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对司坦唑醇分散片的处方及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预试验对处方进行初步筛选,用正交试验法对处方进行优化,并考察粒径对药物溶出度的影响.结果 优化处方为(按1 000片计):180g乳糖作为填充剂,10 g羧甲淀粉钠作为内加崩解剂,质量分数5%羧甲淀粉钠作为黏合剂.占干颗粒质量分数2%的羧甲淀粉钠和3%的微晶纤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司坦唑醇(ST)对离体培养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物(GnRHa)处理后青春期大鼠生长板软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65377; 【方法】 将6只经GnRHa 处理后雌鼠的原代软骨细胞分为时效组(观察ST干预时限的影响)&#65380;量效组(观察ST干预剂量的影响)&#65377;时效组和量效组中,又分为ST干预时效组,对照时效组;ST干预量效组,对照量效组&#65377;通过噻唑兰比色分析法(MTT)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软骨细胞核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65380;胞浆中Ⅱ型胶原&#65380;Ⅹ型胶原的表达&#65377;【结果】 (1)对MTT&#65380;PCNA的影响改变 ①时效组:ST 作用后1 天2参数已有显著升高(P < 0.05),并与基值比较,第2 天时达峰(P < 0.001)&#65377;但第4下降至与0 天时比较无差异(P > 0.05)&#65377;②量效组:低浓度的ST无显著促增殖效应(P > 0.05),而浓度增加至10-9 mol/L时促增殖效应显现(P < 0.01),进一步加大ST 浓度至10-5 mol/L,促增殖效应又开始减弱&#65377;(2)对软骨细胞胶原Ⅱ&#65380;Ⅹ合成的影响: ①时效组:ST作用3 d后胶原Ⅱ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但至第5 天却表达显降&#65377;ST 作用3 d内胶原Ⅹ分泌量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4 d起显著递增(P < 0.001)&#65377;②量效组:ST各个浓度点的软骨细胞胶原Ⅱ表达较基值均明显增加(P < 0.01),并以10-9 mol/L 最显&#65377;10-11 mol/L ~ 10-8 mol/L 的ST不增加胶原Ⅹ表达,至10-7 mol/L 始随剂量增加而增,10-5 mol/L 时达最高值(P < 0.01)&#65377;量&#65380;时效影响Ⅹ型胶原表达增加均迟于Ⅱ型,作用呈错峰性改变&#65377;【结论】 ST以时效和量效作用方式分别对雌激素受抑的离体青春期大鼠生长板软骨细胞的增殖呈双相影响,在合适的剂量和时间时,细胞增殖效应可达最好效果&#65377;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环孢菌素(CsA)联合司坦唑醇(康力龙)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共4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均采取CsA 4 mg/(kg/d)联合司坦唑醇4~6 mg/d治疗,持续用药满6个月时,根据国内制定的疗效标准评估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48例中基本治愈19例(39.6%),缓解18例(37.5%),明显进步4例(10.4%),无效6例(12.5%),总有效率87.5%,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CsA联合司坦唑醇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显著,大多数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发病存在着自身T细胞介导的免疫因素。  相似文献   

5.
6.
赛斯平联合司坦唑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的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2004年7月至2007年10月,作者采用司坦唑醇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38例MDS,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颜小花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0):1809-1810
目的分析环孢素A联合司坦唑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CAA患者,依照治疗方案分为环孢素A组和联合组,各36例。两组均接受止血、保肝降酶、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环孢素A组接受环孢素A治疗,联合组接受司坦唑醇片联合环孢素A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PLT)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高于环孢素A组(75.00%)(P<0.05);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Hb、WBC、PLT及血清VEGF水平高于环孢素A组(均P<0.05)。结论对CAA患者采用司坦唑醇片联合环孢素A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Hb、WBC、PLT及血清VEGF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环孢茵素(CsA)联合司坦唑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CsA联合司坦唑醇,对照组仅用司坦唑醇,6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二组患者外周血中Hb、WBC及P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二组患者外周血中Hb、WBC及PLT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Hb及WBC水平较对照组上升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组患者P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0.00%,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67%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A联合司坦唑醇治疗CAA临床疗效显著,临床用药相关副作用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分析环孢素A(CsA)联合司坦唑醇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7例NSAA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7例患者单用司坦唑醇治疗,观察组20例患者在司坦唑醇治疗同时口服CsA,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5.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4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40.0%,对照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35.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A联合司坦唑醇治疗NSAA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微、可逆,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司坦唑醇联合环孢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效果。方法:选取13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司坦唑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环孢素A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和用药安全性。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8%(59/65),远高于对照组的76.9%(50/6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提升,且观察组远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骨髓增生活跃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增生减低和增生极度减低的发生率均远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司坦唑醇联合环孢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效果优于单纯司坦唑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唐雯  陈剑波 《中外医疗》2012,31(32):73+75-73,75
