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语言学家杨树达先生在其<古书疑义举例续补>中提出了古文中的"省句"现象,引起学者的关注.宁波大学周志峰教授曾撰文论述,并举数例以作说明(见:<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1期第94页).笔者在阅读<伤寒论>(赵开美本)时,也发现了数条"省句"例,现抄引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
也谈针刺操作规范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拜读赵荣等老师的大作<关于针刺操作规范化的思考与建议>(见<中国针灸>2008年第9期,以下简称赵文),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3.
与"督脉是脊髓浅识"一文作者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兵 《中国针灸》2007,27(6):473-474
拜读了焦顺发等“督脉是脊髓浅识”(见《中国针灸》2006年第10期第761页)一文(以下简称“焦文”),受益匪浅。但笔者对焦文的许多认识不敢苟同,提出管窥之见与其商榷。  相似文献   

4.
更正     
<正>1.本刊2016年第3期第34页《隐形针灸眼罩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和第4期第33页《隐形针灸片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食积的临床疗效观察》,作者丁震宇的单位应为"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自治区中医医院"。2.本刊2016年第6期第5页《中医分型辨治乳腺增生病52例临床观察》,第二作者误为"朱方勇",应为"加米拉·努拉",单位"昌吉州呼图壁县园户村镇卫生院"。  相似文献   

5.
周然宓 《中国针灸》2003,23(2):127-127
笔者曾提出中医方位术语应该统一(见<中医教育>1991年第1期第30页),但观10余年来的中医书籍,方位术语统一工作仍无进展.  相似文献   

6.
李寅 《中国针灸》2005,25(12):898-898
近读<中国针灸>2004年24卷12期陈慕远先生所写<微针系统之我见>一文,对文中诸多观点不敢苟同,现就文中的几点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一管之见,愿与陈君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年第10卷第8期发表了"树皮年轮"质疑一文后,一直盼望着赵中振先生能够及时回应来反驳我们的观点.但赵先生除了在该杂志第10卷第12期刊登了<对"树皮年轮质疑"文的几点意见>(下称"几点意见")后,再无下文,很令人失望.因为除了空洞地指责我们的文章"不负责任的与事实不符合"、"断章取义"、列出4篇外文文章,还提到他参编1本年轮方法学论文集引用了他的文章外,我们的观点一个也没有反驳.现在我们提出几个问题,请赵先生予以正面回答,以体现赵先生学风严谨.  相似文献   

8.
<金针赋>首见于明·徐凤所撰<针灸大全>一书.该赋作者是谁?大致有三种说法:(1)认为作者是泉石.如黑龙江祖国医药研究所<针灸大成校释>卷二说:"本赋为一位隐居西河号称泉石老人所著".又如沈霍夫主编<中国针灸荟萃·针灸歌赋之部>也认为,本赋著者是泉石.(2)认为作者是泉石心.陆寿康主编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刺法灸法学>第一章概论说:"明初泉石心<金体赋>见载于徐凤所著的<针灸大全>".(3)认为作者是徐凤.如张吉编著的<各家针灸医籍选>说:"<梓岐风谷飞经走气撮要金针赋>据称为徐凤根据当时针法删繁撮要编辑而成".上述说法孰是孰非?令后学者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9.
李利军  李懿卿 《河北中医》2020,42(4):496-499
针灸"中气法"是河北省针灸名家刘峙南家传针灸处方之一,李延芳教授为"中气法"第6代传人。李教授认为,"中气法"主要作用为调和中土,以通达心肾、肝肺气机。本文通过介绍针灸"中气法"的理论内涵、具体操作方法和要领,从固正气以防(未病先防)、护胃气以截(既病防变)、促运化以养(愈后防复) 3个方面阐释针灸"中气法"治未病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为针灸治未病理论和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杨爱平 《中国针灸》2003,23(12):757-757
拜读夏晓红《针刺梁丘穴治疗胃肠痉挛》(见《中国针灸》2002年第1期41页)后获益匪浅,但笔者对夏文中没有提到的患者针感问题有所体会,提出管见与之商榷。  相似文献   

11.
1缘起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华本草>、<中国本草图录>等大型文献典籍开始编纂并陆续出版.2002年10月国内民间社团"中国文化研究会"完成了一项宏大的文化系统工程--<中国本草全书>"编纂出版.该书鸿篇巨制,共计410卷,24万6千余页,约2亿5千万字.  相似文献   

12.
近读<中医教育>(2003年第3期)登载的东直门医院沈春医师撰写的"<中医妇科学>的南北之争"一文颇有些想法,愿与讨论一二.  相似文献   

13.
更正说明     
<正>本刊2014年第37卷第4期《论人体阴阳的本体结构及由此对桂枝汤与四逆汤的基本解》(作者:唐农)第3页左栏第7行"内阳外阴"更正为"内阴外阳";第8行"阳阳和"更正为"阴阳和";第18行"阳阳和"更正为"阴阳和"。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14.
破译担截法     
冯禾昌 《中国针灸》1995,15(4):44-45
破译担截法冯禾昌(上海市闸北区虬江街道医院,200070)主题词刺法/历史,中医药学文献担截法为《天星十一穴歌诀》(后成《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以下简称《天星》)与《拦江赋》两篇道教针灸歌所载的法名,古今医家大多释作取双穴为担法、取单穴为截法...  相似文献   

15.
符仲华 《中国针灸》2001,21(9):46-54
我刊 2 0 0 0年 4期 2 5 1页刊登了魏丽撰写的“略谈中国针灸在加拿大的发展”一文。符仲华先生刚从加拿大进行中医针灸讲学归来 ,对加拿大的针灸现状有所了解 ,看到魏丽的文章后 ,觉得还有些欠缺 ,并作了补充。特在此刊登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担截法的历史源流及方法 ,通过验案举例 ,说明在针灸治疗选穴、配穴时 ,运用担截法具有取穴简捷安全、针刺感应强、收效显著的特点 ,适用于脏腑、经络病证及一些疑难杂症。  相似文献   

17.
担截法,是临床选穴、配穴的一种特殊的方法。“担”,即挑担、双挑的意思;“截”即截止、阻拦的意思。《针灸问对》说:“截者截穴,用一穴也;担者二穴,或手足二穴,或两手足各一穴也”。担截法的特点是在四肢远端取穴,临床应用具有简单、安全、速效等特点。主要用于治疗头面、胸腹及某些全身性疾病。今就临床上常用的几种担截方法结合验案数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担截法新解     
曹大明  路玫 《中国针灸》2002,22(4):22-30
针灸歌赋中多次出现的“担截”法,至目前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针刺手法,一种认为是取穴方法,笔者虽苟同于取穴方法,但对其理解与历代医书的观点截然不同。本文通过对歌赋的认真分析并结合针灸临床实践,对“担截”法提出了自己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薛平武 《中国针灸》2004,24(6):444-444
近日拜读<中国针灸>2003年第7期刊登的<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与针刺方法的改进>一文,该文强调了针刺的无菌操作技术.作为一名针灸临床医生,笔者深知针刺无菌观念的重要性,但对该文作者提出的一些具体措施,比如针刺前戴无菌手套,笔者不能完全赞同,在此提出来与该文作者及广大针灸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10月公布了入选2016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名录,本刊再次入选。本刊自2009年首次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以来,已连续第8年入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