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北京市密云县艾滋病流行现状、特征及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1 ~2010年密云县“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确证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1 ~ 2010年密云县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7例,HIV感染者以性传播途径为主,同时出现经血液途径和母婴垂直传播的病例;HIV感染者年龄以20 ~ 40岁的中青年人为主,占81%,男女性别比为2:1,农民和家务及待业人员占59%,感染者以流动人口为主,占70%.结论 2001~2010年密云县艾滋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涉及一般人群,随着时间的推移,波及人群和地区会越来越广.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扩大检测人群范围,提倡安全性行为,开展免费自愿咨询检测,利用多种形式深入、持久、广泛的宣传性病艾滋病的防治知识,遏制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上海市虹口区新确认未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感染者的HIV-1亚型分布特征,为虹口区建立HIV-1亚型数据库,探索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精准防治策略提供基础数据和思路。【方法】虹口区2016年新确认的HIV-1感染者的血浆样品119份,对HIV-1 RNA pol区基因进行反转录和基因扩增,扩增后进行DNA测序,在Los Alamos2022 HIV-1基因数据库网站上使用HIVBLAST工具进行HIV-1亚型分析,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19份样品中,共获得89例pol区基因片段,以CRF07_BC(38.2%)、CRF01_AE(36.0%)为主,B亚型占13.5%,并发现新型重组亚型CRF55_01B和独特重组亚型URF_0107各2例(2.3%)。【结论】2016年,虹口区HIV-1感染者HIV-1流行亚型以CRF07_BC和CRF01_AE为主,新的重组亚型CRF55_01B和独特重组亚型URF_0107已在虹口区出现,密切监视其流行趋势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2001-2008年北京市石景山区艾滋病疫情流行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描述北京市石景山区HIV/AIDS疫情流行特征和趋势。方法根据石景山区2001~2008年艾滋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2001.2008年石景山区共报告HIV感染者/AIDS病人68例。病例分布:20-39岁年龄组占72.06%,男性占86.76%。传播途径以同性性传播及异性性传播为主,分别占42.65%和27.94%,其次为注射毒品传播,占11.76%。结论石景山区HIV以性途径传播为主,近年疫情呈上升趋势,应加强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管理,加大监测力度,在高危人群中筛查HIV,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控制HIV的进一步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是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类高感染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传染病。由于HIV的高度变异性使得机体的免疫机制难以适应病毒的变异速度。造成感染者的免疫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而使感染者病死率极高。同时。HIV的这种高度变异性也使其自身发展成为一组复杂的病毒种群。其中包括HIV-1和HIV-2两个型别。目前引起全世界范围内大面积流行的HIV-1病毒主要为HIV-1型M组中的A-J(除E以外)9个亚型和14种流行重组模式(CRF01~CRF14)毒株。而不同亚型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疾病进程和相关治疗手段均有所不同。笔者根据通过复合套式PCR鉴定HIV-1基因亚型的方法。对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中筛查出的HIV-1阳性感染者进行基因亚型的鉴定与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HIV-1病毒基因亚型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福建省HIV1各亚型的流行情况,帮助分析其传染来源和判断流行趋势.方法 采集福建省检出的13例HIV1感染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提取核酸后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扩增HIV1膜蛋白(env)基因C2V3区目的核酸片段,应用异源双链泳动分析法(HMA)进行HIV1亚型的分析.结果 13份标本PCR扩增均阳性,亚型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存在HIV1B亚型和E亚型.结论 HIV1B亚型和E亚型可能是福建省流行的主要亚型,主要经性途径由境外传入,且经性传播途径在人群中流行.异源双链泳动分析法可作为HIV1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的筛选技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流行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基因亚型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辽宁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各亚型的流行情况,方法:采集1997年6月至2000年12月间辽宁省检出的16例HIV-1感染者的全血标本,提取核酸后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技术扩增HIV-1env基因区,用异源双链泳 动分析法(heteroduplex mobility assay,HMA进行HIV-1亚型的分析,结果:辽宁省目前已有HIV-1A、B'、C和E亚型流行。