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广东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病例SARS CoV抗体检出情况。方法 分别对 2 92份广东省SARS临床确诊病例、39份疑似病例和 30 3份健康体检人员 (一般人群 )血清标本 ,采用酶联免疫方法进行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检测。结果 SARS临床确诊病例的SARS CoVIgG抗体阳性率为 5 8 90 % (1 72 / 2 92 ) ,高于疑似病例及一般人群抗体阳性率 (分别为 1 8 0 0 %、2 31 % )(P <0 0 1 )。分析 2 92份临床确诊病例血清标本 ,结果显示有明确接触史者抗体阳性率 (72 6 7% )高于无明确接触史者 (4 1 98% ) (P <0 0 1 )。不同性别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4 0~ 5 9岁年龄组最高 (P <0 0 1 )。流行早期病例抗体阳性率 (6 7 4 3% )高于后期(31 94 % )。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在发病 1 0d后能较可靠检出且能维持较长时间。结论 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存在一定差异 ,IgG抗体检测是有效的辅助诊断手段 ,但不能用于早期诊断。实验室血清学检测结果进一步证明接触史是SARS病例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广州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特点 ,为有效制定SARS防制策略和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对广州市SARS疫情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广州市共报告SARS病例 12 74例 ,经初步订正后为 10 6 2例 ,死亡 4 3例 ,病死率 4 0 5 % ;有明显接触史或传染性的病例与无明显接触史或传染性的病例比较 ,IgG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可溯源病例比例和IgG阳性率随疫情变化逐月下降 ,但在 3月中旬以前均在 5 0 %以上 ;病人接触者和动物接触者的IgG抗体阳性率 (分别为 10 36 %和 37 5 0 % )明显高于疑似病例和健康对照人群 (分别为 1 95 %和 0 92 % )。结论 广州SARS病例病死率低于全球病死率 ;可能存在临床上症状轻微的不典型病例 ,部分密切接触者可能有隐性感染。可溯源病例的比例和血清抗体阳性率的变动 ,可用于SARS疫情流行态势监测和预测。血清学结果提示 ,引起人类发病的SARS冠状病毒与动物间的冠状病毒在生物学特性上可能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人群SARS血清IgG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广州市非典型肺炎人群血清中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CoV)IgG抗体的基本特征及有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集恢复期SARS、非SARS肺炎患者及SARS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野生动物、蔬菜销售者、社区对照人群的血清标本,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SARS-CoV IgG抗体,并对SARS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上述人群中,临床诊断为SARS患者SARS-CoV IgG抗体检出率最高,为53.7%,野生动物销售人员次之,为16.7%,社区普通人群为0.9%。在临床诊断的SARS患者中,可溯源病例抗体阳性率为90.4%,高于不可溯源病例的抗体阳性率为19.6%;且可溯源病例中低年龄组和高年龄组抗体阳性率低于中青年组,而不可溯源病例中不同年龄组患者抗体阳性率无差异;不同性别SARS患者的IgG抗体检出率也无差异;SARS抗体检出率呈逐月降低的趋势。结论 SARS临床诊断病例的血清SARS-CoV IgG抗体检出率只有53.7%,剔除患者年龄、使用激素、试剂盒等因素外,主要原因在于存在临床误诊的可能;实验室检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可明显提高SARS患者诊断的准确性;SARS-CoV存在隐性感染的可能,其在病毒传播过程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ARS患者不同时期体内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变化. 方法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34例早期、恢复期SARS患者,39例治愈后随访者,201例一线医护人员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SARS病毒IgG和IgM抗体,同时对18例SARS患者及40例医护人员的泪液也做了检测. 结果 IgM抗体的阳性率在疾病早期和恢复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IgG抗体的阳性率在恢复期高于早期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05);12例系列血清IgG抗体含量在恢复组和随访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IgM抗体含量在随访组大大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一线医护人员IgG抗体的阳性率为1.99%,健康体检者IgG和IgM抗体均为阴性;SARS早期、恢复期患者及一线医护人员的泪液中均未检出SARS病毒抗体. 结论 SARS病毒IgM抗体在发病3个月后基本阴转,而IgG抗体仍持续高水平阳性,有可能成为保护性抗体;SARS病毒特异性抗体的动态监测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不同发病时间、有无明确接触史的SARS临床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人实验室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分析实验室检测结果、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诊断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和巢式PCR技术检测病人咽拭子中SARS病毒特异基因,应用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人恢复期血清中的SARS病毒IgG抗体。