者病历各60份。设计《外科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表》,临床药师查阅文献,结合临床证据进行宣教,提供较高证据级别文献供医生参考。对比临床药师干预前后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品种、时间、联合用药等情况。结果临床药师结合临床证据进行干预后,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选择、给药时机、术后用药、用法用量的合理比例较干预前明显升高,分别为70%(42/60)与50%(30/60)(P〈0.05),97%(58/60)与52%(31/60)(P〈0.05),82%(49/60)与48%(29/60)(P〈0.05),87%(52/60)与80%(48/60)(P〉0.05)。结论临床药师通过检索文献,应用临床证据对医生提供有效的宣教和干预,能够更好地提高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某院3种清洁手术(腹外疝、甲状腺、乳腺)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茵药的合理性与实施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2011年4月出院的3种清洁手术病历68份为干预前组,2012年9月出院病历76份为干预后组,对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种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茵药使用率干预前为100.0%,干预后为27.6%(P〈0.05);无指征用药从干预前的80.9%下降~1]38.1%(P〈0.05);药物选择合理率A,k22.1%上升至90.5%(P〈0.05);用药时机合理率.z&41.2%上升至95.2%(P〈0.05);术后用药疗程〉24h的患者比例从干预前的58.8%下降到干预后的14.3%(P〈0.05)。结论: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能促进I】盘床抗菌药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在耳鼻喉科开展药学服务的效果,探讨临床药师在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中的作用。方法:先后从两个方面来评价临床药师在临床工作中提供药学服务的效果,一是对我院耳鼻喉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制定和实施干预措施;二是分析该病区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值(DDDs)偏高的原因,制定和实施干预措施以帮助降低抗菌药物的DDDs值。结果:临床药师在我院耳鼻喉科开展药学服务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率从91.92%降至40.44%,具体表现在用药指征不当、用药品种不当、用药时机不当和用药时长不当;干预后6个月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值的平均值从20.57降低至13.40。结论:临床药师在我院耳鼻喉科开展药学服务后,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值明显下降,但是不合理用药情况仍然存在,需要临床药师与医师进一步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李锐  刘福 《中国药事》2018,32(1):150-155
目的:调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药师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情况,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选取2014年1-12月出院的997例(干预前组)和2016年1-12月出院的958例(干预后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对其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并对干预措施实施前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干预后较干预前下降了9.87%;药物品种选择方面,干预后组预防性使用1、2代头孢菌素者比例明显高于干预前组(81.46% vs.62.12%,P < 0.01);用药时机及疗程方面,干预后组术前0.5 ~ 1 h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以及术后用药疗程≤ 24 h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干预前组(96.15% vs.85.10%,P < 0.01;68.18% vs.29.55%,P < 0.01);适应证方面,干预后组的合理性用药比例也明显高于干预前组(84.62% vs.73.67%,P < 0.01);另外,在用法用量、药物联用等方面干预后较干预前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临床药师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能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促进临床安全、有效地应用抗菌药物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836例3种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总结3种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为规范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建议。方法对2010年普外科3种清洁手术(甲状腺、乳腺和疝气)836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36例3种清洁手术抗菌药物应用率为100%,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率最高,其次为喹诺酮类,术后用药时间>7d。结论 3种清洁手术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中存在着不合理现象,应强化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化意识。  相似文献   

18.
周后凤  张彬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246-247
目的分析我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合理性和干预实施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实施干预前后的用药情况。结果干预后我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明显提高。结论对我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实施有效干预,可明显提高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王儒强  赵同清 《安徽医药》2014,(7):1373-1376
目的了解该院对比干预前、后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估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实施干预前后2011年1—6月和2013年1—6月该院普外科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疝手术三类清洁手术出院病例,对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评价干预前后各项数据以验证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100%下降为19.3%,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由0.0%上升为78.0%。结论该院采取的干预措施有效、可行,可明显提高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用药水平,但也存在着选择抗菌药物不重视经济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20.
李玲  廖赟  袁波  黄芳 《中国药房》2013,(17):1545-1547
目的:提高医院抗菌药物的药事管理工作成效。方法:以数据库建设为核心内容,对临床信息系统(CIS)中医院感染相关信息进行提取、整合,设计由基础数据库建设、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监控等5个模块构成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信息管理系统,对医院整体用药情况进行电子监控。以我院骨外科为例,分别对2011年1-6月(干预前)和2012年1-6月(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比较干预前、后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等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初步建立了一个科学合理、操作简便的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信息管理系统。干预前使用强度为66.94DDDs/100人/天,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为62.18%,干预后使用强度下降了13DDDs/100人/天(仅为53.22DDDs/100人/天),使用率下降7%(仅为55.7%)。结论:抗菌药物的信息管理能够及时、有效地规范医院抗菌药物应用,使之日趋合理,有效提高药事工作效率与管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