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鼠各脑室室管膜和脉络丛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各脑室壁室管膜细胞和脉络丛组织的超微结构特点,取成年大鼠侧脑室、Ⅲ,Ⅳ脑室和中脑水管上皮细胞及侧脑室脉络丛组织制成超薄切片,JEM-100CXⅡ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表明(1)脑室不同部位室管膜上皮细胞的排列层次稍有区别。以其电子密度高低不同,可分为底部有长的胸突伸入神经细胞之间。(2)脉络丛:表面覆盖着单层立方柱状上皮,游离面有丰富的锤状微绒络丛中轴的孔毛细血管,血管周围间明显,本研究为探  相似文献   

2.
癌胚抗原受体在非消化器官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会民  张森  高枫 《重庆医学》2011,40(9):833-834,837,828
目的 研究癌胚抗原受体在肺、脑、骨、卵巢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以雌性BALB/c小鼠20只为研究对象,以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肺、脑、骨、卵巢等器官组织中的癌胚抗原受体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肿瘤学意义.结果 癌胚抗原受体在室管膜上皮和脉络丛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卵母细胞、卵泡细胞、细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和肺泡细胞的细胞质,骨细...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脑室出血,多为脑室脉络丛、室管膜及室管膜下组织出血引起。重型脑室出血临床表现严重,预后差,病死率高。笔者自2000年7月至2005年7月采用射流冲洗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症原发性脑室出血5古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脑室出血,多为脉络丛、室管膜及室管膜下组织出血引起。脑室出血量大时可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病死率高,疗效差。近年来我们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48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脑室出血(PIVH)指脉络丛血管和室管膜下1.5cm区域内出血引起的脑室出血,其中双侧侧脑室及Ⅲ Ⅳ脑室均有积血,各脑室全部或大部被血液充满者为全脑室出血.现将我科收治的9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
ROSA26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半乳糖苷酶的表达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成年ROSA26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半乳糖苷酶(X-Gal)的表达与分布.方法:应用X-Gal组织化学结合尼氏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技术研究B-gal在该嵌合体脑内的表达与分布特征.结果:X-Gal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该线系小鼠脑和脊髓中均广泛表达转基因β-gal活性产物,但以灰质为主.X-Gal和尼氏双重染色表明,β-gal在神经元、室管膜细胞和脉络丛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免疫组化进一步显示β-gal广泛表达于神经元中,但在星形胶质细胞中则未见表达.结论:ROSA26小鼠中枢神经细胞稳定而广泛的表达β-gal,此转基因模式动物将可用于神经细胞培养、移植及其它相关神经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董娜  谷艳英  刘安  王淑清  冬冬 《吉林医学》2006,27(7):742-743
目的:探讨脑室内肿瘤的MRI特征,提高对脑室内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室内肿瘤的MRI表现。结果:脑膜瘤11例,室管膜瘤13例,脉络丛乳头状瘤5例,畸胎瘤3例。结论:MRI对脑室内肿瘤定位准确,且可显示肿瘤的不同特点及继发改变,是目前脑室内肿瘤最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脑出血对脑室壁室管膜细胞的影响,我们采用自体血脑室注射的方法,制备脑室内血模型,然后取脑室壁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室管膜上皮细胞水肿,游离面质膜断裂,细胞器减少,线粒体肿胀,嵴 消失,呈现细胞代谢障碍。本研究为探讨脑出血后,影响脑脊液循环的机理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孙国柱  张庆俊  赵宗茂  张更申  王浩 《医学争鸣》2006,27(24):2235-2238
目的:探讨正常新西兰大白兔脊髓水通道蛋白-4(AQP4)的定位与表达,为研究其在脊髓水代谢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用正常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脊髓AQP4蛋白及其mRNA的定位及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胶质细胞、前角运动神经元、中央管室管膜细胞、软脊膜上皮细胞均表达阳性,AQP4主要分布于细胞膜,其中,胶质细胞和中央管室管膜细胞表达存在极性,前者主要分布在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接触的一侧,后者主要分布在中央管室管膜细胞的基底侧膜.结论:AQP4在正常兔脊髓内具有广泛的表达,其表达的解剖定位提示AQP4在脊髓内主要参与水分子的转运及平衡调节、电解质代谢,并受局部调节以适应特殊的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脑室出血,多为脉络丛、室管膜及室管膜下组织出血引起。脑室出血量大时可引起急性脑脊液循环障碍,病死率高,疗效差。近年来我们采用经射流冲洗术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48例,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8例,均为我院2000年7月 ̄2004年7月住院  相似文献   

11.
第四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3,16(9):674-676,680
目的:总结第四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4月至2003年2月11年间收治的12例第四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患者的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存在脑积水。脑积水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是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并有特征性影像学改变。通过显微外科技术11例获得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结论:该肿瘤可通过CT和MRI检查明确诊断.手术足其最佳的治疗选择,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探讨脉络丛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收集2003年5月至2012年8月间13例脉络丛乳头状瘤,观察其临床特征、病理学表现和免疫学表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13例脉络丛乳头状瘤,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1.5~51岁,中位年龄31岁。发病部位分别为第四脑室(7例)、侧脑室(4例)、左桥脑小脑角(2例)。光镜下肿瘤组织呈乳头状结构,由单层立方形或假复层柱状上皮围绕纤维血管轴心形成。肿瘤细胞异型性小,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位于上皮基底部,核分裂象未见或偶见。其中4例有钙化,2例有黏液变性,1例有骨化,1例有纤维化。结论 脉络丛乳头状瘤为中枢神经少见的良性肿瘤,明确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标记。需与脑膜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神经鞘瘤和转移性乳头状癌等相鉴别。外科手术完整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侧脑室脉络丛囊肿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6例儿童侧脑室脉络丛囊肿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例,年龄5个月-7岁,病程1个月-5年,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6例均采用开颅显微下手术切除囊壁,同时建立侧脑室交通方法,疗效好,术后随访满意。结论:侧脑室脉络丛囊肿属良性先天性神经上皮性囊肿,临床少见,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脉络丛囊肿在成人如无明显症状可随访观察,但对于儿童,主张一旦发现其具有占位效应或明显增大应尽快手术治疗,以防阻碍脑及其功能的发育。  相似文献   