结果 1~5月份,每月临床确诊病例PCR阳性率分别为:100%(2/2)、76.19%(16/21)、73.17%(30/41)、24.56%(14/57)和11.11%(2/18),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2/2)、78.57%(13/18)、58.33%(32/67)、30.30%(10/35)和9.52%(2/21),阳性率逐月下降。4~5月份阳性率较低;1~4月份的临床确诊病例中,有明确接触史的病例,PCR和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3.58%(39/53)和74.42%(32/43),无明确接触史的病例,PCR和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2.14%(27/84)和25.58%(22/86),有无明确接触史临床确诊病例阳性率差异有显性。4~6月份,疑似病人PCR和IgG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11.89%(54/454)和7.78%(21/270),阳性率很低。结论 综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更准确可靠的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下称SARS)的流行特点,探讨SARS感染发病的特征,为制定SARS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现场流行病学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分析广州市2003年冬季SARS流行特征。结果广州市2003年12月16日至2004年1月7日共报告SARS病例4例,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20~40岁;患者病情较轻,无ARDS和死亡;3例患者在发病后5~6d就可检测出SARS-CoVIgG、IgM抗体;均属本地社区感染病例,其中3例患者与经营果子狸的T、S餐厅有流行病学联系,但病例间无直接的流行病传播关系。257名接触者无一例发病;T及S餐厅129名员工中血清SARS-CoVIgG阳性率为6.20%(8/129),8例SARS-CoVIgG阳性者中1例为报告病例,1例为近期感染轻型病例,1例为2003年初可疑SARS病例,5例为隐性感染者;两餐厅员工的SARS-CoV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人群(0.43%)和服务业从业人员(0.29%);T酒家存栏的6只果子狸咽拭子均检出SARS-CoVRNA。结论广州2003年冬季SARS流行强度低、病例病情轻,未显示出有传染性,存在有隐性感染者和轻型病例,SARS-CoV来源与动物(果子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16年天津市津南区某中学免疫学生麻疹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发生原因。方法通过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获取相关资料,查阅接种底册,采集病例血样及咽拭子标本并采集另一无病例学校166名健康学生血样,对病例双份血清及健康学生血清进行麻疹IgG抗体检测,并对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麻疹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结合免疫史等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疫情涉及31例病例,罹患率2.06%,有共同封闭军训史,发病呈时间及区域聚集,大部分呈轻症不典型,感染毒株为H1型,患者多具有≥2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 containing vaccine, MCV)免疫史,男生发病高于女生(χ2=4.397,P=0.036),未发现不同年龄段及走读与否存在发病差异(P>0.05)。麻疹病例核酸阳性率为84.62%(22/26),急性期血清麻疹IgM、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0.77%(8/26)和100.00%(26/26),病例恢复期血清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100.00%(31/31),健康学生血清麻疹IgG抗体总体阳性率为91.57%(152/166),病例的急性期、恢复期及健康学生血清麻疹IgG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1807.63 mIU/mL、3503.64 mIU/mL和488.03 mIU/mL,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173.15,P<0.001)。结论本次疫情是一起由H1基因型麻疹病毒引起的暴发疫情,封闭式军训引起体能消耗和密切接触,加之症状不典型为其暴发主因,免疫失败(vaccination failure, VF)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接触者抗体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病人接触者抗体水平。方法 抽取参与救治SARS病人的医护人员血清标本 90 7份 ,病人亲友的标本 6 6份 ;另取 387份普通人血清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方法进行SARS IgG抗体检测 ,并调查了病人基本资料。结果 在被检测的 1 36 0份标本中 ,33份为阳性 ,其中医护人员接触者抗体阳性率为2 2 1 % (2 0 / 90 7) ,病人亲友抗体阳性率为 7 5 8% (5 / 6 6 ) ,普通人的阳性率为 2 0 7% (8/ 387) ,病人亲友抗体阳性率较其他人群高 (P <0 0 5 )。结论 SARS可能存在隐性感染 ,需加强对病人家属的个人防护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9.
