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采用头部腧穴治疗中风偏瘫有显著疗效,这已被多数人所承认,但是关于头针针刺部位的选择,即头针有无特异性的问题,各家看法不一。曾有人在头针运动区有无特异性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证实其特异性不显著,但其所选对照穴多在运动区附近,本实验选用了距运动区较远的后头部腧穴玉枕透天柱,观察其对偏瘫病人肌力的影响,并与运动区做以比较。方法实验对象和分组选用中风偏瘫病人50例,男36人,女14人;年龄38-74岁;脑梗塞患者42例,脑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应用头针治疗中风偏瘫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主要方法一是采用头针运动区,二是根据祖国医学理论采用头部循经取穴的方法,虽然两种方法的理论基础不同,但都收到了满意的疗效。为了进一步研究头部腧穴治疗中风偏瘫的机制,我们观察了针刺双侧正营穴和前神聪透悬厘穴对中风偏瘫病人痛阈的影响,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一)病例选择:选住院的脑血栓形成病人40例,其中男33例,女7例;年龄在38~79岁之间;左瘫16例,右瘫24例;病程二天~一年。 (二)分组:共分四组。甲组:空白对照组(未给予针刺);乙组:健侧正营穴;丙组:瘫侧正营穴;丁组:健侧前神聪透悬厘穴。每人按不同顺序每天针刺一组穴,共三天。  相似文献   

3.
以中风偏瘫的针灸治疗为例,对各流派的头针体系进行分类归纳,总结经穴头针、反射区头针、全息头针及头缝针的诊治特点,指出当前流派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探索性建议:利用3D打印技术解决头穴定位不一问题,以超声等仪器为指标,观察针刺不同深度的临床效应以及通过诱发电位或脑电图探寻针刺手法产生疗效的可能机制,并加快数字化平台的建设,推进针刺手法量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风导致偏瘫是神经科常见病,是针灸治疗有效的病种之一。取用头穴治疗中风偏瘫,以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在相应的头皮区用针刺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同时人们也发现,同为中风偏瘫,但在其恢复的程度及时间上均有明显的差异。我们根据CT扫描,对近两年来我院收治的110例中风偏瘫病人,把头针的疗效与病灶的关系进行临床观察,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电针对中风偏瘫患者体感诱发电位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毫针刺激头穴对中风偏瘫病人的体感诱发电位(SEP)异常率有良好调节作用,临床已得到证实,那么电针刺激头穴是否也能使中风偏瘫病人SEP的异常率得到改善,我们对20例中风偏瘫病人进行针刺激前后观察SEP,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20例住院中风偏瘫...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胆碱酯酶活力变化与针刺头穴对偏瘫病人的疗 效关系,本文对50例中风偏瘫患者针刺前神聪透悬厘穴前后胆碱酯酶活力变化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显示针刺前偏瘫病人的胆碱酯酶活力明显高于正常人,针后30min,其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明显下降,与疗前比较差异显著,且碱酯酶活力下降明显者其肌力改善亦最明显,由此证实针刺治疗偏瘫的作用,与胆碱酯酸参与作用有关。胆碱酯酶活性针刺2h后有回升趋势,由此提示针刺治疗的最佳  相似文献   

7.
病侧、双侧头穴透刺对脑梗塞TCD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与方法 运用头穴透刺法治疗中风偏瘫,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5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了针刺效应关系的临床研究。结果与结论 针刺双侧头穴TCD改善均优于针刺病侧头穴,针刺双侧头穴可能促进大脑两侧血液的代偿,从而调整大脑左右两侧血流,改善脑供血。针刺范围的不同,对侧支循环影响的形式、程度是不同的。针刺双侧头穴的针刺效应更广泛,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我们应用了头针和头部腧穴,治疗中风偏瘫,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并初步证明:百会透双侧曲鬓及前顶透悬颅对中风偏瘫的治疗无明显的特异性。为了进一步研究头部腧穴治疗偏瘫的机理以及头部其它穴位间,是否存在有特异性,本文观察了针刺双侧通天穴和前神聪透悬厘穴,对偏瘫病人的关节功能的变化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广西中医药》2015,(4):12-14
<正>偏瘫痉挛状态是中风病的主要功能障碍之一,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具有显著疗效,本文将2010年以来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体针1.1针刺夹脊穴王琳晶等[1]随机抽取6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分成两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针刺、巨刺法针刺夹脊穴及常  相似文献   

