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骨科意外伤患者依赖性心理行为反应的表现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我们于2000-01~2003-08对骨外伤住院的患者,根据临床观察的表现及相应的心理量表测量,及早作出诊断,并施予正确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3.
老年患者心理表现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月~2010年5月,我们收治378例老年患者,其中32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其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老年患者378例,男216例,女162例;年龄60岁以上.有32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其中担心治疗效果36例,情绪焦虑、紧张107例, 孤独感、失落感83例, 恐惧64例, 沟通障碍23例,敏感、猜疑16例.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表现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2001年-2004年对62例冠心病患者除躯体治疗外,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消除思想顾虑,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改善病情,早日康复。有效56例,无效6例。  相似文献   

5.
癌症患者的心理表现及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癌症患者的心理表现是复杂的,护理措施也应该相应的跟上。这也是延长癌症患者寿命的重要措施之一。心理因素与癌症的发生有关。有研究表明,因工作失意、亲人去世、家庭不和或破裂、意外事故等原因引起精神压抑的人比较容易罹患癌症。癌症是一种全身消耗性疾病,患者在较长时间内承受疾病的折磨和精神的摧残,同时癌症目前仍是病死率较高的疾患,许多患者会出现紧张、恐惧、悲观和焦虑等一系列不良心理。  相似文献   

6.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了5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与58例健康人对照。结果表明心肌梗死组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5);心肌梗死组的内外向性、神经质或情绪、精神病性和人格稳定性评分均明显高或低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多有负性情绪和精神病性、神经质等性格特点,其发病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及个性表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了5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与58例健康人对照。结果表明心肌梗死组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1~0.05);心肌梗死组的内外向性、神经质或情绪、精神病性和人格稳定性评分均明显高或低于对照组(P均&;lt;0.05)。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多有负性情绪和精神病性、神经质等性格特点,其发病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癌症患者未成年子女通常会存在各种生理、心理和行为问题,如焦虑、抑郁、社交恐惧、躯体疼痛、失眠和暴力倾向等,但我国研究者并未重视这一群体。本文对癌症患者未成年子女心理行为问题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并介绍了国内外促进癌症患者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的干预措施,旨在为国内研究癌症患者未成年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的原因,并开发符合我国文化背景的理论模型和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痴呆是由于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全面性、持续性的智能障碍综合征,除认知功能障碍外,还伴有语言或身体攻击、徘徊、藏东西、大声喊叫、幻觉、妄想等精神行为症状.其中激越行为是痴呆患者较常出现的行为问题,可归纳为攻击行为、身体非攻击行为和语言激越行为3个症状群.随着人类期望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特点和问题[1].按联合国制定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7%以上为老年型社会的标准[2],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3].痴呆患者已有500万[4].今后痴呆疾病的发生率必将增高[5].  相似文献   

10.
外科患者一般病情变化快,危险性大,其心理行为突出的表现是紧张、恐惧、焦虑。现就外科患者的心理行为及护理要点分析如下。1常见外科疾病患者的心理行为1.1急腹症患者的心理行为急腹症患者腹痛剧烈难以忍受,迫切要求止痛。患者常表现为急躁不安,渴望尽早确诊,快...  相似文献   

11.
饶红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1):3303-3304
Lage amounts clinical facts demonstrate that many diseases can induce emotional disturbances an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such as fear,anxiety,restlessness,agitation and irritability in infantile patients and patients of early age.The author would like to discuss briefly several common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problesms and the corresponding causes of them.  相似文献   