间接免疫荧光法在检测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建立SARS冠状病毒(SARS—CoV)特异性抗体血清学诊断方法。方法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用SARS病人的咽漱液样本,在Vero—E6细胞中培养,分离SARS冠状病毒;用已制备的SARS病毒抗原片与临床确诊为SARS的病人双相血清和正常人对照血清作用,再用荧光标记羊抗人IgM/IgG抗体与之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图像。结果 通过建立检测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在44份SARS临床病例标本中,检出IgG抗体阳性3l份,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70.45%。31份IgG阳性者的急性期血清中IgM检出率为38.70%,IgM最早产生于发病第3天,发病7d以上的6例的IgM抗体均为阳性,滴度在发病12~15d达到高峰(1:80);恢复期血清中IgG抗体最早产生于发病第8天,滴度在发病15~20d达到高峰(1:320~1:640)。97份正常人的血清标本中IgG抗体阳性率为3.09%,IgM抗体为阴性。结论 利用此方法,证实被SARS冠状病毒感染后,在机体中产生有特异性的IgM/IgG抗体;本方法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率较高,可以用于早期临床诊断SARS病毒感染和辅助临床做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杭州市医务人员接触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感染状况,探讨流行因素,评价防制措施.方法对2003年杭州市密切接触SARS病例的48名医务人员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SARS抗体测定.结果调查的48名医务人员中,发病前接触1名,发病后接触48名;经常接触的有35名(72.9%),偶尔接触13名(27.1%).在隔离病房接触的有48名,门诊接触2名;以诊治病人接触为主(占80%),其次是给病人打针和护理病人等;有70.8%的人接触病人的血液和分泌物,有52.1%的人接触病人的排泄物;与SARS病人在1米以内接触的有47名(占97.9%),在1~2米接触的1名(占2.1%).48名医务人员接触SARS病人时,防护措施严密,双份血清测定SARS抗体IgG均阴性.结论杭州市密切接触SARS病例的医务人员未发现感染,采取严密防护是预防SARS感染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天津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康复者健康状况及其主要并发症的转归,并通过特异性抗体检测完成血清学诊断,观察抗体时间变化规律。方法对2003年天津市SARS流行期间经住院治疗康复的220人,进行了发病后14个月内分3个阶段的随访研究。对全部随访者进行了血清SARS-CoV特异性抗体IgG、IgM以及淋巴细胞亚群、血生化等指标检测,同时进行了肺部高分辨CT检测和双侧髋关节MRI检测。结果随访患者中,原SARS临床确诊、临床疑似和临床观察病例的SARS-CoV特异性抗体IgG的阳性率分别为99.34%,87.5%和45.59%,提示临床疑似和临床观察病例中有较多病人漏诊。随访早期发现87人存在肺功能或(和)肺间质性变化,经过8个月观察,影像学显示46人肺部病变自愈,其余41人肺部病变也明显好转。49人发生股骨头坏死,仅在SARS-CoV特异性抗体阳性患者中发生,且多为Ⅰ期病变,经多因素分析显示,股骨头坏死与SARS病毒感染以及住院期间激素的平均使用量的联合作用有关。结论血清学诊断在SARS患者感染确证中不可缺少,应在恢复期早期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康复者肺间质性改变有自愈倾向,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是病毒感染与激素联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连续7年随访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血清特异性IgM、IgG及N蛋白抗体滴度变化,应用胃肠镜观察胃肠道的病理改变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IFA)和双抗原夹心ELISA方法,对SARS患者发病1年后采用每隔1年检测一次血清SARS病毒(SARS-CoV)特异性IgM、IgG及N蛋白抗体滴度;用抗SARS-CoV N蛋白单克隆抗体对SARS恢复期患者胃肠道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14例SARS患者特异性IgG抗体1年后平均滴度为1/71(95%CI:1/58~1/85),连续追踪7年呈下降趋势,7年后大部分患者IgG抗体滴度消失,特异性IgM抗体1年后消失,N蛋白抗体1年后平均滴度为1/146(95%CI:1/122~1/171),与IgG抗体变化同时呈下降趋势.7年后其中9例患者检测N蛋白抗体全部为阴性,另5例临床症状较重的患者,N蛋白抗体仍检测阳性,其中3例N蛋白抗体滴度维持在1/156~1/210之间,2例N蛋白抗体滴度接近正常.