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绞股蓝及其伪品乌蔹莓的FTIR法直接鉴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直接准确地鉴别绞股蓝及其伪品乌蔹莓的真伪,本文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并借用OMNI采样器直接测定绞股蓝及其伪品乌蔹莓的红外光谱。结果绞股蓝与其伪品乌蔹莓的红外光谱吸收差别较大,实验结果表明可以采用FTIR法直接、快速、准确地对绞股蓝与其伪品乌蔹莓进行区别鉴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技术鉴别绞股蓝及其易混品乌蔹莓,进行RAPD条件摸索.方法 运用改进CTAB法提取七叶绞股蓝、五叶绞股蓝、乌蔹莓以及烟草基因组DNA,摸索影响RAPD的条件.结果 用改进CTAB法提取所得的DNA质量较好,均能用于RAPD扩增,并摸索出了最优RAPD扩增条件.结论 改进的CTAB法适合于这4种植物的DNA提取,摸索得到的RAPD扩增条件可用于绞股蓝种类鉴别及与其易混品乌蔹莓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乌蔹莓与绞股蓝是不同科属的两种药.临床要根据病症区别应用。目前各地民间大量采集乌蔹莓作为绞股蓝煎服。两种植物鉴别如下:1乌蔹莓植物鉴别:乌蔹莓载于《唐本草》,来源于葡萄科乌蔹莓的全草或根。产于华东,中南及西南各地,多年生蔓生草本。茎紫绿色有纵棱,具卷须叶为掌状复叶,具小叶5枚,排列成鸟爪状,中间小叶椭圆状卵形,先端短尖,基部楔形或圆形,两侧4枚小叶渐小,成对着生于同一小叶柄上,但又具小分叶柄,小叶的边缘具较均匀的圆钝锯齿,聚伞花序腋生,花黄绿色.浆果倒卵形。见图1。主治:痈肿、疗疮、腮、丹毒、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刺果藤的显微鉴别特征。方法:用滑走切片法对刺果藤的根、茎、叶进行切片,用常规显微技术观察组织构造和显微特征。结果:发现刺果藤根横切面韧皮部和木质部宽广,韧皮部具散在纤维束,木质部外侧导管大而少。茎横切面木质部和髓部宽广,韧皮部纤维束环状排列,髓部具分泌腔。叶横切面上、下表皮被星状毛,中脉维管束5束,环状排列,外围有环状厚壁组织,薄壁细胞散在有分泌腔。结论:以上特征可作为刺果藤的主要显微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过江龙、楹树两种有毒药用植物进行生药学研究,为临床应用、中毒抢救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药材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方法。结果发现过江龙茎横切面皮层较宽,中间具纤维束,环状排列。叶横切面的中脉维管束上方有栅栏组织通过。根、茎、叶粉末中嵌晶纤维众多,胞腔大。楹树嫩茎横切面呈五棱形,韧皮部外侧具厚壁组织,连成环带状,正对棱角处下方具大小不等维管束,髓部仅一侧具异常维管束。结论以上生药学特征可作为过江龙、楹树的主要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杭白芷茎、叶显微特征及分泌道分布规律进行系统研究。方法:采用生药学常规方法徒手切片、表面制片、半薄切片等,使用显微照相技术获取组织图及部分显微特征。从非腺毛、皮层厚角组织、维管束排列、木质部纤维束位置及分泌道的分布等方面对茎进行观察;从非腺毛、气孔、主脉维管束类型、排列及分泌道的分布等方面对叶片进行观察,同时找出杭白芷茎、叶分泌道的分布规律。结果:白芷茎由三部分组成,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皮层、维管束:表皮由一到多列类长方形细胞组成,有非腺毛;皮层较宽,薄壁细胞内含有丰富的内含物,茎的棱角处存在有厚角组织;维管束为外韧型,木质部和韧皮部相对处均有分泌道分布。叶为异面叶,气孔多为不定式,主脉上薄壁组织中散在分泌道。结论:分泌道散在于茎的皮层、韧皮部和髓部的薄壁组织及叶脉、叶柄中,分泌物含量与其分布及数量相关。  相似文献   

7.