经性途径感染占全部HIV感染的31.25%,分别为泰国B(B')亚型和A亚型,以B'为主;经注射吸毒感染占全部HIV感染31.25%,分别为C亚型和E亚型,以C亚型为主,其中1名吸毒者为B或E亚型;经输供血途径感染占全部HIV感染的31.25%,主要为泰国B'亚型,也可见C亚型,垂直传播1名为A亚型。结论:辽宁省已有多种亚型HIV-1毒株流行,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经性乱,吸毒和输供血途径传播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病毒分子亚型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滋病病毒的变异度相当大,已经演化成各种不同亚型。欧洲和美洲主要流行B亚型;西非和中非主要流行A亚型和A/G重组型;南非和东非及印度、尼泊尔和中国已经形成C亚型的流行;D亚型局限于东非和中非,南非和西非存在少数散发病例。E亚型总是以A/E重组株形式出现,流行于泰国、菲律宾、中国和中非;在中非、南美和东欧已发现F亚型;G和A/G重组亚型已在西非、东非和中欧观察到;H亚型、J亚型、K亚型分别在中非、中美洲和民主刚果、喀麦隆检测到。北京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已从中国籍出入境HIV感染者中检测到A、B、C、D、F、G、CRF01-AE、02-AG、07-BC、08-BC病毒株;从非中国籍出入境HIV感染者中检测到A、B、C、F、CRFAC、01-AE、02-AG、06-CPX、07-BC、10-CPX多种亚型的病毒株。将这些重要的分子生物的信息列入常规监测内容,可以敏感地提示HIV流行信息,对于新的HIV亚型毒株的传人可以及早发现,并可为艾滋病病毒的研制、诊断试剂的更新换代、治疗药物的评估、预测HIV流行趋势提供有意义的数据。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描述青海省HIV/AIDS疫情流行特征和趋势.方法 根据青海省1998~2010年艾滋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1998~2010年青海省共报告HIV感染者/AIDS病人317例.病例分布:20~49岁年龄组占90.22%,男性占70.66%.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占33.75%,其次为男男同性接触传播,占22.40%.结论 青海省HIV感染者/AIDS病人以异性传播为主,近年疫情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2004年中国国境口岸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通过对2004年中国国境口岸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口岸艾滋病流行现状及特点,为口岸艾滋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年全国各口岸检验检疫机关上报的艾滋病感染者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回顾分析。[结果]我国口岸艾滋病流行呈明显增长趋势;2004年艾滋病检出率较高的口岸为云南(10.59‰)、河南(2.98‰)、广西(0.97‰)、新疆(0.91‰)等;在出入境人员中,外籍人员艾滋病检出率(1.47‰)远远高于中国籍人员(0.42‰),而外籍人员中以来自东南亚地区的感染最多;口岸艾滋病感染者以男性中青年为主,并且司机、服务从业人员艾滋病感染率较高。[结论]我国艾滋病传人的风险高于传出的风险;加强口岸重点人群的艾滋病监测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和普及是防止艾滋病国际间传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1992-2007年梅州市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梅州市1992-2007年艾滋病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2-2007年梅州市艾滋病常规监测资料以及2000-2007年哨点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梅州市自1992年报告第1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至2007年底,共报告HIV/AIDS 65例,其中HIV感染者31例,AIDS患者34例(死亡24例).感染者以男性(70.77%)、20 49岁青壮年(80.00%)为主.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占53.85%;血液传播占12.31%,母婴传播占1.54%. 结论 梅州市艾滋病的预防控制进入关键时期.今后要继续加强艾滋病监测和预防控制网络建设,实施以宣传教育为主的艾滋病综合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2015年HIV分子亚型特征及其传播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浙江省现阶段HIV毒株亚型流行分布特征和分子网络传播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2015年4-6月新发现HIV感染者302例进行横断面调查,运用RT-PCR和巢式PCR扩增pol基因成功获得276份序列,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开展测序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 276例HIV感染者毒株亚型构成:CRF07_BC 122例(44.2%),CRF01_AE 103例(37.3%),CRF08_BC 17例(6.1%),B亚型9例(3.2%),CRF55_01B 6例(2.2%),C亚型5例(1.8%),CRF59_01B 1例(0.4%),CRF67_01B 1例(0.4%),A1亚型1例(0.4%),URFs 11例(4.0%)。CRF07_BC、CRF01_AE毒株亚型在进化树上已形成明显的分簇现象,传播簇主要集中分布在MSM人群(76.5%)。MSM人群的成簇比例高于其他人群,且不同传播途径感染人群存在传播联系。结论 2015年浙江省HIV主要流行毒株以CRF07_BC、CRF01_AE为主,亚型构成有复杂化趋势,应加强对HIV毒株亚型和流行簇的监控和预警,开展分类管理,针对高风险人群和传播链开展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台州市新报告HIV/AIDS抗病毒治疗(ART)前HIV-1耐药情况及亚型流行特点。