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照海穴之记载首见于<针灸甲乙经>:"照海阴跷脉所生,在足内踝下[1]".又名阴跷穴、漏阴穴,属足少阴肾经,为足少阴和阴跷脉交会穴,系八脉交会穴之一.八脉交会穴除能治疗本经病症外,还能治疗与之相通的奇经八脉的病症,临床应用广泛,李梴医学入门说:"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强调了八穴的重要性.本文综述古今资料,略谈个人见解,抛砖引玉,以期促进照海穴乃至八脉交会穴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八脉交会穴为主治疗郁证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脉交会穴”曾被古今医家所重视。明·李梃《医学入门》:“八法者,奇经八穴为要,乃十二经之大会也。”又说:“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可见其精义所在。关于这方面的理论,前辈早有专题阐述。至于临床应用,就“郁证”而言,一般用药治疗者多,而用针灸者少。兹将临床四组治验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内关公孙穴配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关和公孙穴配伍缘于八脉交会穴.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和阴维脉相通的穴位,公孙穴属足太阴脾经穴和冲脉相交通的穴位,二穴配伍应用在八脉交会中属父母配合.八脉交会穴为金元时代窦汉卿得于山人宋子华之手.因窦氏善用此法而称“窦氏八穴”,最早载于《针经指南)一书.八脉交会穴临床上应用甚为广泛,李梃《医学入门》说:“八法者,奇经八穴为要,乃十二经之大会也”,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说明八穴精义之所在.刺激内关和公孙穴可以治疗心胸胃疾患.1 化疗期胃肠道副反应 叶某,女,30岁,农民,住院号211803,胃癌术后,病检证实属胃腺癌,吻合口处复发.入院后在血象、肝肾功能检查符合化疗指标的情况下行“DMF”方案化疗,予顺铂80mg,丝裂霉素6mg,氟尿嘧啶lg加入0.9%生理盐水1000ml溶解后腹腔内灌注,腹腔灌注前静脉滴注胃复安40mg,腹注完毕肌肉注射胃复安20mg,口服吗丁啉20mg,每日3次,药物入腹后约4.5小时,病人出现恶心,渐渐加重,继则出现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和胆汁.患者呻吟不已,难以耐受,给予毫针刺双内关、双公孙穴约10分钟后呕吐减轻,留针1小时,每隔15分钟1次,呕吐停止取针.按:肿瘤病人在化疗时出现的胃肠道反应十分强烈,使许多病人望而生畏,不得不终止化疗.目前临床上  相似文献   

4.
八脉交会穴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脉交会穴最早见于金元时期窦汉卿所著的《针经指南》,是窦氏得于他人之手,原称“交经八穴”和“流注八穴”,因窦氏对保存和推广八穴起了很大的作用,故又称为“窦氏八穴”、“窦氏八法”。八脉交会穴是指内关、公孙、外关、足临泣、列缺、后溪、照海、申脉,它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8个腧穴,都位于腕踝部的上下。窦氏在《标幽赋》中提到,“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八法”就是指八穴,而“主客”是指其配伍应用。明代医家徐凤在《针灸大全》最早将其定名为“八脉交会穴”,并在“主穴”的基础上增添了“应穴”,  相似文献   

5.
《针方六集》是明代医家吴昆晚年之作,其中有大量篇幅对八脉交会穴进行了论述,有较强的实用性,被称为“针家纪纲”。文章对《针方六集》中“八法”相关内容进行了分类、分析、归纳,总结出“八法”形成不晚于元代窦杰的《针经指南》,并通过《医学小经》以歌诀形式流传。《针方六集》提出了“列缺本络手阳明,心主犹乎心,又肝肾之邪同一治,皆不及之及也”,将十二经脉以及奇经八脉全部囊括其中;首次以伤寒六经“表、里、半表半里”理论解释“八脉”交会穴的治疗原理,提出了后溪穴与申脉穴主治在表之疼痛性疾病,内关穴与公孙穴主治在里之胃肠、心胸疾病,临泣穴与外关穴主治在半表半里之肝胆、三焦疾病。系统整理了八脉交会穴定位(值得注意的是照海穴、申脉穴、列缺穴的定位),强调“解结”与四穴同取,同时需要在针刺得气基础上进行补泻,以症状好转为一次治疗结束的标志等。文章最后以临床案例进行验证,并对八脉交会穴临床应用现状予以分析,提出了相应观点,以期为八脉交会穴的临床运用提供少许启发,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艳  倪光夏 《河南中医》2012,32(2):222-223
八脉交会穴是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气血经气相通的8个穴位,分别为:列缺、照海、后溪、申脉、内关、公孙、外关、足临泣.多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腕踝关节附近,此八穴首见于宋子华的《流经八穴》,后收于元·窦汉卿所著的《针经指南》,窦氏称其为“流注八穴”、“交经八穴”,明·徐凤所著的《针灸大全》中首次提出八脉交会穴的名称,并提出“主应配穴法”及“灵龟八法”、“飞腾八法”两种按时配穴法.八脉交会穴为正经和奇经八脉相通穴,针一穴可治疗两经以上疾病,故治疗范围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八脉交会穴是一组重要的特定穴,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杨甲三教授在八脉交会穴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有许多独特的见解,尤其对八脉交会穴的组成及配伍应用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八脉交会穴主治病症范围非常广泛,每穴单用就可治疗多种病症,通过腧穴配伍更可提高疗效。在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中,最常见的配穴方法是上下两穴固定相配,组成4对穴,即内关配公孙,列缺配照海,外关配临泣,后溪配申脉,这4对穴又可分为阴阳两组。  相似文献   

