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婷慧  龙娜  刘磊 《北方药学》2014,(12):147-147
目的:观察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药师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门诊2013年1~12月的3000张处方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6月开展药师干预工作,对干预前后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药师干预后门诊处方合格率89.5%,干预前合格率7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理用药主要包括不规范处方及不适宜处方。结论:加强药师干预后门诊处方合格率明显提高,但仍然存在选药不合理等问题,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院阳光用药监管平台运行成效与体会。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实行阳光用药监管制度,分析试行期间每季度不合理处方量以及临床用药情况。另外,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临床药占比和抗菌药物占比结果作为对照。结果实行阳光用药监管制度后,2013年10月~2014年1月不合理处方量较2013年10月份前大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1月~2014年1月临床药占比和抗菌药物占比较2012年1月~2013年1月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光用药监管制度有效降低不合理处方量以及医院药占比和抗菌药物占比,促进医院药学的发展,对于临床合理用药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林 《中国当代医药》2013,(33):155-156
目的 总结临床合理用药质询在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统计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本院发现的一些不合理用药处方以及金额超高处方,总结2011年后本院开展临床合理用药质询工作前后临床用药情况.结果 2011年Ⅰ类切口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发生率为3.00%,明显低于2010年的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1年中药注射剂用药不合理发生率为5.43%,明显低于2010年的1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合理用药质询在药事管理及医疗行政等方面均有效地改善了临床用药不合理、不规范的现象,提高了医院工作的合法、合规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药师干预在呼吸内科用药监护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红河州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20年1月为时间干预节点,将其分为干预前组和干预后组,各115例。干预前组实施常规用药指导,干预后组采用药学干预指导。比较药师干预前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药师干预后不合理用药情况较干预前改善,药师干预后用药不合理使用率为4.35%,低于干预前的11.30%(χ2=3.857,P=0.049);药师干预后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干预前,干预后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61%,低于干预前组的8.70%(χ2=3.995,P=0.045)。结论 药师干预在呼吸内科用药监护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显著,能够为患者治疗提供帮助,对治疗质量控制有一定改进,有效降低科室不合理用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前置审方流程对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特殊患者不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 收集合理用药软件系统对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9-12月的儿科、妇科、产科医嘱审核的监测数据,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合理用药软件系统监测医嘱2021年9-10月干预前组有4 836例,不合理率2.34%;2021年11-12月干预后组有5 018例,不合理率为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理用药类型主要有给药剂量、频次、途径不合理,特殊人群(如孕妇禁用,儿童慎用)不宜使用仍选用,配伍不合理,无适应证用药,以及其他(含重复用药)等。结论 合理用药软件系统与药师审方相结合的处方前置审核模式,可有效降低不合理医嘱发生率,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证孕产妇和儿童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医疗机构辅助用药监管对策,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明确辅助用药定义、制定辅助用药界定标准而确定辅助用药目录。采取处方点评、动态监测、分级管理以及合理用药宣传与培训等措施,加强对辅助用药监管。从信息科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以下简称“我院”)辅助用药监管前(2017年)、监管后(2018年)各季度的药品使用数据,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监管前后的药占比、次均门诊药品费用和次均住院药品费用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我院辅助用药监管成效显著,监管前、监管后的药占比分别约为45%、32%,次均门诊药品费用分别约为260、190元,次均住院药品费用分别约为4000、3000元,监管后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监管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用药临床不合理使用情况也明显改善。结论:加强辅助用药的监管,既能减少药品开支、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又能促进合理用药。但是,由于缺乏政策支持,辅助用药监管还充满诸多困惑,亟需国家卫生部门出台辅助用药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7.
张洁 《中国医药指南》2013,(16):537-538
目的探讨持续影响合理用药的主要因素以及合理用药干预后的影响。方法抽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门诊处方5000张,由合理用药调查小组对2010年度处方进行分析,并探讨持续影响合理用药的主要因素,在2011年度针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用药干预,再抽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门诊处方5000张,比较两个阶段处方不合理率情况。结果 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门诊处方,不合理处方共计321张,不合理处方率6.42%。其中联合用药不合理142张,给药剂量不合理100张,给药方案不合理79张。在2011年度进行合理用药干预后,不合理处方共计56张,不合理处方率1.12%,两个年度的不合理用药率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χ2=34.12,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析持续影响合理用药的主要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用药干预可以显著降低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本院需要继续加强对不合理用药的干预。  相似文献   

8.