林余霖  程惠珍  陈君 《中草药》1997,(4):236-238
6种五倍子的组织解剖学表现出一致性:表皮层由1层细胞组成,无气孔结构,皮层薄壁组织在五倍子壁结构中占最主要的部分,乳汁道与维管束伴生,贯穿于倍壁,由外至内乳汁道、韧皮部、木质部依序排列,皮层薄壁组织中,导管螺纹状加厚。不同种类的五倍子,其壁厚,表皮毛密度和形态、表皮层形状、维管束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附6种五倍子组织学特征检索表。  相似文献   

8.
六种五倍子的组织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余霖  程惠珍  陈君 《中草药》1997,28(4):236-238
6种五倍子的组织解剖学表现出一致性:表皮层由1层细胞生成,无气也结构,皮层薄壁组织在五倍子壁结构中占最主要的部分,乳汁道与维管束伴生,贯穿于倍壁,由外至内乳汁道、韧皮部、木质部依序排列,皮层薄壁组织中,导管螺纹状加厚。不同种类的五倍子,其壁厚,表皮毛密度的形态,表皮层状态、维管束的分布存在2明显的差异,附6种五倍了组织学特征检索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找简便、可重复的分子标记方法对绞股蓝属Gynostemma植物及其混淆品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进行鉴别。方法:对7种常见药用绞股蓝属植物及其混淆品乌蔹莓的6个cpDNA片段进行PCR 扩增,再利用TaqⅠ,HpaⅡ,EcoRⅠ,RsaⅠ,HhaⅠ,HindⅢ等6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别对扩增片段进行消化。结果:36种DNA片段/内切酶组合中,trnK1f -trnK2r片段与RsaⅠ组合可将乌蔹莓从绞股蓝属植物中区分出来,产物清晰、结果稳定。结论:PCR-RFLP分析方法可有效区分常见绞股蓝属植物与其混淆品乌蔹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广西瑶药苹婆和假苹婆进行生药鉴别研究。方法:用传统的药材性状鉴别方法进行性状鉴别,用常规显微技术对其显微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苹婆根、茎、叶横切面皮层含淀粉粒、分泌腔及草酸钙簇晶。叶横切面中脉维管束外侧具环状纤维束。假苹婆根、茎横切面具大量淀粉粒和苹酸钙簇晶,髓部具分泌腔;叶横切面中脉维管束上下方具厚壁组织。结论:研究结果为苹婆的鉴定、质量标准的制定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曹琳娜  彭佩克  潘志强 《中草药》2022,53(13):4187-4197
木通属AkebiaDecne.目前发现5种,其植物在中医药治疗上应用广泛,药用品种主要是木通(五叶木通)Akebia quinate、三叶木通A. trifoliata和白木通A. trifoliate subsp. australis;主要药用部位为其藤茎和果实,具有利尿通淋和疏肝理气等功效。近年来木通属植物也常用于中医药的肿瘤防治,许多研究表明其提取物对胃癌、肝癌等肿瘤细胞的增殖产生抑制作用,而来自木通属植物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抗癌作用也不尽相同,其抗肿瘤机制包括诱导凋亡、抑制侵袭与转移、阻滞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血管生成等。对木通属植物的藤茎、果实、种子提取物和其天然产物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行归纳综述,为木通属植物在中医药肿瘤防治方面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唐伟卓  赵余庆 《中草药》2014,45(4):590-602
木犀属植物共约30种,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和美洲,我国共产25种及3变种(占世界的82.76%),是世界木犀属植物的分布中心。桂花(木犀)作为木犀属主要的代表物种和研究对象,在我国园艺和食品领域拥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在药用方面,桂花主要用作止痛剂,治疗胃气痛。但目前对桂花和木犀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并不多。为了进一步开发桂花及木犀属植物资源的药用价值,对木犀属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其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千层塔内生真菌分离鉴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石玮  罗建平  丁振华  吴洁 《中草药》2005,36(2):281-283
目的从治疗老年痴呆药用植物千层塔中分离内生真菌,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用PDA平板培养基分离菌株,对照真菌鉴定手册,根据菌株的菌落形态、大小、颜色、生长速率、质地、生长培养基颜色变化以及菌丝体和孢子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结果从千层塔的茎中分离出4株内生真菌,分别属于顶孢霉属、单轴霉属、酵母和青霉属。结论首次从千层塔中分离和鉴定出4株内生真菌。  相似文献   

14.