该5例患者行胃肠镜检测和细胞免疫组化试验,血中N蛋白抗体检测阳性的3例患者胃组织黏液腺上皮细胞免疫组化呈阳性表达,大部呈胞浆着色.其中1例患者在肠组织浆液柱状上皮及间质细胞亦有表达,另2例血清N蛋白抗体检测接近正常的患者,细胞免疫组化为阴性.5例患者病理活检:1例明确诊断为"胃印戒细胞癌并直肠多发转移"、1例"胃息肉"、1例"浅表性胃窦炎",其余2例正常.结论 SARS患者血清特异性IgM、IgG、N蛋白抗体在恢复期呈下降趋势,7年后大部分消失;N蛋白抗体变化规律与病情轻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连续7年随访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血清特异性IgM、IgG及N蛋白抗体滴度变化,应用胃肠镜观察胃肠道的病理改变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IFA)和双抗原夹心ELISA方法,对SARS患者发病1年后采用每隔1年检测一次血清SARS病毒(SARS-CoV)特异性IgM、IgG及N蛋白抗体滴度;用抗SARS-CoV N蛋白单克隆抗体对SARS恢复期患者胃肠道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14例SARS患者特异性IgG抗体1年后平均滴度为1/71(95%CI:1/58~1/85),连续追踪7年呈下降趋势,7年后大部分患者IgG抗体滴度消失,特异性IgM抗体1年后消失,N蛋白抗体1年后平均滴度为1/146(95%CI:1/122~1/171),与IgG抗体变化同时呈下降趋势.7年后其中9例患者检测N蛋白抗体全部为阴性,另5例临床症状较重的患者,N蛋白抗体仍检测阳性,其中3例N蛋白抗体滴度维持在1/156~1/210之间,2例N蛋白抗体滴度接近正常.该5例患者行胃肠镜检测和细胞免疫组化试验,血中N蛋白抗体检测阳性的3例患者胃组织黏液腺上皮细胞免疫组化呈阳性表达,大部呈胞浆着色.其中1例患者在肠组织浆液柱状上皮及间质细胞亦有表达,另2例血清N蛋白抗体检测接近正常的患者,细胞免疫组化为阴性.5例患者病理活检:1例明确诊断为"胃印戒细胞癌并直肠多发转移"、1例"胃息肉"、1例"浅表性胃窦炎",其余2例正常.结论 SARS患者血清特异性IgM、IgG、N蛋白抗体在恢复期呈下降趋势,7年后大部分消失;N蛋白抗体变化规律与病情轻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连续7年随访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血清特异性IgM、IgG及N蛋白抗体滴度变化,应用胃肠镜观察胃肠道的病理改变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IFA)和双抗原夹心ELISA方法,对SARS患者发病1年后采用每隔1年检测一次血清SARS病毒(SARS-CoV)特异性IgM、IgG及N蛋白抗体滴度;用抗SARS-CoV N蛋白单克隆抗体对SARS恢复期患者胃肠道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14例SARS患者特异性IgG抗体1年后平均滴度为1/71(95%CI:1/58~1/85),连续追踪7年呈下降趋势,7年后大部分患者IgG抗体滴度消失,特异性IgM抗体1年后消失,N蛋白抗体1年后平均滴度为1/146(95%CI:1/122~1/171),与IgG抗体变化同时呈下降趋势.7年后其中9例患者检测N蛋白抗体全部为阴性,另5例临床症状较重的患者,N蛋白抗体仍检测阳性,其中3例N蛋白抗体滴度维持在1/156~1/210之间,2例N蛋白抗体滴度接近正常.该5例患者行胃肠镜检测和细胞免疫组化试验,血中N蛋白抗体检测阳性的3例患者胃组织黏液腺上皮细胞免疫组化呈阳性表达,大部呈胞浆着色.其中1例患者在肠组织浆液柱状上皮及间质细胞亦有表达,另2例血清N蛋白抗体检测接近正常的患者,细胞免疫组化为阴性.5例患者病理活检:1例明确诊断为"胃印戒细胞癌并直肠多发转移"、1例"胃息肉"、1例"浅表性胃窦炎",其余2例正常.结论 SARS患者血清特异性IgM、IgG、N蛋白抗体在恢复期呈下降趋势,7年后大部分消失;N蛋白抗体变化规律与病情轻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ARS康复者康复后及其1年内血清冠状病毒IgG、IgM抗体的产生水平及动态变化,为该病的下一步预防和疫苗的保护效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SARS康复者冠状病毒IgG、IgM抗体进行检测,对IgG或IgM抗体连续两次检测都为阳性者继续随访1年;对二者连续两次都为阴性者放弃随访;随访结果用stata 7.0软件分析.结果 81.2%的康复者连续两次IgG抗体检测阳性;18.8%的康复者连续两次IgG抗体阴性;对311例IgG抗体阳性者进行了1年的随访,除1例在出院后85 d时抗体变为阴性外,其他310例康复者1年后IgG抗体仍为阳性,但抗体平均水平下降了约35.8%;22例IgG抗体阳性康复者(2003年4月3日~5月21日出院)进行了IgM抗体检测,2003年5月30日检测时,22.7%的康复者IgM抗体阳性,2003年6月14日检测时,IgM抗体全为阴性.