8.
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在针灸治疗中运用较多,针刺一穴相当于针两经或多经,相当于“透穴”或针刺多穴,简便易行,患者乐于接受。本人在临床教研和治疗中,发现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有理论上相似和不同之处,仅供同仁参考,以便更深一步进行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9.
八脉交会穴也称为交经八穴或流注八穴,是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交通的八个腧穴。本文从理论上对八穴如何交会八脉及八穴具有的治疗作用进行了详细阐述,总结了八穴在临床的应用方法,包括上下配伍成对运用、单穴使用及按时取穴针法,并在单穴使用上提出了独到见解。研究和掌握八脉交会穴,对于针灸理论和临床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八脉交会穴,又称“交经八穴”,首见于元代医家窦汉卿所著《针经指南》中,临床应用甚广。八脉交会穴理论认为,八穴与奇经之间存在着“交通”与“会合”的关系,即:公孙通冲脉,内关通阴维,两者合于胃心胸;临泣通带脉,外关通阳维,两者合于目外眦、肩  相似文献   

11.
“对穴”是针灸临床中的一种腧穴配伍形式。它具有取穴少 ,每次只取两个相关穴位 ,且穴少而效专 ,深受针灸临床医师的重视。临床上除八脉交会穴相互配合成“对穴”疗疾外 ,还有一些配伍严谨 ,疗效显著的“对穴”。本人在工作中 ,经常用“对穴”治疗一些常见病 ,多发病 ,依法施治 ,收效迅速。现就几个常用“对穴”的临床应用 ,举案说明之。1 后溪—昆仑  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腧穴 ,为本经输穴 ,五行属木 ,八脉交会穴之一 ,通于督脉 ,有通经活络 ,安神定志 ,宣通阳气之功。昆仑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 ,为本经经穴 ,五行属火 ,有通经络、行气血…  相似文献   

12.
八脉交会穴最早见于金元时期窦汉卿所著的《针经指南》,是窦氏得于他人之手,原称"交经八穴"和"流注八穴",因窦氏对保存和推广八穴起了很大的作用,故又称为"窦氏八穴"、"窦氏八法"。八脉交会穴包括内关、公孙、外关、足临泣、列缺、后溪、照海、申脉,它们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腧穴。  相似文献   

13.
<正> 一、督脉为“诸阳经之会”的依据是什么? 督脉称“阳经之海”,又为“诸阳经之会”,是因督脉行于人体背部,诸阳经都与其交会,督又有统督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从文献记载,督脉布穴二十有八,与他经交会穴有九,如神庭穴为足太阳、足阳明之会;百会、脑户、陶道为足太阳之会;水沟为手、足阳明  相似文献   

14.
八脉交会穴乃临床常用的八个特定穴。取此八穴,对临床治疗疾病能达到取穴少而疗效满意的综合治疗作用。但对申脉、照海之位置及两穴之针刺深度各医家说法不一。八脉交会穴首见于窦汉卿所著《针经指南》一书。书中明确指出,申脉——足太阳膀胱经,在足外踝下赤白肉际内,令病人垂足坐取之,侧卧取亦得。照海——足少阴肾经,在足内踝下赤白肉际陷中,令病人坐稳,足底相对取  相似文献   

15.
八脉交会穴又称为"窦氏八穴",是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通的八个腧穴,是常用临床特定穴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八脉交会穴以络穴为主、输穴与跷脉穴并重的选穴特点,阐明其阴阳二组穴位不同的配伍思路与临床应用,为推广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与内关穴位置有关的几个问题之探讨450002河南省中医院张靖敏“内关”与“间使”二穴同属心包经、仅相距“寸”许,均可主治心脏病、疟疾、臂痛。然其功能与主治,二穴还各有独到专长。例如“内关”穴兼联手少阳三焦经与阴维脉,又有为本经络穴及八脉交会穴之一,善...  相似文献   

17.
八脉交会穴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脉交会穴,系元代窦汉卿所创,故又称“窦氏八穴”,在《针灸指南》一书中,窦氏称之为“流注八穴”。八脉交会穴一名,是明代针灸医家徐风在其所著的《针灸大全》中提出的,发展八穴按时选穴学说,倡用灵龟八法与飞腾八法。  相似文献   

18.
特定穴是指全身俞穴中部份具有特殊作用的俞穴。历代针灸医家十分重视特定穴,并为临床所常用。特定穴包括“五输穴”、“俞、募穴”、“原、络穴”、“八会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交会穴”等。特定穴的主治作用与一般俞穴比较,具有相对特异性。它们在十四经穴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是十四经穴中的重点穴、代表穴、特效穴、常用穴。本文就特定穴的使用方法作以下介绍。(一)取穴原则根据各条经脉和特定穴主治要点,在辨证  相似文献   

19.
“流注八穴”又称为“交经八穴”,现称八脉交会穴,是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交会的腧穴。文章通过梳理“流注八穴”的流派传承规律,阐述了“流注八穴”的理论来源、理论基础及应用,着重从“按时取穴”和“按症取穴”的角度阐述了“流注八穴”的传承,总结了“流注八穴”的流派传承谱系。旨在通过对学术思想源与流的深刻认识,促进中医药的精华传承与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20.
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中风后抑郁56例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潘永清 《陕西中医》2007,28(2):199-200
目的:观察针刺八脉交会穴对中风后抑郁的疗效。方法:针刺取穴人中、印堂、百会等八脉穴治疗。结果:56例总有效率96.4%。提示:八脉交会穴重在调理脑神,平衡阴阳,使五脏六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因此,针刺八脉交会穴可有效治疗中风后抑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