陈思思  吴蓓  谭婷  谢赛赛  杨世林  冯育林  温泉 《中草药》2019,50(8):1921-1926
目的从白及Bletillastriata块茎中分离纯化多糖BSP-1,并对其结构和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将提取的粗多糖经DEAE-cellulose柱色谱分离得到3个多糖组分BP-1、BP-2、BP-3。BP-1通过SephadexG-200柱色谱纯化后得到组分BSP-1。采用HPGPC、IR、GC、GC-MS、甲基化及~1H-、~(13)C-NMR等方法对该多糖的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BSP-1抗肿瘤活性。结果测得BSP-1相对分子质量为4.72×10~5,由葡萄糖和甘露糖组成。主链由β-1,4甘露糖,侧链由末端连接的葡萄糖组成,其物质的量比为8∶1。体外肿瘤细胞活性实验表明,BSP-1能抑制肝癌Hep G2细胞的增殖。BSP-1体内可显著抑制裸鼠的瘤质量,抑制率为66.42%。结论 BSP-1的结构确定为进一步阐明和开发白及中多糖类成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邵婧  谷巍  巢建国  耿超  孙红梅  李孟洋 《中草药》2015,46(8):1209-1215
目的 应用ITS2条形码鉴定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及其近缘种药材.方法 提取不同产地29份茅苍术、北苍术A. chinesis及白术A. macrocephala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ITS2序列并进行双向测序,测序结果提交至GenBank;从GenBank下载茅苍术及其菊科近缘种10种45条ITS2序列;对提交与下载的73条序列,应用MEGA 5.1软件进行序列比对,计算种内和种间距离,采用相似性搜索法、最近距离法进行鉴定分析,并构建Neighber-jioning(NJ)系统进化树直观反映鉴定结果.结果 茅苍术药材ITS2序列长度均为229 bp,是1个单倍型;与菊科近缘种苍术属药材距离较近,与菊科其他属近缘种之间遗传距离较远,NJ树结果显示茅苍术及其近缘种药材均可明显区分,表现出良好的单系性,依据ITS2二级结构,也可以直观地将茅苍术与菊科近缘种药材区分.结论 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能稳定、准确鉴别茅苍术药材,为保障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居群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和金粟兰属5种近缘植物的核糖体基因内部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为草珊瑚鉴定和品种鉴别提供模式识别与思路。方法 采集不同产地的草珊瑚18份、金粟兰6份,所有样品提取总DNA,并对其ITS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并搜索GenBank数据库中收录的其他4种金粟兰属植物的ITS序列,运用ClustalX 2.1软件比较不同产地草珊瑚与其他金粟兰属植物的ITS序列差异,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草珊瑚样品不同居群间的ITS序列相似度达99%,其中位点总突变率ITS1(2.7%)>ITS2(1.4%),而与金粟兰属其他植物相比,位点总突变率ITS2(20.3%~22.7%)>ITS1(15.9%~18.3%)。聚类分析表明18个不同种群的草珊瑚居群间变异极小,且与金粟兰属5种近缘植物具有显著差异的聚类识别。结论 草珊瑚ITS1与ITS2分别为不同居群间及与不同属近缘植物间比较有效的鉴别序列,具有较多个特异性信息位点的草珊瑚ITS序列用于鉴别金粟兰属5种近缘植物,具显著差异的聚类识别,是草珊瑚和金粟兰属近缘植物鉴定和品种鉴别的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7.