12.
王冬  柯晓安  陆鸣 《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2):1110-1110
伴随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增高,目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之后主要影响老年人健康的疾病。由于老年糖尿病尤其是Ⅱ型糖尿病起病隐匿,并发症多,病情易反复,许多患者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老年糖尿病的治疗,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外,还需要配合心理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尿道下裂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为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henl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2010年1月~2011年5月收入我院泌尿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216例尿道下裂患儿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评定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心理行为问题。结果:216例尿道下裂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而且不同年龄段患儿的行为问题有不同特点。结论:在关注疾病治疗的同时,护士应该了解患儿的心理变化和情绪反应,给予正确、及时的关爱和引导,提高患儿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儿童行为问题与其性别及母乳喂养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不但影响儿童时期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预测成年后发生精神障碍的危险性.目的探讨4~5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与其性别及母乳喂养的关系.设计分层整群抽样调查.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青岛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04-05青岛市市内4区的10所幼儿园4~5岁儿童600人,男301人,女299人.入组儿童均为足月顺产儿.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自制的儿童行为影响因素问卷,对儿童进行调查.以行为问题的有无为因变量,以生后喂养情况、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为自变量分性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观察指标母乳喂养情况、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及行为发育状况.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完成调查儿童600人.①在所调查的儿童600人中,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2%(85/600),其中男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7.94%(54/301),女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0.4%(31/299),男、女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比较,有明显差异(x2=7.07,P<0.01).②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主要喂奶粉"、"只喂奶粉"是男童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OR=2.72,4.29),"母乳喂养持续时间≥9个月"是男童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OR=0.43);"主要喂母乳"、"主要喂奶粉"、"只喂奶粉"、"母乳喂养持续时间<1个月"是女童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OR=2.55,7.79,7.79,2.76).③以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为自变量,行为问题的有无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只喂奶粉"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9个月"分别是男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OR=3.76,0.45);"主要喂母乳"、"主要喂奶粉"和"只喂奶粉"仍是女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OR=2.55,7.79,7.79),与单因素结果相似.④校正了家庭年收入、父母亲受教育水平后,"只喂奶粉"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9个月"仍分别是男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OR=3.48,0.45);"主要喂母乳"、"主要喂奶粉"和"只喂奶粉"仍是女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OR=2.49,9.81,12.89).结论男性是儿童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量少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短是4~5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儿童行为问题与其性别及母乳喂养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不但影响儿童时期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预测成年后发生精神障碍的危险性。目的:探讨4~5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与其性别及母乳喂养的关系。设计:分层整群抽样调查。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青岛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04—05青岛市市内4区的10所幼儿园4~5岁儿童600人,男301人,女299人。入组儿童均为足月顺产儿。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自制的儿童行为影响因素问卷,对儿童进行调查。以行为问题的有无为因变量,以生后喂养情况、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为自变量分性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观察指标:母乳喂养情况、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及行为发育状况。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完成调查儿童600人。①在所调查的儿童600人中,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2%(85/600),其中男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7.94%(54/301),女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0.4%(31/299),男、女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比较,有明显差异(x^2=7.07,P〈0.01)。②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主要喂奶粉”、“只喂奶粉”是男童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OR=2.72,4.29),“母乳喂养持续时间≥9个月”是男童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OR=0.43);“主要喂母乳”、“主要喂奶粉”、“只喂奶粉”、“母乳喂养持续时间〈1个月”是女童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OR=2.55,7.79,7.79,2.76)。③以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为自变量,行为问题的有无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只喂奶粉”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9个月”分别是男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OR=3.76,0.45);“主要喂母乳”、“主要喂奶粉”和“只喂奶粉”仍是女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OR=2.55,7.79,7.79),与单因素结果相似。④校正了家庭年收入、父母亲受教育水平后,“只喂奶粉”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9个月”仍分别是男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OR=3.48,0.45);“主要喂母乳”、“主要喂奶粉”和“只喂奶粉”仍是女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OR=2.49,9.81,12.89)。结论:男性是儿童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量少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短是4—5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PURPOSE: Because behavioral sleep problems affect a large proportion of infants and can result in health issues for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the study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a sleep intervention for infants from 6 to 12 months old. METHOD: For this quasi-experimental one group pre-test and post-test design, 39 eligible families were recruited through a newborn hotline. Seventy parents with healthy 6 to 12-month old infants completed the intervention. The intervention involved information about infant sleep and strategies for sleep problems in classes of up to 6 couples, chart completion, and bi-weekly telephone calls for 2 weeks. The primary outcome measures were parents' sleep quality, fatigue, cognitions about infant sleep, depression, marital harmony, and sleepiness. FINDINGS: Following the intervention,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parents' sleep quality, cognitions about infant sleep, fatigue, and depressed mood. CONCLUSIONS: The study findings demonstrated that providing parents with information and support to assist with infant behavioral sleep problems can improve parental psychological well being.  相似文献   

17.
18.
护士心理问题及其预警干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娜  刘霖  黄莉莉  王蕊 《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0):924-926
护士心理问题普遍存在,心理问题的形成有多种因素。护士心理问题的预警机制包括确立心理问题预警指标体系、确定心理问题预警的对象和范围、评估预警信息和发布警告。护士心理问题的干预机制有宣传干预、教育干预、辅导干预等具体的干预措施。在当今社会下,关注护士心理问题,研究护士心理问题的预警和干预机制,对于增强护士心理健康与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心理行为疾病的治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直至20世纪50年代氯丙嗪的问世,心理行为疾病的治疗才迈入了现代科学发展道路,奠定了此类疾病治疗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新一代非典型精神药物的开发和推出,使心理行为疾病的治疗又迈上了新台阶。文内对心理行为疾病的治疗药物包括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抗焦虑药(苯二氮类药物、丁螺环酮)、情感稳定剂(锂盐、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妥泰)、抗精神病药(传统抗精神病药、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等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患者的行为和精神症状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收治的56例老年期痴呆患者进行了行为和精神症状的调查与分析,并针对其症状采取适合的护理措施。结果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发生率达94.64%,针对行为和精神症状采取了饮食和心理护理,加强对症护理并预防和治疗躯体疾病。结论加强老年痴呆的护理质量对于提高痴呆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照顾者负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