结论 IgM抗体在康复后短期内很快消失;约有81.2%的康复者能够产生IgG抗体;1年随访中,除1例康复者IgG抗体由阳性转为阴性外,其他IgG抗体阳性者1年后该抗体仍为阳性,但抗体水平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一起SARS爆发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SARS密切接触者的隐性感染和SARS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消长情况。方法 采用中和试验法、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粘连法对北京一起SARS爆发案例中与重症SARS患者无防护密切接触的未发病者和续发SARS病例进行血清SARS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采血时间为发病后或接触后24周左右。结果 共采集到32份血清,其中未发病密切接触者的血清19份,SARS康复期患者血清13份。三种方法检测结果:57份次未发病密切接触者的血清标本SARS-CoV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39份次SARS康复期患者血清标本SARS-CoV抗体检测,38份次结果为阳性,1份次(用免疫粘连法检测)结果为阴性。病后24周左右的中和抗体效价为1:43(1:16~1:203)。结论 研究中未发现SARS密切接触者存在隐性感染;SARS患者病后24周左右血清IgG抗体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首起家庭内暴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四川省首起可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家庭暴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血清学检测,明确诊断。方法 对发生于2003年2月12日的首起家庭暴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该起暴发发生于四川省广元市某厂,1家3口皆发病,有密切接触史,符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鼻和咽拭子,上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均未分离到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和肺炎衣原体。患者A恢复期血冠状病毒IgM和IgG抗体阳性,患者B恢复期血冠状病毒IgG抗体阳性,患者C急性期血冠状病毒和肺炎衣原体IgM抗体阳性。结论 该起暴发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血清学等均符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断。为四川省首起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  相似文献   

18.
发热患者SARS冠状病毒抗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发热患者中是否存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SARS-CoV)隐性感染或亚临床感染。方法对2003年5月~7月,SARS流行期间湖北地区临床发热患者373例血清进行SARS冠状病毒(SARS-CoV)抗体(IgG、IgM、N蛋白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和分子生物学(RT—PCR)检测。结果373例发热患者中,检出冠状病毒抗体阳性者24例,阳性率6.43%(24/373),其中SARSIgG抗体、IgM抗体、N蛋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54%,1.34%和5.09%,但SARS-CoVRT—PCR检测均为阴性。结论临床发热患者可能存在SARS-CoV隐性或亚临床感染,患者体内产生针对SARS-CoV的保护性抗体,应具有免疫力和抵抗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山西省太原市SARS临床确诊病例半年后的血清抗体水平、胸部和股骨头影像学的变化。方法对132例太原市2003年3月11日~7月5日临床确诊的SARS病例进行随访问卷调查、血清学抗体检测及肺部和股骨头影像学检查,并分析比较。结果SARS临床确诊病例半年后的主要症状为气短、关节肌肉痛、心悸和烦躁;女性患者各种症状的发生率均高于男性;血清抗体与心悸、烦躁和肌肉关节痛的发生情况有统计学关联;血清抗体阳性率与入院时间有关联。结论太原市SARS病例存在过度诊断现象,血清抗体阳性率随着入院时间的推移逐步下降;部分确诊病例出院后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