《中南药学》2019,(8):1371-1374
目的建构一种多部门协作的医保患者合理用药监管新模式以提升医保患者合理用药管控效能。方法"三医联动"建构医保患者合理用药监管新模式,并回顾性分析对比新模式实施前后医院医保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在"三医联动"建构合理用药监管新模式的作用下,医保患者不合理用药处方发生率由实施前的0.87%下降至实施后的0.11%(P <0.05),目标达成率为106.9%,效果维持良好,且医保不合理用药金额占比显著下降。结论本研究建构的新模式在医保患者合理用药监管中效果显著,不仅保障了患者的合理用药,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还通过多部门协作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9.
李欣  张催  闻琴 《抗感染药学》2016,(4):773-775
目的:分析静脉用药配制中心(PIVAS)对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间实施PIVAS集中配药模式的7个病区住院患者的长期医嘱为A组,同期采取传统配药模式的7个病区住院患者的长期医嘱为B组;2012年6月—2013年5月间A组中7个病区未实行PIVAS集中配药模式时住院患者的长期医嘱为C组,对比三组患者之间药物配伍的不合理率、药物溶媒不合理率、给药剂量不合理率、给药间隔时间不合理率和药物不良反应(或事件)的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药物配伍不合理率为0.051%,药物溶媒不合理率为0.011%,给药剂量不合理率为0.010%,给药间隔时间不合理率为0.025%,不良反应(或事件)的发生率为0.031%;B组患者药物配伍不合理率为0.143%,药物溶媒不合理率为0.713%,给药剂量不合理率为0.357%,给药间隔时间不合理率为0.145%,不良反应(或事件)的发生率为0.773%;C组患者药物配伍不合理率为0.133%,药物溶媒不合理率为0.690%,给药剂量不合理率为0.400%,给药间隔时间不合理率为0.229%,不良反应(或事件)的发生率为0.932%;A组与B、C组间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间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VAS对不合理医嘱的干预明显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在外科合理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的方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现场抽查病历的方法,对用药管理循环法实施期间外科医务人员对抗菌素应用知识、细菌学送检率、围手术期应用时间进行检查考核。结果无菌手术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药物选择不当、联合用药、给药时机不当、给药时间长用法用量不合理、住院医生超范围用药和细菌学送检数7个方面在用药管理循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显著优于干预前。结论用药管理循环法提高了外科医务人员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合理用药管理平台,建立注射用非甾体抗炎药的药品个性化规则,开展处方前置审核和人工审核,从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基于合理用药管理平台,依据说明书、专家共识等,建立注射用氯诺昔康、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精准数据库,并进行处方分级管理。通过随机抽取合理用药管理平台开发前(2018年7-9月,对照组)和开发后(2018年10-12月,干预组)使用3种药物各100例手术患者,对其使用指征、疗程、给药途径、剂量、给药频次、联合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合理性评价。对干预前后3个月的使用人次、使用强度及使用金额等方面进行统计与对比分析。结果3种注射用非甾体抗炎药的不合理医嘱比例显著下降,从干预前的38.54%降至干预后的11.67%,降幅达69.53%。干预组的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疗程、联合用药和选药不适宜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1)。2组在使用指征不明、溶媒选择不适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3种药物的使用人次、使用强度和使用金额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应用合理用药管理平台可智能、精准化、个体化服务于临床,提高审核效率,从源头上规范使用注射用非甾体抗炎药,促进药师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模式,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2.