方法 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台州市开展新报告HIV/AIDS在ART前HIV-1耐药的横断面调查,RT-PCR扩增获得HIV-1 pol基因片段并测序,提交序列至斯坦福大学耐药数据库,根据2014年WHO耐药监测指南的推荐标准,确定耐药突变位点以及HIV-1毒株对抗病毒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2016-2018年台州市新报告HIV/AIDS中成功获得HIV-1 pol基因区序列的研究对象806例,ART前HIV-1耐药率为2.9%(23/806),其中,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和蛋白酶抑制剂(PIs)耐药率分别为1.9%(15/806)、0.6%(5/806)和0.0%。2016-2018年新报告HIV/AIDS在ART前HIV-1耐药率依次分别为1.6%、1.8%和4.8%。NNRTIs和NRTIs耐药突变位点以K103 N(0.7%)和M184I/V(0.5%)为主。HIV-1亚型以CRF01_AE(42.7%,344/806)、CRF07_BC(28.9%,233/806)和CRF08_BC(11.2%,90/806)为主。同性性传播者HIV-1亚型以CRF01_AE(53.3%,136/255)和CRF07_BC(32.2%,82/255)为主;异性性传播者HIV-1亚型以CRF01_AE(37.7%,203/539)、CRF07_BC(27.5%,148/539)和CRF08_BC(16.1%,87/539)为主。结论 2016-2018年台州市新报告HIV/AIDS在ART前HIV-1耐药率处于低流行状态,但存在上升趋势,需加强对HIV-1耐药型毒株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浙江省义乌市HIV亚型分布和传播簇特征,为HIV流行趋势分析和疫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地区2016年新报告HIV/AIDS开展分子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从168例血浆中提取RNA,通过RT-PCR和巢式PCR扩增pol基因并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亚型和传播簇,通过CPR 6.0在线软件工具分析耐药突变位点。结果 研究对象年龄(39.1±13.4)岁,男性为主(86.3%,145/168),外省户籍居多(66.7%,112/168),感染途径为同性传播(51.2%,86/168)和异性传播(48.8%,82/168)。HIV序列成功获得率为89.9%(151/168),优势亚型为CRF01_AE 74例(49.0%)和CRF07_BC 64例(42.4%),其他亚型包括CRF08_BC 5例(3.3%),CRF55_01B 3例(2.0%),B、CRF45_cpx、CRF59_01B、CRF85_BC和URF (B/C)各1例。CRF45_cpx和CRF85_BC在浙江省首次发现。共发现26个传播簇(含65个病例),总成簇比例43.0%(65/151),CRF01_AE成簇比例54.1%(40/74),高于CRF07_BC的32.8%(21/64);各传播簇平均大小为2.5例/簇,CRF01_AE中异性传播的传播簇最大(3.5例/簇)。传播性耐药率为4.6%(7/151),7例检出监测性耐药突变,包括M46L 5例,F77L和Y181C各1例。结论 义乌市HIV亚型复杂多样,多种传播簇并存且特征多样,应继续加强亚型监测,重点对传播簇病例开展专题调查,实施针对性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德宏州2011年HIV-1不同亚型人群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云南省德宏州HIV-1亚型的流行特点。方法 收集2011年1-5月德宏州HIV-l抗体确认阳性血浆样品300份,提取RNA后用巢式PCR对gag基因和env基因的部分片段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基因序列测定,所得序列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HIV-1的分子亚型。结果 结合2个基因片段,共有222份样品获得分型结果,主要为C亚型(43.2%, 96/222),其他依次为独特重组形式(URF; 27.O%, 60/222)、CRF01_AE(21.2%, 47/222)、CRF08_BC(5.0%, 11/222)、B’(2.3%, 5/222)和CRF07_BC(1.4%, 3/222)。C亚型是性传播人群和注射吸毒人群中的首要亚型,但不同传播途径人群中亚型分布具有不同的模式。异性传播人群包括该地区检测到6种基因型,主要为C亚型(40.7%,70/172)、CRFOI_AE(25.O%, 43/172)和多种URF(25.0%, 43/172),呈现亚型分布的多样化。注射吸毒人群中包括除B''和CRF07_BC以外的3种亚型及多种URF,主要为C亚型(54.8%, 23/42 J和URF(38.1%, 16/42),呈现亚型相对集中的趋势。URF比例的显著上升成为该地区的另一个流行特点,包括BC重组(41.7%, 25/60)和与CRF01 _AE相关的重组(58.3%, 35/60),这两种URF在性传播和注射吸毒人群中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德宏州HIV-1流行株较为复杂,存在5种亚型和多种URF.其中C亚型为主要流行株,不同传播途径亚型分布模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福建省HIV-1 新近感染者流行毒株的亚型分布和流行特征。方法 随机抽取福建省2011-2012 年使用BED捕获酶免疫试验检出的104 例新近感染者血样标本,采用反转录巢式PCR扩增,gagpolenv 基因片段,并测定和分析核酸序列。结果 目标人群中存在B亚型和01_AE、07_BC、08_BC、55_01B 四种流行重组型,其中以01_AE 和07_BC 流行重组型为主,分别占45.68%和35.80%。基因亚型的流行特征分析显示,亚型分布中01_AE 所占比例下降,07_BC 所占比例上升;性传播是主要感染途径,其中同性传播比例明显上升。结论 福建省HIV-1 流行毒株亚型分布众多,随着时间推移,亚型构成和传播途径已发生改变,应加强对HIV-1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趋势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云南省2个边境地区新报告HIV感染者HIV-1基因亚型分布特征。