14.
中枢胰岛素的存在、分布及与饮食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在大鼠下丘脑、丘脑、大脑皮层、海马、第三脑室室管膜及脉络膜等脑组织细胞内发现有胰岛素存在,一些细胞的核内也似有胰岛素存在。免疫电镜结果再次证实了上述观察。用放射免疫法发现大鼠各脑区提取液中胰岛素含量高低不等。摄食活动可引起脑内胰岛素含量增加,尤以下丘脑为最,中枢胰岛素的作用之一即可能为参与机体能量平衡的调控。同时测定血浆、脑脊液及脑组织的胰岛素含量,结果表明脑内胰岛素不可能由血浆经脑脊液而进入,尚有其它来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脉络丛乳头状瘤的MRI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脉络丛乳头状瘤的MRI表现。结果多数肿瘤呈实性(9/10);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FLAIR呈略高信号,增强后大部分肿瘤明显强化(9/10)。肿瘤边缘呈乳头状或分叶状;肿瘤多位于四脑室(7/10),少数肿瘤位于侧脑室(3/10)。10例肿瘤均引起脑积水。结论脉络丛乳头状瘤的MRI表现具有明显特征性,仔细观察能提高其术前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正常成体大鼠侧脑室注射DiI标记室管膜/室下区(SVZ)细胞的方法.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均接受2 g/L的 DiI 10 μL右侧脑室注射.采用H33258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DiI注射后6 h、12 h、24 h、36 h和48 h时左侧脑室壁的标记细胞以及标记组织厚度.结论 右侧脑室DiI注射后24 h,DiI标记细胞位于左侧脑室的室管膜层; DiI注射后48 h,DiI标记细胞限定于左侧室的管膜层和室下区.此外,左侧室管膜/中隔室下区(SVZspt)和室管膜/神经节隆起的生后对应物(SVZge)部位荧光标记组织的厚度分别在DiI注射12 h和24 h后维持于稳定水平,而且,在相应各时间点上,室管膜/SVZge部位荧光标记组织的厚度都厚于室管膜/SVZspt部位(P<0.05).结论 2 g/L 的DiI 10 μL注射于正常大鼠侧脑室后24~48 h,可能仅标记室管膜/室下区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脉络丛组织、Neuro-2A细胞株对胚胎脊髓运动神经元轴突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ECM Gel作为组织培养的基质底物,将脉络丛组织或者Neuro-2A细胞株和胚胎12天的腹侧脊髓运动神经柱进行三维共培养,观察脉络丛组织或者Neuro-2A细胞株对胚胎脊髓运动神经元轴突生长的影响。结果:脉络丛组织或者Neuro-2A细胞株与胚胎12天的腹侧脊髓组织共培养2天后,脊髓运动神经元轴突表现为偏离脉络丛组织或者Neuro-2A细胞株的偏向性生长。结论:脉络丛组织和Neuro-2A细胞株对胚胎脊髓运动神经元轴突有排斥作用。  相似文献   

18.
赖关朝  杨子  武昕  高洪彬  刘晓勇  唐小江 《广东医学》2012,33(16):2379-2382
目的研究三甲基氯化锡(trimethyltin chloride,TMT)对大鼠脉络丛上皮细胞钠-钾-ATP酶(NKA)活性的影响。方法取SPF级SD雌性大鼠,TMT 10mg/kg腹腔注射染毒,染毒后1、24、36、48、72 h处死,分别测定血钾、脉络丛NKA活性、脑脊液(CSF)电解质和葡萄糖(GLU)浓度,并在光镜下观察脉络丛上皮细胞形态。结果染毒动物出现低血钾,并伴有神经损害症状。染毒动物脉络丛NKA的活性显著下降,与血钾浓度变化一致。染毒24、36 h动物CSF中GLU升高,而染毒48、72 h动物CSF中钾显著下降。光镜下未发现脉络丛上皮细胞形态异常。结论 TMT可抑制脉络丛上皮NKA的活性,引起CSF电解质失衡,这可能是TMT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作为糖尿病心肌病(DC)早期诊断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前及建成糖尿病大鼠模型后8周分别测定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大鼠的下列参数:病理切片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超声心动图观察大鼠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ANP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大鼠比较,糖尿病组大鼠心肌细胞肿胀断裂,纤维组织增生;左室舒张功能下降;血清ANP含量明显增加(0.01).结论: ANP可作为DC早期诊断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张新华  孟奎  金行藻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17(10):887-889,F004
目的:探讨脑桥小脑(CP)三角脉络丛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以及该肿瘤的组织发生和生物学行为。方法:对4例发生在CP角的脉络丛肿瘤并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染色和电镜观察研究,并结合文献对本病的诊断、鉴别要点及组织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CP三角脉络丛肿瘤的组织学形态特点与脑室内者基本一致,免疫组化示S-100、vimentin和细胞角蛋白(CK)阳性,良性者还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而恶性者还表达癌胚抗原(CEA)。结论:发生于CP三角的脉络丛肿瘤较罕见,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若能全部切除肿瘤,则预后良好。该肿瘤组织起源可能就是存在于CP三角处的小脉络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