赵欢  彭正松  雷杨  周永红 《中草药》2014,45(13):1914-1919
目的 克隆半夏凝集素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亚细胞定位。方法 以半夏Pinellia ternata新鲜叶片的DNA为模板,根据Genbank上的半夏凝集素的基因序列(GU593718.1)设计引物,克隆了半夏凝集素(PTA)基因,并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I1300-CaMV35S-PTA-GFP,在农杆菌GV3101中进行表达且观察了其在烟草中瞬时表达。结果 所克隆的PTA的开放阅读框为810 bp,其编码269个氨基酸;具有1条信号肽、2个B-lectin保守区域和3个甘露糖结合基序;PTA氨基酸序列与NCBI中所报道的半夏、掌叶半夏P. pedatisecta、滴水珠P. cordata凝集素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达到97%、85%和83%;初步推测其定位于膜上,现已在NCBI中登记(登录号KF154979)。结论 本实验通过对半夏凝集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亚细胞定位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半夏凝集素的抗病虫害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白花败酱Patrinia villos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ODS、Sephadex-LH 20凝胶、制备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然后通过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白花败酱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去甲络石藤苷元(1)、salicifoliol(2)、pinoresinol(3)、matairesinol(4)、epipinoresinol(5)、boehmenan(6)、(+)-dehydrovomifoliol(7)、(3S,5R,6S,7E)-3,5,6-trihydroxy-7-megastigmen-9-one(8)、loliolide(9)、9-hydroxy-4,6-megastigmadien-3-one(10)、scopoletin(11)、咖啡酸乙酯(12)、5,7-二羟基-4''-甲氧黄酮醇(13)、7-ketositosterol(14)、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15)、stigmast-4-ene-6α-ol-3-one(16)、stigmast-4-ene-3,6-diol(17)、2,2''-oxybis (1,4)-di-tert-butylbenzene(18)、kaempferol(19)、p-hydroxybenzaldehyde(20)、2''-O-(9Z,12Z,15Z-octadecatrienoyl) glyceryl-β-D-galactopyranoside(21)、protocatechualdehyde(22)、对香豆酸(23)、对羟基苯甲酸(24)、5-hydroxy-4-(4-hydroxyphenyl)-2(5H)-furanone hydroxybutenolide(25)、马栗树皮素(26)、绿原酸(27)、绿原酸甲酯(28)。结论 化合物12468102628为首次从白花败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白及Bletilla striata与黄花白及Bletilla ochracea进行辨识研究。方法 采用Shim-pack GIST C18-AQ(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1%磷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nm;体积流量1.0 m 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采用Chem Pattern TM软件对白及、黄花白及的指纹图谱数据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SIMCA14.1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对二者进行定性辨识研究。结果 在相似度分析中,45批白及的相似度为0.74~0.97,相似度较好,29批黄花白及的相似度为0.44~0.83,部分黄花白及与白及较为相似;聚类分析与PCA分析结果较为一致,部分样品可分为2类;PLS-DA分析分类效果显著,模型参数Q2为0.80,R2Y为0.85,完全能将两者区分开...  相似文献   

20.
毕光耀  丁怡宁  王丽  胡赛文  李贺敏  雷明  张占江  夏至 《中草药》2022,53(22):7191-7200
目的 以洋金花Datura metel和木本曼陀罗Brugmansia arborea为材料,分析其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和特征,基于叶绿体组数据探讨洋金花和木本曼陀罗及茄科其他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 利用华大MGISEQ-2000PE150测序平台,双末端测序策略对基因组DNA建库测序,用NOVOPlasty组装叶绿体基因组,采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洋金花和木本曼陀罗的叶绿体基因组全长为155934bp和155939bp,分别包含131和130个基因,GC值32.3%,具有典型的四分区域结构,包括1个大单拷贝区(large single copy,LSC)、1对反向重复区(inverted repeats,IR)和1个小单拷贝区(small single copy,SSC),各区域序列长度分别为86354、86278、25609、25720、18362、18221bp。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洋金花与曼陀罗属的曼陀罗构成1单系分支,具有100%支持率,而木本曼陀罗属与曼陀罗属构成单系分支,具有100%支持率。结论 结果支持洋金花隶属于曼陀罗属,与曼陀罗亲缘关系较近,木本的木曼陀罗属从曼陀罗属分出,独立为一个属。洋金花和木本曼陀罗叶绿体基因组信息为后期分子鉴定和群体遗传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