目的探讨使用环孢素胶囊联合司坦唑醇片治疗慢性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环孢素胶囊联合司坦唑醇片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司坦唑醇片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8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4%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孢素胶囊联合司坦唑醇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环孢素A联合司坦唑醇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环孢素A联合司坦唑醇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十一酸睾酮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孢素A联合司坦唑醇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十一酸睾酮治疗,且安全有效,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再生障碍性贫血 (简称再障 ) 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造血干细胞功能障碍性疾病 [1]。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是临床医师探索的一个难题。我院 1996年 9月 ~2003年 9月用环孢素A (CsA)、大剂量胸腺素联合康力龙 (司坦唑醇)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20例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此期间我院收治的住院及门诊随访患者 40例, 年龄 14~72岁, 中位年龄 32岁, 均为初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男 13例, 女 7例, 急性再障 8例,慢性再障 12例; 对照组: 男 11例, 女 9例, 急性再障 8例, 慢性再障 11例, 纯红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司坦唑醇对糖皮质激素(GC)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的骨密度和力学性能影响。方法28只3月龄雄性SD大鼠,体质量(226±12)g,随机等分为基础对照(A)组、年龄对照(B)组、激素模型(C)组和司坦唑醇预防(D)组。C组和D组大鼠均喂醋酸泼尼松4.5 mg/kg·b.w.,每周2次,D组同时每天饲喂司坦唑醇0.5 mg/kg·b.w.。3月后,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测量扫描仪对各组的离体双侧股骨和第5腰椎进行骨密度测定,然后用SWD-10型材料试验机行股骨干的扭转、三点弯曲和腰椎的压缩试验。结果与B组比较,C组股骨、腰椎总骨密度减少了14.64%(P<0.01);右、左股骨远段和腰椎的骨密度分别减少了21.42%(P<0.01)、19.62%(P<0.05)和23.48%(P<0.01);与C组比较,D组的BMD 均稍有增加。与B组比较,C组股骨三点弯曲的载荷减少了17.1%(P<0.05),其余的力学参数都有减少的趋势;与C组比较,司坦唑醇预防组股骨扭转角度增加了72.5%(P<0.05),其余的力学参数也都有增加的趋势。结论长期使用GC,会使大鼠股骨、腰椎的骨密度和力学性能下降;司坦唑醇则能防止GC所致骨量丢失,还能增加其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罗广立 《当代医学》2011,17(23):133-134
目的探讨环孢素A与司坦唑醇片联合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2008年2月~2010年6月收治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08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联合组48例、司坦唑醇片组6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8%,司坦唑醇片组总有效率5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环孢菌素A联合雄性激素用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7.
1978年赵子义教授采用左旋咪唑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再障)[1],已治疗病人3 000余例[2],后以左旋咪唑加司坦唑醇(商品名:康力龙)联合治疗慢性再障110例[3],1984年开始应用左旋咪唑、康力龙、普萘洛尔(商品名:心得安)治疗[4],在我院治疗的162例慢性再障均由赵子义教授指导治疗及随访,有效率88.3%.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司坦唑醇对高营养风险危重患者氮平衡、握力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6月入住该院ICU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给予相同营养支持治疗方案基础上,治疗组予以患者司坦唑醇片4 mg 3次/天口服或胃肠道给药,对照组给予相应安慰剂,连续7 d。所有患者在入IC U后第1、4、7天分测定患者氮平衡、握力,在第1、4、7天及出院时留取患者血标本行肝功能监测,检测患者前清蛋白、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并统计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留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入ICU时APACHE‐Ⅱ,NRS‐2002评分,28 d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 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缩短(P<0.05)。在入ICU第1天时,两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4天及第7天时,治疗组患者氮平衡、前清蛋白、握力及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在出院前治疗组升高的肝功能指标逐渐下降至正常范围。结论在危重患者中应用蛋白同化激素司坦唑醇,可以促进蛋白合成,减少肌肉等瘦体组织分解,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与住IC U时间。但在使用中需高度关注其对危重患者的肝功能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以生长迟缓为主要表现的乳糜泻患儿的诊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一例以生长迟缓为主要表现,最后确诊为乳糜泻的病例临床资料,并以“生长迟缓/矮小症/乳糜泻”“celiac disease,gluten free diet”为检索词,检索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女性患儿,因生长迟缓2年余,腹泻50余天入院,就诊年龄3岁5个月,确诊为“乳糜泻”,就诊时身高83.2cm(SDS=-4.13),经去麸质饮食治疗13个月后身高增长至97cm(SDS=-2.3),且腹泻症状、相关的实验室指标明显好转。结论 乳糜泻可伴有严重的生长迟缓。生长迟缓,尤其伴腹泻、腹胀时一定要注意排除乳糜泻,无麸质饮食可明显改善乳糜泻患儿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