10.
刘晓娟 《西部中医药》2008,21(11):57-57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穴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对照组68例。治疗组取督脉穴为主,配合阳明经穴,辅以太阳、少阳经穴针刺治疗;对照组以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77.94%。结论:本法治疗中风偏瘫不但临床治愈率高,且能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1.
针剌督脉穴为主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穴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对照组68例。治疗组取督脉穴为主,配合阳明经穴,辅以太阳、少阳经穴针刺治疗;对照组以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77.94%。结论:本法治疗中风偏瘫不但临床治愈率高,且能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继发于中风偏瘫疼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发于中风偏瘫的疼痛是中风病临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针刺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为探讨不同针法对继发于中风偏瘫的疼痛镇痛效果,笔者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97例均为有不同程度疼痛症状、诊断明确的中风偏瘫病人。其中脑梗塞59例、脑出血38例。随机分为3组:头针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38~82岁,平均57岁。体针组29例,男16例,女13例;年龄41~78岁,平均62岁。头针体针并用组36例,男20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们在大量临床病例中发现针刺头穴对改善偏瘫病人肌力效应有一定的时间性。瘫痪肢体的肌力在每两次治疗间隔期间常出现“反跳现象”,提示目前常用的日针一次的治疗方案,有不合理之处,间隔时间过长则针刺效应衰减,对疗效有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临床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针刺后溪穴治疗中风偏瘫后手指拘挛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敏  牟欣  陈新 《新中医》2007,39(4):49-49
目的:观察针刺后溪穴治疗中风偏瘫后手指拘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患者采用针刺后溪透合谷的方法治疗。结果:显效8例,好转23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结论:针刺后溪穴治疗中风偏瘫后手指拘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后溪穴治疗中风偏瘫上肢手指拘孪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患者针刺患侧后溪穴,并向合谷方向透刺,以局部酸、麻、胀、重至整个掌部为度,5次为一疗程,共4个疗程。结果:显效8例,好转23例,有效7倒,无效2例,总有效率95%。结论:针刺后溪穴治疗中风偏瘫上肢手指拘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正> 自从1973年开始我们应用头部腧穴治疗中风偏瘫,收得了满意的效果,并初步证明百会透双侧曲鬓及前顶透悬颅对中风偏瘫的治疗无明显的特异性。为了进一步研究头部腧穴治疗偏瘫的机理以及头部其它腧穴间是否存在有特异性,本文观察了针刺双侧通天穴和前神聪透悬厘穴后对甲皱微循环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病例选择:选用在观察期间入院的60例脑血栓形成病人。其中男性50例,女性10例,  相似文献   

17.
头穴针刺次数对中风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本研究共观察6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甲组(日针三次)、乙组(日针二次)、采用头部透穴的方法分别治疗两个疗程(共20天)。观察结果表明:针刺头穴后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均有改变,并改善了血液的"浓、聚、凝"状态,对中风偏瘫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而且日针三次的疗效优于日针二次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我们应用了头针和头部腧穴治疗中风偏瘫,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并初步证明百会透双侧曲鬓及前顶透悬颅、对中风偏瘫的治疗无明显的特异性(1、2、3)。为了进一步研究头部腧穴治疔偏瘫的机理以及头部其它腧穴间是否存在有特异性。本文观察了针刺双侧通天穴和前神聪透悬厘穴对肌力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巨刺结合夹脊穴针法治疗中风偏瘫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常规头针法,并采用巨刺法、针刺颈腰部夹脊穴和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取穴法及康复训练治疗。通过Ashworth痉挛量表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对患者的功能情况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巨刺结合颈、腰部夹脊穴针法对治疗中风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有明显疗效,并显著优于传统针刺方法(P〈0.05)。结论:巨刺结合颈、腰部夹脊穴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状态有明显疗效,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针刺合麦粒灸缓解中风偏瘫肌痉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马玲 《广西中医药》2002,25(1):41-42
中风偏瘫的肢体痉挛影响中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为提高中风偏瘫临床疗效 ,笔者将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学习到的针刺加麦粒灸治疗中风偏瘫肌痉挛的方法运用于临床 ,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观察对象为1996~1999年在我院针灸科门诊治疗及从住院部到针灸科门诊治疗的患者。按就诊时的奇数和偶数半随机将54例分为治疗组(针刺加麦粒灸组)和对照组(针刺组)。中风诊断参照《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1]进行 ,所有病例诊断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治疗组27例 ,男18例 ,女9例 ;年龄36~78岁 ,平均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