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结缔组织病(CTD)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进行性系统硬化症(PSS)、结节性多动脉炎(PAN)、皮肌炎(DM)、白塞氏病(BD)、干燥综合征(SS)、类风湿性关节炎(RA)、重叠综合征(OLS)、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等,往往因多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2.
李中万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3,(80):76-77
循证医学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进入中国,有一些学者运用了循证医学的知识对中医疾病及辨证等从多方面进行了阐述和研究。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也是近十来年才开始,怎样运用循证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进行认识及研究应该是中医骨质疏松学的一个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姚巧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6,10(27):131-133
目的:中风病的致病原因,历代多有争议,现在“风、火、痰、瘀、气、虚”6种病因被广大学者认同,但多强调气血逆乱,对于基本病机,有人认为气虚血瘀,有人认为升降逆乱,有人认为痰瘀互阻,为进一步探求中风病病因病机,整理、归纳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根据《中华医典》所收书籍,从《内经》起直至民国年代所有有关文献,依照时代先后,摘出对本病病因病机有突出贡献的医家思想,从而分析诸因素在历史上提出和确立时间,并总结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形成过程。结果:从《内经》起,就有两种认识,一方面认为气虚邪中,另一方面认为气血逆乱,各历史时期对这两方面有深入发展,不同医家强调各自观点,从而形成现代中风病病因病机学说。主要为5大理论,即①内虚邪中理论。②气血上冲,血菀于上理论。③心火、肝风、气虚、血虚有痰理论。④内虚、肝风、气逆、血瘀理论及其发展。⑤汇通学派中西结合理论,中风理论成熟。现代中医认为,中风的病因病机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及烟酒等诱因,引起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病变过程会出现风、火、痰、瘀、气、虚6类病理因素,初期以风、火、痰、瘀为主,后期虚、瘀为主。结论:直至民国时期,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成熟完善,与现代中医认识以及临床发现基本一致。结合历代医家观点,发现中风病的发病大致有两种,一部分人以气血不足为因;另一部分以肝风内动,气血逆乱为因。火热、痰浊、瘀血出现在病变过程,证明临床上部分患者并不出现风、火、痰证,而以虚证为主,确有其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5.
6.
7.
《三因方》对中医临床辨证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言(公元1131-1189年),字无择,号鹤溪,宋代青田鹤溪(今景宁县鹤溪镇)人.陈氏幼年敏悟超人,及长学医,精于内科,后长期居住温州,行医济世.由于他的名著<三因方>为永嘉医派奠定了学术基础,因此,陈无择也就成了永嘉医派的创始人.<三因方>原题<三因极-病源论粹>,易名<三因极-病证方论>,简称<三因方>.撰成于淳熙甲午(公元1174年),共18卷,180门.内容涉及内、外、妇、儿、五官各科,载方1050余首.陈氏认为,三因可以单独致病,也可相兼为病,在三因致病的过程中,还可产生瘀血、痰饮等新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8.
谈谈SARS的病机与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冬季至2003年春季,SARS在我国广东、香港、北京先后暴发,引起了我国及WHO的高度重视,医学界迅速行动起来,成立了各种联合攻关组.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3岁.因心慌、气促6 h入院.患者于6 h前开始自觉心悸、气促、乏力,无伴胸痛、头痛、头晕,无出现意识丧失及抽搐.患者半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发热、咳嗽,曾自服药物(具体不详),症状反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