李华 《抗感染药学》2021,18(8):1161-1163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的原因,评价其干预对策的效果.方法:收集医院2018年1月—12月(干预前)和2019年1月—12月(干预后)门诊药房调配处方199 788张,其中2018年为97 405张,2019年度为102 383张;比较与分析干预前后不合理用药处方的构成比、处方用药不合理原因类型的构成比以及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前门诊处方用药不合理原因以用法用量不合理、超说明书用药、溶媒选择不适宜等为主;经干预后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构成比低于干预前(P<0.05),用法用量、超说明书用药构成比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而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评分值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医院门诊处方用药不合理主要表现为用法用量不合理、超说明书用药、溶媒选择不适宜和重复用药等,这可能与医师疏忽、药师专业能力欠缺或医师与药师缺乏有效沟通有关,实施针对性干预对策有效减少了不合理用药处方的再现,确保了患者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该院2010年门诊患者基本用药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全年各科室处方6000张,统计分析不合理用药处方张数和类型.结果 不合理用药处方276张,占总处方数的4.60%.门诊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不合理用药原因为联用不合理、给药方法不当及溶媒选择不当、激素应用不合理、无指征使用抗生素、配伍或重复用药.结论 医院应加大合理用药监管力度,加强临床药学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该院2010年门诊患者基本用药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全年各科室处方6000张,统计分析不合理用药处方张数和类型。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276张,占总处方数的4.60%。门诊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不合理用药原因为联用不合理、给药方法不当及溶媒选择不当、激素应用不合理、无指征使用抗生素、配伍或重复用药。结论医院应加大合理用药监管力度,加强临床药学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持续改进药学干预对合理用药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本院于2021年1月实施持续改进药学干预,以此为节点,选取2020年1月—12月本院的500份病例用药记录作为对照组(干预前),以2021年2月—2022年2月本院的500份病例用药记录作为观察组(干预后)。比较实施持续改进药学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不合理用药情况、药物不良反应率、住院时间、抗菌药物费用和药物总费用。结果: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合理用药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抗菌药物费用和药物总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持续改进药学干预可改善抗菌药物使用,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调查丽水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胸外科行开胸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应用情况,促进患者PCIA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调查胸外科2016年7月~2017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资料,制定PCIA用药评价标准,根据给药疗程、给药剂量、禁忌证、用药监测、联合用药情况、给药途径等进行合理用药评估,并根据患者实际用药情况分组比较各组不良反应(ADR)、疼痛评分(NRS),对联合其他镇痛药、止吐药等进行合理用药评估。结果:合理用药评价结果:给药疗程合理率40.0%,给药剂量合理率57.0%,禁忌证合理率92.0%,用药监测合理率98.0%,联合用药合理率98.0%,给药途径合理率100.0%。100例患者的疼痛缓解率为98.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联合其他镇痛药或止吐药比例分别为34.0%,14.0%。不同组别PCIA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当,A组联合其他镇痛药比例明显高于B组(P<0.001)。结论:我院PCIA使用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应加强药师干预,进一步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干预抗菌药合理使用的效果.方法:对我院临床药师干预前(2012年9月~2013年2月)和干预后(2013年3~8月)各139例住院患者的抗菌药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总结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的方式和效果.结果:临床药师干预后抗菌药使用率为33.1%,低于干预前的78.4%(P<0.05);干预后各科室用药率均低于干预前,尤以呼吸科降低最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科室用药强度均≤40;临床药师干预后用法用量不合理率(6.5%)和用药疗程不合理率(6.5%),均低于干预前(P<0.05);标本送检率(47.8%)高于干预前的24.8%(P<0.05).结论: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对抗菌药使用进行干预,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陈姿姿 《北方药学》2020,(1):179-180
目的:研究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方法:抽调我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9月~2017年9月实施常规用药管理,2017年10月~2018年9月分析常见问题并提出对策,均抽取120例患者,观察实施前后用药不合理、退药情况。结果:实施后用药不合理情况5.00%均低于实施前的20.00%,差异显著,P<0.05。实施前后退药情况上均为修改医嘱发生率最高,两组在退药情况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心血管内科用药情况来说,仍存在较多不合理问题,需要提出对策,并积极落实,保证用药安全,改善健康。  相似文献   

19.
王海琴 《河北医药》2014,(20):3184-3186
目的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情况,探究其原因以及针对性干预措施,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供医师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借鉴。方法本研究随机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2400份病历或者处方,每月随机抽取100份门诊处方(A组)、50份手术患者病历(B组)、50例非手术患者病历(C组),分析门诊和住院患者应用抗生素情况如抗生素种类、用药频度、联用情况等,并结合患者药敏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于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期间采用有效地干预措施,对比分析干预前后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情况。结果临床最常用的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头孢曲松、阿莫西林、甲硝唑等;A组患者单用抗生素较多,联用较少,B组患者两种或者三种及以上抗生素联用患者明显多于C组和A组患者(P<0.05);2400份病历和处方中抗生素应用不合理152份(6.33%),主要的原因为病原体检查或者药敏试验不及时、联合用药不合理、给药方式不合理等;自采用干预措施后。抗生素不合理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为最大限度发挥其抗感染的效用,减少抗生素耐药性发生率,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指征合理、科学、规范地应用抗生素,减少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现象,指导医务人员合理用药,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相似文献   

20.
袁海玲  何冰心  张文  赵静  谢华 《中国药事》2017,31(10):1214-1218
目的: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加强医院辅助用药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分别调取我院2015年1-12月(干预前)和2016年1-12月(干预后)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出院病历1310份,比较辅助用药专项点评前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使用情况、患者住院天数、药品费用和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结果:开展辅助用药专项点评后,患者无适应证用药、重复用药、给药剂量不合理、用药疗程过长、配伍禁忌及溶剂选择不当的比例,患者药品费用及ADR发生率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前后患者平均住院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开展辅助用药专项点评,可有效规范我院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应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