方法 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州)边境地区,连续纳入年龄≥ 18岁新报告HIV感染者共233例,提取病毒RNA,扩增polenv基因区,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和序列分析。结果 233份标本共有146份获得HIV-1基因亚型。德宏州有8种HIV-1基因亚型,以独特重组型(URFs)为主(52.8%,57/108),其中中国籍的URFs占56.8%(21/37),缅甸籍的占50.7%(36/71);红河州有4种HIV-1基因亚型,以CRF01_AE为主(71.1%,27/38),其中越南籍的占81.0%(17/21),中国籍的占58.8%(10/17)。2个州HIV-1基因亚型总体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072,P<0.001)。结论 云南省2个边境地区新报告HIV感染者HIV-1基因亚型分布差异较大,应对中国籍和外国籍HIV感染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HIV-1流行毒株的基因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6年8月下旬采集20份湖北省HIV1感染者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s)提取核酸使用PCR进行扩增获得HIV1膜蛋白(env)基因的核酸片段,并对其C2V3及邻区350~45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20份样品均为B亚型的HIV1毒株序列,彼此间的基因离散率为1.9%。与国际AE亚型参考序列及部分地区B亚型代表株序列相比较,湖北的20个毒株与流行与我国云南德宏、四川和河南等地的B亚型毒株序列十分接近,均属于泰国B亚型;它们的基因离散率在1.9%~3.2%的范围内。根据以上数据及其它资料提示,HIV1在湖北的流行时间不长,该流行区毒株的传入与流行在云南德宏州的相同亚型HIV1毒株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流行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河南省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毒株的亚型状况及序列变异、流行特征,分析其传播来源和传播规律.方法 对2006-2007年在河南省采集的1287例HIV-1感染者抽取静脉血,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对单个核细胞中前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的env基因和gag基因进行扩增,并测定和分析核苷酸序列.结果 1287份样本中存在B'、C亚型及BC、AE两个重组亚型,其在所有分析样本中的比例分别为95.882%(1234/1287)、0.466%(6/1287)、2.875%(37/1287)、0.777%(10/1287).与国内及国际的参考毒株RL42、C.95in21068、07-BC.CN.97.C54A、01AE.TH.90.CM240间的离散率分别为(9.327±0.245)%、(5.214±0.183)%、(6.278±0.194)%、(5.332±0.1 58)%.结论 目前河南省艾滋病感染者中有B'、C亚型及BC、AE两个重组亚型.泰国B'亚型依然占主导地位.B'亚型以既往有偿献血人员为主,BC亚型以性传播为主,AE亚型以性传播及既往献血途径为主,C亚型以性传播为主.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某县HIV感染者机会性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河南省某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及CD4+T淋巴细胞数、病毒载量、机会性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调查383名既往艾滋病感染者/病人,获得基线数据,1年后随访,分别进行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数、肝功能及机会性感染检查。结果 383名HIV感染者中合并HCV者273人,占71.3%;2007年基线调查机会性感染率高的依次是肺部感染(27.2%)、发热(23.4%)、带状疱疹(13.7%)、腹泻(9.6%),2008年随访调查机会性感染率高的依次是肺部感染(21.9%)、发热(16.0%)、腹泻(14.9%)和带状疱疹(9.7%);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酶转肽酶(GGT)在基线和随访调查中的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参考范围。结论既往供血HIV感染人群中合并HCV的人较多;CD4+T细胞水平越低,机会性感染发生率越高,不同HIV病毒载量水平下机会性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HIV-1毒株基因亚型变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贵州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毒株亚型的变异特征,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贵州省1998、2002、2007年HIV-1感染者190例,采集血液样品,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扩增env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与国际标准亚型毒株和其他地区阳性株进行对比,根据[同源性、离散率等]分析HIV-1毒株亚型的变异特征.结果 贵州省HIV-Ⅰ毒株经变异产生3种新亚型毒株,B、B′、C亚型通过基因重组变异为CRF 07-BC、CRF08 -BC流行性重组亚型毒株;E亚型毒株变异成了CRF01-AE重组亚型毒株;3种亚型毒株分别占当年核酸检测阳性数的63.41%、36.59%、52.10%;CRF07-BC、CRF08-BC与来源于印度的C.IN.92.同源,CRF01-AE与从欧美传入泰国的01 AE.TH90.同源;变异后的BC亚型组内基因离散率为(0.049±0.007)%,AE亚型的组内基因离散率为(0.064±0.008)%.结论 贵州省的HIV-1毒株具有高度变异特性;HIV-Ⅰ变异毒株在传播和流行中较易形成当地流行的优势毒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